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出版社

2023-02-09 08: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 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 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中英文学术期刊。报道主要报道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地学、环境科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收录学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是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已被国际国内数十种文献检索工具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始终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发展近几年学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把从2005年起,把季刊改为双月刊,并且每期增加两印张,使得年发稿量增加近一倍,从而彻底解决了稿件积压问题;开辟了特约综述和研究快讯栏目,吸引优秀稿件;严格双盲审稿制度,使录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每期的封页,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科研教学机构以及获奖情况等。同时狠抓了编排和出版工作,包括重新设计封面,更换内芯纸,坚决执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坚持三校制度;使得刊物面目一新,编校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学报的变化和发展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赞赏和欢迎。学报正在抓紧自动化和网络,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作者投稿、编辑处理和专家审稿的网络化;并计划在网上推出预印本,以尽快传播学术成果。另外,学报正在积极计划聘请国际编委和国际审稿专家,努力朝办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报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报将实现在几年之内更上一个学术新台阶。

国家级教育期刊有哪些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理论研究会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教育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体育科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心理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心理科学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中国心理学会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教育学刊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体育科技 北京·该刊编辑部 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该杂志社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武汉·该刊编辑部 华中理工大学,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教育与经济 武汉 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教育与职业 北京·教育与职业杂志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教学与研究 北京 人大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解放军体育学院 解放军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篮球 北京 中国篮球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气功与科学 广州·气功与科学杂志社 广州气功科学研究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气功与体育 西安 气功与体育杂志社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上海高教研究 上海高教研究杂志社 上海高教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沈阳体院学报 沈阳 沈阳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四川体育科学 成都 四川体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天津体院学报 天津 天津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田径 北京 中国田径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体操 北京 中华体操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体育科研 上海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体育文史 石家庄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体育与科学 南京 江苏体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外国教育资料 华东师大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武汉体院学报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学前教育研究 长沙·该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会幼教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学校体育 北京·学校体育杂志社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心理学动态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大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安体院学报 西安 西安体育学院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新体育 北京 新体育杂志社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医学教育 北京 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北京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羽毛球、网球 北京·新体育杂志社 中国羽毛球协会,中国网球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应用心理学 杭州·该刊编辑部 浙江心理学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游泳 北京 中国游泳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北京·中国教育报刊社 教育部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医科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电大教育杂志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 北京 国家教委电教办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教育报理论版 北京 国家教委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排球 北京·新体育杂志社 中国排球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气功科学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学校体育 北京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人体科学 上海 该刊编辑部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大学教育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华武术 北京 中华武术协会
教育学 国家级期刊 足球世界 北京 中国足球协会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术研究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2.14,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科技到校经费  院系名称  纵向经费(万元)横向经费(万元)经费总数(万元)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81036814491生命科学学院3953093348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6227093471软件学院5412712325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23194321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3821182856化学系39917582157物理学系数学系2912181247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网络教育学院163400563金融与统计学院27526553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90403493教育部 ( 上海市 )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8256284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2156188社会发展学院07777体育与健康学院07373教育科学学院0100100商学院04343公共管理学院012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6其他单位1410141总计47142462129335备注: 1、以上经费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校内创新基金2、“其它”一栏中包含2013 年未列入以上单位统计的理科项目经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435.48万余册,其中图书 355.78万余册,期刊合订本近 36.96万册,古籍文献 32.74万余册,学位论文 2.48万余册,非书资料 7.49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24个(含 334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4.7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万种,学位论文256.9万余篇。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学术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期刊。三刊均已连续多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研究评价中心(CSSCI)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该刊以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2001年, 该刊被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2004年,该刊“世界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学报名栏”;2006年, 该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复刊于1978年。 该刊主要刊登华东师大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同时适量刊登历届校友和海内外科研人员的优秀论文,以及反映有关科研课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简报;其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该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 该刊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栏目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该刊已连续多次被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称号,曾多次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的称号。

何更生的著作论文

(1)《作文教学心理学》(独著),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2)《语文学习和教学设计(中学分册)》(第一作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3)《高等教育心理学》(合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4)《教学设计原理》(译著,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1)《现代心理学的写作能力观及其教学含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2)《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2·1;(3)《写作内容知识教学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3·5;(4)《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动机分析》,《教育与经济》1999·4;(5)《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刍议》,《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1;(6)《图式与阅读教学》,《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2000·5;(7)《语文素质与语文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语法获得理论及其对我国语法教学的启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9)《新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0)《当今语文教材使用的三大误区》,《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1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