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倡导尊重女性文章

2023-12-07 1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倡导尊重女性文章

男女生来便应该平等,男人没有权利,也没有本事去不尊重女性,事实证明,这世界有太多的女强人在打着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的脸。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尊重女性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尊重女性的文章1

人,不分性别,生来平等。可是有很多农村人认为,生男孩好,生女孩没有什么用。殊不知,这类人群不知道女性也可以做强者,女性也可以做家庭的顶梁柱。

很多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的农村人,总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能干,可事实不是这样——

近点的,就说我们班级的,每次考试成绩落后的都是一些男生,成绩不合格的总有男生。我们女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这也不能说男生都不聪明能干。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是男性,比如,等等。

我们再把眼光看远一点:我们的国母,她多次陪伴出国访问,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我们的国母大放光彩。尤其在访问印度的时候,她给印度学校的学生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个人成就来说,她是国家一级演员,1982春晚时就以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获得满堂喝彩,曾经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许多奖项,她就是一位世界瞩目的歌唱女强人。

我们再把镜头拉的更远一点,中国古代的《木兰从军》,在位60多年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执政期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了“自荐”求官的制度。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对于生男孩好陈旧思想和观念,我们拿事实说话,更有说法力。当今社会我们的体育赛场上拿的金牌的运动员,女性占据大部分比例。跳水,体操更是女性运动员的强项!!!今年刚刚退役的网球运动员李娜,多次夺冠都给世人创下奇迹。职场上的女企业家,女职业经理人,女硕士生比比皆是。

我们的政府,也一直在推崇男女平等,提供女性社会地位。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女性权宜。在成功的道路上,女性付出的比男性跟多。醒醒吧,愚昧腐朽的旧思想!!!

谁说好女不如男!!!

关于尊重女性的文章2

在封建社会,家里生了个男孩儿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生了个女孩就唉声叹气的,这就是重男轻女。可是,时代不同了,早已过了封建社会,早就不应再是“重男轻女”了。然而,现在仍有一些家庭还有着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

有一年,我和奶奶一起回了趟老家,老家已经大有改观了。从前破旧的楼房建成了“小高层”;学校也是一所又一所……

有一天,我从家里跑出来玩耍时,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她大约有八九岁,个子不高,瘦瘦的,眼睛在削瘦的脸上显得好大好大,眼睛虽大但一点神也没有,目光呆板。我惊呆了,愣了好久才跑过去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去上学?”她咬着下嘴唇,声音十分颤抖地说:“我叫翠儿,家住在农村。我有一个小弟弟,家里又不富裕,再加上我父母都是“重男轻女”的人,所以只让弟弟上学。可我又非常想上学,妈妈却说‘女孩子上学有什么用,还是早点养家糊口吧!’……”说着说着,她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听了十分难过,便飞快地跑回家抓了一把糖塞给她。她不停地谢我。我却摆摆手说:“没什么,小事一桩!”她笑了,笑起来真好看,嘴巴一抿一抿的,可爱极了!

过了一会,我突然对她说:“跟我来!快点!”说完我就跑了。翠儿紧跟着我。我们来到一个沙地边。我捡起一根小树枝,在沙地上写了几个字,念了起来。翠儿愣了一下,眼睛里闪过一丝喜悦的光芒,又连忙跟着我一块念。翠儿学的一丝不苟,不一会就学会了我教她的所有字。

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天就暗了下来。我便对她说:“翠儿,天快黑了。我得回家了,我家人都在等我呢!明天下午我再来教你。拜拜!”翠儿听了连连点头,目送着我远去的背影。回家的路上,我感叹道:“唉,翠儿真可怜!”

现在,时代正在发展着,社会正在进步着,早就不应该重男轻女了。

我们应该提倡“男女平等”。

关于尊重女性的文章3:全社会都应当尊重女性

作者:包成海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是毛泽东为提高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而提出的一句名言。过去和现在还有许多男人认为“男人是社会的支柱,人类文明是男人推动的”,我不赞同这一观点。.

我们都知道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男人,根据否定之否定的理论,将来的将来也一定还要回归到更高层次的母系社会,所以我们全社会都有必要尊重女性。作为男人就是不认为女人是社会的支柱,人类文明是女人推动的,至少现在还应当坚持认为男女平等,女人和男人都是社会的支柱,人类文明是男人和女人共同推动的。

伴随着社会进步,女人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女人早就不是单纯的生儿育女的工具,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力军,她们已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些贡献是男人们都无法做到的。

尊重女性应当从尊重母亲开始,而歧视女性,其实就是在歧视母亲。男人应真心实意地尊重所有女性,这是男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女人是聪明的,她们绝不是仅限于在男人身上捞好处,更不是擅长于利用各种谎言和荒谬的道理来糊弄男人。有人认为“女人哄男人的谎言已经达到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高度”,那是因为男人的无知或短见。

我始终尊重女性,因为女性比男人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要多许多。女人在生理上的“四期”,是男人所没有的,女人的心力疲劳多出男人许多倍;女人在政治地位上的缺席,也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男尊女卑已经深入人心。新中国还不到百年,要想让全社会都尊重女性,前途是光明的,道理却是很曲折的。

尊重女性是历史的必然,坚信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时,那一定是一个崭新的母系社会!

尊重女性作文

空对鸟儿的关爱,让鸟儿飞的更高,海水对鱼儿的关爱,让雨儿畅快的游玩。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关爱,关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真诚的开始。
关爱,有时是一双搀扶的手。遇到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我们可以伸出我们爱的双手来扶着他过马路,这对于我们不过是很小的事,可是却能给残疾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关爱,有时只是一枚带着体温的硬币。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见衣衫破旧的乞丐,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对于我们来说一枚硬币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乞丐来说却意义重大,可以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
关爱,有时只是一份援助。对于受灾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给他们各种援助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让他们也拥有战胜困难、战胜灾难的勇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关爱别人时,内心也会充满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杯水,今天给别人一勺,明天又给别人一勺,而这水是活水,是会回流的,等我们没水的时候别人就会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缺水的难关。所以,关爱他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求!!赞美女性的文章~

论女性人格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包俊洪

关键词:人格;人格转型;性别人格;女性人格

摘 要:本文从人的本质和人的个性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来探讨女性人格,探讨

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在历史生成和发展中的状况,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各自所占有的位置,说明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在历史上的境况和在现代的遭遇,以及女性人格转型遇到的特殊问题。

中图分类号:D4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2)01-0023-05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现代性体制建设的成败,不仅在于体制本身是否完善,而且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性体制的建构和正常运转需要具有现代性素质的人,人的现代性生成的根本标志是独立人格的生成,因此,人的启蒙、人格转型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人格转型中,难度最大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是女性人格转型问题,因此,对女性人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人格及其历史特征

谈到女性人格,也许有人要问:人格还有性别之分吗?什么是女性人格?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人格概念。

“人格”是一个在不同学科中被广泛使用着的概念,含义非常的复杂。目前,人们常常在以下两个层次上使用人格概念:

第一,在哲学的层次上,人格被认为是人所以成为人的资格,人格是和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而主体性则是人作为主体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第二,在具体科学层次上,人们也常常使用人格概念,在伦理学中它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法学中,它指法律给予保障的,与法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对人格的性别特征进行研究的当属心理学的范畴。在心理学中,人格就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且存在着群体差异,男性人格特征和女性人格特征,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性别人格。

由此可见,人格既可以从抽象层面上来理解,也可以从具体的层面上来理解,而女性人格本身就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

从抽象的层面上来看,人格并没有性别之分。女性应该首先是人,“她”是她,但“她”也是全体,具有人类种的全部特征,具有人的共性、人的本质属性。女人和男人统一于人,女性人格和男性人格统一于人格。也可以说,女性人格就是人格。

从具体层面上来看,人格又确实有性别之分。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确实具有不同于男性群体的个性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它称为“女人味”或“女性气质”。因此,在具体层面上,女性人格就是指女性性别人格。

从传统观点来看,女性的性别人格特征常常表现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附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它总体上具有被动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完全不同于男性,因为,人们常常把男性特征理解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些特征总体上具有主动的性质。

从以上对人格的两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之为人资格的人格是人的主体地位、主体特性。而主体的地位、特性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必然使人的行为在整体上具有主动性的特点。但是,女性性别人格特征则要求女性的行为在整体上具有被动性。这样就产生了悖论:女性要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人,而具有主体性的人是非女性化的。女性成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和她的性别人格相矛盾,她自身是分裂的。在男人身上,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并不存在裂痕,男人在行动和工作中越是证实他对世界的控制,就越显得有男子汉的气魄。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在他那里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女人的独立和成功却和她的性别人格相矛盾。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成功的女人怕被称为“女强人”,因为这个称呼意味着是没有“女人味”的,非“女性化”的。

这个问题是现代妇女所面临的独特问题,也是女性在人格转型过程中遭遇的区别于男性的自身的特殊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考查女性作为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和她的性别人格在历史上生成和变动的情况。

二、女性人格生成的历史溯源

女性的性别人格究竟是与生俱来的,固定不变的自然秩序,还是文化的产物?由于男性和女性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明显差异,很容易使人误以为两性性别人格的差异主要是生物原因引起的。事实上,女性的性别人格特点主要是文化造就的。女性性别人格既是文化的产物,它就是可变的,同时,女性的主体地位也是在历史中生成和发展的。男女两性在历史上不同的生活处境造成了两性主体地位的差异及各自不同的性别特征,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史前社会,人类以自然血缘关系为存在的基本形式。男女两性的关系也具有和文明史时期不同的性质。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史前时期,人类经历了“母权制”社会。在母权制社会,自然分工就是社会分工,基于自然基础上的分工使女性在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女性因自然分工而取得了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只是在性的意义上,基于生理机制的自然分工产生的,具有纯自然性,因而不存在着用来治理男性的所谓统治,女性社会地位的确认并不意味着对男性的贬低,男女不平等是不存在的。但是,随着母权制的解体和人与人奴役的产生,出现了性别奴役。

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奴隶制作为文明史上第一种社会制度是女性受压迫、奴役的开始。在中国,周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男尊女卑的理论,这种理论规定女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并没有给女性的非人处境带来任何转机,历史的进步并没有消除而继续拉大男女两性主体性的差异。

几千年漫长的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否定女性主体性,否定女性人格的。

封建制是等级森严的专制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强调“君君”、“臣臣”,在家庭生活中则强调“父父”、“子子”,人们的家庭关系也必然是与等级制度相一致的等级关系,在这种等级关系中没有直接讲到妇女,是因为妇女自然处在最低等级。封建制国家还用法律和意识形态确立男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提倡“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都从根本上压抑了女性的主体性。

同时,封建制的经济形态也封闭女人的主体性,使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单位,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在这种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中,女人没有自己的独立身份,更谈不上具有独立的人格。她们未出嫁时是父亲的女儿,出嫁后则是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而且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承认女人作为女儿和妻子具有的价值,女人仅在母亲的意义上才能得到家庭的认可和社女的尊重,女人被完全封闭在家庭中,封闭在自身的自然性之中。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强化人们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性别观念。中国文化首创阴与阳的概念,并认为阴与阳的特性具有自然的、先天的性质。天、尊、刚、强、表、明、暖、上为阳,地、卑、柔、弱、里、暗、寒、下为阴。虽然也讲阴阳调和、阴阳互补,但是阳比阴还是要尊贵。男为阳、女为阴,男尊女卑是自然秩序,是不可改变的。这种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性别观念经过文化的浸染,意识形态的强化,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某种性别制度,即关于男女行为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并且转化为人们的社会习俗。它已经积淀在人们深层的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一种情感体验,从而变成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女性主体地位的缺失还是其性别人格特征都主要是由历史文化造就的。西方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变成女人的。几千年的封建制社会,养成了女性既温柔、无我、牺牲,又卑怯、顺从、狭隘、依赖等性别特征。这些性别人格特征是当时女性真实的生存处境的反映,是和她没有自我、自主意识的非人格化的生存处境相一致的,这时,女人自身的主体性的生成状态与她的性别人格特征是统一的,但这是一种处在蒙昧状态的统一。

三.女性人格转型的现代契机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女性的生存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女性的命运出现了历史的转机。此后发生的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女性人格的提升和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几个历史事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它们分别从文化启蒙、政治制度确定和经济制度铸造几个不同的方面,促进了女性人格的生成,构成了女性人格转型的现代契机。

“五四”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与民主。科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以破除迷信,征服和改造自然;民主就是要反对封建专制以及各种变相的封建压迫,以发挥人的主体性。这样,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对传统文化展开激烈批判的同时,传播新思想和新观点,开展了个性解放和文化启蒙运动。个性解放和文化启蒙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妇女解放,女子的人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青年》在发表的《本志宣言》上说:“我们相信尊重女子的人格和权利,已经是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①人们开始把女子受教育的权利、女子相对于男子独立的权利提到人格的高度加以论述。这种新思潮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化观念,在知识分子话语中出现了“女性”一词。“女性”不同于传统的“女人”概念,它超越了传统的人伦范畴,把妇女置于主体地位。“女性”是一个充满反叛意义的符号,“女性”是和“男性”相对的主体,这一概念的普遍使用标志着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时期,全社会范围内的女性独立人格还没有生成,这是因为,当时的女性人格问题是作为整个文化启蒙运动和个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而提出的,不是出于女性主义的自觉。另外,当时还缺乏女性独立人格生成的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根本上确立了女性和男性平等的国家主人翁的地位。首先,国家采用立法的形式保护妇女的权利。国家的立法,不仅使妇女得到了事实上的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立法营造了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和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性别观念,并为日后的妇女解放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另外,国家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的方式,发动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妇女解放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妇女只有走出家庭广泛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妇女真正的解放。由于国家的干预,中国妇女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解放,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历史的事实,但是,国家的干预也为妇女解放本身遗留下了很多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具有的解放人的伟大历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女性人格的转型。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经济增强了女性作为主体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人自觉地通过物来表现、实现和确证自己,这样在社会关系中把人对人的依赖转变为人对物的依赖,每个商品所有者都是独立的活动主体,只有通过物的交换才能建立起他们的社会关系。这样,人的价值、地位就不再是血统、性别、出身等自然秉赋,而是决定于对财富的物化关系,由物的联系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对个人已不再是不可改变的、与生俱来的命运,而是成为客观的、偶然的东西,在这种关系面前,人们行动选择的自由大大增加了。其次,市场经济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把所有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人置于对等地位,因而女性真正获得了作为主体自身的权利,也获得了和男性彼此平等的权利。最后,市场经济锻炼了女性的自立能力。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人成功就有人失败,这是确定不移的。但是,究竟哪个人成功,哪个人失败,却不是由规律选择的前定命运,而是要依个人的行为和机遇而定。在这里,个人的智慧、才能、努力、胆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它“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参与其中的女性学会运用和驾驭社会规律,并逐渐获得自己的自立能力。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女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它逐步冲破旧体制中狭隘的人格依附关系,从经济关系上促进女性独立人格的生成,使女性变成具有自立、自主、自由性质的人。

从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妇女解放伴随着中国式的阵痛与欢欣。在新的世纪,中国妇女已经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她们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独立人格正在生成。但是,在新的时期,妇女解放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于:

第一,女性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生成,启蒙和解放仍是未竟的任务。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发展妇女的自主性、创造性,使其成为具有自主意识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妇女解放并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放人,并从人的意义上解放妇女,女性人格本身就具有绝对的价值。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解放妇女首先是从妇女解放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的,妇女解放本身应具有的重要意义没有被意识到。妇女更多的是被当成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国家的干预和保护下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国家的保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它确实使广大妇女受益,加快了妇女解放的历程,但也具有负面效应,形成了妇女对国家保护的依赖性,抑制了妇女自主意识的发展。另外,建国后一段时期,人们对妇女解放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把妇女解放仅仅看作是外在的解放,从而使妇女解放存在着形式化的偏颇。解放就是要向男人看齐,甚至不顾女性的生理特点,造成生理上的疾病,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对女性新的压迫。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对这种偏颇的一种反叛,出现了“做女人”“回归女人”的强劲呼声。在学界也有人附和,这种观点和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结合起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解构,核心是对其主体性的解构。“解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为“回归女人”提供了某种理论上的合法性。但是,殊不知,解构是以建构为前提的,在女性主体性还没有完全生成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似乎有空穴来风之嫌。

第二,社会性别意识缺乏,传统的性别等级观念还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观念,尤其是性别观念和社会存在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整个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形态相继更迭,但是,人们的性别观念却根深蒂固。同样,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也不能马上消除传统的性别观念。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妇女得到的法律认可的地位、权利与实际生活中被认可和取得的实际权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传统的性别等级观念存在与社会性别意识缺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在现实中,性别盲点无所不在。人们很少从妇女的角度来考虑制定公共政策,更少从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等角度看待隐蔽而又日益突出的家庭暴力、健康、营养甚至商业性性交易泛滥等现象。这种对性别意识的漠视,也是对女性权利的漠视。女性如果没有对自身的权利意识,就不可能谈到真正的自主性。

第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解放女性的同时,也使女性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大众传媒有将女性物化、对象化的倾向。市场经济启动之后,一些媒体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消费人格,用各种方法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把女性作为繁荣市场,装点橱窗的商品。一些女性杂志,从封面、内文到广告,到处是丰乳瘦身的内容,仿佛时代的进步仅仅体现为科技为不符合美女标准的女性提供层出不穷的新手段。一些电视广告则迎合社会上将性刺激商业化的倾向,着意刻画衣着暴露的女性作为商品的招徕。另外,一些媒体则提倡脱离现实的消费主义,培养女性的消费人格,提倡享乐主义,诱导女性“如何掏空你老公的口袋”,在影视界流行别墅加情人式的伪现代主义,盛行贵族崇拜倾向,这种新的消费主义吞噬着女性。在这种强大的外界诱惑和压力下,女性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冲突更加严重,从而产生自我的迷失。

女性还面临着来自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据不完全统计,下岗女工中大部分失去或部分失去经济来源,一些人只好重新回到家庭,陷入依附于人的境地。令人担忧的是,在女工大批下岗的同时,在社会上出现了几次让女人回家的讨论。如果女人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那么市场经济对女性人格的提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女性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需要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障,同时需要对现实社会的深层文化批判和人们的社会性别意识自觉。

编者按:本文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若出版单位及作者不希望我们刊登,我们将予以删除。

母亲的美德


母亲的心

关于尊重的文章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没有人天生高人一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尊重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尊重的文章1:尊重

作者:晚风流云

尊重是一件传统美德,但是很多人都是做不到,是因为现实的社会造就了这样的结果。

在老辈的传统里,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到现在的打老虐幼,是以个时代的悲哀,虽然在古代也有,但是没有现在的多,现在的思想就是什么事都是为自己着想,只要自己有利益,肯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现在的公共场所里有很多这样的标语,写着“尊老爱幼”“老弱病残专座”“请不要大声说话”等等的字样,但是能做到的有多少人,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老弱病残没位置坐也不会让,就只顾着自己舒服就行,根本就没有了尊老的思想了,难道就没有想过你也会有老的一天,你也会有生病的时候,到时别人也想这样的对你,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篇文章,说的是“”的时候,那时候有一部分年轻人很坏,专门惹是生非,欺负那些老一辈的人,把那时的思想品德破坏完了,现在这些人长大了,教出来的孩子也是飞扬跋扈,祸害了下一代。

其实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主要的是看怎么样的去教育下一代,如果在一个人小的时候不去教育,就算做错事也没有人教育,那么这个人就会慢慢走向罪恶的深渊,如果在做错事的时候,耐心的去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做错了,那么他就会走上正确的路,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都不会责怪,这样做事害了孩子,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发现这个错误,所以现在的小孩有很多都是自以为是,飞扬跋扈,根本不会学着如何去尊重别人,这就是缺乏教育所造成的。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是一种修养,但同时也是一种学问,除了长辈的教育之外,还得靠自身的修养。

关于尊重的文章2:不要忽视最基本的尊重

作者:边边

近日一闺蜜跟我讲一个她的故事,讲的时候还带着愤懑,一遍讲一遍不停强调:你说这种人奇怪嘛,简直就是神经病!

闺蜜在公司有一男性同事,闺蜜是这样形容他的:他本身是斤斤计较,小气的斯文人,但非要装出一副大爷的气质,已经结婚,又非要说自己喜欢hot的女性,整天跟女同事说今天穿得不错,要是更低一点就更好,虽是玩笑话,也无越轨之举,但实在让人有些讨厌,同事都回他说非礼勿视,请注意你已经结婚的事实,但他还是不注意,因为他觉得自己跟同事关系好,这是赞扬,他是在欣赏。但他真的不属于那一类气质的人。平时说话很啰嗦,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他也喜欢高谈阔论以显示自己看了很多的书。遇事无决断,私下里骂娘但却从来没有胆量冲出来吵架,所以在公司同事们表面跟他关系都还可以,但他并不是他家欣赏或者喜欢的那类。但问题是他觉得自己很够义气,属于哥们风格!所以在公司有着几个“朋友”。

闺蜜公司是做快消品的,有时候有内部折扣,他离开不久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闺蜜公司有折扣信息,于是在群里打听。然而其实他的消息有误,群里有人回他了说没有这回事,他不知道为什么又私底下去单独问公司的其他人,他家都说没有,他还是不死心,天天盯着问,就这样几天的时间就把大家惹得很烦。而且男同事走后,可能刚到新公司处于培训期,闲暇较多,就经常在群里@XX,@YY,@ZZ的,但群里的人并不大理他,因为他说的话总是让人不想回他,比如他@XX问:你有没有想我呀?@YY说你的减肥事业怎么样了呢?甚至在最后自己在群里嗲骂:妈的,没人理我呀!听到这里我已经觉得这个故事我不感兴趣,就是闺蜜在泄愤而已,我本想终止她,但闺蜜满腔愤怒,不愿停止,还一副故事并没有到高潮的样子。闺蜜说,她和他关系还可以,属于那种中午几个人一起去食堂吃饭,没事儿还可以说说八卦,论论工作的那种,私下微信也偶有联系!一直以来闺蜜只把他当一般朋友,不属于能谈心但能吐槽的一类,但男同事却有点觉得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好,是属于他在公司的“朋友”之一。有一天这个男的在群里@闺蜜,问了闺蜜公司的一个问题,但由于该同事并不专业,所以问题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楚。闺蜜回了一句:哟,看来你到新公司蛮闲的嘛,你的问题没看懂!结果男同事在群里先是把问题又详尽了一下,然后又补充一句:老子还在还在上班呢,你个躺在床上说风凉话。(那时我闺蜜刚下班到家)。我闺蜜一看火了,来问她问题,暂用她的休息时间,还这么“神经病”的回她,不闲就不闲,干嘛回得那么有攻击性!闺蜜本来打算直接回“神经病呀”,后来想想直接不理了算了。结果男同事锲而不舍,在后面接着说: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闺蜜憋着一肚子气,忍不住了,回了句:我不想继续说“风凉话”,打扰你这位“老子”。对方一看,回了句:你先找事儿的,好吗?闺蜜再也没有理她,第二天到公司和群里的其他人说起此事,群里的人都说这个男同事有病,闺蜜这才心满意足的在微信上把男同事屏蔽了。

我看着闺蜜在对面愤懑的叙述,自己却早已出神,盯着远方,眼神孔洞,心里想着,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闺蜜也好,这位男同事也好,都没有恶心。只是因为在微信里,让对方误会了。而这样的误会,却让本来相安无事的两个人,从此像带了仇恨似的谁也不理谁。若是陌生人,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既注意语气又注意态度,回复之前都字字句句的斟酌良久。然而然在熟悉的人面前,却总是随口说话,随意行事,越是亲近之人,越容易忘记,越容易忽视那些最基本的礼节和尊重。

关于尊重的文章3:谈谈尊重

作者:123456梦家园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温馨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前程的文明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她的文明之火。当你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朋友鼓励的目光推动着你,那是尊重;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拾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理解包容着你,那是尊重!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

卡耐基曾经说过:“你见到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你高明,因此通向他心灵的可靠途径就是用微妙的方式让他感到你承认它是重要的,而且要诚心诚意的尊重他。”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任何人的心底都有获得尊重的渴望,受到尊重的人会变得宽容、友好、容易沟通。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敬的欲望,并且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强烈。人们渴望自立,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进行沟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对方会觉得受到尊重,而对你产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觉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与人沟通,对方会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你交往。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话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学会尊重父母,是对父母的孝敬;学会尊重知识,是对智慧的向往;学会尊重生命,是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要尊重自己,别人才能尊重你”。 尊重,是一个很奇怪的概念:得到别人的尊重是幸福的,尊重别人是无偿的。尊重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懂得尊重的民族,也会得到世界的认可。 身为中华儿女,一个文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会尊重呢?尊重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诞生。如果你很自卑,也不必责备自己。只要你愿意上进,愿意了解自己,这种情况最终是可以改变,甚至变好的。理解友谊,结交那些能反映自己长处的朋友,就能增强自爱。然后这种自爱又给予我们向朋友表达爱的勇气。这是无限的循环往复运动,就像海浪冲上海岸又退回大海一样。有了自尊自爱,也就懂得了尊重朋友,尤其是在你们出现意见分歧时。友情的价值就在于互相尊重对方,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独创性。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犹如没有基石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