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点评

2023-02-10 0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点评

要求高。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稿件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理论深度或应用价值,做到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资料,层次清楚,结构合理。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1999年,发行周期是双月刊。综合影响因子0.070,黄河科技大学主办,河南省教育厅主管。主要栏目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文史研究、艺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怎么在黄河科技大学学报上直接发表文章 网上找到的都是代理 花钱的 可不可以自己直接发 不花钱

这个杂志是双月刊。你就是直接到杂志社也是需要付版面费,杂志社费用大概在800元左右。
看你情况,可能是河南的投稿者吧。
如果是关于中原文化方面的稿件,省社科联有个期刊,近期这方面稿件免版面费。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开设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研究、哲学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艺术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
如有帮助,请及时采纳。

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 ,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团队。省级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河南省特色专业: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音乐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物联网底层无线传感网络应用技术创新团队校级精品课程:服装工艺实验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体育教材教法、刑法学、药理学、模拟电子技术、微生物与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解剖学、信号与系统、武术(太极拳)、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广告设计(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美文学、证券投资学、管理学、英语精读、生物化学、广播播音与主持、市场营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理学、篮球。 学校注重教学设施建设,目前建有可容纳1000余人的专业音乐厅、可容纳1800余人的学术报告厅、可容纳5000余人的综合体育馆、图书信息大楼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学院现有各科类实验(实训)室110个,实验分室288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良好平台。学校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发展的多种平台,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2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1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核心,中介代理和生活配套为重点,兼顾便利化与低成本,使创业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品质的便捷服务。专业技术支撑平台:整合美国默克公司、生物电子研发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等研发资源,产学研协同,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助推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创业相结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黄河众创咖啡为载体,强劲资本集聚,线上线下结合,创投融资便捷,让创客与投资人沟通合作零距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阶梯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程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终身提供,注重创业实战能力训练,满足双创教育人才需求。创新创业综合体通过改建、扩建学校原有教学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黄河众创空间、“U创”孵化器、“U创”加速器、人才公寓及配套设施等四大功能区,助力企业展翅高飞。黄河众创空间已建成12000㎡的创客工厂和2000㎡创业苗圃,全程化创业指导咨询服务,使创客在此实现由奇思妙想到手板模型的创意创造过程。“U创”提供人才公寓和创客公寓,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解决创业者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创业像乐园、生活像家园”。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资料29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9.4万册、电子图书100.3万种;中外文期刊2341种、报纸178种,其中专业类期刊占总数的90%以上;阅览室18个,座位4600余个;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3个 。学术期刊《黄河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CN41—1279/N,ISSN 1008—5424)。199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2006年为季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开设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哲学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2010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 2014年,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民办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黄河科技学院有多大?

黄河科技学院占地面积约为2800多亩。

学院介绍

黄河科技学院(Huanghe S & T University),本部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私立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1994年成为经国家教委批准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0年成为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舍建筑面积100万多平方米。设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有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本专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7人。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馆藏图书362.8万册。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在郑州市、济源市建有四个校区,下设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设有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开设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68个本科专业,数控技术、护理等35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学历。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63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教师15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7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7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团队。

黄河科技学院特色专业:

省级特点专业: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音乐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民办教育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经济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广播电视编导、土木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经济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物联网底层无线传感网络应用技术创新团队

校级精品课程:服装工艺实验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体育教材教法、刑法学、药理学、模拟电子技术、微生物与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解剖学、信号与系统、武术(太极拳)、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广告设计(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美文学、证券投资学、管理学、英语精读、生物化学、广播播音与主持、市场营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理学、篮球。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7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资料3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9.4万册、电子图书100.3万种。中外文期刊2341种、报纸178种,其中专业类期刊占总数的90%以上。阅览室18个,座位4600余个。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3个

学术期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CN41—1279/N,ISSN 1008—5424)。

199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2006年为季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开设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哲学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

2010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

2014年,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民办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教学效果

2012年至2017年,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区级以上奖励7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300余项,授权专利1300余项。2015、2016连续两年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名列前茅,全省高校位居前列。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生药学

学术研究

截至2017年7月,学校研究所(中心)有:民办教育研究所、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医药研究所、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中原音乐研究所、少数民族研究所、临床医药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学校建有河南省管理学科员是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有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高分子基高伏材料、郑州市有机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郑州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工业机器人视觉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物联网传感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光电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地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7月,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河南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课题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检索收录280篇、中文核心期刊1356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3363项,其中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及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

学院荣誉

截至2018年5月,学院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诚信自律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9日,荣获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8月,荣获河南省第五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22年4月,黄河科技学院团委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释义: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轮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从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喷薄欲出。以其敢向历史挑战、敢向未来宣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昭示着黄河科技大学辉煌事业的崛起以及无限壮丽的广阔前景

图中倾斜并列的三道线,所显示的光芒感、速度感。

表现了黄科大人以质量求发展、以效率为生命、以信誉为保证

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

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学院文化

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拥有600多名双师型教师,多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措并举,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立德树人育桃李,东方风来满眼春。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正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步伐,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建设地方名牌大学和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征程中昂首前行!

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专家治学、名师执教:作为学校的重点学院,工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视教学质量如生命线,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名师工程”,实行“挂牌上岗”教学机制。其中专兼职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80%以上。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思想积极探究先进教学理念,与新型教学方法,此外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拥有物理(机械)建筑制图,力学工程测量等多个实验室,及19个教学实习基地,为理论教学的统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不断加强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研究。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强化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调整外语、计算机课的课时比重,要求学生毕业时务必达到英语四级水平、计算机二级以上水平,而且要求每位在校生务必考取譬如土建预算员类专业资格证书,确保毕业时“一人多证、一专多能”。学院并定期邀请学术权威前来作报告,以丰富学院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同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大型赛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一向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及文体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学院还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性人才,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并积极为专科学生构筑“专升本”立交桥,历年推荐专科升本科通过率平均达到98%以上,学生在考研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这里汇集着一批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文化传播者,这里是一个足以承载你梦想与希望的平台,这里是一个全新理念再度打造的教育团体。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将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用我们的信心与努力,和你们的责任与加入去描绘我校这轮喷薄欲出的骄阳,使她更加璀璨夺目,光彩照人! 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也。真正的大学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气氛和宽容之胸怀,这样才能铸就名校,培养俊才。作为学校的重点学院,工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视教学质量为第一生命线。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名师工程”,实行“挂牌上岗”教师机制,组织各类学术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提高认识,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颇有名望的学术专家,知名教授,科技精英到学院讲学,作报告。提高学院的学术氛围。其中专兼职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80%以上。 张洛明教授 张洛明,教授,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毕业。先后在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机械研究院、郑州大学等单位工作。1995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月回国后进入郑州大学,2002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曾任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2012年到黄河科技学院工作,现任工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评价、微裂纹扩展机理及行为、含裂纹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断裂力学及工程应用、非标机械设计等。 时庆云教授 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硕士生导师。自1960年起历任郑州大学物理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委员等;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物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咨询委员会委员、《大学物理》通讯编辑;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物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郑州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时庆云教授治学严谨,几十年来,从事理论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微观物理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在国内外杂志phyw.Lett.A、物理学报、物理、大学物理等以及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世界主要文摘SCI等收录;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学》等。时教授长期主持河南省物理学会的工作,对河南物理学的教学、科研交流,促进河南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河南物理学界具有一定的声望。 邹景超 教授 曾任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院长。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过多项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主持的河南省跨世纪教改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二等奖,另外还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诸多奖项,社会兼职主要有河南省机电产品技术开发协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协会理事等。还有多项成果获郑州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主编过《机械设计》等3本教材,还有多项省科技攻关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正在研究之中。 杨振德教授 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选入“郑州名人”、“北大人”名录。先后在各类学报上发表十几种论文、论著、编译,如:《正交函数》、《微积分方程定义的解析函数》等多篇论文,现任黄河科技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吴国良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先后在《军事测绘》《测绘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学术著作有《电磁波测距》(解放军测绘学院出版),《大地控制测量》(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弹道导弹阵地大地测量基础》(八一出版社出版),译著有《CMW20微波测距仪维修手册》。担任工学院《计算机基础》《C语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教学工作。 齐铁山教授 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数字研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在1988年-1989年曾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信息工程系作访问学者。曾担任全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河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1995年被河南省教委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获参与完成6项科研成果,其中《关于数值天气预报》、《爆炸波马赫发射》、《用有限元法计算桥梁钻孔桩水平承载力》等项研究,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关于偏微分方程周期解的数值方法》、《关于二阶周期始值问题混合方法的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出版专著多部:《电子技术基础》、《电视机原理与技术》、《家用电器》等五套八本。其中有两种主编的高校教材发行全国,被不少高校采用,已引发数万册。现任黄河科技学院数学教研室教授。 林 深 教授 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职称,在城市规划,建筑学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于城市整体设计与规划,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及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及监理施工,教学等工作,曾在平顶山市建筑设计院,舞钢设计院,苏南工业院区建筑规划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独自完成与参与完成的大型规划设计项目多达50余项,知识面宽,功底厚。担任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工作。 张景荣 教授 现任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数学教研室副主任,196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多年来从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曾长期任职于国防科委第九研究设计院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曾翻译出版外国数学原著,教研成果斐然。从事国家A工程H工程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获得国家集体一等奖。 陈华山 教授 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飞机设计制造专业,多次荣获郑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担任工学院《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教学工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