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以中医为主题的议论文

2023-12-06 07: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以中医为主题的议论文

  1.1 诊疗模式和主体诊疗模式

  所谓诊疗模式,是对一种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炼的语言对该医学临床思路的扼要表述,并能反映出其学术特色。自古以来,关于中医学的诊疗模式存在多种说法,如治病求本、辨病治疗、辨证论治、察质论治及对症治疗等。在诸诊疗模式中,最重要最常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主导或涵括其它诊疗模式者,称为主体诊疗模式。

  诊疗模式不同于医学模式,后者是指一种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观点或出发点,比较抽象和理性,如“生物 . 心理 . 社会”,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而前者则是对一种医学的诊疗规律和临床思路的集中表述,比较具体和实际,如前述的“辨病治疗”之类。

  1.2 审机定治是《内经》的主体诊疗模式

  《内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诊疗模式当然也不例外。在《内经》中论述过的众多诊疗原则中,最强调者莫过于“治病必求于本”(《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这里,“治”兼诊断和治疗二义,“本”指疾病的本质、根源,此处具体指阴阳失调的病机。而《素问 . 至真要大论》在论及诊治有假象的病例时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告诫不要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应首先识别其真正的病因病机,然后针对病机而治。该篇还以“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为例,说明若只看到疾病表面的热、寒现象,抓不住其阴虚、阳虚的内在本质,必然误治。正是基于审察病机便是 “求”病之“本”这一认识,该篇才反复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对此,元代名医朱震亨曾断言:“考之《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疗病者,先察病机’,此审病机之意也。”“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其本,其理一也。”〔1〕对于中医学来说,病机就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而“审察病机”,则是透过疾病的现象——症状、体征等,去探求疾病的本质——病机。可见,《内经》治病求本的诊疗思想可用“审机定治”一词简明地表述之。

  由《内经》奠基的中医临床工作可分为五个环节或步骤,即四诊、辨证、识机、立法和处方。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四诊是为辨证收集必要的临床信息(即以症状、体征为主的证候),辨证则是运用中医理论对证候进行思维加工,最后识别病机及病名。而在中医的诊断结论中,病机为主体,病名是次要的。因为确立治疗法则的主要依据是病机而不是病名,因而识机便成了辨证的目的和归宿。《内经》虽无“辨证”一词,但审察病机(审机)以辨析证候为基本手段, “审机”实已概括了辨证和识机的内涵。中医临证时确定治疗法则的要素虽多,但首要的、根本的依据却是从诊断中获得的病机结论,而处方只不过是落实治则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由此观之,中医的诊断主要是对病机的求本诊断,中医的治疗首先是针对病机的求本治疗。而“审机定治”一词则切中肯綮地勾画出了中医学基本诊疗规律和临床思路要领。为此,明代大医张介宾极力推崇《内经》所述的“病机十九条”:“此正先圣心传,精妙所在,最为吃紧纲领……夫病机为入门之道,为跬步之法。”〔2〕《灵枢 . 本神》强调:“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所谓审“病形”、知“虚实”,就是辨证识机,简称“审机”;“谨而调之”,是谓针对五脏的虚实病机,分别采取相应的补泻调治法则。这是《内经》重视并阐述“审机定治”诊疗模式的一个例证。

  《内经》也论及其它诊疗模式。例如,《灵枢 . 痈疽》用“菱翘饮”治疗“败疵”,属一病一方,乃“辨病治疗”之例;而《灵枢 . 根结》所谓“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剽悍滑疾也,”则是“察质(体质类型)论治”之例。然而,这两种诊疗模式在《内经》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审机定治”。可以断言, 把 “审机定治” 看成是《内经》倡导的主体诊疗模式是毋庸置疑的。

  2 “审机定治”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

  2.1 建立了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导思想

  由于《内经》提出并倡导的治病 求本——“审机定治”诊疗模式,概括了中医临床思路的要领,揭示了中医学的基本诊疗规律,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两千年来已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成为中医诊治疾病的指导思想和首要原则,即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试举数例为证。东汉医圣张机在《伤寒杂病论 . 自序》中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这里“见病知源”就是辨证识机之意。《伤寒论》126 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前四句属辨证,“有血(瘀血)”为识机,“下之”谓立法,“抵当丸”是处方。全条证、机、法、方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审机定治的经旨。唐代大医孙思邈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机。”〔3〕 强调察候病机是医者临证治病的首务。金代名医刘完素亦说:“故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深藏之大患。”〔4〕突出了审机和施治之间的因果联系。明代宿医周子干认为:“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5〕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求其证之所以然”,即审机的极端重要性。当代已故名医岳美中也指出:“见症状要进一步追求疾病的本质,不可仅仅停留在寒热虚实的表面上,……务期细密,才能丝丝入扣,恰合病机。”〔6〕要求医生审察病机必须细致、准确,使之同实际病情完全一致,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2.2 奠定了中医学的主要学术特点和优势

  人们谈论得很多的中医学特点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然而这正是由审机定治的诊疗原则所决定的。因为同病之所以异治,是因其病机不同,异病之所以同治,是因其病机相同。整体失衡的疾病观和整体调节的治疗观是中医学的另一特点和优势。所谓“整体失衡”,是说人之患病,乃一定病因作用下人体内部及体内外的平衡协调状态遭到破坏,即整体失衡或曰“阴阳失调”的结果。具体可表现为寒热盛衰、邪正虚实、气血津液失常等多种类型,而这些都属于病机的范畴。因此,弄清某一患者现阶段整体失衡的具体内容,就是识别其当前的病机。所谓“整体调节”,就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机结论,施以或补或泻,或温或清,或固或通等适宜的治疗法则及相应方药,使患者机体达到新的整体平衡协调,从而恢复健康。可见,中医学整体观念在临床上的落实,亦依赖于审机定治这一诊疗模式的贯彻。

  人、病兼治而以治人为本是中医学的又一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中医不仅辨病治病(包括中医和西医的病种、病名),更要知人治人。每种疾病虽有自己特定的临床表现、病程经过及诊疗规律,然而医生临床上面对的并非抽象或概念的疾病,而是某一患病的个人。每个患者都是具有精、气、神而能自主活动的生物体,因而病人远比疾病复杂而多变。所以治人重于、难于治病。《素问 . 疏五过论》之“从容人事,以明经道”和《灵枢 . 师传》的“便病人”就寓此意。“治人”的重点又在调神。如《素问 . 汤液醪醴论》告诫:“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由于病人精、气、神的状态及变化均可集中反映在经诊断得出的病机结论中,审机定治实为人、病兼治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形式。其二,治人为本的核心是“因人制宜”的治则,它要求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类型、职业、爱好、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对病情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程度不等地蕴涵其病机结论之中。例如,幼儿易虚易实,老人气血虚弱滞涩,妇女有余于血而不足于气,体质类型不同者对病邪的易感性和对病性的趋同性亦不同等,这些病理因素全都以一定的形式参与了病机的形成。可以断言,审机定治是构建中医学治人为本特色思想必不可少的基石。

  2.3 为中医学理论的规范化创造了条件

  鉴于中医学的流传和教育长期沿袭私相授受的方式,中医理论中不少术语、概念的解释和使用存在着混乱和分歧,这对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及走向世界极为不利。而审机定治的诊疗模式可为澄清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作出贡献。例如,中医常用的“证”或“证候”,即《内经》所说的“病形”、“病状”,皆指疾病的现象,乃中医诊断的凭证。而治病求本的“本”——病机,才是疾病的本质。因此,有些教科书把“证”释为综合病邪、病性、病位等要素的“病理概括”,实即与病机概念等同,这显然混淆了疾病的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取的。又如,所谓“辨证论(施)治” 被视为中医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而风行一时,然而如前所述,在中医临床过程中,辨证是为识机服务的,病机才是中医诊断的主体和中医治疗的首要依据。而“辨证论治”一词中缺乏关键词“病机”,则诊断既落不到实处,治疗又失去了依据,中医学的基本规律和临床思路便表达不出来。因此,它的文字构成同它所欲表达的内容差距较大,而“审机定治”却能胜任这一任务。

  2.4 为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示了方向

  中医学的历史和现状业已证明,审机定治作为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是推动中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病机学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当之无愧的核心。〔7〕目前,中医学正处于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前夜”,其发展的突破口便成为中医学界与中西医结合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学术发展史表明,历代名医成就的取得,各种学术流派的形成,无不来自新的病机观点的创立或原有病机观点的深化。考察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现状就会看到,病机研究进展缓慢和病机理论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上述诸领域迅速发展的“瓶颈”。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学的有识之士大多认为,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应从“证”的实质着手,而这里所谓的“证”是指由某一病机引起并以其命名的证型(证候类型)。如“脾虚证”就是由“脾虚”病机引起的证型,换言之,食少、纳呆、腹胀、泄泻、身倦乏力等一组证候仅是“脾虚证(型)”的外在表现,而“脾虚”这一病机才是其内在实质。因此,从证的实质着手意味着重点研究各种病机的形成、变化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等。总之,抓住病机研究这个突破口,就能带动整个中医药事业全面、深入的发展。

以大医精诚为主题作文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精诚大医》。这部气贯长虹、极富感染力的电影巨作在医药卫生界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和思考。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中,医患关系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特别是在医改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医务人员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精诚大医》令观者为之动容、落泪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
这个时代需要精诚大医,呼唤大医精诚精神的回归。
我和《精诚大医》中李智华的原型、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是忘年交。他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用了近一年时间整理了反映他医学人生的书——《走近国医大师李振华》。在我们亲密无间的相处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国医大师的人性光辉。他热爱中医事业胜过一切,他为祖国医学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为中医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中,中医事业与他血脉相连,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和源泉!这使得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从心里敬仰他。
观《精诚大医》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为影片诞生做了大量工作的幕后英雄,并萌生了一些感想。
第一,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上,《精诚大医》从上千部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两个最佳奖,这不仅是电影本身的荣誉,更是祖国医学的荣誉,更给了那些认为中医不科学者当头棒喝!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工作。中医教研和中医临床工作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更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祖国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逐渐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精诚大医》的获奖,就是祖国医学大发展的胜利,说明了中医的科学性已被国外承认,同时影片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医学的无穷魅力。“仁心仁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

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2.1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2.2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3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2.4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2.5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3.1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3.2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3.3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3.4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2009.12.14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高中议论文 求立意 论据 最好是原创 作文:章太炎读了很多中医著作,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给人看病,

看到这个小故事,自己也想说点什么。下面这边文章希望能满足你的要求。
立意: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努力。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奋勇直前而不是颓废下去。生命中总会有晦涩阴暗,有阴霾笼罩。如果心灵不能走出来,那么,我们可能永远生活在阴霾之下,反之我们却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正如章太炎完成了著作《霍乱论》。
正文如下:
每个人在取得成功之前,多少都会有那么一些辛酸苦楚,人不是生来就很优秀,而是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断是自己编的更优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失落。但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去努力而不是颓废。
生命中总会有晦涩阴暗的一面,但是,心灵却不可因此而笼上层层阴霾。面对阴暗昏惑,不生怨艾,冲破心灵的雾障,完成艰难的突围,这是一种多么广博的胸怀与境界。
  一颗蒙受诬陷的赤子之心,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没有地方,没有机会去辩解,只有一个因“乌台诗案”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之际。”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目的是想赦免自己受苦的心灵。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了淡泊与宁静。
  苏轼的人生在我看来,便是精彩之中见厚重,曲折之中见永恒。这一切使他经历了一种无需声张的充实,一种不理会哄闹、心无芥蒂的微笑,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路遥,命运对他来说有太多的悲苦,但他却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战胜了如潮水般袭来的病魔。他说,当爱的暖流穿过感情的冻土地带,青春便蓬勃生长起来。他向往《白塔船》中吉尔吉斯的自由生活,渴望成为《鲁勉采娃》中坚强的爱国者。在最后的光阴里,他用生命抒写了《平凡的世界》。
  不管生命还能延续多久,他勇敢地直面惨淡的生活,冲破心灵的重重雾障,人生从此峰回路转。面对困厄,似乎可以这样淡定地释然: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
  历史上,伯夷、叔齐守节采薇,饿死首阳;屈子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他们在充斥着欲望、黑白颠倒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而在心灵世界中却完成了最神圣最完美的突围。大千世界依然纷纷攘攘,现代社会也不乏物欲横流。我们要像先哲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护一颗真正淡泊宁静的心。我坚信,当我们的心灵清如明月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之河一定会澄澈明净。
  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用梦想之翼,冲破心灵的雾障,走向美好的人生。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五篇800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 作文 ,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 方法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 高考作文 满分 议论文 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1

我出生在陕西,我们这里离武汉特别远,大约有七百多公里,需要10个小时的漫长时间。君住长江尾,我却远在长江头,相距一个长江,你说远不远?因为路程太远,所以还我从没去过武汉, 不爱了解地理知识的我却因为这场疫情,以特殊的方式认识了武汉,爱上了武汉。

2020年初,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的打响,不仅是医护人员,全国的人民都积极参与带这场战斗中来,看着肆虐的病毒危害那么多的生命,全国人民的心都揪了起来。也是疫情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我每天都上网查找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每天都会和爸爸妈妈看央视的`新闻,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与武汉与国家并肩作战。这一刻,我总觉得与武汉相隔千里之外的我们和武汉的距离并不远,因为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因为关心这疫情,所以武汉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支援队,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在一起并肩战斗。每当这一刻,我觉得我们离武汉并不远,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祖国妈妈永远是我们的依靠,全国同胞永远是你坚强的力量。

在这场生死保卫战当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危难当前,挺身而出,勇担大任,舍生取义的凛然大义。无论是哪里的同胞,都将这种催人奋进、热血沸腾的民族气概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战疫情,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鲁迅先生说过: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大难当前,我看到的是随处可见的人性光芒。为了心中的责任与大爱,那些不畏生死勇担大任的最美逆行者们,他们的英雄 事迹 让我们潸然泪下,他们其中有父亲,有母亲,有孩子,有兄弟姐妹,在本该万家团聚的日子,忍痛抛下家人,奔赴抗疫一线;因为责任与大爱,我们看见一波又一波的护士为了争分夺秒的救人将一头秀发剪光;我们看见一个个不惧风雨的身影在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不舍昼夜的忙碌;我们看见一张张稚嫩的却刚毅的脸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这一刻,我们离武汉并不远,对战无情的病毒我们在一起。

每个人心中的责任与大爱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的人民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汇聚生命的力量,疫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但我始终坚信,疫情无情但人有大爱,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2

北斗系统55个卫星织成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而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平凡而普通,但是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功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 春节 的喜悦,也带来了许多“平凡”英雄。

英雄是奋力研发的科研人员。八十余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发出了病毒“人传人”的警示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请不要去武汉”的号召后,毅然逆行去武汉最前线支援。

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德忠,带领自己的团队支援武汉,在半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下已然瘦脱了相。

英雄是抗击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武汉并非孤岛,湖北并非孤立无援,从全国各地组成的医疗团队以“兵团”的形式支援武汉。“2003年非典时期你们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的新冠疫情由我们来守护你。”这是一名抗击在一线的“90后”护士的话,一时间激动了人心。

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了战衣,便像前辈那样勇敢。

英雄是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突发疫情,让海外华侨和国外 留学 生心系祖国,把所有能买下来的口罩都无偿送去武汉。还有更多无名英雄也加入了这次战役。平凡的快递员在特殊时期,冒着生命危险,为亿万居民送物资;一线民警风雨无阻地维持人民安全;社区工作者尽职尽责地每家每户排查体温;前线志愿者为医院和社区忙前忙后。

英雄本来是被保护却义无反顾的保护我们的人。山东一位环卫工人去当地警局扔下一万两千元就转身离开。纸条上写“急转武汉,为一线工作者加油,武汉加油。”

英雄是明知山有虎还偏要往虎山行的人。在确认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金银潭医院作为第一个集中收治病患的医院,院长说:“我要在我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尽可能多的为人民做些什么。”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告诫家人们不要出门后义无反顾地奔向前线的工作人员;是为疫情捐出全部身家的环卫大爷;是每天忙碌的快递员、一线警察;是每天忙碌的无私志愿者。

当我们带上口罩奔向前线时,我就在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我们在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请记住伟大的抗议工作者,也要记住,你身后有我,我身边有你。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3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缺陷会时时阻碍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只有不断地弥补缺陷、克服缺陷、超越缺陷,在逆境中崛起与奋斗,才能实现美好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没有尝过饥渴的滋味,终究不能真切体会食物和水的甘甜。同样,如果没有真正经受过缺陷的困扰、挫折与失败的磨练,就不能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人生犹如曲线,永远不会笔直地前进。古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今天呢?今天也一样。

张海迪的名字在我们青年学生当中可谓尽人皆知。正是幼年便成残疾的缺陷,催使她怀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去拼搏去进取,决不放弃,决不消沉。终于,她成为了一名作家,并取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她的成功是她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斗的泪与汗换来的,是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获得的。她的身体是有缺陷,但她的人生是丰硕的、充实的,她的精神是闪光的,完美的。

再回到现实中的我。面对过种.种缺陷,经历过重重挫折,我已不再是狂妄不羁,而是变得沉默,变得更是成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只要我对生活中的缺陷有正确的认识,只要我怀着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即使面临更多的失利和打击,我也会看到风雨后的阳光、失败后的胜利。

世界总会有缺陷,而正因为有了缺陷,才更有了美:维纳斯正是因为失去了双臂,才更加体现出美的象征;史铁生正是因为失去了双腿,才使他更加懂得人生的真谛,更加焕发出生命的光芒;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的表演者,正是因为她们都是聋哑人,才更以一种精神的力量体现出艺术的美……喜欢寻找完美的我,终于相信:生命是一只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古今中外,大凡成绩卓越者,谁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呢?而谁又不是缺陷的超越者呢?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面临生活的窘迫和资本主义的排斥,仍继续潜心研究革命理论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司马迁面临着灵与肉的双重摧残,毅然决然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最终写成了千古名书《史记》;

我们应当明白:缺陷永远是前进与创造的动因。奔流正是遭遇暗礁才会绽放出美丽的浪花,而生命最美丽的姿态便是那浪尖上的奋力一跃。

让我们超越缺陷!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4

滴滴,手机收到一条信息:“不用等我了“。我沉默许久。是一串陌生的号码,可我却能猜到是谁发来的。

一定是她。她是我的同桌,两个月前,我和她相约要一起考大学。她却轻轻叹气,因为每次月考,她都在年级前百徘徊。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班主任找到了我,说:你这两个月再加把劲,填志愿的时候务必填报重点大学,你这个好苗子,说不定北大清华也是有机会的。

但我心里想的不是这个,而是,她。

“你喜欢去哪里?”“我呀,我想去有大海的地方,美美的沙滩。”“海岛?那我们一起考那里的大学好不好!”"不要,你可以报考重点大学,追寻你的梦想!"她认真的跟我说道,洒进来的阳光透着她的侧脸,真好看。

我知道,因为想给她讲解物理题,我会通宵钻研;她喜欢英文歌曲,我下载到手机里,不断循环。渐渐的,眼前的物理题不难了,英语也简单了,我不但追赶上了她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她。

高三的日日夜夜里,我不停的往前走,只为能看见她的身影。不分昼夜的复习,夜以继日的读书,伴随着成绩的飞速提升的是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曾在一个晚自习上她问过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

"其实我,我的梦想就是你呀!"

突然有一天,她请假了,再也没有来学校。

空空的坐位,空空的心,很快就要高考了,她去哪里了呢?

"我会等你回来高考,我们一起!"这是发给她的最后一条信息。

但信息很久没有回复了。表面上每天我按时到教室,可心里已经慌乱无比。

你可不要出什么差池,要不然我也不去考试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听说她家里有事情,已经离开本地了。

临近高考了。滴滴,手机又响了,又是这个号码。

短信:"安心考试吧,我会在我们约定的`地方等你。"

短信后面写着,发自【海南移动】。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5

屠格涅夫说:“人生的最美,当是一边走,一边捡散落在路旁的花朵。那么你的一生,都将美丽而芬芳。”

我一直都觉得,生命的真谛在于简单和平衡,春看杨柳夏赏荷,秋拾落叶冬扫雪,顺随生命的本意,过一种质朴而恬静的生活。可是时代的进步裹挟着无尽的浮躁向我袭来。有的人选择将生命的重心转向金钱与权势,岁月的车轮终将辗上他们的额头,于是他们化为尘土;有些人却选择坚守自己内心的天平,不使其向欲望倾斜。这样的人一生淡泊谨然,美丽芬芳。

瓦尔登湖一直令我心驰神往。很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来到了这里,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用木头搭起小屋,自己耕种,自己收获,他便是梭罗。在外面的人渴望得到财富的垂青时,他却在自己建造的桃花源里每日沿湖散步,诵诗吟歌,与大自然进行心灵沟通。湖畔的鸟语花香,明月清泉,全在梭罗心中。宁静与淡泊,让他心中天平的指针始终稳稳地指向中间。

当世人都陷于泥淖时,梭罗选择以宁静守护生命的平衡。我看见他的身后开出朵朵白莲,人生的道路铺满了生命的意境。

钱钟书在面对他人称赞自己“大师风华绝代,文才卓尔不群”时,只是淡然一笑,他没有让自己的生命倾斜于世人的奉承,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追求生活质朴的美丽。从古至今,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大多远离世俗。选择过安静而简单的生活。正是因为超然物外,才使得林和靖那月影黄昏下的梅花历经岁月的侵蚀而愈加芬芳,才使得南山下陶潜的“归去来兮”在黑夜与历史中升腾了千年。

这些文学大家,始终坚持自己对质朴平衡生活的追求。他们像一棵大树。始终笔直地站着。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明珠……他们永恒地站着,不卑不亢。

我们都应该学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平衡,摒弃外物的诱惑。执一杯清茶,于午后坐在小院,安享阳光的温暖,让绿茶的清香在舌尖弥漫开来,听鸟的歌唱,听草的低语,吟诗 唱歌 ,写作打球……宁静而平和的人生其实如此美妙,到那一天我们会发现,当放弃自己的执念时,明月清泉,早已在怀。

一位高僧告诉我,人生中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对权势的追求,不在于执念的坚持,而在于守护生命的天平,过平衡而简单的生活。

让我们拾起路旁的花朵一路且歌且行……

2020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2020迎战疫情高考满分作文5篇

★ 最新2020高考满分作文优秀800字大全5篇

★ 2020最新高考满分作文精选篇800字【5篇】

★ 2020面对疫情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大全5篇

★ 高考2020满分写人作文五篇

★ 2020高考满分作文800字作文大全最新5篇

★ 2020高考满分作文五篇

★ 2020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 2020满分作文高考议论文5篇

★ 2020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大全5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