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李

2023-12-06 2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李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内设部门:协会部门设置:办公室、综合业务部、行业信息部、科技质量部、企业发展部、市场发展部、战略发展部七个部门。其职能如下:1、办公室:承担协会行政、财务、人事、外事及后勤安保等相关工作;为协会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下属机构做好后勤服务;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2、综合业务部:承担政府部门交办事项;承担与标准有关的业务;负责会员发展、联络、服务工作;负责联系国资委、民政部及各地方食协;协调管理和联系分支机构,做好服务工作;办好简报、协会网站工作;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3、行业信息部:执行行业统计制度,开展行业统计工作,发布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编写食品工业年鉴;为政府、地方、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4、科技质量部: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食品质量、安全检查、产品鉴定、制定行规行约等工作;组织经验交流、评价、推广活动,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开展咨询、评价论证,表彰先进,激励引导食品工业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5、企业发展部:负责培育发展龙头食品企业、食品工业强县以及相关服务工作;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食品安全师培训工作;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6、市场发展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国内、国际性的行业展览活动;研究分析国内外食品市场发展动态,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好咨询服务;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7、战略发展部:调查研究食品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组织制订行业发展、区域发展等规划;组织协调食品工业特色园区、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分支机构:登记证号 分支机构名称 成立时间  3510-1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1984.11.3  3510-2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 1985.10.103510-3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1992.4.153510 -4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2003.8.103510-5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大豆及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 1996.11.33510-6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2006.3.223510-7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 1988.8.83510-8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1992.10.103510-9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2005.12.153510-10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2005.5.223510-11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2005.1.243510-12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面包糕饼专业委员会2006.7.143510-13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方便面专业委员会 2006.7.143510-14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 2013.9.5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与法规工作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内设机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粽子行业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粉丝行业工作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果酒专家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黄酒专家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调味品专家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肉、禽、水产制品专家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下属机构: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中国食品工业信息咨询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年鉴编辑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技术培训中心

李树德的简介

李树德,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29年7月7日出生于北京,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们姐弟,为培养他们成人和求学深造奉献一生。母亲的牺牲精神和谆谆教诲深深地印在李树德心中,激励着他努力奋斗和积极向上。 小学毕业后,李树德考入北京市立第一中学,1948年高中毕业后,入铁路专科学校铁路管理系学习,1949年5月,考入华北大学农学院。同年11月教育部决定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了北京农业大学。由于受米丘林学说的影响,李树德入学以后从原来报考的植物保护系转到园艺系学习,从此即确定了他一生的专业道路。李树德在校学习期间,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总结农民的经验。例如,他发现在农民的各种蔬菜种植经验中,都有关于“蹲苗”的问题,即通过控制水分,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他将其整理成文章,题目为“蹲”。文章因内容新颖,受到学校好评,被推荐在全校大会上作了报告,并在1950年《农讯》杂志公开发表。1953年4月他在学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分配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前身)工作。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后,李树德即参加以蒋名川为组长的基点组,到天津市南郊区蹲点。在天津市,他们一方面推广2,4-D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果菜早熟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介绍优良品种等工作,一方面通过调查、座谈、和农民一起劳动等方式,总结蔬菜早熟栽培经验。1954年,中央农业部经作局为了总结京郊农民种菜经验,组织了京郊蔬菜调查组,李树德与蒋名川一起回到北京参加调查组,分工总结劳模李墨林等改良温室种植蔬菜的技术经验。在此期间,几乎跑遍了北京有改良温室的菜区,访问了许多农民技术员,总结以黄瓜为主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气象专家吕炯指导下,通过数十个昼夜的多点测温后,绘出中国第一个改良温室不同时期的等温层图,对分析改良温室的性能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及改良都有重要作用,被中国最早的总结改良温室蔬菜生产经验的专业书籍《北京市温室蔬菜栽培》录用。1955年夏,所里决定派李树德去苏联学习。经过考试被录取后,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一年,于1956年入原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园艺系果树蔬菜遗传与育种教研室读研究生。他研究了萝卜自花、品种间、属间花粉亲和力表现,不同花粉数量及花粉日龄对受精能力及遗传性的影响,萝卜胚胎生物学,萝卜种子后熟条件与种子质量的关系等。他的研究论文受到好评,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称博士,Ph.D.),是中国建国后培养的第一位蔬菜专业的回国研究生。从前苏联留学回国后,李树德面对中国栽培番茄几乎全部为国外品种的现实,选择了番茄育种课题,决心培育中国自己的番茄品种,并于1968年最先培育出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粉果番茄品种早粉2号。此后与课题组人员一起先后培育出10余个优良番茄品种,获得国家和部级多项奖励。李树德1979-1988年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为该所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胸怀大局,心系全国,为推进全国蔬菜科研事业的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被列入美国传记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名人录。李树德曾先后担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经济作物组组长,农业部蔬菜专家顾问组组长,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发明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发明基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六、七、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二、三届委员会理事,中国花卉协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中国地膜覆盖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常委,《园艺学报》期刊副主编、主编,《中国蔬菜》期刊主编,“六五”、“七五”国家及农业部重点攻关课题“蔬菜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主持人,“八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蔬菜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第二主持人。

李烛尘的主要成就

李烛尘幼时读私塾10余年,19岁考取秀才。光绪二十九年,考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在校期间与同学林伯渠为挚友,接受新思想影响。1909年,在西路师范毕业后即离湘外游,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目睹列强侵凌中华,清廷腐败,李忧心如焚,写下:“夷夏藩篱洞门开,美欧侵略亘朝昏。神州无限伤心事,总觉重洋是祸根。”的诗句以抒发忧思。民国2年(1913年),李烛尘赴日本留学人预科,次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电气化学。民国7年毕业回国,住北京“湖南永靖会馆”侯职。闲时将回 国途中考察盐碱工业情况撰写成文章,投《盐政杂志》,受到主编景韬白的赞赏,随即邀见,并推荐给范旭东。同年入天津塘沽久大精盐公司任技师。民国8年,任久大盐厂老厂厂长。李烛尘采取招集民股方式扩大资金,增加生产。工厂迅速发展,职工由100多人增至1000多人,又在青岛增办一座精盐厂,并在全国各大商埠设久大精盐公司经理处,范旭东任总经理。民国9年,永利制碱公司成立,次年,李烛尘调永利碱厂,任经营管理部长,后任厂长。同年,李烛尘到内蒙古伊克昭盟等地考察天然碱,与范旭东商议设立化学工业研究机构。民国11年8月在塘沽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至此,久大、永利、黄海三位一体,合称“永久黄团体”,以盐制碱终获成功。民国14年,永利日产纯碱200吨。次年,该厂“红三角”牌纯碱参加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行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七.七”事变后,李烛尘等断然拒绝与日本合作,决定团体内迁,李烛尘为内迁总负责人,指挥塘沽、青岛、新浦、南京、上海各地几千员工、几万吨机械物资拆迁转运。民国27年3月,全部迁至四川。李组织高级技术人员,研究出“枝条架晒卤法”,并创设“塔炉”使煤柴效用由原来不足30%提高到70%以上。这一方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井盐的产量,使抗日战争大后方在断绝海盐供应之后,保证了军需民用及化工用盐。民国31年2月,李烛尘赴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探察盐碱资源,掌握了丰富资料,撰写调查文章发表于《海王》旬刊。回渝后,李烛尘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吸收进步思想。次年,李烛尘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和中国工业协进会常务理事、重庆分会理事长、中国经济事业促进会外事负责人。周恩来曾派人与之经常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担任“全国工业界对敌要求赔偿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业复员协进委员会”负责人。1945年8月,毛泽东亲临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李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欢迎文章。9月17日,毛泽东在重庆桂园举行茶话会招待产业界人士,称赞李办化学工业对国家的贡献。李倍受鼓舞,此间参加“民主建国会”的发起活动,当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天津光复后,李任天津工业协会理事长,组织经济调查,主办《工业杂志》。1949年6月,接受毛泽东邀请,作为产业界代表,在北京参加新政协筹备会。9月,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主要从事社会活动。50年代初,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合筹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工商联主要、民建中央副主委、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贸易促进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后,李先后出任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轻工部部长和全国工商联副主要、民建中央代主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