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教学感触颇多。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班主任教学博客 随笔 ,欢迎阅读!
班主任教学博客随笔篇1
“读书”是个美好的词语,一看到“读书”这个词,马上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中外有名的作家,以及他们不朽的作品,他们能出名,能名垂千古,肯定跟勤奋读书有关。
我也喜爱读书,可是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琐事较多而渐渐淡化了读书的意识。参加工作读的基本上只是是教案与参考书,说实在话,在没开展读书活动之前,我没有认认真真地、象模象样地读过一本 教育 名家的教育专著,偶尔读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杂志上的 文章 ,有兴趣时读小说、日常杂用等方面的书籍。
读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使我真正领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真正内涵。带我走出了对日常教学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学会了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明白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教育态度、改变了教育行为,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按书中的观点, 方法 去尝试、去面对教学,确实使我重新为师,重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愉悦。
正是因为读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一书,让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通过看书中的案例, 反思 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明白了原来宽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惩罚,关键是要用对方法。因而,本学期我结合书中的事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以前的教学态度,教育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以前的教学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靠对学生惩、压、挤、吓逼出来的。真正没有好好地善待他们,是逼他们学、压他们读,罚他们做、骗他们考,一步一步的高压政策,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装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往里塞,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学习差的学生,有时罚抄、罚做,对其进行所谓的教育。这个学期我一改常态,对待学生满面春风,关怀倍增,热爱有加,心里总是有一颗相信、信赖学生的心,决心既当他们的老师、长辈、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让学生有话跟你说,有事帮你做,有问题向你请教,喜欢与你亲近。一学期下来,发现每个学生确实都有优点,都有可爱之处,都是可塑之才。说明宽容、善待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去年我刚接手五年级一个班,其中有一个孩子长得肥胖高大,由于身上的体味过重,同学们都不愿意靠近他,他做什么事都没信心,也不感兴趣,经常不写作业、不打扫卫生,同学们这样评价他:他以前从来就没有打扫过卫生,老师从来不管他。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一开始是天天批评他、责骂他,但这样并没有什么效果,他还是不写作业,不打扫卫生。正好当时我在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一书,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我于是把这个孩子单独叫了出来,耐心的跟他讲了道理,他总是不停的点头。我追问他:“那你想不想改正这些缺点呢?你现在能跟老师保证以后一定完成作业,认真打扫卫生,不逃跑了吗?”但这个孩子并没有点头,而是一个劲的摇头。我开始有点火了,但是一琢磨:这个孩子一定有顾虑。我又追问:“你为什么不能保证呢?”他低下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我做不到。”果然是这样!我庆幸我当时没有因冲动而责骂他。我看着他坦诚的态度很为他高兴,表扬道:“你很诚实,老师相信你很想改好,对不对?”他点点头。我力争给他改正的机会,微笑着说:“你不能保证,老师理解,那你能不能争取坚持这两周做到写好作业,打扫卫生呢?如果你能答应老师,说明你有决心改正错误。”他这时点头了。而且两周下来,他做得非常好。作业按时交了,轮到自己打扫卫生他也认真打扫了。接下来我几乎每周都要表扬他几次,肯定他的进步,慢慢的他的考试成绩也上来了。一学期下来,他已经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坚持打扫卫生的习惯,彻底改掉了原来几乎不写作业、不打扫卫生的坏毛病。由此我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一个长期以来不完成作业、不打扫卫生这样根深蒂固的孩子能在一个学期改变过来真是不容易,可见孩子的毅力是不可估量的。现在我处理班上的事都尝试用这种耐心说教、宽容对待的方法,偶尔有学生没打扫卫生,我不罚抄课文,也不罚他扫地,而是给他机会改正,只要以后不再犯;有同学没戴红领巾,我也给他讲道理,培养集体责任感,而不是狠狠的罚他,这样的效果很不错,一个学期以来很少有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要知道原来班上不戴红领巾、不打扫卫生可是经常的事,我想要当好班主任确实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拿出百倍的耐心来教育学生。
我虽然没华丽的词藻去赞美书籍,没有动听的语言去诉说读书的快乐,但我深信,在往后那伴有书香的日子里,我会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愉快。让书与生命融为一体,以书为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班主任教学博客随笔篇2
“既然我们当了老师,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开心去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实实地干!我们应该拥有教育这块天地,纵情驰骋于教育这块天地!”(朱永新《享受与幸福》)——题记
进入21世纪后,班主任面对的是全新的社会,全新的教育对象。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思想必定打上当今时代的烙印,他们身上具有的突出特点是“三不”: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不迷信宣传。而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家庭,如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从来没有这么艰巨,班主任的困惑从来没有这么突出,班主任遇到的难题从来没有这么集中。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又提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警察加保姆的角色,成为学生的设计师兼导师。
在这样一种巨大压力的冲击下,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实现专业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
2010年,大学 毕业 后,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也走上了班主任之路,至今班主任龄已有九年,所走过的“路程”可以说是曲曲折折,充满了艰辛。头五年,虽然自己雄心勃勃,但是许多的时候,却是处处碰壁,久而久之,对班主任工作充满了痛苦,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激情日益荒芜,继而心死,即便面对学生,底线也只不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中没有老教师的引领,又加上竞争的关系,身边也没有可探讨的对象,普通老师外出接受名师的培训基本上没有,因此,每学年开学,我都希望自己不当班主任。
这种日子到了2006年9月,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我来到了我现在所在学校---汾口镇中,新环境,新气象,我的班主任工作得到了认同,从06年一直到现在,我每年班主任工作都被评为A等,班主任的荣誉也随之而来,先后被评为淳安县优秀班主任、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浙江省首届骨干班主任。
二、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全国知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说:世界就是这样,想不寂寞的人,常常终生寂寞;而甘于寂寞的人,却常常不寂寞。我的班主任成长之路上由痛苦到收获一点成绩,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与我的自我求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借助网络成就专业成长之路
我们知道,当班主任的老师会时常出现职业倦怠感,觉得身心都有些疲累。在身心极倦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求不了专业成长的。06年之前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无奈,深感没有了什么冲劲与动力。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苏州市管教育的副市长、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的书《享受与幸福》,借助朱永新教授的书,我了解了教育在线这一网站,了解到了在这里汇聚着一批热爱着教育为教育勇敢追梦的人。于是,带着热情,带着憧憬,我走向了教育在线,并设立了“寻梦追梦圆梦”的博客,开始用网络去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带着对朱永新教授的一腔敬佩之情,带着对教育在线的满腔憧憬,带着对教育事业无限的期待,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教育情怀,在开辟的博客地盘里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书写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因为有了激情,自己开始充满干劲,一路笑语行走在班主任路上。
1、触网情深,撰写班主任 日记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考虑在研究中成长。作为我们班主任,到底该研究一些什么内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班级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与学生交往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通过记录每一天与学生发生的 故事 ,借此探索学生的心理,明确自己工作中的得失,以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原生态的生活记录,往往就是最佳的科研材料。现在不是提倡写教育案例吗?每天的故事如实记载下来,也许就会积累而成众多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而把班主任日记写在网络上,有众多的朋友阅读,提建议,鼓励,会激励自己更好地坚持下去。
2、同行交流,寻求精神引领人
网络这一世界,可以拉通五湖四海的朋友,让你的视野一下子放得很开阔。借助网络进
行的文字的互相交流,更容易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当然,由于不受空间的阻隔,平日里被你远远遥望着的那些名人,也许,因为偶然的机缘,便会成为你的精神引领人,带给你无穷的精神动力,推动我们在专业发展上更好地迈进。
我这里还提一提给了我重要影响的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
在读了张万祥老师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后,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篇 读书笔记 《点亮一盏心灯——写给张万祥老师》,将之发到教育在线上。让我深感意外的是,几天后,我进在线,收到了张老师给我发的短信息,并有他写给我的一封长长的回信。读了张老师的信,我真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千多字的回信,充满着对一名教育后辈的关心。张老师激励我,说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一定要沉下心来,勤奋钻研。)9月份开学后,张老师还给我邮寄了三本书,都是他主编的,一本是《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一本是《破解班主任难题》,一本是《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收到张老师亲笔签名的书,我内心洋溢着激动与幸福,能够得到一名资深老教师的关爱,我真是多么荣幸阿。在我懈怠与无望时,我会想着张老师给我的这份无私的关怀,将之化为工作的动力。在11月份班主任工作陷入苦闷与彷徨之际,张老师鼓励我:“不要过多地看人家的眼色,走自己的路。暂时的困境难不到你。坚定不移走下去!”我想,班主任工作的旅途上,有时觉得的确走得颇为艰辛,有张老师鼓励,陪伴,我会走得更好的。
3、师生共行,架起心灵沟通桥梁
教育在线著名的班主任陈晓华老师,他可以说是一名借助网络激发教育激情然后迅速出名的老师。从k12、教育在线、成长网,都无不留下他贪婪的足迹,吸收、实践,融各家之长,追寻适合他自己特色的教育方略和途径,让他品尝到教育的诗意和诗意的教育的方醇。记得8月的一天,我闯进了陈晓华老师的网易博客“桃李守望者”后,毅然发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处博客“桃李部落”。仔细一读,原来是陈晓华老师所教学生成立的班级博客。在这一处天地里遨游后,我被晓华老师和其学生的亲密的师生关系所感染。陈晓华老师今年带高三,三年来,他带着学生每年一部班级成长史,怀揣着教育的理想,追寻着教育的诗意。高一时学生的班级日记名为《翻开新的一页》,他自己的教育札记名为《为精神寻找一方家园》;高二时的班级日记取名为《美丽的历程》,他自己的记实教育札记名为《让美丽贮满行囊》;今年他已经带领他的学生走向了高三,新的历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桃李守望者守望着他的桃李部落。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陈晓华老师与其学生发生的很多很多故事。如他的学生是如何帮助他们可爱的老师戒烟的,在他的女儿迎高考的日子,他的学生又是如何给予他关心的,在他生日之际,他的学生又是如何给他们可亲又可敬的老师在学校张贴各种生日 祝福语 祝他生日快乐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群中学生朋友成长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一片天地里,我们可以见到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网络,构筑了陈晓华老师和他的学生的一处精神圣地。我从中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片网络,师生之间可以驾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更加有助于班主任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好地展开育人工作。
(二)借助读书丰满专业羽翼
记得在《班主任之友》杂志读过朱国忠老师的一篇《增补教师“精神钙”》的文章,其中提到:“教师本该是最执著的一个读书群体,本应有阅读的兴趣,解读经典的心境,建构话语的睿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戕害下,在功利主义的诱导下,由于购书经费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成长意识迷失,阅读氛围缺失,无奈地远离了阅读,滑向了阅读的边缘,阅读内容扁平化,精神之躯缺了‘钙’。”对于此文中谈到的这一现象,我真是深有感触。从2001年到2006年,五年时间,除了偶尔看一点 散文 和《中学语文教学》之类的杂志,我几乎没有认真读过一本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更谈不上对什么教育大家的了解了。每日里圈在一个狭窄的生活圈子里,竟是相当封闭。2006年,走向教育在线,接触一大批教育界的名家后,我开始给自己补精神之“钙”。
业余之际,我走向了覃川,仔细品位着他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我走向了张万祥,捧读着他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一百招》;我走向了陶行知,以虔诚的心情去解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感悟着陶老先生的民主思想;我走向了马克斯?范梅南,用他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底蕴》去点亮自己教育的智慧;我走向了心理学的殿堂,请回了北师心理学的一批经典——彭聃龄著的《普通心理学》、冯忠良和伍新春著的《教育心理学》、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
向名师学习,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让我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读班主任专著,更有利于我们提高班级管理的理论水平,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研究心理学,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我知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引进源头活水,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才能让自己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也只有这样,管理才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三)借助反思力争提升自我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这样一个公式。北师大肖川教授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酌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波斯纳和肖川都给我们提出了作为一名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反思的确是相当重要,而且应该重视每天生活中的小事,借着对一些小事的思考来创新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去年9月份我曾制定一个班规,一直坚持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时间一长,效果就明显削减,执行也有些乏力。12月初时,班级纪律滑坡,我开始反思问题所在,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在每组抽了一位学生座谈后,我找到了漏洞。学生反映,班干部队伍太不得力,没人主持管事,班规有些流于形式,达不到处罚应有的效果。一语惊醒梦中人。面临此,我重新制定了一个班规的补充细则,从班主任自己到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职责,每个班干部的职责明确规定到位,履行不好职责,便属于严重违纪。举两个例子,像班长,规定除配合班主任全面管理外,还负责所有没有老师在堂的自习课纪律到位,同时管理好午间和晚后饭自习的纪律。副班长负责管好班主任不值班的午休时间的纪律。那么如何保证干部执行到位呢?首先应让干部以身作则,树立他的威信,同时要配合他的管理,并经常提醒其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在发现做眼 保健操 的质量比较差后,我找生活委员询问情况,要她提些办法管好这一时段的纪律。后来她向全班学生公布了一个评先制度,每周根据做眼保健操的质量评出一个优秀小组和一个最差的小组,优秀小组加1分,最差小组扣1分,纳入每周的优秀小组评比制度。这一纪律当出台后,我发现做操时纪律明显好转。?在班规制定后,我将之打印出来,人手两份,一份自己保留,一份存班上,由我们每个学生自己签字生效。?
班规制定起来也不易,要想让它起效果,关键在于执行必须到位。我一直在力争思考如何坚持制度管理,解放自我,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制定班规,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追求学生自主管理。
当然,教育有时总是有遗憾的。遗憾于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有可能根本达不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遗憾于当我们怀着一颗好心为学生做这做那时却赢得不了学生的理解,遗憾于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举动会伤害一些学生的心灵。教育也总是充满着失误的。碰上失误,如果能以坦然之心去对待,能够勇于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那就能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会使我们更加成熟,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
其实,只要我们每天去想,总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我专门准备了教育教学反思记录本,记下自己每天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与不足的地方,通过改进,以进一步提高。
总之,做一名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时,是在为每一名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尽力让自己淡化名利,勿因各项评比乱了心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教育的规律。面对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需要学习的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班主任教学博客随笔篇3
教学两年,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CQ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和他相处的两个学年,我似乎没有特意去留意过他的一举一动。直到本月的一次大课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天大课间,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放在饮水机旁边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CQ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大课间结束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尽可能的多关注他,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好像开始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通过这一件事也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多给学生一点赞美,也许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1、窦桂梅的博客,我一直都在看。这是链接
2、还有这些:朱永新、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当代四位教育家的博客,可以自己去搜,网上都有。
3、望采纳,谢谢。
自信让孩子成长——《告诉孩子,你真棒》带给我的启示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又一次翻读了卢勤老师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强烈的震撼。相比起年少时第一次阅读,这一次感触却更深更强烈,因为我的身份在变化,心理也在变化,先前的我是作为一个孩子的身份去读这本书,而现在已长大成人的我站上了教师岗位,这次阅读让我感受到不同的滋味。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也许当我们看到孩子脸上写满沮丧的时候,我们却没有考虑过是否是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也没有考虑过这样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
“成长比分数重要。”我想,这是我们作为家长、教师应该反思的道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绝不是为孩子提供无限度的物质满足,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心灵的发展和成长。
当我们看到孩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只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些教学艺术,像卢勤老师那样爱孩子、懂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你能行”的自信中健康成长,让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渐渐地由消极变为积极,从“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插上理想的翅膀。
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家长、老师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请不要吝惜你的一句“孩子,你能行”!
心灵的成长需要尊严。一句“把头抬起来”,唤起了孩子内心的尊严,也唤起了为人父母、为人师表的认知误区。
心灵的成长需要包容。老师的包容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的包容让孩子健康成长!适时运用“无错原则”,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机会,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父母不是永远的解答者,还会是一个提问者;教师如果让孩子按部就班的学习,使他们不懂得去创造,那孩子学到的只会是模仿。孩子像渴望自由的小鸟,请松开他们翅膀,他们会飞得很高。
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梦想是走向未来世界的阳光,目标是迈上人生旅途的动力。儿时是梦想的起源,梦想为孩子插上翅膀。请支持孩子拥有梦想,让孩子能够自由的飞翔。
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为《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这片文章主要写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区斯坦福幼儿的规则教育,让我知道了所谓的规则教育是什么样的,并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现有的规则,是帮助他们成长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这就是规则教育的的大目标。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目标,教育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规则教育包含两个部分,园级规则和班级规则,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大规则的统一下,班级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的规则,看上去很普通的规则都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在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规则教育的方法,我觉很适合我们教师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儿园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师”被认为是该园规则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幼儿的纪律问题的上,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方法的步骤是非常的科学合理的,幼儿园配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老师。
我们教师日常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们真正教育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孩子的行为,请理解------读《在反思中成长》一书有感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孩子们纯真,无数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纯圣洁,比天堂更无忧无虑、缤纷多彩,充满神话色彩和童趣,充满着快乐和朝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我有的时候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尿裤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安静地入睡?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把别人的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
这些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通过这些看似有点不太正常的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幼儿的信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犯错,原因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责骂幼儿,而是应该用亲切的态度询问幼儿具体原因,了解孩子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用唯美的灵魂去锻造完美的心灵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寻找职业幸福——品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
暑假在家期间,一直在看《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是由朱家雄,张亚军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的。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在书的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三篇中《品读“职业幸福”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写的“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面对大家对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的观念,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想这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困惑。
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要学会热爱。2.要学会奉献3.认清角色是品读“职业幸福”的前提。其实除了这三个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和品读的`。那么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一、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着那份快乐:和他们一起散步观察春天,一起捡拾落叶,一起游戏玩耍,一起放风筝,一起写生绘画。记得有一天,我外出听课,下午回来后,孩子们好象很久没有看到我一样,热情地叫起来:“老师,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问:“你们是不是想我了?”有几个孩子唧唧喳喳地说着:“是啊,我们想你了。”这些可爱的孩子!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前几届已经毕业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孩子们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话,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希望老师毕业后能给他们打电话,还有的说:“我们会想你的,毕业了还来看你们。”有几个孩子进了小学后真的来看我们了。当我见到他们的一刹那,孩子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老师,我们想你!”我紧紧地搂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让我们感到幸福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脏衣裤,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脸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听到家长一句:“老师,不要紧,没关系的。”“老师,麻烦你了,不好意思。”“老师,你们真的很辛苦。” 这些理解和宽容的话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当看到家长在班级博客中发表感谢的话和祝福时,我们是幸福的;当收到家长发来的新年祝福时,我们感动着;当家长给我们提出中肯的建议时,我们思索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信任、肯定,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更加放心和满意。
三、教学中的成功让我体验幸福。
教师最引以为幸福的我想应该就是教学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孩子受益非浅,而且能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学还能收获成果,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当看到孩子画出一幅幅独特新颖的图画,捧回亮闪闪的奖牌时,我们的心里是激动而又自豪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有出息,当上了班长、班干部,评到了三好学生时,我们的心里是宽慰的。
四、自身的学习和成功是幸福快乐的。
经过自己的钻研制作完成了一个课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课、教研课能比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听到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份幸福。
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包围着我,感染着我,现在我对幸福又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寻找自己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