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学生励志投稿文章精选

2023-12-09 18: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生励志投稿文章精选

在大学生在校园中需要励志前行,那么有关大学生的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有关大学生的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时光的脚步匆匆,高考的硝烟已经渐渐的远离我们这些久战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学的生活里,我们中的大多数每天都会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甚至于会在上课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才拖着惺忪的睡眼,拿着寝室楼下买的面包早餐,缓缓地推开教室的后门,上课时间,吃完早饭,默默地趴在桌子上又再一次开始与周公的约会。

大一时,我们中的大多数还会跟同学室友一起去超市逛逛,去江边玩玩,短假期同学约会一起去爬爬山,一起合影的照片让每个人脸上都笑靥如花。生活虽没有上高中时幻想的那样美丽,但是我们还是会说:“我们已经很开心了”。

如今,大二了,我们的生活貌似回到了高中的“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餐厅,因为有外卖,有的同学变成了“两点一线”:寝室---教室,这样我们省去了走路买饭排队的时间,在寝室终于可以每天抱着电脑玩游戏,看视频,吃着零食。更有甚者,可也不上了,每天的活动半径离不开寝室方圆那几米。

记得我们高中高考努力奋斗着,朝着自己美丽的梦想一步步努力,记得当时对自己要求是那么严格,当时的梦想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让自己就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在学习,在做题,在一遍遍地背诵记忆,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加油,要实现自己的这个那个愿望,三百多天,每天都在与自己搏斗。其中有许多美好的忆念,有很温暖的点滴,有同甘共苦的美丽。可是现在呢?现在的自己是怎么了,每天刷着微博,聊着QQ,逛着淘宝,我们在最需要奋斗的年纪做着自己七老八十干的活,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们是为了什么,我们最初的理想哪去了?我们的梦想难道就这样湮灭了吗?难道我们真的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了吗?

每个人心里都曾有一个梦,但大部分人都因现实的残酷不得不放弃梦想。等生活安稳了,等有时间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走了一大半了。还有时间和精力追梦吗?难道你甘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葬送在寝室?

糟糕的人生就像睡觉,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不起。如若把睡之前的挥霍和糟蹋,换成将起未起床之间的贪婪和珍惜,生命的价值,自会变得与众不同。可惜,换不成,改变不了。也不是看不到,也不是看不透,而是看到了,看透了,就是难以改变。有的人一辈子在改变上挣扎着。这种挣扎,就像起床前的难受,毕竟被窝里太温暖了,毕竟眯着眼窝着的姿势太舒服了。明明知道,人生的希望在未来,但未来太遥远,当下太值得迷恋。好多人平庸,不是眼光不够长,而是眼光永远在远方,人始终在近旁。

只要有梦想,何时都是最好的开始,带着梦想启程吧。不要在最需要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堕落,不要让自己的梦想葬送在寝室,努力去追寻自己的远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

托一位在美院任教的朋友的福,有机会能跟一群平均年龄只及我一半的年轻朋友们坐下来喝喝酒,聊聊人生。

虽然王朔不无醋意地说道:“庆幸的是,你们丫也不会年轻很久。”但是,年轻的时候哪里需要去考虑很久之后的事?青春的本质不就是可以任意发呆、犯浑、活在当下、肆无忌惮地浪掷年华么?

但是,这帮孩子都不快乐,都告诉我自个活得挺阴郁挺迷茫的。青春少年时,你迷茫个鸡毛!你气血方刚,满脸冲痘,你球场上射个门都能有年轻姑娘跟你暗送秋波,你还想怎么的?你唇红齿白、胸挺臀翘、皮肤紧绷,脸上茸毛初开,腰间的脂肪还要很多年后才能堆积得起来,你一条25块钱的小短裙都能穿出Versace的效果,小高跟配上,夺夺夺夺在教室门前一过,就能有一大群小鲜肉对着你流口水,你还想怎么的?

我好歹活到了能理直气壮地跟你们说“谁他妈没年轻过,你们老过吗”的年纪,真的,相信我,你们今天犯愁的迷茫的所有事在你个人的历史长河里看来那都他妈的不!叫!个!事!没谁能规划你的人生,你自己也不能。你连明天上几趟厕所拉干的还是拉稀的都规划不了,还人生?

这个世界上也许真的有那能在闹市中算微积分、在腊月里洗冷水的奇才,但是那都是要干大事的,绝对不是你。咱们艺术家,要学的是95岁高龄上头还吵着要结婚的齐白石老先生,这才叫人生。

要迷茫你就去看书。

《梵高传》、《退步集》、王小波、《海贼王》、《小顾聊绘画》……爱看啥看啥。这也许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段不需要带任何功利目的,全凭自己的喜好去看书的时光了。比起几年后你将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啃的什么《Photoshop从入门到精通》、《把信送给加西亚》、《人性的弱点》、《大数据时代》……你就知道,能有闲情凭着自己的喜好看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而且,几年之后,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一年都看不完两本书。真的.,2013年中国人均年读书量为4.77本,你以为你能比他们更强?你今后有大把的时间抛洒在酒桌上牌桌上夜总会里,迅速变成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人,然后,忙得实在没时间去读完一本书。

要迷茫你就去打球。

美国的学校里有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体育不好的学生永远被排斥在社交圈之外。这很好。年轻的时候你不去滑雪、不去蹦极、不去跑步、不玩死飞,不到球场上去消耗自己多余的精力,那打算什么时候去?身体极度疲累的时候,灵魂就安静了。

真的,以后你再也不能像今天这样站在寝室楼道里呼吼一声就能迅速组织起一场球赛来了。以后你得提前一礼拜预约,再三确认时间人数,等到点了才稀稀拉拉有三五个人慢悠悠地开车过来,等到换好装备武装到牙齿,天都黑了。然后你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吃饱了撑的组织尼玛的球赛啊!

要迷茫你就去谈恋爱。

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男不钟情?十八九岁,情窦初开,家长远离,年轻的朋友在一起,不谈恋爱还能做啥?也许你这个球进得漂亮,也许你的画画得不错,也许你就帮人家多拎了一瓶开水……这时候的爱情,实在廉价得过分美好。

要迷茫你就去画画写诗歌唱。

绘画不是门技能,那是上天恩赐给你的天赋。这个世界上拥有这样能自己跟自己都可以玩得很开心的天赋的人,百不足一。在绘画成为你枯燥的职业之前,或者在绘画还没来得及完全撤离出你生活之前,好好享受它。

你们中的少数人今后会成为职业艺术家,底层的,艰难糊口;成名的,走穴应酬。卖不出画急,卖便宜了急,卖贵了也急。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后都将远离艺术行当,做广告、做装修、做低级的职员、做成功的商人,及至同学相聚时才想起,哦,原来我也是学过画画的。未来无论怎样,都已失却了初心。

他妈有那么多好干的,你告诉我你迷茫?不要羡慕老人,老人固然年轻过,但那是过,是过去时。如果可能,老人们愿意拿一切来换你今天的年纪。因为我今天有的,你们以后都会有。而你现在有的,我们却再也不会有了。

你该发愁的,是明天是不是跷课躲寝室里睡个懒觉,是怎样把巧克力送到心仪姑娘的手上,是该怎样把隔壁班那个讨厌的小子揪出来打一顿……是在这个年纪里应该犯愁的美好琐事。年轻,就可着劲的去折腾吧。因为随便你怎么折腾,代价成本都会极小,而且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再来过。

总有一天你也会到没办法再试错的年纪,庸俗的中年,油盐柴米的中年。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

我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励志教育改革,在30多年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历经曲折,但是至今理想未泯。

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感到忧心如焚。因为当前中国大学已经陷入危机之中。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愈演愈烈,大学中的铺张浪费严重,债务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

大学的危机,既有思想危机,也有结构性和质量危机。“大学病”怎么治?治疗之根在教育部,但医生不能给自己开刀,最终还是要请第三者。

我建议,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一个内行的、富有改革精神的教育改革规划小组,制定中国教育的改革方案。制定改革方案需要教育理想做指引,否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无助于彻底改变目前的大学教育乱象。

有多少求学者和谈论教育者,就有多少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我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它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以人为本。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个性和智慧的解放是教育最高目标。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志趣和选择权都必须得到尊重,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使人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解放。

2.大学独立。大学不仅相对于国家是独立的,而且相对于市场、公民社会或国际市场也是独立的。大学一旦失去独立性,就会被政治化或功利化。正如德国哲学家阿伦特所说:“当大学确立了为利益集团服务方针时,无疑等同于自杀。”

3.思想自由。完全的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幸福之所系,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自由不仅意味着摆脱限制,而且也是对于必然的认识。

4.学术至上。理想大学的师生必须以学术为终身志业,安贫乐道从事纯学术研究,敢冒研究工作中的风险,勇于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5.民主学风。理想大学是无条件提出真理的地方,而不依赖、不抱偏见、不迷信权威和敢于质疑、争鸣的民主学风是创造的根本保障。

6.创造不止。理想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因此创造精神必须贯彻到学校的一切工作领域里,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

总之,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学术至上的创造乐园。它们追求终极真理目标,致力于研究科学前沿和人类最紧迫的问题,做出传承百年的大学问,为人类长远的福祉做出贡献。

理想大学应当是法制化的大学,它的独立、自主、自治、民主和自由都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

学校还要颁布权威的大学章程,对诸如大学校长的遴选、学校发展规划、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人事任免、教学和科研管理等,都必须依法行事。根据大学章程,在校内人人都是平等的,从校长到每个师生员工,凡是违犯大学章程者,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大学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利益的主体,大学既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办学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切实保障他们各种权益和自由,如教学自由、学习选择的自由、研究自由、培养人才的自由和工作自由等。

大学必须是多样性的。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其多样性,彼此绝不相互攀比,各具特色,每个类型的大学都有它应当追求的第一;反之,中国大学的失败,就在盲目地追求“高、大、全”的办学模式。因此,任何一种理想大学都不应该有排他性,只能承担自己应当肩负的任务。

理想大学是教育的乌托邦,教育需要乌托邦。

柏拉图设想的由“哲学王”治理的理想国,终究没有建立起来;卢梭设想的爱弥尔式的理想公民,也没有培养出来。但《理想国》和《爱弥尔》是人们至今仍然阅读的教育经典,启发人们去追求理想。

正如哲人所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留存在世,纵然所有教育著作被毁,教育园地依然还是馥郁芬芳。”

这就是理想的作用,它们会激励人们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

根据数千份问卷调查结果,并依据目标解析学理论,将大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请各位对号入座。分类的目的在于,唤醒大家的目标意识,让大家粗略认清一下自己,当然认清自己不光这么简单。

第一类、正确目标型,这一类人不多,约占大学生总数的8%

表现为,要么醉心于自己的专业,并以专业为职业目标而努力,比如秦希燕能一口气能背几千条法律条文,最终成为十佳律师;要么在专业之外找到明确目标,并能将专业之外的东西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比如徐小平老师案例中的广播工程专业的蔡鸣飞就凭魔术扬名吃饭。

这类人能够认识自我,目标明确,而且兴趣和目标统一,所以生活充实,精力集中,很快成为佼佼者。

看完这一条之后,你别以为自己就是这种类型。扪心自问,你真的醉心于你的专业吗?你能做到像袁隆平那样不论沉浮跌荡贫困疾病衰老都坚持自己的专业爱好吗?或者,你知道你在专业之外还能做什么才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吗?

不知道,就别往这个队列靠。

第二类、错误目标型,这类人约占总数的15%

表现为,要么不喜欢本专业,但是又要去死记硬背拼成绩拿奖学金,或者拼命过四六级,或者盲目考研;要么把不能当职业的爱好兴趣等作为职业目标,比如一个身高不足165但对篮球狂热的人告诉我说他要打篮球吃饭,一个喜欢低吟浅唱卡拉乱K且对迈克尔杰克逊狂热但从没参加比赛和获奖(也没看出其他天分)的人居然说他要出专辑开演唱会。

这类人产生错误目标的原因:不认识自我,往往眼界狭隘,头脑偏执。

后果:目标的错误,兴趣的偏颇,能力的局限,使得这类人要么过的痛苦,要么注定失败,无论干那行都不会有太大成就。例证:很多考上研之后就混日子的人,很多在工作上蝇营狗苟混日子的人,究其本因,就是因为目标不明。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过的很悠闲,其实内心的漂浮才是真正的痛苦。

解法:此类人有一定的上进心,肯发奋,有激情,只要给他们纠正目标,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第三类、没有目标型,这种人最多,占总数的60%

表现为,对专业没感觉,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也不知道可以做其他什么。每天起床吃饭,正常上课,偶尔自习,经常睡觉玩游戏。为了上课而上课,鲜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不喜欢学习,成绩平平,也不热衷社团锻炼、兼职、实习、创业。喜欢逛街打闹睡觉上网扯谈,没有什么思想,也不会犯什么大错。这些人不很努力但是也不很堕落,会经常自责,而且易受他人影响。人数最多。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庸庸众生如此之多的原因。

这类人一般不认识自我,没有明确目标,把未来教给专业和学校,缺乏雄心壮志、激情易逝、毅力不强等就业能力也不是很强。这类人的出路就是“体制内、专业方向内”的就业,不太适合有挑战和创新性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和薪水不大。如果偏离专业就业,则可能因为没有专长也不是特别勤奋和有激情的人,极有可能游离在社会边缘。

解法:这类人骨子里缺乏雄心激情之类的东西,如果有人刺激,也偶尔奋发一下,要谈到彻底改变,除了需要目标明确以外,还需要有人持续不断地纠正和影响,难度比较大。“三岁看老”这句俗语不一定很对,但用在这里,“20岁看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类、渴求目标型,这类人约占总数的15%

表现为,不喜欢本专业,也不喜欢死拼成绩,不想和身边的人一起堕落,经常内疚自责和痛苦,很有上进心,想找点更有前途的事情做,但是不晓得做什么有用。结果就去狂过四六级,狂考研,狂自习,越学越迷茫,越过越痛苦。

原因和结果:这类人虽然过的很痛苦很焦急,但由于目标不明,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好,也就注定不会是最优秀的那一类人。这类人没有我目标学里的“外我”,没有选择项。

解法:但是这类人勤奋肯吃苦,骨子里有激情和潜力,只要有高人指点,找到突破口,就会发展很快。

第五类是完全堕落型,约占总数2%

表现为,既不喜欢本专业,也不喜欢别的什么,既不学习,也不兼职创业参加社团活动,只讲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完全游荡放纵。

这类人没思想,没技能,也可能没素质没道德,基本发展方向是社会混混,而且病入膏肓,劣习难改,难解(也不等于无解,浪子回头也还是有的)。

大学经典励志青春文章

导语:大学生进入了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如何激励自己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学经典励志青春文章,欢迎大家参考!

自20xx年开始,每逢春天,新东方“梦想之旅——中国大中学生励志系列公益讲座”活动都如约启程。9年来,我们走了上百个城市,让近百万学生听到关于梦想的激情演讲。每一个城市、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礼堂,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讲师回味无穷。

和同学们讨论梦想,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因为很多年轻人对于梦想还是处于一个空有一腔热情或是依然迷茫的状态,我们可以将这些个人内心的想法拿出来进行分享讨论,而讨论的意义在于,当一个人陷入迷茫,或者显得疑惑的时候,讨论,可以让自己有机会看清自己,明白到底什么对于自己更加重要。

总听到很多人批评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梦想,我不喜欢这样的评判,因为其实每个人对梦想的定义并不相同。我们所理解的“梦想”,常常只是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一种价值观或是人生目标。对有些人而言,梦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在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通过设计自我的生活轨迹,努力地向着这个目标靠拢。而另一些人的梦想则是明知永远不可能的实现,但却可以在心里温暖自己。所有的这些,都无关他人,也因为这样,谁也没有权利去批评他人缺乏梦想。你不是那个人,你又如何知道那个人的内心?

但我又坚信,每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或许如“做一个教育家”、“成为行业领头人”、“环游世界”般常规而轰轰烈烈,或许如“孩子考上大学”“月薪超过3000”、“猪肉价格高些,好卖个好价钱”般平淡务实,或者更如“拯救世界”、“寻找外星人”、“嫁给刘德华”般荒诞而不合逻辑……

即使是没有在世人眼光中的任何领域取得成就,但只要努力生活,开开心心地走自己的人生路,都是值得肯定与分享的故事。因为但凡如此,对生活,梦想都没有失去过。

我亦看到很多人否认他人的梦想。比如凤姐罗玉凤,前一段时间她不远万里到美国中文电视台应聘。这件事情迅速成为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娱乐头条,大家挑着眉毛咂着嘴讨论着她已不在中国,但中国仍有她的传说。口气中的嘲弄、不屑、讽刺、戏谑让我心有不快。我想说的是,这个怀揣一张大专文凭的女子,其胆识足以让许多名校毕业生汗颜。或许,她的确其貌不扬,的确有炒作的成分,的确做了些令人大跌眼镜之事,但毕竟,她带给大家更多的是欢乐而从未有过任何伤害吧。凤姐正奔波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面露讥讽的你呢?还记得你的梦想吗?你那卑微、或者远大的梦想;你那单纯、或者复杂的梦想;你那朴素、或者华丽的梦想,你都记得并在用它鼓舞自己吗?

英文中,我喜欢“Keep Walking”这个词,因为除非一个人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不然的话,我们总要坚持走下去,被动的,主动的,不管走怎样的方向。

而所有的成功都不能复制,因为没有人可以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时代不同,大环境的不同,机遇亦各不相同。我们只能去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就是去看看支撑那些成功的人走下去的东西,一种理念,或是一个梦想。“幸福在远处,如果你不自己走过去,你别指望它走过来。”凤姐只是在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理念梦想支撑自己坚持走下去而已,那么为何不记住这个不断追逐自己梦想的女孩子,给她多一点的宽容与尊重呢?如果有人质疑你的梦想,别辩解,尊重自己,即使做梦,即使会梦醒,也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的确,目前有很多年轻人处在困难里面,大学一毕业面临就业问题,紧接着又有蜗居的问题,住房的问题。来自乡村、来自外省的年轻人进入城市之后,又会非常失望。那些看起来不如意,让人沮丧的事情非常多。在这样的氛围中,“梦想之旅”更想将那些有勇气、有智慧的人或事寻找出来,分享给年轻人。我们来自同一种贫穷,投入的是同一种不公,但我相信怀抱梦想,我们便能战胜心魔,不再慌不择路,不再忧愁上身。

梦想破灭了,终还有重圆的机会;梦想暂时被搁置,终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年轻的朋友,如若选择了远方,还请不顾风雨兼程。

尽管每一次成长都经历了一番折腾和难过,但是依然期待成长后蜕变的自己。成长之路上是淡然,走多了,眼光就能放远了,心就能渐渐平静而宽阔了。

一路上,我渴望发生在我身上的都是快乐的事情,可是生活带给我的快乐并不多,反而困难、烦恼、忧伤更多一些。后来,我慢慢懂得,就算没有快乐的事情,我也要有快乐的心情,学会给自己快乐,哪怕正处于困境当中,也要微笑着相信自己一定会走过难关。

受过伤了,会沉稳一些。疼痛的记忆总是那么深刻,总要经历过痛楚才肯吸取教训,总要留下疤痕才肯记住当初的轻率。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同样的情况不会发生第二次,就算真的有第二次,那也是我甘愿承受的疼痛。我并不害怕疼痛,只是会害怕身上的伤疤会越来越多,多到让我遍体鳞伤。我要试着沉稳一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别再为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让自己受伤。

犯过傻了,会聪明一些。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人总要“吃一堑长一智”。没有天生的智慧,就要在后天的经历中慢慢地积累经验,用经验弥补不足的聪慧。太过容易相信一个人,就会陷入当局者迷的情况,自以为交到了一个知心朋友,但事实上只是成了别人任意利用的工具。恶人不会把恶字写在脸上,那张看似友善真诚实则包藏祸心的脸,我相信了是我犯傻了,可是以后我宁愿孤独,也不愿轻易相信一个人莫名其妙的示好,宁愿得罪人,也不愿意轻易接受一个人的好意。

流过泪了,会平静一些。心里积压的痛苦达到顶点的时候,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流泪不是宣示软弱,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就像一个已经装满的垃圾桶一样,总要清空了里面的垃圾,才能容纳新的,才能继续使用。心接纳了所有的喜怒哀乐,让心情起伏不定,但我只想平静地活着,那就让所有情绪都随着眼泪离开内心,让心变得空旷,就像无风吹过的水面,没有半点涟漪。

成长之路上,我痛过、傻过、哭过,之后渐渐沉稳了、聪明了、平静了。路依然是那条路,依然会受伤,会犯傻,会哭泣,但是心渐渐变得淡然了,不会让自己在负面的情绪中停留太久,尽量让自己心无杂念。走过的每一段路,经历的每一次曲折,都是一次次成长之旅,但我并不觉得自己成熟了。我还在改变,还在摸索,还需要继续成长,仅希望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尽管路难走,但是我相信最后一定能走完,而且要漂亮地走完,然后给自己鼓掌,感谢自己从未放弃,一直坚持着、忍耐着。

成长之路上是淡然,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霜雨雪,我都要带着微笑去迎接。纵使阳光不再,风雨袭来,我也会坚定地前行,带着心里的阳光走过一段段艰难的路,期盼走过风雨,再次迎接生命的阳光和温暖。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 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 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

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我们每一个奋战了三年,闯过高考这根独木桥的人,都是伟大的。我们披荆斩棘,坚忍寒冬,来到了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国度,这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我们梦里的“天堂”,但是现在,我们又都做了些什么?是彻夜玩游戏,在游戏中醉生梦死,还是沉迷于电影电视剧小说,晨昏颠倒,不思进取,大学生的数量每一年都再创新高,但是,在高升学率与低就业率的现实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些什么呢?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今天以前都是在堕落与颓废中度过的,今天,我们系上邀请到了两名优秀校友回校,给我们讲解他们的奋斗史,他们的大学生活虽然苦却那样充实有意义,突然之间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两个校友,一个叫夏辉,是巴中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了很多优秀的节目,今年27岁,非播音主持专业,却是个专业的主持人。他说,他是个幸运儿,幸运的得到很多老师和朋友以及领导的帮助,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因为幸运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他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去电视台实习,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在刚进入电视台的时候,自己是个外采记者,他说,是那段丰富的经历让他不再是个“花瓶主持”。

另外一个,是四川省万源市委宣传部的王永明,他说,每一个有幸上大学的人都是幸运的,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这是个心浮气躁的社会,这是个没有“笔杆子”的社会,“笔杆子”都去哪儿了?在很多人看来,师兄是个神话,他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别人一次小小的失误,导致自己的听力比平常人差很多,上学时,不能听完整老师说的话,别的同学都去打篮球,乒乓球,他却在借用同学的笔记努力追赶上身边同学们的脚步,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自己被分配到偏远的山区,他说,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那个封闭的山区磨灭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他比别人多付出了十倍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大学生,经历了高中千锤百炼的我们,在本应该发光发亮的时刻,却在不断退化。知道学校什么地方爱摄影的学生常去吗,是庄严肃穆的图书馆大楼,还是清新温暖的音乐广场?还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欣赏满天繁星,一起谈理想,诉衷情吗?课余时间,运动场上有过你的身影吗?微博上有人说:“还记得十年前我们的‘寝室座谈会’吗?”那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不亦乐乎的话题,说不完道不尽,但是现在呢?电子产品已经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人与它们的关系却远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难道真的要等到毕业才幡然醒悟?难道真的要让毕业变成失业吗?我们的青春正在悄无声息地逝去,但愿我们还来得及抓住青春的尾巴!

放下手机、电脑,他们太冷,冰冷了整个世界。走出寝室这个让人堕落的地方,背着书包,拿着水杯,奔向图书馆,多看看书,在书的海洋里重新找回自我;找几个伴,拿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去体育馆运动运动;周末约几个老同学聚一聚,多关心身边人,身边事,有些人不联系慢慢就淡了;还有那些曾经一直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快去做吧,大学大把大把的时间呢!

别让大学对不起高三,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

大学即将告一段落,多想记忆定格在此刻,却抵不过时间的流逝,只留下满满的回忆,写下此篇文字,纪念我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纪念属于我们幸福的225宿舍。

从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意味着我们注定陪伴彼此走过大学之路,依稀的记得2010年9月8日,我们不约而同的来到这所陌生的城市,陆陆续续的走进这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225宿舍,那时一切都是陌生的,熟悉的只有自己的身影而已,陌生变成熟悉,只需一个个善意的微笑,就这样我们六个人友好的在一起,这就是青春的笑容。

来自不同城市的我们开始期待着大学的美好,身着统一服装的我们经历了军训让我们更加的团结,只是时间会让彼此的缺点优点慢慢浮现出来,渐渐的我们有过矛盾,不过最后还是一笑而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学校是美好的地方,我们在坎坷的经历中懂得了珍惜,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我也很庆幸在这个宿舍,有你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帮助,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心中的谢意,曾经我们有过误会、哭过、笑过,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经历让我们建立了难以割舍的友情,懂得了包容、理解、沟通的重要,只是还是会习惯性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选择沉默,很多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如果多一点沟通一切误会或许会不了了之,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误会、没有这些在乎,那么怎会知道真正在乎的是什么,这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让我们更加的懂得珍惜。

当即将走到尽头,猛然的翻起以往的照片,才发现相机是双明亮却也用很的眼睛,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我们美好的瞬间,看着我们成长的点滴,那一张张天真的脸庞在经历过2年多的生活后多了些许的成熟,数年后回忆起来大学这段时光该是怎样的温馨,回忆里有你,有我,有她,有我们的快乐和在这无羁青春里留下岁月的烙印,学生时代的我们疯狂的玩过,如今即将各奔东西,别的废话也不多说了,省得你们说我啰嗦,嘿嘿,只是希望每个人的笑容能常绽放,各自有满意的工作,然后找到各自的幸福,有个好的归宿,最好的还是能把这份舍友情延续下去,珍惜225 ,属于我们的幸福的225《明、柳、丹、苗、园、晴》

大学,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开启青春大门,锁住年少无知,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校开无数条路,一个家开出幸福的花朵,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大学生的励志正能量文章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新的阶段,每个人都会在这里找到新的自己,下面是我分享的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正能量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为了不使这个梦在毕业时落空:那我们就要用一种认终为始的心态去规划与度过大学生活。大学也是我们人生中最集中的可以扬长避短的时期,早可以尽情折腾的时期,所以如果谁的大学默默无闻了,平平淡淡了,那他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大学的含义与作用。因为一旦失去青春的激情,便永远也找不到了,所以大学一定要且行且惜!

大一是大学的开端,是影响大学其他三年的重要一年,所以这进入大学的第一步要走好,这样才可以为其他的三年打下基础,我时刻坚信只要做到了步步为营,就能步步升高,就能步步为赢。一切只因“当梦想扬帆起航!

不如大学,是我们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是真正意义的大学,是每个幸运的大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旅程,这一路由三个宽阔的台阶和无数的细砖碎瓦组成我们年轻的'凛冽和青春岁月!然而,该怎么应对大学的第一个台阶。大一是现在每个刚进入大学的同学所思考的,所怅惘的。

大一,是开始的良端,也是完结的预兆。大一和我们的许多境遇一样,只有一次,而这个开始是有着制胜的影响甚至决定意义!

大学和中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里,你会发现,你更自由了,更有主宰权了,完全掌控着自己的生活!也因为如此,我们更容易迷茫,更容易失去方向,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人生目标是人生道路的航标,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在自我迷失一段时间以后,我通过与高年级同学的交流以及与老师的沟通,初步确立了我的大学奋斗目标:全面发展。我决定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成为思想觉悟高,心理素质好,专业技术精,工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新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

确立了目标,我们学生重新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对英语很感兴趣,我便以英语为突破口,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我改掉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每天早上在校园里大声地朗诵英语,用”疯狂“英语问候校园的一草一木。通过努力,学习成绩开始逐步提高。

大学生活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之歌的一个乐章。这段路即使短暂的,也是漫长的,这个乐章既可能是优美动听的,也可能是遗憾苦涩的。虽然,我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它会是充满快乐的。

时光犹如流水,也许你并没察觉,但它却已悄悄的流逝!也许昨日,我们还背着双肩包,带着一身的书卷气,推推架在鼻梁上的小眼镜,环顾四周在搜索着图书馆里的空位子;而又仿佛是这天,我们或是西装笔挺,或是化着淡雅的装束,手握着简历,穿梭于各类招聘会之间。

早已忘记是哪一天父母提着大行李,小包的送我来到大学校园,如今三年的时刻,已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一样”。感慨的同时也发现自己与初来相比,没有了兴奋与新奇,而多了几分无奈与惆怅,还有对未来不一样于那里生活的期盼与紧张。看着迎面走来的同学,大家脸上那股稚气早已不见,成熟与稳重不知何时已在之手投足间显现。以前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校园、走进社会……,但到真快要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刹那,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念。正因那里是我梦想的源头,是我奋斗的基地,是我懵懂青春记忆的留驻地。

大一,第一次离家来到大学校园,应对纷繁芜杂的花花世界,难免迷茫彷徨。每一天都拥有很多自由学习的时刻。这样的生活其实是我们在高中时代梦寐以求的,但是,那个时候才发现,失去了目标,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苍白。过渡放松的生活使我有段时刻过于放纵自己,以致于一度迷失方向,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天马行空般到处乱撞,最终从高高的天空重重地一头栽下来……摔的很痛,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把我从迷茫和徘徊中击醒,使我又一次的拯救了即将麻木的自己。

大二,我不再幼稚,不再幻想,《奋斗》一部热播的偶像剧,不知激励了多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清楚的记的里面毕业会上的学生向老师说的台词“老师,请留步。我们舍不得您,十分十分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务必告诉您,我们务必离开您,我们务必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理解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当我把那抽象的梦想变成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我发现我离那梦想很遥远,但是我不会放下,为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感情,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快乐而奋斗。生活不再像大一时迷茫。开始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挥洒热情,体验荣辱得失,用心去感受生活,大胆尝试,受伤不喊痛,撞壁不叫疼。锻炼自己的同时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开始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大家在一齐交流,学习,娱乐。利用在校期间和寒暑假期间做一些兼职,既有了金钱的回报,又丰富了生活。同时也为步入社会大课堂前做了小小温习。

大三,上学期,我们开始了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又进一步接近了现实。我选取了最具挑战性的职业——业务员。四个月的工作时刻虽不算长,但也足以让我初尝了工作地艰辛。我的工作对象是大众百姓,每一天骑着自开车奔波于各个小区之间,敲开门之后,并不是都那么顺利的听完你的说,因此很多时候就会被拒之门外,这时我就会微笑,并附带一句“对不起,打扰了”。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还是得把火气压下来。他们是什么,他们就是我们的经济来源,如此反复的在心里问自己。就这样,每个月的成绩都很不错。四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离开公司的那天,经理像个爱唠叨的父亲一样嘱咐了我很多事。鞠躬谢别,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觉得自己又到了另一个认知层面。

毕业将至,我们即将登上未来这个无限大的舞台,为了爱人,亲人,同学,朋友等这些我们忠实的观众,让我们在那里激情舞动,挥洒热情,演绎出精彩人生!

大学生经典励志的文章

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最应该做的就是励志,励志的人生总是最有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生经典励志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人生苦短,难道你放弃了吗,你的人生目标,你的斗志,走到哪里去!

商鞅,为立志成业,离弃故土,至秦,建立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南门徙木,赏银千金;商鞅变法,风雨二十年。虽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其理想却终得已实现,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大地,浩浩荡荡,千古长存。然道追求的是个幸福的结果吗?生命诚可贵,理想价更高。

吕不韦,商业世家,未雨绸缪,步步为营。于邯郸,交公子楚,助其成帝业。舍其爱妾,予以公子楚。编纂《吕氏春秋》,尽爱子之道;舍己生命,促嬴政一统六国。一代商人,小时立志,精心策划,奇货可居。一代政治家,为助王成霸业,饮鸩自尽。生命可贵,爱情价高,为了理想,为了为父的责任,皆可抛弃。

不用前进了吗,你很优秀了吗?当面对正确选择,而唯唯诺诺,不敢舍小爱,而献大爱。自私自利之举,失好友,坏名声,还自我感觉良好,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很努力了吗,可以尽情享用已拥有的知识了吗?当面对好友,一一疏远,而束手无策,当面对一项项任务,一一失败,而自寻借口,毫无羞涩,不知,食客三千的真实意义,不知,自身责任的深浅重轻,而依旧用自我成功学麻醉自己,渐忘万里长征之路,是凭什么走完,渐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用锻炼,不用学习,不用尽孝廉了吗,难道正直,真诚是贬义,迂腐,虚伪是至上吗?生命在于运动,非睡觉;温故而知新,智慧是你成功的基石;攘外必先安内,一屋不合,何以合天下,举孝廉,成人品,不可不举,不可不尽。

对最好的朋友说,原谅我的自私,因为我不成熟。

对合作伙伴说,原谅我的懦弱,因为我不优秀。

对亲朋好友们说,原谅我的轻狂,因为我不清醒。

因为我们可以,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切取决于你,相信你自己,你可以创造一个辉煌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人,天生没有双腿,不但无法走路,连假肢都无法安装,但他却不依靠轮椅,而用一双手行走;从他出生开始,医生就不断地预言他的死亡,但他在35岁的现在,仍在周游世界演讲;他天生严重残障,却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开车、举重、打网球,并且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运动成绩;他的残疾本会使他成为别人同情的对象,但他却以充满激情和睿智的演讲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帮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曾经经历了无数的折磨与困厄甚至死亡的威胁,在许多人看来,他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但他却用自己成功而快乐的人生创造了一个真正的生命奇迹!

这就是国际著名激励大师、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的人生,他用他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不可能的事!用库缇斯的人生格言来说:因为我们可以,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为什么许多人渴望拥有优质的生活,却一直处于自己不满意的状态中?为什么有些人才华品德都很出众,却终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就?为什么有些人曾多次遇到好的时机,却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在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正是我们自己此刻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正成为我们追求成功的障碍。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其实,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相信了三个不该相信的字:不可能。当一个人对自己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无论他有多么强烈的渴望或对现状有多大的不满,他都会放弃所有的努力;不论成功离他的距离有多么近,他也会视而不见,任其消失。

不可能三个字就像一个魔咒,会牢牢束缚住我们的头脑和身体,让人意志消沉,安于平庸,不思进取。当你对自己说出不可能时,就是在将你内心最渴望的事物拒之门外,就是在告诉你自己,你没有力量获得那些你梦想的东西。

不可能不仅阻止人们的成功,还让人们放弃理想,否定自我,甚至成为妨碍他人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它把人类最伟大的梦想都说成是空想、白日梦,认为为之努力是徒费心力。这样的看法不仅来自于普通人,甚至会出自一些有名望的权威人士之口。让我们看看那些曾载于史册的不可能。

1880年1月6日《纽约日报》社论说:爱迪生的电灯决不是汽灯的竞争对手,电灯需要如此巨额的投资,要为整个纽约供电显然是不可能的。它还引用了一位“著名电气学家的权威性意见:过不了多久,爱迪生的名字将同它的电灯一起销声匿迹。

1923年,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伯特·威利肯说:无法想象人们能够开放原子能,那完全是一种不科学的空想,是欺骗孩子的谎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