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口腔科学牙菌斑论文

2023-12-08 03: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口腔科学牙菌斑论文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种植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
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
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
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
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
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
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
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
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
30、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31、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
33、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
34、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
35、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36、口腔修复学教学及临床三维多媒体平台的建立
37、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
38、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龋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效应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41、固定义齿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
42、三种不同合金在人工唾液中耐腐蚀性能的研究
43、具有特色的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44、第三代二膦酸盐(伊班膦酸钠)对正畸源性根吸收的作用研究
45、观察TT/TTB比色训练系统对口腔医学生比色准确率的影响
46、军队老干部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47、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48、人工牙的三维重建及其交互实现
49、应用不同类型附着体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系统评价
50、牙釉质酸蚀技术在正畸临床中应用的系统评价
51、口腔医学数字影像处理及辅助诊疗系统
52、富血小板血浆(PRP)常温保存理化指标及PDGF-AB、TGF-β1含量变化的研究
53、长沙市开福区2~4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54、RP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55、添加纳米二氧化钛对硅橡胶抗菌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56、齿科钛金属的激光焊接性及接头应力有限元模拟
57、第一恒磨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窝沟封闭预处理技术评价
58、不同年龄人群上颌第一磨牙咬合生理特征的初步研究
59、邢台市大学生口腔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60、基于虚拟环境的口腔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61、“第四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翻译实践报告
62、针对期刊的多类型信息计量指标实证研究
63、基于患者满意度的牙齿漂白方案的比较研究
64、改性纳米氧化铈对义齿树脂基托机械性能的影响
65、ICON评价新疆口腔医学生正畸需要量及难度
66、Raypex5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临床评价
67、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68、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短期保存的可行性及DNA酶Ⅰ预处理降低静脉注射风险性研究
69、商业口腔医疗保险需求调查分析与儿童牙科保险方案设计
70、我国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需求调查评估与发展策略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71、人根尖乳头干细胞与牙髓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72、城、乡患错(牙合)畸形初中生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影响的分析研究
73、比较不同附着体应用于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
74、椎束CT测量颌骨密度及评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
75、等离子渗氮/氮化钛镀膜对纯钛铸件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76、基于TOP-HAT算法口腔医学图像的数据处理
77、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
78、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牙科用纯钛及钴铬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79、下颌前磨牙桩核冠的有限元分析
80、恒牙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不同骨面型垂直向特征的头影测量分析
81、基于DICOM的口腔医学影像存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82、牙体组织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用的初步研究
83、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
84、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行为反应与牙根吸收的相关研究
85、牙合垫治疗对深覆牙合的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86、颞下颌关节盘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病例报告
87、图像融合技术建立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88、人下颌第一磨牙牙冠-牙周膜三维精细形态的初步研究
89、应用颧牙槽嵴种植体支抗进行上颌全牙列远移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90、应用Q方法探究成人正畸患者的矫治动机
91、All-on-4种植体位置分布对周围骨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92、模拟重度四环素牙瓷贴面修复的色彩管理
93、基于CBCT高效建立个性化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研究
94、三种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快速生长期上气道头影测量研究
95、开窗术和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系统评价
96、近β钛合金TLM双层辉光离子渗氮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
97、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联合修复义齿的系统评价
98、我军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99、IPSe
100、TNF-α对SCAP与PDLSCs体外增殖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101、乌鲁木齐市613例维吾尔族患者牙齿磨耗程度的调查研究
102、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性研究
103、牙髓干细胞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修复作用的研究
104、套筒冠义齿修复孤立基牙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105、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四:

106、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107、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108、锥形束CT结合冲击式气动手机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
109、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咬合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
110、双侧单磨牙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厚度及软骨中PCNA、OCN、BMP-2表达的影响
111、关中地区汉族人群恒牙形态学研究
112、单端固定桥修复下颌游离端缺牙的光弹性分析
113、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纯钛基底冠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114、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镍铬合金基底冠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115、口腔测量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116、新型口腔领域专用激光烧结成型蜡初步研究
117、我国1950-2005年龋病研究文献分析
118、苏木、滇重楼、丁香对牙菌斑生物膜影响的体外研究
119、汉族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学研究
120、玻璃纤维桩长度和纤维含量对牙体抗折强度的影响
121、前牙美学修复病例报告
122、颌面创伤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12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口腔医疗机构及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124、颅底结构特征与矢状向错(牙合)的相关研究
125、口腔卫生士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研究
126、偏侧咀嚼患者的下颌运动特性分析
127、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128、利用增龄性定量指标判定华中地区青少年生理年龄的研究
129、个体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130、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和人牙周膜细胞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31、纳米银颗粒和PLGA共涂层的不锈钢合金在抗菌和骨诱导方面的作用研究
132、精神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联研究
133、义齿模型三维重建算法的研究
134、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
135、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其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36、改良富血小板血浆对乳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137、Twin-block矫治器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疗效的系统评价
(来源:学术堂)

2016考研:口腔医学硕士解析?

*专业介绍
为了完善我国口腔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口腔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口腔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师的要求,特此设置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Medicine,S.M.M)。
*院校排名
口腔医学考研院校排名,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报考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愿献身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口腔医学事业。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口腔临床医学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绪论
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内容
2.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二)牙体解剖学
1.恒牙外形特点
2.恒牙内层解剖特点
3.乳牙外形特点
4.乳牙内层解剖特点
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三)牙咬合与颌位
1.牙列形态特点
2.咬合形态特点
3.颌位的概念
4.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
(四)下颌运动
1.开闭口运动
2.侧向咬合运动
3.前伸与后退运动
4.下颌边缘运动
(五)咀嚼功能
1.咀嚼过程分期与咀嚼周期
2.咀嚼运动与牙合运循环
3.咀嚼中的咬合关系
4.咀嚼中的肌功能活动
5.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六)骨学
1.上颌骨、下颌骨,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2.蝶骨、腭骨、颞骨,结构特点及意义
(七)肌学
1.表情肌、咀嚼肌,起止、功能、神经支配
2.颈部肌肉分层、筋膜间隙
(八)关节
颞下颌关节组成、运动、韧带及其意义
(九)脉管学
1.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及特点
2.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翼静脉丛、颈内静脉的位置、收集、交通
3.胸导管颈段走行特点及收集
4.颈内、颈外动脉的交通及其左右的吻合
5.颅内、外静脉交通
6.头颈淋巴结群位置、收集
(十)唾液腺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位置特点
(十一)神经
1.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份及其来源、分布
2.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的纤维成份及其来源、分布
3.颈丛组成、分支、分布
4.头颈部植物神经来源、分布
(十二)头部局解
1.唇、舌、颊的组成及其动脉、静脉、特点
2.面部蜂窝组织间隙及其通连
3.腮腺咀嚼肌区、面侧深区、解剖特点。
(十三)颈部局解
1.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颈根部应用解剖
2.颈段气管、颈后三角局部解剖
3.颅顶及颅底内面解剖特点
二、口腔组织病理学
(一)口腔颌面部发育
1.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2.面部的发育
3.腭的发育
4.舌的发育
5.颌骨的发育
(二)牙的发育
1.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2.牙体组织的形成
(三)牙体组织
1.釉质
2.牙本质
3.牙髓
4.牙骨质
(四)牙周组织
1.牙龈
2.牙周膜
3.牙槽骨
(五)口腔黏膜
1.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2.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六)涎腺
1.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
2.涎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七)牙结构异常
(八)龋病
1.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学说
2.龋病的组织病理学
(九)牙髓病
1.牙髓炎
2.牙髓变性和坏死
3.牙体吸收
(十)根尖周炎
1.急性根尖周炎
2.慢性根尖周炎
(十一)牙周组织病
1.牙龈病
2.牙周炎
3.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其他病理改变
(十二)口腔黏膜病
1.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2.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病理变化
(十三)颌骨疾病
1.常见的颌骨非肿瘤性疾病
2.常见的颌骨非牙源性肿瘤
(十四)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与涎腺肿瘤
1.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2.涎腺肿瘤
(十五)口腔颌面部囊肿
1.牙源性囊肿
2.非牙源性囊肿
3.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十六)牙源性肿瘤
1.良性牙源性肿瘤
2.恶性牙源性肿瘤
三、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
牙体牙髓病学
(一)龋病
1.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1)牙菌斑的结构及组成
(2)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有关因素
2.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3.龋病治疗
(1)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
(2)深龋的治疗
(3)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1.牙结构异常
2.牙形态异常
3.牙慢性损伤
4.牙本质过敏症
(三)牙髓和根尖周病
1.牙髓、根尖周组织生理特点
2.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牙髓、根尖周病的分类
4.牙髓、根尖周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5.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
(1)活髓的保存治疗
(2)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6.根管治疗术
(1)髓腔应用解剖
(2)根管治疗术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
(3)并发症及处理
牙周病学
(一)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基础
1.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2.牙周组织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二)牙周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1.牙菌斑的概念及致病机制
2.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全身易感因素
(三)牙周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牙周炎伴发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五)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关系
(六)牙周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计划的拟定
(七)牙周基础治疗内容和方法
(八)牙周病药物治疗原则
(九)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牙周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2.常见牙周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方法
(十)牙周病的预防和疗效维护内容
口腔黏膜病学
(一)口腔黏膜结构及临床病损特点
(二)常见口腔黏膜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感染性疾病
2.变态反应性疾病
3.溃疡类疾病
4.大疱类疾病
5.斑纹类疾病
6.肉芽肿性疾病
7.唇舌疾病
(三)性传播病、艾滋病及全身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
四、口腔颌面外科学
1.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2.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
3.牙及牙槽外科,种植外科
4.口腔颌面部感染
5.口腔颌面部损伤
6.口腔颌面部肿瘤
7.唾液腺疾病
8.颞下颌关节疾病
9.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
10.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
11.牙颌面畸形
12.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五、口腔修复学
(一)绪论
1.修复前的临床检查与诊断
2.修复治疗计划
3.修复前的准备与处理
(二)印模与模型技术
1.印模技术
2.模型技术
(三)嵌体
1.嵌体种类
2.嵌体适应证
3.嵌体预备的各项基本要求
(四)桩冠、桩核冠
1.适应证
2.桩核修复的牙体预备方法及要求
(五)全冠
1.全冠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
2.各类全冠的临床特点
3.全冠修复的固位原理及抗力要求
(六)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
1.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与类型
2.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
3.固定义齿的修复设计与基牙选择
4.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七)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
2.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及支持方式
3.牙列缺损修复类型及选择
4.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作用
5.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6.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7.可摘局部义齿的戴入与戴入后出现问题的处理
(八)覆盖义齿
1.覆盖义齿的生理学基础、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
2.覆盖基牙的处理及其利用方式
(九)附着体及套简冠义齿修复
1.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的适应证、禁忌证
2.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的组成及分类
3.附着体及套筒冠义齿的修复特点
(十)全口义齿
1.牙列缺失后的口腔内软硬组织变化特点
2.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3.印模与模型要求
4.颌位关系记录
5.全口义齿戴入
6.戴牙后常见问题及处理
(十一)种植义齿
1.种植义齿的组成和结构
2.种植义齿的种类
3.种植义齿的修复治疗原则
4.种植修复并发症及其防治
(十二)粘接修复技术
1.粘接形成的机制
2.粘接贴面修复技术
(十三)其它特殊修复
1.颌面缺损修复的特点
2.牙合与咬合病的修复治疗原则
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修复治疗方法
4.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适应证、治疗原则
5.牙科CAD/CDM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部分 考试形式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 满分300分,分值比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约25%
口腔内科学 约25%
口腔颌面外科学 约25%
口腔修复学 约25%
四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约20%
单项选择题 约20%
多项选择题 约20%
论述题 约40%
五 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为主。
①《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六版
②《口腔组织病理学》,于世凤主编,第六版
③《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主编,第六版
④《口腔修复学》,赵铱民主编,第六版
⑤《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主编,第三版
⑥《牙周病学》,孟焕新主编,第三版
⑦《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主编,第三版
*学位论文/授予
申请人必须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1、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专业课及基础理论课,总门数不少于5门。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考试。
2、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
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3至5名具有口腔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口腔医学硕士生导师1-2名)组成。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口腔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可以是包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
(2)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3)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才培养目标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具备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发展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医师——在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中帮病人解决口腔的疾苦
教师——在医学院校从事口腔医学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者——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
销售人员——到牙科医疗器械公司、牙膏公司、牙科材料公司等从事营销工作。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急求一篇口腔论文~~~~~~~

关于什么方面的啊???口腔包括口外 修复 正畸 牙体 粘膜 牙周 你要哪方面的啊??

口腔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一、常用实验动物口腔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医学和医学其它科学一样正在飞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药物、矫形材料等的不断发现,有些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有些必须通过动物验证验证后才能应用于临床。因而,实验动物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了。可以选用实验动物进行口腔器官先天畸形、缺损、后天创伤、炎症及肿瘤的研究等。如龋或非龋性的牙体病、牙髓病、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肿瘤以及涎腺、关节、颌骨疾患和错畸形等的病因、病理、病程、诊断、预防及治疗(含镶、补技术)方法的研究等。在选择实验动物进行口腔医学各种研究时首先必然熟悉这些实验动物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常用实验动物牙齿数目和生长特点
1.齿式和数目(以恒牙为标准)
猴 2(2123/2123)=32狗 2(3142/3143)=42;
猫 2(3131/3121)=30兔 2(2033/1033)=28;
豚鼠 2(1013/1013)=20地鼠 2(1003/1003)=16;
大鼠 2(1003/1003)=16;小鼠 2(1003/1003)=16。
常用实验动物牙齿数目见表10-34
表10-34 人和常用实验动物的恒牙数目
人和动物 门(切)齿 尖(犬)齿 前臼齿 臼齿 恒牙数
人 8 4 8 12 32
猴 8 4 8 12 32
狗 12 4 16 10 42
猫 12 4 10 4 30
兔 6 0 10 12 28
豚 鼠 4 0 4 12 20
地 鼠 4 0 0 12 16
大 鼠 4 0 0 12 16
小 鼠 4 0 0 12 16
2.牙齿生长特点猴的牙齿生长与脱落有一定规律。新生仔猴一般无齿,偶而长出二个门齿。6个月内乳齿20个出齐,中间生长停止到14~16个月。然后开始生长恒龄换乳齿。恒河猴牙齿生长次序为,乳齿:下中门→上中门→下侧门→上侧门→上犬→下犬→上前臼2→下前臼2→下前臼3→上前臼3;恒齿;下臼1→上臼1→上中门或上侧门(换)→下中门(换)→上侧门(换)→下侧门(换)→上臼2→下臼2→前臼1(换)→前臼2(换)→犬换→臼3。
恒河猴年龄与牙齿生长情况见表10-35
表10-35 恒河猴牙齿生长情况
年龄(月) 牙 齿 生 长 情 况
出生 新生仔猴一般无齿,少数偶尔长出二个门牙
1.0 四个中门齿于上下颌同时生长
1.5 生长快36天就可长8个门齿
2.0 上颌犬齿刚冒尖
3.0 上颌犬齿,第一前臼齿同时冒尖
4.0 上下颌第一前臼齿长出
4.5 下颌第二前臼齿冒尖或第1前臼龄全部长出
5~6 乳齿全部长齐
14~16 下颌右侧第一臼齿先长,下颌左侧第1臼齿后长
17~18 第一臼齿生长,情况各不相同
19~31 上、下颌第一臼齿长全
32~40 换中门齿、侧门齿,次序变化大。换犬齿,并长出第二臼齿
42~43 换下颌侧门齿、中门齿。第二臼齿全部长出,换第一前臼齿
44~56 换第二前臼齿,换犬齿
65~78 下颌第三臼齿长出
72~82 上颌第三臼齿长出,至此全部恒齿长齐
狗有恒齿42枚,切齿自第1至第3逐渐增大,下切齿比上切齿小。犬齿发达,大而尖锐呈弯形。臼齿的数目也因品种而异,一般的齿式为6/7,但在短头型狗的臼齿常为5/7臼齿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别,其中以上臼齿的第4齿和下臼齿的第1齿最大,其前后各齿均逐渐变小。仔狗生后十几天即生出乳齿,两个月以后开始由门齿、犬齿、臼齿逐渐换为恒齿,8~10个月齿换齐,但犬齿需要1岁半以后才能生长坚实。狗的年龄与牙齿生长、更换和磨损情况见表10-36。
表10-36 狗年龄与牙齿情况
年 龄 牙 齿 情 况
2个月以下 仅有乳齿(白、细、尖锐)
2~4个月 更换门齿
4~6个月 更换犬齿(白、牙尖圆钝)
6~10个月 更换臼齿
1岁 牙长齐,洁白光亮,门齿有尖突
2岁 下门齿尖突部分磨平
3岁 上下门齿尖突部分都磨平
4~5岁 上下门齿开始磨损呈微斜面并发黄
6~8岁 门齿磨至根,犬齿发黄磨损唇部,胡须发白
10岁以上 门齿磨损,犬齿不齐全,牙根黄,唇边胡须全白
(二)常用实验动物口腔内某些解剖生理特点
狗、猫和其它肉食动物的犬齿特别发达。猫舌上的丝状乳突被有厚的角质层,成倒钩状,便于舐刮骨上的肉。兔是草食动物,门齿发达用以切断草料,没有犬齿,在口腔顶壁硬腭的表面有平滑的粘膜,在粘膜上有很多横褶。绵羊和山羊的上唇感觉敏锐,运动灵活。
狗的唾液腺发达,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眶腺四对。有人认为狗的唾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但含有溶菌酶,能杀灭细菌,所以常见狗用舌舐伤口,有清洁消毒作用。由于狗缺乏汗腺,天热时可大量分泌唾液以散热。
猫有五对唾液腺,即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臼齿腺和眶下腺,均开口于口腔,组成了混合的分泌物-唾液。
兔的唾液腺很发达,除具有一般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外,还有一对眶下腺,此外还有一些分散的小腺体。兔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但分解淀粉能力很弱。
豚鼠有五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颧腺、大舌下腺和小舌下腺。此外,唇角附近有唇腺,口腔侧壁的颊内有颊腺。
大鼠和小鼠的唾液腺有三对,即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兔舌的表面有许多乳头,为味觉感受器,舌尖和两侧分布的最为密集。狗舌前部宽而薄,后部较厚,舌的背面中央有纵沟,表面上覆有一层密集的丝状乳突。舌的两侧缘分布有蕈状乳突,在舌背面的后部,除丝状乳突外还有锥状乳突,它们都是味觉感受器。大鼠门齿后面接近中线处有1对小的唾液腺乳头。靠近舌基部有轮廓乳头,舌背有圆锥乳头和丝状乳头。
狗口腔的形状和大小,与其头骨形成有密切关系。长头型的狗口腔长而狭窄,短头型的则口腔短而宽。狗的口裂很大,口角约与第3或4臼齿相对。唇薄而活动灵活,表面长有触毛,上唇中央部有一小区无触毛,而有一中央沟(人中),下唇侧缘有锯齿状突。

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一)猕猴和狨猴
猕猴是口腔医学实验研究的首选动物。特别是口腔矫形学和口腔内科学研究更为常用,如用于再植牙的效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干槽症组织病理变化的研究;以及探讨各种治疗方法、治疗材料组织愈合的影响等,以求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猕猴的牙齿数目和人类一样,牙齿的排列类似于人类,口腔内存在的许多微生物也相同于人类口腔中存在的微生物,如给猕猴的食物中加大糖的含量喂动物后。可以诱发乳牙恒牙龋齿,发生的龋齿变化类似于人类,故可选用猕猴进行龋齿病因、发病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狨猴的牙周组织对一般的代谢改变极为敏感。老年狨猴的牙周膜改变极类似于老年人的牙周膜改变,另外,狨猴牙周炎的发生过程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也类似于人类,所以狨猴作为牙周疾病的研究是极为理想的动物。
猕猴也用于牙齿折裂方式、程度以及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和组织病理变化的研究,以探讨治疗效果;还常用于补牙材料、镶牙材料对牙髓及牙周组织及骨组织的毒性、致癌性等的研究。
(二)家兔
家兔颈部和颌面部的血管分布类似人类。人类颈面部的手术常需要结扎颈外动脉,对于结扎后产生的一系例问题如:血液循环障碍、血行恢复时间等,可以选用成年家兔结扎单侧的颈外动脉,观察其分布区域的血管象变化,以探讨血管象的恢复和侧枝循环径路的发展情况。
唇裂俗称兔唇,家兔是研究唇裂和腭裂病因(如遗传、药物、环境等)与其它先天缺陷(如脑水肿、脊柱裂、呆小症、软骨发育不良等)关系的极好动物。
兔下颌骨突出已有报导,引起突出的原因与人相似。可以用于下颌骨突出原因(如遗传、咬合不正、肢端肥大症)的研究,以及下颌骨突出措施的探讨,以指导临床。
家兔是观察牙髓Arthus炎症反应的敏感动物。Arthus反应是给已接触过抗原的动物皮内注入同种抗原后,数小时内局部出现水肿、红斑、硬结、坏死等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其反应机理属于Ⅲ型变态反应,临床上常用于检测体内是否有特异性循环抗体。实验选用雄性2.5kg,用O溶血素致敏家兔,直到抗体效价上升,出现Arthus皮肤反应之后,再用同一抗原在切牙髓作局部攻击,此后不同时间取出牙髓,用组织学方法和免疫萤光技术进行观察,光镜检查证实牙髓中存在急性炎症,免疫萤光证实牙髓组织中有免疫复合物,特异萤光主要在血管壁,证实牙髓中存在着Arthus炎症反应,借助此反应,说明机体若通过牙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的作用,骨髓组织就出现炎症,这种炎症是抗原一抗体局部反应的结果。
家兔的建立口腔粘膜溃疡病的模型动物。口腔粘膜溃疡极为多见,一般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或免疫功能受损所致。抗原选用正常产死婴(死亡时间不超过2~3小时),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口腔粘膜,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放入0.1M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将粘膜剪碎研磨成组织勾浆,加入等量福氏完全佐剂或不完全佐剂,混匀呈乳状液,家兔脊柱二侧皮内注射该液,其注8~10个点,每隔1周注1次,共4次,第1次0.5ml,第2~4次注1~3ml。第4次注后第3天即开始出现口腔粘膜溃疡,以后反复发生,直到观察到第4个月仍有溃疡出现。
家兔适宜进行碎松质一骨髓移植的实验研究。碎松质骨一骨髓(Particulate Cancellous Bone and Marrow,PCBM)移植术是用髂嵴挖取的碎松质骨,内骨膜及骨髓等成分作移植物修复颌面部骨缺损。常选用健康家兔麻醉后右髂嵴切取1.5×0.5cm2髂骨块,并挖取适量PCBM,然后再进行修复术。
家兔还适用于作口腔整形材料的毒性实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是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人工骨材料,既可代替骨,又可代替软骨及软组织。常选大白耳家兔作毒性实验。
家兔也用于口腔粘膜病、牙周病的病因、病理变化的研究,如损伤家兔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或下颌支,可造成家兔唇部的实验性营养性溃疡。也可用于矫形科的实验研究,如垫实验,探讨牙功能调整机制。
(三)狗
狗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应用很广泛,如狗2、3、4前磨牙拔除后,如去除根间骨隔,颇似人类的拔牙创,用于干糟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拔除狗牙时,具牙周韧带坚韧,牙髓腔较大,往往牙齿折断或牙槽骨折,牙周韧带仍不易断离,拔牙时应先以细窄蛾眉凿沿牙周反复增隙,尽可能凿断牙周韧带,然后以窄牙挻将牙齿挻松,最后以牙钳夹紧牙齿,顺牙长轴方向以锤叩击牙钳,将牙冲出,如以牙钳拔除,往往造成断根,拔牙后一般出血较多,应认真将拔牙窝刮净,以纱卷止血,方可进行以后的实验。
狗的牙周膜的组织学、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以及牙周病的流行病因与人的相类似,所以狗作为牙周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是极为理想的。
在自体牙移植和放射治疗的研究问题上,狗是常用的动物。狗的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唇裂、腭裂、下颌骨突出等,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狗的下颌骨突出的方式相似于人下颌髂突出,所以,狗也可作为颌面部畸形的动物模型研究。
(四)金黄地鼠
金黄地鼠颊囊部涂抹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6周后全部动物诱发生成上皮异常增生性白斑,与临床病人口腔粘膜白斑病时病理变化相似,所以金黄地鼠是研究上皮异常增生性白斑较适宜的动物,一般选60g体重金黄地鼠容易成功。
慢性机械损伤烟酒刺激金黄地鼠或大鼠的硬腭后部软腭前部,可成功地诱发出与人类相同的口腔粘膜白斑,所形成的动物粘膜白斑和人类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及病理均基本相似,其恒定期较长,病损在实验期内未恶变,停止刺激后,在短期内也不消退。
金黄地鼠也用于舌癌的研究,1973年Fujita等在采用根管拔髓针搔伤舌体后,再涂抹含有DMBA的丙酮液,经13~25周,使100%的动物产生了舌癌。
(五)大鼠和小鼠
大鼠的切牙基底部迅速增生的上皮和间叶造牙本质细胞对环磷酰胺最为敏感,其靠釉上皮可耐受40mg/kg环磷酰胺的细胞毒作用,可以用此来探讨环磷酰胺细胞毒性对切牙生长的影响。
大鼠腭粘膜下含有大量腭腺,导管开口于粘膜表面,此结构可以作为致癌剂侵入的极好门户。通过手术,把致癌剂植入大鼠下颌骨,可以成功地诱发下颌骨的骨肉癌,作为骨肉癌的动物模型研究。
大鼠舌部涂沫DMBA诱发的白班形成的潜伏短期,比例高,100%的动物能生成白斑,但难以诱发生成上皮异常增生性白斑,而且病变形成后,逐渐消退,可能与大鼠抗病强、口腔内唾液分泌、舌运动对所涂药品有清洁作用等有关。实验的部位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然而,可通过人工方法减少大鼠对所涂药物的清洁作用,提高致癌率,如设计下唇粘膜上皮衬里的人工育袋,再涂上致癌剂,以延长致癌物质对粘膜作用的持续时间,这样可以成功地诱发大鼠口腔粘膜癌。
大鼠是念珠菌性白斑变化的适宜动物。念珠菌感染与某些类型白斑,特别是颗粒型白斑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常选用6月龄大鼠,舌背接种白念菌后,舌正常乳头结构消失,白念菌丝侵入正常角化上皮的角质层,并引起增生和炎症改变,上皮逐渐变成或不全角化上皮,最后的外类似人念珠菌性白斑变化,但唇粘膜末出现不全角化层。
小鼠的唇裂和腭裂与人的相似。据报导,其遗传情况也相类似,因此,小鼠非常适合于做唇裂和腭裂的动物模型。
鼠类牙齿的釉质厚度较人齿薄,而且鼠类无制龋的功能,故一旦发生龋齿,其发展较快,损坏严重,所以,在实验分析时需注射这一特性。另外,鼠的门齿是不断生长的,因此,其门齿不适宜于龋齿的研究。
鼠类的品种、品系、年龄不同,对龋齿易感性也不同。如幼年NIH大鼠的敏感性显著低于Sprague-Dawley大鼠;变形链珠菌致小鼠的龋齿变范围远不如地鼠和大鼠,而变形链球菌诱发地鼠的平滑面龋比大鼠更为广泛。随着年龄的增长,鼠类对龋齿变得不敏感,这可能是由于釉质成熟的原因。因此,多数龋齿实验需在动物17~24日龄开始。
不同品系小鼠对牙周病的感受性不同。如STR/N小鼠对牙周病易感,而DBA/2A小鼠对牙周病有抗力。
小鼠和大鼠的唾液腺较为发达,可用来复制唾液腺疾病的动物模型。
巴豆油对单纯疱疹病毒诱发小白鼠唇癌有促进作用,常选用2月龄小鼠进行实验。
Sprague-Dawley大鼠、Charles River COBC大鼠、Fisher大鼠、Osborn-Mendel大鼠、Wistar大鼠和金黄地鼠、猕猴、猪等动物的磨牙面有窝沟,解剖形态与人类磨牙相似,若给致病菌丛和致龋食物可以产生肉眼和组织病理方面与人牙一样的龋损,利用这些动物可以建立研究龋齿的动物模型。

请注明丁香园转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