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历史学

2023-12-11 1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历史学

1956年创刊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虽是一家地处祖国东南一隅的学术期刊,但它拥有沿海开放和与台湾省毗邻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的优势,且福建师大在理论经济学、中国文学、艺术学、专门史等学科领域占据全国领先地位,故该刊所开辟的闽台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艺术研究等重点栏目比较引人注目。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

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历世纪风雨陶铸,经数代师生努力,沐改革开放春风,浴海西建设大潮,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筚路蓝缕,迈着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逐渐发展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起,又相继增设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进一步升格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八个博士点(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十一个硕士点(世界史、宗教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图书馆学、人类学、历史地理、文献学、档案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省级名师1名,校级名师4名。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学院现有学生1261余人,其中本科生961多人,博士生、硕士生近300人。
  学院十分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努力打造特色科研支撑平台。
  学院建立档案复制与保护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小组实验室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局域网实验室,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也在学校实现共享。经过多年积累,学院已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省内拥有19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院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收获:获得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获校级优质课程24门。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依此考虑学科调整、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等有关工作。近几年来,我院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
  (一)历史学专业为我校本科品牌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及其它社会工作者。
  课程结构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考古学通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史文献目录学、自然科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福建地方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中国社会生活史。
  专业特点
  1.历史悠久。该专业历史可以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迄今已逾百年。1952年,由华南文理女子学院历史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和福建师范学院(乌山)历史学系合并组成。著名学者董作宾、卢兆荫、傅衣凌、刘蕙孙、陈矩孙、徐宗元、蔡维藩、王文杰、熊德基、金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
  2.实力雄厚。本专业2004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专业基础课程均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
  3.走学术精品之路。近几年来,专业教师每年都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多部。目前,教师承担有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2个省部级项目、5项中外合作项目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
  4.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目前,本专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院汉学系、日本冲绳国际大学、熊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亚洲系等都有合作项目,初步实现了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对接。
  5.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经过若干年的持续投入,已经建立起闽台区域研究资料中心、宗教与中外关系史文献中心、美洲史文献资料中心等独具特色的三大文献资料库。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的84.2%。博士学位占该专业教师的63.2%。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
  就业趋势
  近年来,本专业基于自身强势学术实力,同时根据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进行了调整,本着“新理念、厚基础、重技能、促研究”人才培养思路,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学
学科间的交融、渗透,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建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遍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学府。福建省中学历史教育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教育硕士大多出自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专业是我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基地。
  (二)图书馆学专业本专业创办于1981年,是全省唯一的图书馆学本科点,同时也是全省唯一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学单位。作为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创办图书馆专业的院系,本专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校4个入选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师资全部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学术水平高,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100%。学术成果丰硕,近5年来教师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为:50多篇。在教学改革方面,有4位教师参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图书馆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数字图书馆原理及运用》获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以高校图书馆、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主。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图书馆作为维护社会公众平等获取信息、缩小信息鸿沟的重要机构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事业的一类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政府公务员相同。工作环境舒适、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
  目前,全国只有20多所院校办图书馆学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生只有800多人,相对与有30多万从业人员的我国图书馆事业而言,毕业生供不应求。图书馆学专业虽是冷门专业,但与某些热门专业不容乐观的就业压力相比,图书馆学专业具有就业方面的优势。我院图书馆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已连续多年名列全校非师范类专业第一名。欢迎同学们报考我院图书馆学专业,让我们做信息时代的信息导航者,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主要课程: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实践、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产权法、FOXPRO、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三)档案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设置有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专业创办于1985年,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于2006年设立了档案学硕士点。专业创办以来为本省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二十多年来通过我院专业教师的辛勤耕耘,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学科基础。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研究能力较强、师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近年还吸收了多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充实本专业师资队伍,使本专业教学队伍充满活力。专业教师每年都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CSSCI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不少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评比的优秀论文等各类奖项。
  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档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技能与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能适合在党、政机关团体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室、信息管理部门、文件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从事档案信息管理、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维护、信息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每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许多毕业生就业于国家机关、省直机关及档案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还有不少学生就业于省电力公司、烟草公司、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这几年本专业学生也有不少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由于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逐步提高,因此社会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人才,以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有关档案管理的需要是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方向。为此本专业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设有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实验室等。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目前最新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C、信息管理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C++语言、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档案学基础、档案信息管理、科技文件材料学、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法规学、文书学、公文写作、秘书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
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 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 山东社会科学
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 国外社会科学
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学术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 东南学术
59. 学海
60. 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 探索
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7.齐鲁学刊
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
82.探索与争鸣
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8.高校理论战线
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
100.云南社会科学
101.社会科学家
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江淮论坛
110.北京社会科学
111.前沿
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宁夏社会科学
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2.青年与社会杂志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
2. 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