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华读书报公开文章

2023-12-05 18: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华读书报公开文章

内容真实动人,在投稿期限内准时投稿
中华读书报发表条件是读本内容符合报社要求,字数高于2000,内容真实。
《中华读书报》由新闻出版署、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1994年7月创刊以来以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大量的读书出版信息,生动活泼的界面风格,在各界读者中受到好评,文章频繁被各报刊转载,是一张颇具影响的文学类报纸。

诺大个中国,难道就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么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喊出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真可称得起是不朽的名句了,它足可以同古代文人笔下的诸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类名句相媲美。它
是同那场壮烈的抗日爱国运动同时镌刻在人们的心碑上的。 熟悉历史的人,仿佛记得这句名言出自清华大学的一个什么宣言中,但这宣言又出自谁的手笔,却不甚了了。不过,几十年来,人们都猜想,那当然是出自清华的才子们。 2001年7月25日《中华读书报》"家园"版有袁良骏先生《王瑶先生的妙语隽言》一文,文章最后说:"据说,1935年'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那句'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名言,就出自王先生笔下,不知确否?" 的确,王瑶先生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他一直读到1937年暑假,谁知在大考完毕回山西平遥家中度假时,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随即北平沦陷,清华南迁,直至1942年9月他才在西南联大复学。王瑶先生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1935年5月就参加了党领导的地下团体"左联"和公开团体"清华文学会"。"一二・九"运动时,他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的游行,"12・16"又参加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殴打。后又在抬棺游行示威时被捕,关进陆军监狱,两个星期后才被释放。像王瑶先生这样一个爱国青年学生,他又是个出口成章的才子,如袁良骏先生所说,常有妙语隽言脱口而出,因而这"据说"也就很使人相信。 然而,王瑶先生生前又明明否定了这个"据说"。 现代文学研究家张恩和先生在《往事如烟》一文中回忆他同王瑶先生研讨抗战文学时写道: 有一次,我忘了从哪里听说,1935年"一二・九"青年学生爱国运动时,有一句全国皆知的警言――"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是出于王瑶先生之口,便带着很大敬意地去问他是否当真。他躺在简易帆布躺椅上微微一笑,平静地摇了摇头,连说了两次"不是,不是",连烟斗都没有从嘴里抽出。(见天津人民出版社《王瑶先生纪念集》1990年版) 笔者20世纪50年代负笈燕园之时,听人说这句名言出自黄诚之口。黄诚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参加组织"一二・九"运动,他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平学联主席,有《晨曦》一诗传世,诗中写道:"莫谓途难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曦"。黄诚于1941年牺牲于上饶集中营。名言出自他之口,也是可信的。 也听有人说,这名句是蒋南翔或黄华、黄敬所作。不过,熟悉他们的人会说,黄华(王汝梅)是燕京大学的,黄敬(俞启威)是北大的,虽然他们都是"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但他们怎么会为清华写宣言呢? 因而这名言的版权究竟属于谁,一直是个悬案。 直到近两年,这才有了确切的答案:此名言出自《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此宣言于1935年12月9日发出,刊载于12月10日出版的《怒吼吧》第一期。宣言的作者是蒋南翔。 199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清华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的《蒋南翔文集》,文集上卷第三篇便是《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郑天翔在《蒋南翔文集》序中就说得更为明确: 开卷第三篇是"一二・九"运动的宣言。这是一篇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南翔同志当时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托起草了这个宣言,在1935年12月9日,以《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的名义广为散发,"宣言"悲愤地指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作为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和运动领导者,蒋南翔在起草宣言时,当然有可能会吸取别人的一些意见,甚至也会采用别人的一些语言,但他是宣言的执笔者,这名言版权自然应归他所有。

田松的文章

1. 民间科学爱好者为什么不能取得科学意义上的成功,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第3期2. 莎士比亚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文景,2004年7月(创刊号)3. 延迟选择实验及其引发的实在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4. 越出水面的鱼——从《天学真原》到《江晓原自选集》,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3期5. 所见即所能见——从惠勒的实在图示谈科学与认知模式的同构,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6. 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行为及心理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7. 《从信赖到理解》序(合译,第一译者),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第四期8. 我民间,但是我科学,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第一期;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四辑9. 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基本界定及其成因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10. 科学文化:超越斯诺与回归斯诺,新华文摘2003年第7期(原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9日,21版)11. 从少数民族科学史到科学人类学,收入《弘扬民族科技 促进西部开发——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12. 论白地摩崖作者为木高之证据不足,云南社会科学(双月刊),2002年第3期13. 从普及到传播 从信赖到理解,上海科坛(季刊),2002年第2期14. 纳西世界的科学人类学初探,收入《玉振金声探东巴——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 科学话语权的争夺与策略,读书,2001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16. 从构成到生成——历史与科学的一个比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8期全文收录17. 科学精神掌握在谁的手里,收入王大珩 于光远主编《论科学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4月18. 两类文明的两个体系,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季刊),2001年第四期19. 现代科普理念,新华文摘2001年第3期(原载《科学时报》2000年12月15日)20. 初入纳西世界,国际纳西学会通讯,2000年12月总第一期21. 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22. 也谈科学—人文资源的稀缺与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0月,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入23. 爱因斯坦的意义,新华文摘1999年第6期(原载《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3日)24. 完整电影神话的实现与终结,当代电影,2000年第3期,收入《影视艺术前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25. 再现现实与创造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5月26. 从太和殿的建造看技术、科学与经验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8月27. 刀压脖子问亲事——传统二人转中的女性意识(署名通山),文艺广角,1997年第11期28.迷瘴中的一线阳光(《奥数是个替死鬼》序),2010年7月已出版著作和译作:1. 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田松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1月。2. 堂吉诃德的长矛,田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3. 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恩斯特·布律诺著,田松、王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4. 血液与土壤,田松著,鹭江出版社,1998年8月5. 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荣格、卫礼贤著,田松译(署名通山),东方出版社,1993年

刘文飞的发表文章

1, 《普里什文:伟大的牧神》,《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1月19日2, 《阅读普里什文的N个理由》,《中华读书报》2006年2月8日3,《俄罗斯文化的抉择》,《人民日报》2006年3月28日4, 《莫斯科艺术剧院》,《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15日5, 《“双都”辉映俄罗斯》,《人民日报》2006年5月23日6, 《俄罗斯文学离中国人远了吗》,《环球时报》2006年7月14日7, 《明亮的林中空地》,《译林》2006年第4期8, 《不断变化着的文学潮流》,《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6期9, 《成长的烦恼和青春的代价》,《带星星的火车票》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0, 《俄罗斯生态文学论》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1, 《“二元世界”:当今俄罗斯“文学地图”》,《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23日12, 《我的俄罗斯文化情结》,《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9月5日

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专刊一般在文章发表多长时间之后给稿费?稿费和样刊是分两个信封寄的吗?

出刊后一个月内得到样刊,稿费一般都在出刊三个月后。
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作者地址不够长期稳定,所以现在很多刊物也推出了稿费支付电子化,如新京报、南方周末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