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截了当地说,负责研究开发毒气武器的是陆军科学研究所的第3部,后来转到了第2部,还有陆军第6技术研究所,海军的技术研究院毒气部也是研究化学战的重要机构,虽然日本海军于1923年开始研究化学武器,1925年陆军才步其后尘,但日本陆军对化学战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不惜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化学战。日本的各细菌战研究机构,在进行细菌战研究的同时,也肩负对化学战的研究工作。日本于1928年开始实验性生产芥子气。6年后日本人每周生产一吨路易氏气,1937年产量上升到每天两吨。大量地制造毒气是在濑户内海的大久野岛[即毒气岛],称为陆军造兵厂火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该厂主要生产合成毒剂和各种化学炮弹。日本海军则在神奈川县寒川“相模兵工厂”制造类似产品。在福冈县企救郡的曾根兵工厂专门将大久野岛的毒气工厂生产的毒气和制造的弹体装填成毒气枪弹。日本人献身于化学战的研究工作精神,有时到了狂热的地步。对于1933年在东京东21英里的千叶县的习志野成立的占地40英亩由陆军教育总监管辖的陆军化学兵学校则是研究毒气战和培养训练实战人员的教育机关,被称为‘练习队’校长陆军少将山崎“约法三章”“凡是不能保守秘密的人都要受到公正而严厉的惩罚”。(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作战战术和指导战争的技术,从而把战争引向最终胜利。(2)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对战争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3)学生应该无条件服从命令,彻底履行自己的义务。该校专门培养化学战军官、士官,学期3—6个月。战争中增开学期1—2个月的短期培训班,设立教导联队(团)。一万多名在此接受化学战训练的军官和军士成为化学战的急先锋。在以后的12年里共培养了3350名化学战专家,习志野学校的毕业生被分配到陆军第六技术研究所,从事毒气的研究和发明,与此同时,他们也成为了关东军第五一六部队的成员,是指挥毒瓦斯部队的候补军官了。1939年8月,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火车站以东1公里的郊外成立的关东军第五一六部队,正式名称是关东军化学部第五一六部队即以恐怖名声威震满洲的毒瓦斯部队,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驻齐齐哈尔市隶属关东军技术部的化学兵器部,五一六部队对外又称齐齐哈尔研究所(是陆军军械部第6技术研究所派驻我国东北的分支机构),下设4个科,分别负责毒剂的侦检,毒物的合成,化学制剂的研究,防护和治疗,编制为250人。第五一六部队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使用毒气武器的实验和训练,并曾和第七三一部队合作共同进行过多达50余次的毒瓦斯人体实验,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的日军遗弃化武伤人事件也与这支恶魔部队有着重大干系。关东军五一六毒瓦斯部队等于第六技术研究所驻满洲的常驻机关,第六技术研究所发明的毒瓦斯使用方法经过习志野练习队的特别训练,由设置在满洲齐齐哈尔的五一六部队实施。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说是一环扣一环。日军广泛的化学武器试验——包括1930年在台湾热带条件下的试验(在镇压我台湾同胞反日起义的雾社事件中使用毒气)——促使研究出一系列可怕的毒气武器:能够把十升战剂投射到二英里外的布毒器,发射“毒雾”的装置,把经改装后喷射氢氰酸的火焰喷射器吊在降落伞下,在慢慢飘行的过程中释放出毒气流的芥子气喷洒炸弹,能用芥子气铺染七米宽的地段的遥控染毒拖车;还有一种能装置一公斤的氢氰酸的手掷反坦克武器。防护方面的研究也并驾齐驱,并极力寻找适合马,骆驼佩带的防毒面具(有两英尺长,八英寸宽)以及狗佩带的防毒面具,绑腿和鞋。1936年,西安事变。日本退出国联裁军会议。日本陆军计划采购防毒面具、防毒斗篷300万套,轻便防毒具120万件。1937年,日军正式装备氯氰酸。日军的化学武器已达到了很强的攻击作战能力。“让实验室的成果走向战场”已成为狂热的军国主义份子叫嚣的口号,灾难正逐渐迫近。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在战场上长期地,有组织地,大规模地进行违反国际法的化学战的国家只有日本。而从1937年起,日本人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就广泛使用了毒气,换句话说,日军早在二战正式爆发前即有系统,有针对性的对中国进行了化学战。中国无疑是化学战最大的受害国。日军在1937年8月的凇沪会战中首次使用了催泪性气体和喷嚏性(呕吐性)气体,此后日军在中国各个战场上纷纷使用毒气,尤其是自1938年8月开始的武汉会战,日军使用毒气更加肆无忌惮并开始使用剧毒的糜烂性毒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气。据最新资料显示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曾生产过746万发毒气弹,这其中除没有能研制出神经性毒气外,几乎研制和装备了世界各国所装备的所有毒气。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等8种标准毒气。日军的毒气兵器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主要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钢瓶等等。瓦斯部队成为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则是日军的必备装备。日军进行毒气战的部队有三种:野战瓦斯部队,迫击大队和步兵临时发烟部队。野战瓦斯部队和迫击大队是日军是日军专业毒气部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毒气攻击,步兵临时发烟部队为步兵中临时改编组成的毒气攻击部队,实施局部放毒。为发挥毒气作战的效果,还同时配有特种气象班和毒气指导班辅助实施。日军先后在中国的沈阳,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处设立制造毒剂的工厂或化学武器的装配厂。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驻扎有专门从事化学战的部队,这些部队装配有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等装料的化学弹药。如装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亚当氏气,二苯基乙酮和苯氯乙酮等毒剂的多种口径的化学炮弹,化学迫击炮弹,化学手榴弹,毒烟罐,毒气盒等。为了协调统一指导化学战,督促化学武器生产,日本大本营还专门设立了化学兵监。这充分暴露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最高统帅部对日军化学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没有大本营的允许和批准,化学战绝对不会大规模的频繁使用。除此之外,日军在每个战区设野战化学试验部,指导学化战,如1937年在华北和华中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分别设立第1、第2野战化学试验部,并建立了野战毒气厂、野战毒气分厂和野战毒气支厂组成3级独立补给系统。日本每个师团都设有化学兵,而且都配制在小队,中队,大队,炮队,工兵队,辎重队,旅团和师团司令部。军官和士兵均系受“瓦斯特业教育”,在编制上是“瓦斯特业”。这些部队装备有催泪性瓦斯,可使人的呼吸器官及内脏受损失,即使少量吸入,人体的各种机能也会在15----30分钟内受到影响。日军使用毒气的种类一般是催泪性的苯氯乙酮,呕吐性的联苯氯化砷和联苯氰化砷,糜烂性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偶尔还有窒息性的光气,氯化钾基吡啶和氰酸气。为了掩盖进行毒气战的罪行,日军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规定将毒气称为特种烟,弹药和弹药箱的标记必须除掉后才能交付部队使用,为了区别普通弹药,日军在化学弹剂上印制红色或蓝色及其他几种颜色的标志带,如黄1号表示芥子气,黄2号表示路易氏糜烂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钾,蓝色表示碳酰氯,红色表示氰化砷。日军在中国大陆使用最多的毒气就是被称为“红色”的砒霜类毒物联苯化砷。同时在使用中日军要求必须努力歼灭敌人,毁灭人证。据一位前苏联权威人士估计,日本运到中国的总弹药中,有三分之一是化学弹药。“在数次战役中,中国军队被毒气伤亡数字占总伤亡数字的百分之二十。”日本人发现对付那些缺乏训练,无知但极顽强的对手,毒气是极理想的武器。与日本相反,中国军队却没有供攻击用的毒气武器,甚至连防毒面具这类防毒器材都很缺乏,中国的最高统帅部也缺乏对日军化学战的研究,防毒机构不健全,上级机关不重视,各部队的防化兵的编制名存实亡,士兵对毒气一无所知,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军民在日军化学战攻击下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的记录中记载日军使用毒气伤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军毒气战在中国军队(国民政府军)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为8.5%最高年份达到28.6%(1937)。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1945年的数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译)战斗中日军进行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的毒气战。当然上述这些资料并没有反映出日军在中国共产党控制区进行毒气战的实情。在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还记载着由国民政府军防毒处处长杨昌凯少将和被派到中国军队中的美国联络军官J.H.斯多塔上校证明的1942年日军在侵入缅甸时针对中国远征军使用窒息性毒气的事实。日本人曾把在中国作战的事例作为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例而编入教科书来大肆宣传。他们把毒气袭击的情况编成了一套丛书,题名为《中国事变之教训》,在习志野学校的学生中散发,这套丛书的原稿就是由习志野学校草拟的属于“绝密”级别的《日中战争中化学战例证集》。书中记述了从1937年7月7日日中战争开始时起到1942年11月这期间日军在中国各地进行的56例毒气战,逐例介绍了“作战经过图”,“一般情况”,“战斗经过概要”和“教训”但对使用的毒气种类和攻击方法只进行简略的叙述,每个战例都隐去了日军个部队的名称和作战年份,只记述了战斗的状况和局部地区地名,以及作战的年月。《日中战争中化学战例证集》是日军中枢机关自己对化学战事实加以证明的重要资料。在日军在华进行的众多化学战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就是在1941年秋发生的宜昌攻防战,当时武汉地区的日军第11军正在进行第一次长沙战役,国军最高统帅部获悉日军作战期间在宜昌地区的警备兵力明显减少,便严令第6战区司令官陈诚夺回宜昌,防守宜昌的日军第13师团(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中将)于10月上旬被国军完全包围,一时濒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10月8日到10日的攻防战期间日军长时间地向中国军队发射大量的毒气炮弹(总数超过1000发)才总算包住了宜昌。根据作战后的调查,日军使用芥子气和氰化气体的事实一目了然。另外,还有使用路易氏毒气的证据。据报告中国军队受害严重,受毒气损伤者达到1600人,其中500人死亡。日军在宜昌进行的这次毒气战是战斗刚结实后由美军化学军官证实的为数不多的战例之一。另外,中国政府当时也强烈地谴责了这次毒气战,因此它在国际上也广为人知。这场化学战从战术上讲日军粉碎了国军占领宜昌的预定计划,是一场“较大规模地使用黄色弹和红色弹,挫败敌人优势兵力围攻的战例”使国军第6战区损失惨重,再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但从战略上来看日军化学武器在战场上的大规模使用使日本在国际上极为被动。虽然日军极力否认,但其依然受到各国的谴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鉴于此次事件,普遍担心日本人会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化学战,一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声明,如1942年7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表过对日军使用毒气的行径进行严重警告的声明:“如果日本对中国或其他同盟国继续使用这种非人道的战争形式,那么我国政府将把此行为看作是针对美国的,并给予同样而且充分的报复”。一方面盟军加强了对化学武器的开发研究,各国都制定了庞大的化学战计划。从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的1942年起,日军毒气使用次数逐渐减少,其原因就是盟国在毒气制造方面胜日本一筹的强大的震慑力,使日本人控制了毒气的使用。一直到战争结束时,盟国才发现,他们所担忧的日本人的所谓毒气储存情况被过分夸大了。实际上在1935年日本人的化学战进攻准备工作就已达到顶峰。从那时起,这项工作就开始衰落,而到了1941年,这项工作基本上已停止。1942年日本结束了习志野毒气学校的化学战进攻训练工作。1944年,日本最高统帅部命令从战场撤回所有的毒剂。美国调查员报告显示,除了问世20年的毒气之外,日本人没有研制出任何其他的毒气,他们使用了杂乱无章的研究方法,也没有得到过德国人的帮助。因此,无论从进攻和防护方面来说,日本的国力都“不足以发动一场现代化规模的毒气战”。战争结束时,日本的毒气只有7500吨,而美国的毒气则有135000吨,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有参战国使用毒气的总和还要多20000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达摩克利斯之剑从善良的人们的头上摘了下来。在远东,美国水手把缴获的日本化学武器沉到了太平洋底。苏联军队把缴获的芥子气连同板条箱一起抛进日本海,然后用机枪扫射,让它们一一沉到海底。日本化学武器发展史在这里就应该画上一个永远的句号了。然而对于中国这又象是一个新的开始。二战后,日军在华遗留了大量化学武器,共有4大类约10种,截止到目前共发现230万件化学武器,120吨化学制剂。化武伤人事件屡见不鲜,致死致残人数也逐年增加。灾难并没有结束。
本社共有职工120余人。设有科技图书事业部、现代医学图书事业部、生活图书事业部、中医学图书事业部、大众健康图书事业部、第一和第二少儿图书事业部、少儿生活图书编辑部、综合图书编辑部、针灸全库项目部、质检部、贝壳阅读网、项目办公室、出版印务部、市场营销、销售部、电子商务部、储运部等业务部门及职能管理部门。职能部门 人力资源部 总编办公室 计划财务部编辑部门 科技图书事业部 社科生活图书事业部 现代医学图书事业部 中医学图书事业部大众健康图书事业部 第一少儿图书事业部 第二少儿图书事业部 综合图书编辑部国际大众图书事业部 针灸全库图书项目部 少儿图书编辑部 晁田文化事业部业务部门 市场营销部 销售部 电子商务部 销售支持部 质检部 贝壳阅读网 项目办公室支持部门 数字网络中心 出版部 储运部公司 北京晁田文化股份制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全社人事、劳资、职称等项工作的管理及有关档案的整理和统计工作;负责监督执行社内规章制度,负责全社人员的考勤工作;负责管理、使用社里的公章、介绍信;负责召集有关会议;管好全社的固定资产,购买、管理全社的办公用品、邮件和报刊;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本社安全保卫、车辆等管理工作;负责全社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主 任:郜菊婷总编办公室负责全社编辑工作的总调度,协助总编辑协调、安排选题论证会和图书选题立项登记;协调解决编辑、出版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图书出版合同的存档、查阅、书稿相关档案的管理;负责出版社法律事务;本社样书的缴送和图书年度统计;负责审核作者稿费、编辑加工费、审稿费、校对费的工作;与事业部配合,做好图书出版基金、补贴的申请和图书评奖评优工作。主 任:汪 昕质检部质检部负责制定图书质检工作计划。负责质检中心的管理工作。负责安排重点图书及报奖图书的质检工作。负责安排出片前清样的抽检工作。负责对质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及质检相关费用的审核把关等。定期反馈质检结果和存在问题等信息。计划财务部以财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会计法》、《税法》为原则,以《会计制度》为标准,对本社的经济资源进行反映、监督,用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为领导做参谋,配合本社的各项运作,精诚为职工、为客户提供周到服务,为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做贡献。 副主任:王建花科技图书事业部科技图书事业部在家电维修、建筑设计、家居装修装饰、软科学等方面图书编辑出版方面已经形成了特色,曾编辑出版了《电子工程师维修技术丛书》、《速查速用世界最新电子元器件替换手册丛书》等家电维修类图书;《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学》等经管类图书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软科学类和前瞻性理论图书,受到广大读者好评。本事业部重点编辑出版生活时尚类图书, 业已出版了《10分钟美颜按摩》《第一本美甲书》《在家做足疗》《幸福小家布置》《效能瑜伽》《北京红人》等生活时尚类图书。主 任:李金莉现代医学图书事业部现代医学图书事业部以打造医学专著精品、普及医学专业知识为目标,致力于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精神食粮。已形成医学专著、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教材辅导等板块。已出版《血液净化学(第2版)》、《周围神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系列》、《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复习指导系列》、《考研西医综合辅导系列》等考试用书,《临床医师手册》、《护士随身手册》等手册类图书,其中有百余种图书分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科技图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尤其在眼科图书领域,本事业部出版了《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治疗学》、《同仁眼外伤手术治疗学》、《现代眼眶病诊断学》、《斜视诊疗图谱》、《临床计算机视野学》等眼科精品图书,成为眼科图书出版的品牌。主 任:李金莉 副主任:张晓雪中医学图书事业部中医学图书事业部以出版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类,中医临床类,中医养生及文化类,中医药彩色图谱类,养生保健类图书为主。陆续出版了《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五部医话》、《中医文献辞典》、《神农本草经研究》、《董建华医学文集》、《赵绍琴内科学》、《中国骨伤治疗彩色图谱》、《掌纹诊病实用图谱》、《杨力养生23讲》、《哲眼看中医》、“人体反射区系列挂图” 、“中医必备口袋书”系列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有影响的获奖图书,深受中医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欢迎。主 任:赵 晶大众健康图书事业部大众健康图书事业部(原文化教育图书事业部)以“弘扬文化,服务教育”为宗旨,重点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历史等方面的大众读物,立足传统文化,聚焦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流行化的形态,关注本土化的外来文化、异域文化、旅游文化等多种文化内容。曾编辑出版了《经外奇穴挂图》《家庭足部推拿保健》《家庭小儿推拿保健》《家庭刮痧保健》《拔罐》(配VCD)《经络锻炼》等一系列深受读者欢迎的高品质图书。本事业部正重点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历史等方面的普及性读物。主 任: 罗 浩第一少儿图书事业部第一少儿图书事业部现有编辑8名,编辑出版海外引进的各种优秀儿童图书,特别是益智类、科普类、绘本类和文学类图书。年出版新书30多个系列200余种。已编辑出版的部分图书有:《左右脑开发》系列、《法布尔昆虫记》系列、《穿越时空》系列、《动脑贴贴画》系列、《开发潜能》系列、《阶梯数学》系列、《YOUPI小百科》系列、《“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系列、《我的拉鲁斯小百科》系列、《图画捉迷藏》系列、《凯蒂的名画奇遇》系列、《法国幽默绘本》系列、《德国精选图画书》系列、《陈江洪精选图画书》系列、《女孩和寒鸦树》系列、《你给我读,我给你念》系列、《西顿动物记》系列、《令孩子惊奇的科学童话》系列、《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作品选》系列等。主 任:张艳第二少儿图书事业部第二少儿图书事业部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经验丰富的编辑队伍,致力于编辑出版各类优秀的少儿图书,包括儿童文学、图画书、低幼启蒙读物、自然和人文科普读物等,每年策划出版新书达上百种。本部长期携手一批出色的儿童读物作者和儿童教育专家,并与美、德、丹麦、瑞典、希腊、韩等多国专业儿童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本部同仁如蜂酿百花蜜、蚕吐剔透丝;制南国之青竹牧笛、北国之晶莹窗花,为少年儿童呈送营养丰富的精神佳肴。主 任:白林国际大众图书事业部国际大众图书事业部成立于2012年初,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成人大众类图书为主。本部有精通英、法、德、日、韩等语种的策划编辑5名,与多家国外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的图书种类涵盖心理励志、孕产育儿、家庭教育、旅游、摄影、时尚美妆、养生保健、美食家居……我们淘尽浩瀚书海,为读者及时奉上世界各地智慧的精粹,令您的生活充实有韵味,休闲有滋味。少儿生活图书编辑部少儿生活图书编辑部,专门负责本社引进版童书与原创童书的文字编辑加工与审稿工作,所编图书涉及童书各个门类,包括儿童文学、图画书、手工书、益智书、知识百科图书等,已编辑加工的部分优秀儿童图书有:《左右脑开发》系列、《法布尔昆虫记》系列、《动脑贴贴画》系列、《阶梯数学》系列、《拉鲁斯小百科》系列、《世界经典动物名著》系列等。少儿图书编辑部已形成了一支专业、高效的童书编辑队伍,具有丰富的童书编辑经验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是一支协调合作、效率较高的团队,为本社儿童图书顺利、及时地投入市场提供了有效保证。主 任:郑京华社科生活图书事业部社科生活图书事业部(原社科·文艺·生活图书事业部)是本社2009年新成立的一个图书事业部,由多位北大、北师大、北外等著名院校毕业的高素质编辑组成,开拓创新能力出众,出版领域广阔,已出版《跟着君之学烘焙》《温暖身体的110道菜》《北大,给我一个姑娘》《挖光职场地雷》等图书,选题注重经典性、时效性、创新性。副主任:王晖针灸全库项目部针灸全库项目部负责国家级重点针灸古籍整理项目《临床点评本针灸全库·明清卷》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古籍的录入、排版、编辑、校对,对外编、外校人员的日常管理,丛书整体装帧设计及营销推广方案的总体策划等。主 任:翟景慧综合图书编辑部综合图书编辑部组织本部门员工完成出版社或事业部交办的书稿编辑加工、审稿相关工作,组织完成经批准的民营出版策划机构的选题申报、审稿、管理费收取及进货等工作。主 任:王 藏市场营销部市场营销部负责市场营销部工作,协调部门之间及对外关系,制定各项营销活动计划并具体实施,负责图书营销相关各类媒体的开发以及维护管理工作,对市场营销的效果负责。主 任:袁建锋电子商务部电子商务部负责网络销售部的工作,负责网络书店的供货及网页推广工作、网店业务拓展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协调与之对应的对外关系,管理出版社的图书销售网站。主 任:张俊武销售部销售部负责地面店的图书销售工作,根据销售部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部门全年经营计划,提出各类图书销售方案,负责地面实体店的业务销售以及管理工作,协调对外关系,确保完成社里下达的相关任务指标。主 任:张政销售支持部销售支持部做好图书市场营销、地面店销售、网络书店销售的支持工作,负责出版社销售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零售以及邮购工作,负责小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主 任:王薇贝壳阅读网贝壳阅读网是由出版社主办、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图书阅读相关的信息及生活资讯的网站,也是作者、编者、经销商、读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是各类型种图书的网络宣传媒体。联 系 人:范 琛项目办公室负责北京市科委、市科协、市科研院等单位有关科技、科普、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的策划、组织、预算编制、文本申报、项目实施、验收组织等工作,协助进行项目结题的相关审计等工作。联 系 人:韩 晖数据中心负责本社资料、数据管理,通讯、网络技术支持与管理;数字出版的研发及相应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出版印务部 全面负责本社图书的印刷、装订工作,实现出版社出版任务;以做精品,出好书为工作宗旨,为广大读者服务。 副主任: 张良储运部负责本社仓储、物流的管理;物流数据采集及管理。主 任: 张永峰北京晁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晁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从事文化、教育、信息技术、发行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豪柏大厦。公司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多视角的服务,努力开创独具经营特色、富有创新精神的一流文化企业。公司下设图书设计制作部、图书编辑发行部、企划宣传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玺诚印务有限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90%的员工具有专业技术职称。
共主持或参加了30余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及面上项目、北京市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以及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Catalysis,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Applied. Catalysis, A,化学学报,化工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读和发表会议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0余篇;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或分会特邀报告或keynote 报告30余次;分别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成功地主持了2007年第八届国际绿色化学研讨会和2004年的中国科协第89次青年科学家论坛;2009年8月10-12日将再次作为大会主席主办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经济发展研讨会。已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主译译著一部;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为化工出版社筹划出版《表面活性剂应用技术丛书》一套,目前已出版6本;作为中国石化出版社《绿色化学化工丛书》编辑部执行主任和编委会副主任筹划出版了《绿色化学化工丛书》,其中纪红兵、佘远斌编著的《绿色氧化与还原》一书已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