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
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它的特点是:
一、丰富性: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可胜数;民族乐器约200余种;中国的民族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剧种曲种中丰富多彩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更是无法记数。
二、不确定性:民间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口头发展使民间音乐更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
三、通俗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
四、实用性:许多民歌还未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原始形态,如各类劳动号子仍具有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它的表现性在于用艺术形式反映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心对大自然的感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
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使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协调和平,“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欧阳文忠全集》)在重视道德的封建社会,儒家利用音乐塑造理想人格以达到儒家学说中的核心“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孔子对平和优美的《关雎》大加赞赏。孔子曰:“《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而对激烈抗争的郑国民间音乐却强烈反对。孔子曰:“放郑声,郑声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 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
中国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交错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而诗词不同长短句组合,各种格律的运用又显示了音乐节奏之美。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无论是龙飞凤舞的墨迹,还是书者瞬间的节奏运用的律动感都是有音乐灵感的精神气质。
中国的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思想,清晰的线条、造型,清淡的色调意境,显现了音乐流动的旋律美。而中国的舞蹈、戏剧更是与音乐结合为一体,形成了大型的综合艺术。
我们抛开技巧性、技术性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导语:音乐教育也是我国教育重要的一项,那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高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
我国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的同时,社会对于用人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就是高校,高校不但担任着教授学生知识、教授学生做人道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同时还担任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实现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更好的结合,只有找到正确的切入口,才能够教授学生更多的、正确的音乐知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机构不但有高校,还有民间文化组织,但是民间文化组织具有非常不稳定性,仅仅依靠民间文化组织来弘扬以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学生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高校学生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就更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高校不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在高校中传承音乐文化势必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
高校教学不但要教知识,教道理,还要注重对音乐方面知识的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十分重点的内容。纵观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很多的高校对音乐教育都十分的重视,并且很多的学校将音乐设置成为基础课程,对于使用的音乐教材也会经过严格的挑选,这些现象也是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体现。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能够在国际范围之内获得一席之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充分的展现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就应该是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完美的融合显得非常的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更好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也显得特别的重要,在教育教学当中也是一样的重要。因此,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弘扬和传承,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说到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让高校学生更好的了解该作品的演绎技巧,让学生能够增强对音乐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民族文化差异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及独特的魅力。教师在对音乐的历史进行教学的时候,运用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课十分有必要,通过以互动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民族音乐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音乐课堂的当中。实现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音乐的发展规律,更好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当中最忌讳的就是出现死板的教学方式,教授死板的知识。当然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更不能死守旧的一套,要进行不断的改变。在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中先进的部分要保留,对于落后的部分要剔除。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挑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开放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密不可分性,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且通过吸收的这些先进文化去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有力的教学队伍
能否实现好的音乐教学,能否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关键还得看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音乐教师在保障音乐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师作为高校音乐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就要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更好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要加强对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有力的教学队伍,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还需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总之还要做出很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晶.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J].当代音乐,2016,02.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
[3]吴姿霖.中国传统音乐段落构成刍议[J].音乐创作,2015,12.
[4]刘荣蔚.关于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
文化视域下的声乐艺术浅析论文
摘要 :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它是一种复合体。声乐艺术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种种特征,在艺术实践中声乐艺术受到文化的支配,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声乐艺术是一类艺术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理论到艺术实践,去探寻文化视域下的声乐艺术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让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声乐艺术的文化本质。
关键词 :文化;声乐艺术;意蕴、作用
一、声乐艺术的文化意蕴
(一)声乐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音乐文化就十分繁荣,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声乐体系。声乐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文化的演进,体现出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声乐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声乐艺术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艺术实践中声乐艺术受到文化的支配,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二者的发展是相应的,联系十分紧密。声乐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声乐艺术与音乐艺术。在音乐艺术中,声乐艺术是一种最基本的表演形式,它是音乐艺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艺术从属于音乐艺术。二是声乐艺术与美育。声乐艺术是美育的重要元素,美育属于文化的范畴,声乐教学中,需要通过美育教育打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三是声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我国的社会音乐文化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在这种语境中群众性艺术活动频繁起来,人们不仅喜欢欣赏声乐作品,更倾向于自己演唱,更多的大众渴望学习歌唱,这也反映出大众音乐文化的需求,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活动在推动大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声乐艺术表演的文化本质
声乐艺术表演的本质是文化,在艺术实践中创新的根本动力也是文化,每一位歌者都可以对文化做出自己的描述,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大众在理解声乐艺术发展史时,都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住在声乐艺术表演的高度。当我们面对一首声乐作品时,我们需要从文化中走向作品,在深入了解之后再进一步渗透作品,成功的声乐表演需要建立在歌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声乐表演的文化内涵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审美意识决定声乐表演文化内涵,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意识对声乐表演的再创造影响深远。二是想象、联想与声乐表演文化内涵联系紧密,歌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要把歌词用声音表达出来,还要将作品中多蕴含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三是声乐表演具有文学性,音乐作品是文学的升华。四是声乐表演文化内涵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的声乐作品被打上各自的文化烙印,民族性凸显出重要的创造力,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与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其艺术风格迥异,从声乐作品的表演风格实质来看,就是本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历史的体现。
二、文化对声乐艺术作用
(一)声乐艺术的功能是由文化赋予的
声乐艺术的功能是由所属文化的结构与模式来决定的,并且决定其特点功能的张力,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来看,我国的.艺术的功能张力是娱乐性,西方的艺术则是纪念性,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其音乐本身较重视情境、情味的表现,不受到任何因素的牵制。古时候的中国,哲人们注重音乐的育人功用和审美功能。人们在音乐中寻找和追寻艺术的生命与灵魂,让音乐表现出人生的情味。西方的音乐艺术从古典到浪漫,不论是什么流派,发展到最后都是更偏重与技巧的变化。
(二)声乐艺术的形式是由文化塑造的
文化造就了民族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民族之间文化存在着差别,差别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的艺术运用“线”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西方的艺术则是运用“体”、“面”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的文化属于时间型的,而西方文化属于空间型的。中国的横线性的旋律思维较为常用,也是中国音乐的最高旨趣。西方音乐重视纵横交错的立体状织体思维,空间型的思维模式,追求块状的音乐效果,因此有效的增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声乐艺术的美感是由文化激活的
在艺术实践中音乐形象引发音乐美感,在人们的艺术修养还不足时,就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来获得养分,以此来不断引发自身对音乐产生美感。文化必然有助于艺术美感的产生,我国的声乐艺术十分讲究“意美”,将“意美”视为声乐艺术的灵魂。西方的音乐文化则从始至终追求细致和精密。
三、声乐教学的文化内涵
(一)以培养文化人为教学目的
声乐教学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培养文化人为教学目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声乐教育改革需要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与声乐技法在现实中是相互依存的,人文精神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传统民族文化中涵盖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艺术审美方式以及民族音乐表现手段与体制特征等方面,因此人文精神应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成为音乐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二是声乐教学应该培养有文化素养的学生。培养文化人是声乐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塑造受教育者要与时代共呼吸,要具备浓厚的文化意识。
(二)以文化的熏陶为实现途径
声乐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以文化的熏陶为实现途径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艺与技相辅相成。人们通过声乐演唱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歌唱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若不能掌握歌唱的技巧,声音就没有了丰富的色彩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二是声乐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培养。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多种角色,教师是传授课程内容的学者,是善于研究教育规律的教学者,是教学过程中施教的交往者,是调控学生心理不变化因素的决策者,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应当承担起塑造学生心灵与思想本质的职责,在传播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要系统全面的让学生学习中外音乐文化。三是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生要学会学习,要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