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讲究时效性,如何才能拍摄出出色的新闻摄影作品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一、重大事件的拍摄技巧
1.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很多重大的事件都不是突然发生,而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才开始的,而且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人大会议、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王室婚礼等等,这些世界瞩目的事件吸引着全球公众的目光,也吸引着摄影师的镜头,很多新闻照片不仅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事件的发生,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由于摄影师在出发拍摄重大事件之前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挑选合适的器材、了解事件的背景,甚至可以熟悉整个事件预计的程序安排,这些都为摄影师提供很好的条件。当摄影师明确了事件的发生地点之后,就应当在事件开始之前到现场进行勘查,挑选最有利的位置。
2.预测事件的发生
仅仅等待好镜头的出现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事件并不都像婚礼或是会议这样被安排得井井有条。面对战争、骚乱这样的事件,摄影师既身处其中,又要置身其外,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这样冲突激化的地域和时间的区域里,任何突发的事件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这就要求摄影师能够预测到事件的发展,“嗅”出新闻的线索。
3.保留最后一张胶片
为了不错过有价值的镜头,有经验的摄影师总是让相机内保留着一张没有拍摄的胶片,也不会让数码相机的存储卡空间全部用完。
4.儿童的力量
儿童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在各种灾难中成为最先受到伤害的群体。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不仅仅要拍摄令人震惊的画面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用照片让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并用自己的良知做出正确的判断。
5.独特的视角
每一次重大的事件发生时,都会吸引数百名摄影师来到现场,要想让自己的照片在众多雷同的画面中脱颖而出,摄影师就需要在拍摄的视角上下点功夫。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二、新闻人物肖像拍摄技巧
1.让拍摄对象忘记照相机的存在
拍摄时机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在拍摄事先经过预约的肖像时,摄影师也可以寻找真实的抓拍时机。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摆布被拍摄对象并不比观察拍摄对象自身的姿态更容易,优秀的摄影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拍摄对象的真实一面,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拍摄到满意的作品。
自然地面对镜头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除非是演员或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和心理脱敏的人才会忽略照相机的存在,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感觉非常不自在。
2.光线的运用
在拍摄新闻人物的肖像时,摄影师可以事先进行安排,寻找或创造出合适的光线。通过绝妙的光线,杂乱的背景、拘谨的表情、生硬的姿态都不再是影响画面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很多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提前到达事先约好的拍摄地点,然后寻找最佳的光线。
3.环境的选择
在真正接触拍摄对象之前,摄影师通常会根据自己对拍摄对象的了解大致有个思路。一名政界的领军人物和一名科学家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一名舞蹈家和一位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环境的选择,摄影师可以把这些差异表现出来。
4.人物形象的抓取
好的摄影记者直觉地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进行拍摄,他们尽可能捕捉被摄对象无意识的一瞬间,以记录他们的真实感情。这样抓拍到的人物形象和分步设计好的照片不一样,摄影记者观察但不指导,拍摄结果依赖于他们不加干涉地抓取到贴切瞬间的能力。
有些摄影师则喜欢使用广角镜头,在拍摄对象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然后迅速离开。如果拍摄对象对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投入的话,摄影师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选择角度,进行拍摄。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三、社会生活新闻的拍摄技巧
1.用图片讲述故事
任何新闻照片都应当能够说明照片中出现的人物在做什么事情,最好还能够反映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也就是说,一张或是一组照片就是在叙述一个故事。由于一些背景资料无法在画面中显现,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事件的内容,照片还需要简短的文字说明。
2.人情味
拍摄日常新闻照片,首先要选好一个主题。由于日常新闻的主题大多比较平淡,所以要做到平淡中出奇招,就要做到照片的主题有人情味,换一句话说就是,照片主题内容要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3.新鲜的视角
当我们习惯用平视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拍摄出来的景象会具有亲和力,但是缺乏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所以,摄影师可以尽量尝试以不同的角度,站的高一点,或者蹲得低一点。不用常人的视角看周围的事物,往往会有惊喜的发现。新鲜的角度还包括仰角和俯角。适当的变形会使读者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看。构图上的新意同样能够弥补内容上的平淡。
拓展:
新闻摄影技巧
一是选取合适的拍照方位与视点。一幅好的新闻拍照著作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不同的拍照视点和方位,直接影响着画面作用。因此在工作开端前,要多了解一下拍照主体,多观察、多动脑,尽可能确认最佳的拍照方位。例如会议拍照首先要了解会议的规模程度,提早进入会场调焦距、感光度、拍照形式等。一般大型会议要挑选几个点进行拍照,包含会场中心靠近中心的方位,会场两边远景、中景。还能够站在前排拍照主席台上的人物,若是表彰会,就要提早到主席台的一侧找好方位拍照上台领奖的瞬间。在人物众多的会场要留意表现主要人物和非必须人物的关系,留意抓拍参会人员,特别是有特色的参会人员,比如认真记笔记的等。
二是耐心抓拍挑选最佳时机。新闻图片要以抓拍为主,仰拍和俯拍能够在一定意义上能增强图片的视觉冲击程度,另一方面逆光和侧逆光拍照的图片更能给人层次感与美感,而要表现大场景要用广角镜头拍照的画面来表现,要表现人物细节和丰富表情就要用中长焦拍照的特写镜头。但一起在选取拍照方位和视点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能够遵从,相对于俯拍和仰拍,平视拍照仍然是最简单和最常用也是读者习惯接受的视角,生硬盲目地选用俯拍或仰拍等不同寻常的拍照视角,有时会使新闻图片产生弄巧成拙的负面作用。这就需求拍照记者大胆测验,认真思考并为后来的采访拍照堆集更多的宝贵经历。
三是新闻拍照中使用拍照器材的技巧。在使用拍照器材时拍照记者还要留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依据状况选用连拍形式,现代相机每秒3张以上的连拍速度能够协助你不遗漏精彩的瞬间;二是要选用一只广角与中长焦兼备的大变焦镜头,这样的镜头既能够满足新闻拍照对镜头成像作用的要求,又能够使拍照记者不用频频更换镜头。三是尽量少用或不用闪光灯拍照,防止图片的画面层次的损失;四是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尽量使用三脚架拍照,这样做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拍照成功率,防止因相机晃动而导致画面不实,使拍照作用到达最佳水平。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新闻图片定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
(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
(2)使新闻图片具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另外,拍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使新闻图片具有画面冲击力的方法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读者青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欢迎。
《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富有新意。
此外,象征性瞬间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现出来,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因而,为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提供了广泛而自由的空间。
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巴塞洛缪摄)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美]迈克·韦尔斯摄)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幅报道灾难新闻的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前者选择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的呻吟与控诉。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
在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不乏幽默瞬间。这是一种表面上似乎与事件的意义,本质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的瞬间。捕捉这一瞬间需要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幽默思维,幽默思维能够使人们扯断事物之间习以为常的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幽默瞬间画面常常赋予形象以神奇、新颖的意义,采摄这一瞬间是新闻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视觉感受的主要途径。
1987年12月7日,美苏关于裁减中程战略核导弹的谈判历时七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署了中导协议。美摄影记者蒂姆·克拉里在这一非常程式化和严肃的新闻事件中,采摄到了一个幽默瞬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签署协议交换文本后,将要握手祝贺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间。在拍摄出的照片《成交了》上,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宛如商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交易,非常富有新意,视觉上尽管没有太强的冲击力,但却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
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由于记者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种程式化、很少变化的题材,如体育比赛中的获奖,每年的人代会等等。捕捉新颖瞬间是让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如每年的人代会,主席台都是一样的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似乎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然而,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一位摄影记者把照相机绑在自己的手上,把胳膊伸出去,这样,拍摄点就向前移动了几十厘米,拍摄角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他拍出来的会议照片使读者觉得新鲜。
胡越拍摄的《新记录诞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以2.38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记录,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中,朱建华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此时许多摄影记者纷纷涌上前,追随拍摄,胡越则冷静地站在看台上,拍摄了《新记录诞生》这幅独具一格的新闻照片——后面是热情激扬的观众和体育记者,前面是朱建华向观众欢呼致意——画面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5)拍摄出独家照片
富有新意的新闻照片常常是新闻现场的独家照片,必须做好充分的采摄准备,除了必要的采访准备和技术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要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坤拍摄的独家新闻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照片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这是一张独家照片,其拍摄成功,无疑得益于记者事先的现场观察。在当时的拍摄现场,只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所有的记者被安排到二楼,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刘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来到时,他悄悄迅速地冲下楼,灵活地蹿到会场正面,非常冷静地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瞬。
(6)仔细观察人物动作
表情、动作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是揭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关键所在。新闻摄影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必须通过人的动作,动作是新闻摄影用以“说话”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征,即活动形象,或者是群体活动中的某种情节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必须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即通过人物在动作中富有特征的表情和姿态显现的情绪,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
(7)适当运用摆拍
对于摆拍现象,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王文澜曾称:“在中国新闻摄影界,抓拍、摆拍的争论是在‘“”’结束,因为那时候对拍摄方法的区别来自于‘“”’很多照片的弄虚作假,持续地引起了很长时间的争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从荷赛的照片来看,有很多都是经过摆拍、设计、策划,比如像科技类二等奖的面膜,但是没有丝毫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读性,反而通过画面的设计,提高了冲击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拍摄,抓拍、摆拍,你要达到画面的效果,应该是你成败的惟一标准。”?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尊重新闻摄影规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
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必须能够充分发挥摄影的长处:即视觉冲击力。考虑策划题材的原则是要具备镜头感。所谓镜头感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新闻主体能够被画面展现,特别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新闻背景及其环境能够被画面展现;三是新闻场面具备较强的冲击力,即是否可以通过新闻性和画面构图共同形成使人共鸣的高潮。
(1)新闻图片冲击力与图片大小无关
目前,报纸中出现一种虚“大”现象。即报纸版面,无图不活,但新闻图片编发的“大”与“小”,应有一个“度”。把握这个“度”的命运的尺子,只能是“新闻含量”的“大”与“小”。然而,在某些编辑记者(包括少数总编辑在内)眼里,认为把图片发得越“大”,视觉效果越好,冲击力越强。
于是,图片编发的贪“大”之风似有加剧之势。长而空的文字,常常被读者贬为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同样,没有“新闻含量”的大而空的图片,就是一种“泡沫”。这种新闻图片虽然看起来篇幅很“大”,但由于内容平淡,无味,苍白,空洞,不仅没有丝毫的冲击力,只能挤占、浪费甚至污染寸土寸金的版面。
新闻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是照片成败的关键,这一瞬间的获得非常难。从表面看。“喀嚓”一下,好似很简单、很潇洒,实际上是作者全部学问、功夫、修养、经验的一次总结。早一点或晚一点按动快门都意味着永远丧失了最关键的那个瞬间。下面我带来的新闻摄影抓拍技巧。
什么叫好摄影记者?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别人没看见的,你能看见;别人没发现的,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了但没有抓住的,你能抓住;别人做不出来的照片,你能做出来。自己梦想成为一个一流的摄影家与真正在实践里成为一个一流的摄影家,这个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布勒松为什么被称为“抓拍大师”,是因为他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总能“抓”出几张绝活儿来。
具体讲:
(1)要特别注意抓动作。 在形象艺术里,摄影是最不怕动的艺术。没动作的题材,照出来经常是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而拍摄对象动得越历害,照片就有可能越生动、越活泼、越自然、越真实。加拿大的卡什说,他并不在乎人物是老是小,好看不好看,关键要跳出外形美的束缚,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而人物性格的展露往往蕴藏在动作之中。
(2)注意抓住高潮 。高潮是某一个事态、某一个动作过程中最饱满,表现力最强的高峰时刻。经验告诉我们,抓取高潮要掌握好按快门的提前量,也就是说在真正高潮出现之前就要按下快门。正如一位摄影家所说:如果你在取景框里已经看见了这个事物的高潮,这就意味着你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高潮。这是因为从按下快门到相机快门打开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滞”现象。
(3)抓神态 。有的拍摄对象没有动作,那么可以注意他的神态。人物的表情神态往往是内心情感的表露,有些神态往往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
(4)抓细节 。细节能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细节能够增加照片的趣味性;没有细节往往会导致照片平淡乏味;细节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美国FSA摄影群体的领导人曾说:“你们要注意抓住那些有意义的细节,抓住那些使千百年后的学者们认为值得加以研究的问题。”
( 5)抓特点。 一个人物、一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反映事物独特的地方,能使照片的表现力增强。
(6)抓悬念。英国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有一句名言:悬念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最有力的手段。许多成功的作品里都有悬念,因为它们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关注将要发生的事情。
(7)抓特写。 特写是特别细腻的描写。由于繁杂、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很难站下脚来仔细观察一个事物,所以如果把取景的范围推向极端,近到无法再近,少到无法再少,画面精练至极,就会得到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特写的表现力不可忽视。
(8)抓矛盾。 有矛盾就有问题,有问题,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矛盾也是一种对比,艺术创作如果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对比,那么艺术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对比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对比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对比的因素越丰富多样,照片的味道就越浓厚。
(9)抓极端。 许多摄影者不善于把握事物的极端发展和变化,极端化的表现会使作品更加强烈、刺激。
(10)抓本质。 事物的本质经常隐藏在纷纭复杂的外表之下,这就要求摄影要培养特别敏锐的感觉、特别深刻的眼光,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在人人看得见的地方,看出人们看不见的东西”,“在平凡的地方拍出不平凡的照片”,“把没有意义的事物拍得有意义”。
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应该记住:摄影,并不仅仅是看见,更重要的是要有所发现
一是选取合适的拍摄方位与角度。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位,直接影响着画面效果。因此在工作开始前,要多了解一下拍摄主体,多观察、多动脑,尽可能确定最佳的拍摄方位。例如会议摄影首先要了解会议的规模程度,提前进入会场调焦距、感光度、拍摄模式等。一般大型会议要选择几个点进行拍摄,包括会场中心靠近中间的位置,会场两侧前景、中景。还可以站在前排拍摄主席台上的人物,若是表彰会,就要提前到主席台的一侧找好位置拍摄上台领奖的瞬间。在人物众多的会场要注意表现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注意抓拍参会人员,特别是有特点的参会人员,比如认真记笔记的等。
二是耐心抓拍选择最佳时机。新闻图片要以抓拍为主,仰拍和俯拍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能增强图片的视觉冲击程度,另一方面逆光和侧逆光拍摄的图片更能给人层次感与美感,而要体现大场景要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来表现,要表现人物细节和丰富表情就要用中长焦拍摄的特写镜头。但同时在选取拍摄方位和角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相对于俯拍和仰拍,平视拍摄仍然是最容易和最常用也是读者习惯接受的视角,生硬盲目地采用俯拍或仰拍等不同寻常的拍摄视角,有时会使新闻图片产生画蛇添足的负面效果。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大胆尝试,认真思考并为后来的采访拍摄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三是新闻摄影中使用摄影器材的技巧。在使用摄影器材时摄影记者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根据情况选用连拍模式,现代相机每秒3张以上的连拍速度可以帮助你不遗漏精彩的瞬间;二是要选用一只广角与中长焦兼备的大变焦镜头,这样的镜头既可以满足新闻摄影对镜头成像效果的要求,又可以使摄影记者不用频繁更换镜头。三是尽量少用或不用闪光灯拍摄,避免图片的画面层次的损失;四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三脚架拍摄,这样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拍摄成功率,避免因相机晃动而导致画面不实,使拍摄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关于“新闻摄影的一些拍摄小技巧”大家了解了多少呢?想要拍摄新闻摄影就要力求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就不要像风光摄影那样加入一定的艺术元素。还有想要拍摄好新闻摄影,多加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1.寻找新颖的摄影角度
摄影角度的不同,则摄影作品的效果也不同。不要总是平端相机平视拍摄,可以尝试俯拍或者仰拍。当然无论那种情况,一定要紧紧抓住拍摄主体。
2.框好前景和主体
注意构图,不能主次颠倒,分清前景和主体。摄影何为虚何为实,虚化前景,更好凸显摄影主体。
3.寻找细节
认真仔细观察新闻中的趣味点、新闻点,摄影并突出。
4.利用反光、倒影
可以寻找镜子、玻璃、金属器皿等器物的反射、折射来进行拍摄。
5.要虚实处理
学会利用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快门的速度(对于主体快慢或者股固定)、变焦摄影、追随手法实现画面虚实效果。
6.使用剪影和影子
剪影和影子的充分利用使得作品具有线条感又不失美感。
7.把握光线
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取强光或者弱光来凸显主体的不同,因此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光比的大小。例如逆光则可以拍剪影,将测光点对准人物光线最亮的点上即可。
8.观察细致
拍摄时一定要集中精力,仔细观察,抓住有意义的瞬间,把握人物主体的形态动作。
9.注意景别
一组新闻摄影作品中要包含近景、中景、远景以及特写,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一定具有版面意识和编辑意识。
10.了解主题
要事先了解拍摄的主题,才能掌握好拍摄时机。例如盲人用手辨别钱币,则在他人手递钱币时就准备好拍摄。
11.包含最大信息量
充分利用拍摄环境的元素,确保画面主次分明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容入更大更多的信息。
12. 调节曝光
在新闻摄影中,摄影曝光受新闻现场光源、背景制约,尽管目前照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更加齐备,但深色背景,浅色背景,逆光、顺光,都有一定的影响,即使使用闪光灯,也会因明暗不同背景使底版曝光过度或不足,直接影响图片的层次,因此要注意调节曝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