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iscience投稿

2023-02-09 11: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iscience投稿

十大状态分别是:

1. Submitted to Journal/New Submission - 表示提交成功

2.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对选择编辑做出要求,稿件会先到主编那里,主编再分派给其它编辑。这当中包括几个状态:

(1) Editor Assigned - 编辑分派;

(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编辑拒绝邀请。这时主编需要将稿件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

(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 编辑检查文章的基本问题,比如通讯作者单位,关键词或者文章项目资金来源等;

3. Reviewers Invited/assigned - 邀请审稿人

4. Under Review -正在审稿中

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1-2个月。如果被邀请审稿人拒绝,编辑会再邀请其他审稿人,重新从Reviewer assignment 开始。

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 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

6. Decision in Process -编辑考虑修改还是直接拒稿

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大修

到这个阶段,文章大概率要接收。

修改会有时间限制,一般30-45天。修改时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问题都很有水准,然后针对他的问题,逐一做出答复。能改则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文章中修改的地方要列出。

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晦地要求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要注意,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你最好在修改稿中加以引用。

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 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

如果编辑看后没有问题则accepted,但如需再审则会重复之前的under review状态。

9. Accepted – 文稿接受

10. Rejected – 拒稿

cell旗下chem和joule可以连投吗

可以的。
Cell旗下的几个新刊:CHEM、Joule、Matter还有iScience是可以同时投稿的,叫做Co-Submission。只需要给编辑注明即可。
虽然著作权法在特定期限内是禁止一稿多投,但法律并未赋予期刊社对投稿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或刊登权,也就是说一稿多发并不违反著作权法。同时著作权法对于一稿多投行为没有后续的惩罚性规定,就更加使得这一规定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从CNS到四大神刊——聊聊杂志名的那些八卦

最近,随着中科院推出并立即修改了18年的分区表,各种有关学术期刊的话题又多了起来。今天,我从杂志名称入手,聊一聊有关期刊名称的那些事儿。

三驾马车 vs 四大天王

很多学术期刊由于地位、内容、出版社等方面的相似性,被归为了一类,并且冠以绰号。有三个一组,也有四个一组。

三驾马车之 CNS :

这大概是学术界最出名的期刊组合了,搞科研的尤其是生物口的都不陌生:Cell,Nature,Science。关于这个名称的起源已很难考证。我在网上看到的最早的一个出处是颜宁老师说当年神经生物学课里,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英文缩写恰好就是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并引发和三大期刊名字的联想【1】。当然,也有不少人把C、N、S三个字母的顺序变换着念,NCS、SNC、SCN等等,其实说的是一回事。

三驾马车之 国产CNS :

国内期刊现在越来越壮大了。其中,以下三本可谓势头强梦:《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科学通告》(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三本期刊的首字母连在一起,不就是CNS吗?于是将它们并称为国产CNS【2】。虽然暂时在影响力方面同国际版CNS都有一定差距,但相信这几本年轻的国内期刊将拥有光明的前途。

三驾马车之三大综合期刊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

早年间这一块是《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独角戏,10年Nature首推Nature Communications大获成功,成功引领了高水平开放获取期刊的潮流。五年后,Science也推出了有Science版Nature Communications之称的Science Advances,和另两家杂志渐呈分庭抗礼之势。从一度落榜中科院分区一区的大行衰运,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重返一区,这三本综合类期刊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四大天王系列

似乎四个杂志并称的更多。比如数学界的“四大”:《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Acta Mathematica,以及《美国数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化学领域也有所谓的“四大”:《德国应化》Angewandte Chemie,《美国化学会志》JACS, 《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生物四大综合期刊:Current Biology、BMC Biology,Elife,Cell Reports

出版社也有四大:Elsevier,Springer/Nature,Wiley,Taylor。

当然,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四大神刊: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Oncotarget,Medicine。这几本期刊由于开放获取、发稿量(尤其是国内学者发稿量)巨大、以及文章档次参差不齐而被戏称为“神刊”。其实,“四大神刊”上面有相当多的高质量文章,特别是,有些学者可能不那么在意杂志,或厌倦于频繁更换杂志的繁琐的投稿流程,最后“屈尊”于这几本“神刊”。这些杂志里每一篇认认真真的paper,都凝聚了科研人无数的心血。最重要的应该是文章本身,只不过今时今日的科学界,承载文章的期刊承载了太多它或许不该承载的东西。

说子刊,谁是子刊?

现在的杂志越来越多。很多杂志纷纷推出各种子刊。最出名的当属Nature系列了。那么,什么是子刊?以Nature系列为例,有Nature冠名的期刊都可以成为子刊。按照这一标准,Nature Communication也应算在内,只不过看起来其地位比其他子刊低那么一点点。对此,Nature集团有一个大致相当的英文描述:Nature-branded journals。现在,Nature子刊的数目已达46本(其中包括18本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3】。

Nature子刊的规模还在膨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食品专业的童鞋就要有福了,因为据可靠消息,新子刊Nature Food即将在未来两年和大家见面。那么杂志的主编是不是该由chief editor改为chef editor?照这么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一本Nature Dumplings。那时候,最爱吃饺子的我一定去应聘主编,届时杂志的主页应该是这样的:

随着各种子刊越来越多,也有一些作者把本不属于子刊的期刊说成是子刊。最著名的当属前面提到的Scientific Reports。尽管现在身处“四大神刊”行列,但2011年刚创刊的时候,SR可是作为很多Nature集团文章转投的对象,我就曾听说过不少被Nature和旗下子刊接连拒稿而直接怒投SR的壮举,想必不少文章都有很高的水准。或许是不了解情况,或许是子刊到神刊心有不甘,有作者会把SR称为Nature子刊。更有人在自己的publication记录里的Scientific Reports直接写作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好了,按照这一逻辑,那么下面几个杂志的名字应该这样改:

Nature Genetics -> Nature Nature genetics

Science Advances -> 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PLOS BIOLOGY -> PLOS PLOS BIOLOGY

最犀利的当属Cell旗下干细胞领域知名期刊Cell Stem Cell,因为它要改成

Cell Cell Stem Cell 读起来不拗口吗?

莫以刊名论英雄

杂志的刊名不是随便起的,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先创刊的杂志,比如Nature,Science们,往往能在起名上占得先机。而一些学术界的后起之秀只好避开这些名字,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所谓的“水刊”。比如下面这几个:

Elife :电子生活?名字看起来确实像科普杂志。这可是一本高水平杂志,由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一众大佬(由于不满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联合德国马普学会和英国Wellcome Trust联合打造。

iScience:不知道有多少童鞋会像我一样音译为爱Science?该杂志绝非《我们爱科学》英文版。其作为Cell最新推出的优秀期刊,名字中的i代表的是important。

PLOS系列 :PLOS全称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公共科学图书馆?其实,这个名字是为了强调其Open Access,对于所有人免费开放。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只能说,这些杂志的刊名,不是太省略,就是太谦虚。

既然有名字像“水刊”的“牛刊”,也会有“名过其实”的杂志。比如,来自瑞士的Frontiers系列,名称前沿(frontiers),但其旗下杂志上文章的前沿性,恐怕和上面几本“科普读物”都有所差距,更不要说CNS了。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那本名叫《自然与科学》Nature and Science的杂志了:因为只要你在该刊上发paper,就可以说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啦。

本文纯属调侃,一说一乐,各位切莫当真。最后,祝各位童鞋19年都能在自己心仪的杂志上大把发paper!

引文

1. 颜宁,为何要发CNS? 2012, 



2. 徐旭,Science Bulletin实现IF突破,国产CNS全面崛起。2017,



3. 

让科学从书里跑出来,这套AR书太酷了

英国著名科普出版社Carlton出版了一套书,把少儿科普与全球顶级AR(增强现实)技术结合。

让科学从书里跑出来——

分别是iSolar System,Jurassic World,iDinosaur,iStorm和iScience。

游戏的同时,帮助孩子成为史前生物专家、太阳系达人,了解龙卷风和地震的成因。

什么是AR(增强现实)技术?

就是把真实世界的信息和虚拟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的技术,这是被称为2015年年度技术的前沿科技。

你会有怎样的奇妙体验?

iDinosaur

孩子为什么喜欢史前动物?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带小诺去玩具反斗城,他给自己挑的第一件玩具,就是小恐龙模型。

问题没有答案,但结果显而易见。

腕龙破壳而出,翼龙展翅飞翔,行走、吼叫、觅食都受你控制。还能把迅猛龙捧在手心拍张照。

Jurassic World

获得环球影业独家授权,不出家门也能游览侏罗纪公园。

霸王龙在桌子上踩出脚印,翼龙飞过餐桌停在肩膀上;

侏罗纪公园里剑龙嘶吼,三角龙朝你奔跑

iSolar System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宇宙,开始前所未有的星际旅行。

太阳系在眼前运转,自转、公转一目了然;

操控探测车,完成自己的火星救援。

iStorm

按照配方,你能生成自己的龙卷风,卷走房屋车子;

选择地震级数,可以看到摩天大楼的破坏程度。

这不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日报,但技术进步,又分明实现了纸上的魔法。

AR技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iScience

不破坏任何东西,就能轻轻松松除法、爆炸或是制造一场化学混乱;

全书充斥着教育性的事实和基础科学原理,

从元素、原子,到声波、重力,阅读迷人的自然世界,发现科学的真谛。

如何阅读这本神奇的书?

提前在自己的手机、pad上装好下面APP:

iDinosaur AR

iScience AR

iSolarSystem AR

iStorm AR

目前这套书在英国亚马逊有售,每册都在10英镑以内。

欢迎投稿分享或推荐你与阅读的一切故事,以及阅读笔记、摘记、评论。xiaozhi_read#126.com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