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2023-12-09 14: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由学校本部校区图书馆、净月校区图书馆和教育信息中心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8300平方米,阅览座位5045席;现有纸质藏书约343万册(含声像资料和各院所资料室藏书),各种数据库117种,该馆自建特色数据库20个,电子图书92万册,线装古籍32万册,内有善本书4200余种、50000多册,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重要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 学术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1年,双月刊。本刊为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1951年创刊,季刊。本刊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该刊由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宝教授任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许国良编审任常务主编。该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生物学文摘》(BA)等多家权威学术文摘期刊和数据库收录。分子科学学报《分子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此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源刊、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和吉林省第八次全省期刊等级评审“自然科学类十佳期刊”。外国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于1974年创刊、1982年公开发行,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刊物。该刊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来源期刊。此刊内容涉及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及流派;外国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道德教育、农村教育及教育改革动向等,并以东北亚教育为重要栏目。 该校还主办《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物理实验》、《外国问题研究》、《古代文明》、《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等期刊。

于伟的主要科研成果

82.于伟:先秦儒家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   81.于伟:公民抑或自然人——卢梭公民教育理论的前提性困境初探,《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80.于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焦虑的理论省思,《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2期(第二作者)  79.于伟:十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梳理与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9期(第二作者)  78.于伟:以科研为先导加大政府投入,《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2期  77.于伟:东师网教:构建“教育云”支持下的学习型社会,《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第6期(第一作者)  76.于伟:福柯的“历史本体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的可能性选择,《教育科学》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  75.于伟: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教育学报》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74.于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73.于伟:试析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三种取向,《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72.于伟: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研究,《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71.于伟:东师远程与继续教育:“尊重的教育”贯穿远教始终,《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6期70.于伟: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第二作者)69.于伟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三个前提性问题,《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68.于伟:农民教育期望——高等教育改革一种可能的阐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67.于伟: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界说、思想源流及教育图景,《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66.于伟:改革开放30年农村教育研究主题的变迁与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载于《中国教育科学3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作者)65.于伟:本土化信念: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前提性动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二作者)64.于伟等:困境与突破:中国学校教育精神的现代性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63.于伟:基于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国际经验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62.于伟等: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60.于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二期59.于伟: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28日(第二作者)58.于伟:让中等职业教育惠及更多农民子女,《光明日报》,2008年9月25日57.于伟: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路在何方,《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转摘56.于伟:中西合璧 相得益彰,《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7日55.于伟:身体规训及其合理性论析,《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54.于伟: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建立进出有序、供求平衡的管理机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53.于伟:论坚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研究观问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第四期;《中国教育报》转摘,2008年11月1日52.于伟:以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为本——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向调整和农民工培训的城乡联动体系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51.于伟:美国《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50.于伟:快乐经济学视角下的幸福教育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49.于伟:农民工多元身份形成的文化诱因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48.于伟: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47.于伟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师》2007年第7期.46.于伟:加强农民工培训 提升农民工素质,《光明日报》2007年7月14日.(第二作者)45.于伟:简评《教育学》,《光明日报》2007年7月7日.44.于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教育研究》,2007年3期;光明日报2007年6月27日内容提要;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6日期刊看点介绍.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43.于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六期全文转载42.于伟:专业设置: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四省七县的调研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A41.于伟:解决农村教师“进口”和“出口”的几个问题,《知识界动态清样》,2006年255期40.于伟: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1期39.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 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6期全文转载38.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37.于伟:儿童的存在特性与教化,《中国儿童报》,2006年5月3日36.于伟:论实用理性教育观的合理性—从为生存而教育谈起,《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35.于伟: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一期34.于伟: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7日33.于伟:通过获取知识而获得能力,《社会观察》,2006年01期32.于伟:“学习目的”的三个层次,《社会观察》,2006年01期31.于伟: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于伟:为人的生存而教育,《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1期29.于伟: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教育学报》,2005年5期28.于伟:《警惕“怎么都行”的教育观》,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7日27.于伟: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26.于伟:贫困家庭大学生生存状况的个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年第2期25.于伟: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24.于伟: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 6期全文转载;23.于伟:西方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念、对策及启示,《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年22.于伟:过个休闲式的暑假,《人民日报》2004年7月6日21.于伟:班主任最需要尊重和理解——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现代教育报》2005年4月15日20.于伟:家庭教育视域中的青少年生命意义缺失与充盈,《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19.于伟: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全球化与教育改革》2004年1月18.于伟: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2004.717.于伟: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16.于伟: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教育科学》,2004.8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15.于伟: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不正当利益因素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月14.于伟: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13.于伟: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12.于伟:大学精神与通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论坛》2003年2月11.于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10.于伟:当前中小学教师过渡期待行为透视,《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4期9.于伟:论科学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8.于伟:现代人内心追寻的一种隐喻表达与解读,《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7.于伟: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6.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l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1-2《北京师大学报》2001-3部分转载, 叶澜主编的《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1》综述5.于伟:984名女大学生若干性心理及其行为状况调查分析,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6-14.于伟: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9-11-53.于伟:青年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研究》,1999-10-62.于伟:关于青年学生性心理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报告,《东北师大学报》,1999-12-41.于伟: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1999-11-1

东北师大学报怎么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195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62/C。国内邮发代号12-21,国外邮发 代号:BM357。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

该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刊登的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等国家级奖励;荣获吉林省一、二、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多篇。本刊在《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转载率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学报前列。其中,历史学论文转载篇数居高校文科学报之榜首。海内外报刊经常转载介绍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在海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读者对象: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

袁桂林的主要科研项目

在研课题:1、主持一项“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2、主持一项全国教育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研究”。3、主持一项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委托农村教育调查研究课题。4、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欠发达地区应用性人才培养与WTO挑战”。5、主持一项教育部部长委托项目“全国农村教育调查研究”。6、主持一项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学生辍学与教育内容关系研究”。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3JZD0035)8、亚洲银行咨询专家,中国义务教育融资体制改革研究。9、教育部督导办项目,俄罗斯和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研究。论文目录: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学术会议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1,(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1999.5期转载)中学课程、教材改革要迈出新步伐《国际学术动态》1999.2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德育信息》1999.2影响教育质量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1999.10特色学校个性化课程体系研究《课程研究》1999.3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4在农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各国课程管理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2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教育科学》2000.3关于我国课程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4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教育评论》2000.4个性化教育一个历史进程《北京教育》2000.12试论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1.1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中小学教育管理》2001.1简论教育学中“个性”的特征《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2001.12本届美国政府教育改革计划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1.12(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2.3期转载)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2.2课程目标与课程改革《长春教育》2002.5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困难《中小学教育管理》2002.1以新的教育理念执导课程改革《松辽学刊》2002.4(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卷》2002.12期转载)农村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关系调查研究报告《山东教育科研》2002.9(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卷》2002.6期转载)浙江长兴县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2002.12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外国教育研究》2003.1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当代教育科学》2003.11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专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版 (国家出版署“八.五”重点图书,获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8)专著《外国教育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合著《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合编《古今中外德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合著《教学思想发展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专著奖,详见《中国教育学刊》1994.4.第6页)合著《外国教育通史》(五)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合著《学校与社会》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译著《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参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主编《中学德育行动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主编《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参编《课程目标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译著《加拿大课程改革研究》(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专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6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