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面向的消费群体是潮人,南宁有多少潮人呢?没有多少潮人=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没有回报,杂志怎么可能维持,生存
居然停刊。
有一天我去买的时候那书店老板居然告诉我不卖了。
有看到主编223在豆瓣里面这样说:
因刊号还在使用中,所以公司会把华夏的刊号用来做其他杂志用。
总之不会是原来的模样。
所谓停刊,只是内部暂停。
刊号的使用期限还未到,所以内容上正式来讲是不能出现任何有关停刊的说明的。
事情就是这样的。
总之就是暂停掉了,就算改版改刊,也一定跟原来大不一样。
关于已经订阅3月号之后的读者,公司方面会一一退款的。
如未收到退款者,可打订阅电话咨询(杂志版权页里有)。
还有爱米说:
大家可能对大陆的出版的东西不大熟
在大陆不是有钱就能做杂志的.还需要国家批准的刊号
而这个刊号似乎是很久前国家就没有再批准过了
所以多数刊号的名字都很土...
大家留意很多杂志的封面上会有个透明的或者小小的字
比如大陆版的MILK上面写了 流行色
VOGUE封面小小的写着服饰美容
1626的封面上写着产品设计
这就是刊号
对我们这些经常看neway的读者来说,这个事情来的有点突然。
还有网上一些人这么说:
陆续看到一些人谈到《华夏neway》的停刊,包括223本人,大致是觉得《华夏》做的太另类、太小众,因此没有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正确的结论。从最后一期内容看,华夏做得满主流的,消费的内容有很多,许多内容甚至有与大多数杂志雷同的嫌疑。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做这些内容《华夏》就毫无优势可言了。华夏的亮点似乎还是摄影大片,大概是因为主编本人的摄影水平不错吧,可惜每期就一两组,并不过瘾。
《华夏neway》不能说是小众杂志还有一个原因,我个人觉得,小众杂志一定要低成本的,《华夏neway》(印象中)10个人的编辑团队和它的内容相比已经是一个正常成本了。成本一高,难免就有商业的压力了,难免要迎合起市场来。
华夏为什么不赢利(或者说看不到赢利的希望),我觉得最根本是年龄层定位的问题。华夏的年龄层定位偏低了。很早和广告界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国内)品牌公司的人,也就是在时尚杂志上投广告的那群人,认为中国大陆的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这点和日本、香港不一样,你在日本年轻男性杂志《men's nonno》上可以看到诸如paul smith、berburry等大牌的广告,那是因为他们的读者都买得起,品牌们也知道他们都买得起。我们这里虽然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但毕竟还是少数人。何况广告还有一个滞后,再要等到品牌意识到国内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又要经过一个时间。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反复论证过了。瑞丽的《可爱先锋》,时尚的《娇点》,洪晃的《青春一族》都定位在较低年龄层,他们也是先后的停刊了。
当然并非年轻杂志就一定做不下去。做杂志不是简单一个年龄层的问题。成本的控制,销售团队的能力,运气,都有原因。国内有些据说不错的潮流杂志,比如《touch双休日》,听说《yoho潮流志》卖得也不错。成本控制得好的话,或许销量就能赢利了呢。无论如何,只能说中国的时尚产业如此羸弱。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大十岁的就看不懂小十岁在玩什么了。
那个cute的223,我觉得可以去做一个类似I-D或者CREME那样的摄影类的杂志,要低成本。我觉得那样有戏。而我没有那样的视觉才华,只好待在主流杂志里,小心翼翼地揣摩客户和读者的心理了。
还是期待一下223他们吧。。。。
OMG = =
《1626》(刊号:产品设计)是中国第一份针对潮流领导者(Trend setter)和潮流追随者(Trend follower),以推广及发展本土潮流文化为目的的潮流读物。双周刊,定价12元。 1626取义为16岁~26岁的年轻心态,代表年轻态的生活观、世界观。
1626
1626内容融合了国内外的最新潮流资讯,以极富创意及悦目的设计编排展现服饰流行、设计创意、街头文化、数码影像、游戏电玩、影音娱乐等领域,从多方面入手关注年轻人潮流生活话题,倡导年轻群体个性化消费。
经过4年酝酿,1626成功打造出集结“创意、潮流、玩乐、态度”的“城中至潮”品牌,扶持培养出大批的潮流、创意产业新军,是中国本土潮流杂志的代表。是针对我国的经济状况给出大家潮流建议的杂志,非常有实用性,在大陆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