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影响因子能过10。影响因子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iScience《交叉科学》作为一个今年刚获得影响因子的新期刊, 首个影响因子就达到5.458,只要该期刊保持高质量的审核水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影响因子可以达到10。
期刊介绍:
《iScience》 是Cell出版集团旗下的一本新的开放获取期刊,于2018年3月创刊,2019年12月份被SCI收录。发表内容为跨学科的任何内容:包含生命科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的等领域的研究。
iScience是一本跨学科期刊,旨在涵盖所有科学领域。因为去年才刚刚创刊,所以我们将在拓展新领域上不断努力——了解新的领域和杰出的科学家令人非常激动。
本刊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其跨学科性。我们相信,为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世界需要科学家们走出去,让各种想法碰撞出新的火花。
截止到2019年四大影响因子分数分别是:
NEJM依旧一马当先(70.670 分),但领先优势已经被缩小。紧随其后的是The Lancet(59.102 分)和JAMA(51.273 分),而BMJ分数只有 27.604 分。
值得注意的是,The Lancet 及 JAMA 的各种子刊表现也很亮眼。Lancet 旗下有 14 本子刊,而 JAMA 也有 12 本。这些专业子刊影响因子增长迅速,甚至占据各个专业榜单第一。
Oncotarget,去年踢出 SCI 后,2019年仍未重返;Medcine 跌破 2 分(1.870 分);老牌巨头 Plos one 仍未上升到 3 分(2.766 分);Scientific Reports 勉强保住 4 分(4.011 分);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9年影响因子是11.878 分,这也是所有「神刊」中分数最高的。
扩展资料
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JAMA(美国医学期刊)、The BMJ(英国医学期刊)这四本综合性医学周刊,是我们统称的「医学四大刊」。
这四本杂志,是得到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四本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也是我们从进入医学领域,就经常被教导的顶级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重磅!2019年 SCI 影响因子发布,今年有什么亮点需要注意?
经过三年的详细研究,科学家们在一枚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全世界迄今为止被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这项研究也在2021年12月22日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iScience》杂志上。
由中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一个完好保存在蛋化石里的恐龙胚胎进行了三年的详细研究。该化石是在中国南部江西赣州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目前馆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 历史 博物馆。
这块有着7200至6600万年 历史 的化石,属于一只没有牙齿的兽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这个恐龙胚胎保存状态相当原始,没有受到化石化作用的太多干扰,清晰展现了其存活时的状态。该个体从头到尾总长度估计为27厘米,蜷曲在一个长度为17厘米长形蛋化石中。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 历史 博物馆将这个标本昵称为“英良贝贝”。
根据标本短高且无牙的头骨,“英良贝贝”被确定为窃蛋龙类。窃蛋龙类是一类身披羽毛的兽脚类恐龙,目前已知来自亚洲和北美的白垩纪地层,它们与现代鸟类关系密切。其多变的喙部形状和体型很可能使它们具有广泛的食性类型,包括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
研究团队发现,“英良贝贝”的保存姿势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头部位于身体下方,脚在两侧,身体背部沿着蛋的钝端蜷缩着。这种姿势与现代鸟类的胚胎类似,而在以前的恐龙胚胎化石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况。
众所周知,鸟类在孵化前不久会产生一系列的收缩姿势,即弯曲身体,把头伸到翅膀下面。未能完成这种姿势的胚胎,孵化失败并死亡的概率会更高。
通过将“英良贝贝”与其他兽脚类恐龙、长颈的蜥脚类恐龙和鸟类的胚胎进行比较,研究团队提出,原本被认为是鸟类所特有的收缩行为,可能最早是从几千万年或几亿年前的兽脚类恐龙中演化而来的。更多的胚胎化石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检验这一假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专家介绍,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对恐龙的生长与发育繁殖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科学认知。
资料:人民日报
12月22日消息,近期,来自中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进行了研究。
该化石是在中国南部江西赣州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目前馆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 历史 博物馆。
这个恐龙胚胎保存状态相当原始,没有受到化石化作用的太多干扰,清晰展现了其存活时
的状态。胚胎的保存状态,和它在蛋内的位置使这个化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生命重建图显示了一个处于紧缩状态的小动物,它的腿被拉起、背部弯曲、喙部的头向尾部弯曲。
该标本被确定为窃蛋龙类,有着7200至6600万年的 历史 ,从头到尾总长度估计为27厘米,蜷曲在一个长度为17厘米长形蛋化石中。博物馆还给它起了个名:“英良贝贝”。
窃蛋龙类是一类身披羽毛的兽脚类恐龙,目前已知来自亚洲和北美的白垩纪地层,它们与现代鸟类关系密切。
研究团队发现,“英良贝贝”的保存姿势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头部位于身体下方,脚在两侧,身体背部沿着蛋的钝端蜷缩着。这种姿势与现代鸟类的胚胎类似,而在以前的恐龙胚胎化石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况。
对此,研究团队提出,原本被认为是鸟类所特有的收缩行为,可能最早是从几千万年或几亿年前的兽脚类恐龙中演化而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22日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学的古生物学家Fion WaisumMa表示:“这个恐龙胚胎和现代鸟类的胚胎如此相似,可能说明它们孵化前的行为相似,这非常有意思。”这种姿势有助于确保现代鸟类成功孵化。研究人员希望研究更多保存完好的恐龙胚胎,以检验折叠的姿势是最先在翼龙类中发展起来的观点。
这项研究的论文共同作者、来自爱丁堡大学的SteveBrusatte将这一发现描述为“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化石之一”,说它代表了“更多的证据,表明今天的鸟类的许多特征是首先在它们的恐龙祖先中进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