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理大学学报李明主编

2023-12-06 13: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理大学学报李明主编

1. 李明,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作物学报,2011,37(3):1-62. 李明,李冬梅,于琳,胡海清,环境条件对亚麻纤维产量形成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5):17-213. 李明,于琳,贾新禹,胡海清,环境条件对亚麻纤维品质的影响,中国麻业科学,2007,29(1):20-234. 李明,亚麻进化与近缘种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麻业科学,2007,29(3):113-1175. 李明,卜丹,李冬梅,周亚东,刘锦红,脱胶过程中四个因素对亚麻纤维强度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9):16-206. 李明,李文雄,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玉米科学,2006,14(2):67-707. 李明,杨克军,刘刚,王刚,李文雄,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与产量的关系,玉米科学,2006,14(1):99-1048. 李明,王刚,蒋慧亮,王成伟,刘钢,源库限制对寒地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玉米科学,2006,14(6):17-229. 李明,从世界谷物生产看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专刊):31-3310.李明,刘刚,王刚,于琳,玉米品种源库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313-31911.于琳,张明,李明*,不同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54-45812.李明,裴占江,张明,于琳,寒地高肥水平条件下玉米氮磷钾积累规律研究,玉米科学,2010,18(1):121-12513.李明,世界玉米生产回顾与展望,玉米科学,2010,18(3):165-16914.李冬梅,周亚冬,冷超,苏钰,李明*,Optimization of SRAP-PCR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nd system in flax,J of NEAU,2009,16(2):17-2215.周亚东,李明*,苏钰,姜硕,冷超,亚麻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分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9):21-2616.于琳,李明*,李冬梅,贾新禹,王克臣,不同施肥水平对亚麻氮磷钾积累量及生长动态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757-762。17.贾新禹,李明*,李冬梅,于琳,王克臣,脱胶过程中亚麻纤维品质变化特点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5):598-60118.高波,周亚冬,李冬梅,王克臣,李明*,乙烯利对高产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13-1719.孟英,李明*,SSR标记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北方水稻,2007,2:10-1320.王克臣,冷超,黄文功,李冬梅,李明*,亚麻不同阶段愈伤组织的蛋白组分初探,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1):15-1821.周亚东,李明*,世界油用亚麻生产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51-15422.冷超,王克臣,周亚东,苏钰,李明*,麻类韧皮纤维细胞骨架制备条件优化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3):90-9223.王克臣,冷超,李明*,亚麻形态发生的生理生化特性,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30-3424.王克臣,冷超,李明*,亚麻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95-719925.孟英,李明,等,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影响及相关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4) :150~15326.王克臣,冷超,李明,亚麻愈伤组织、不定根及不定芽的超微结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9-121、主编《亚麻优质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2004.2。2、参编《作物栽培学各论》(于振文主编,北方本),负责麻类作物一章,农业出版社,20103、参编校内教材:《农学基础》(胡尚莲主编),《经济作物学》(赵宏伟主编),《粮食作物学》(金益、李卓夫主编)

李明的个人简介

李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 咸宁学院人文院,通信地址 咸宁学院人文院 研究方向 唐宋文学 5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 周学时 专业 届数 总人数 课程类别 中国古代文学(本科) 4学时 中文 2002级-2003级 300人 专业基础课 大学语文 2学时 中文 1999级-2003级 400人 选修课 中国古代文学(专科) 4学时 中文 1997级-2003级 460人 专业基础课 唐诗品探 2学时 非中文 2000级-2004级 250人 选修课 论文写作 2学时 中文 1998级-2002级 250人 专业基础课 山水田园诗研究 2学时 中文 1999级-2003级 210人 选修课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2001级、2002级实习生32人,指导毕业论文27篇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中国古代多线性教学模式探讨 咸宁学院院级 20004年 主持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敦煌变文文体研究(咸宁学院重点kw0407);承担的教研项目有:中国古代文学多线型教学模式探讨。参加工作以来,发表专著一部,论文17篇。 李明主要论著目录: 《唐诗品探》,群言出版社,2006。9 1,《山居秋暝》的景与情,《咸宁师专学报》2001.4 2,《论王维诗歌的人生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专辑 3,《论徐志摩诗歌的性灵美》,《咸宁师专学报》1998.3 4,《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北方论丛》2001专辑 5,《天荒地老无人识——李贺新论》,《全国第十六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 6,《湖北地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综述》,《湖北大学学报》,2003.5 7, 《从看刘勰的文学观》,《咸宁学院学报》2004.2 8, 《探微》,《语文学刊》2004.3 9, 《从执着追求到诗意栖居——大众文化对王维诗风的影响》,《理论月刊》2004.4 10, 《王湾赏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7 11, 《以讹传讹一例——从一则文献的引用看引用文献的学术规范》,《编辑学刊》2005.2 12, 《敦煌变文的名与实》,《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 13, 《的文化内涵》,《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 14, 《攫取大众人生智慧 透视民族文化心理——评王齐洲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5,《钟嵘的情性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6,《研究札记》,《天中学刊》2005.4 17,《儒家中和意识对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2006.1

大理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大理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

云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
二、大理大学简介
大理大学是一所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大理医学院(本科院校)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理大学。大理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成立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39年的本科办学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学校。
  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总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
  学校设有教学学院17个,直属附属医院2所(三级甲等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30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493人,教授14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00余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组部“*”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等专家学者70多人次。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云南省首批智库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云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智库等共13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科研水平大幅提升。近5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7项,国外基金项目12项。2016年,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分别名列云南省高校第4位和第6位。学校教科人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少数民族基督教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跨中缅泰民族登革热知识、态度和预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等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洱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18项。大理大学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地处非省会城市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现与22个国家和国外48所大学建立了教育教学及交流合作关系,并在柬埔寨创办了首个汉语专业,在老挝、柬埔寨和泰国设立汉语实习基地,是云南省首批“走出去”试点高校和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获批成为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全球孔子学院奖学金招生资格院校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全日制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10位,在中国西部高校中名列第1位。自2002年起,每年一届的“国际日”活动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化活动。

大理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大理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大理大学在哪里

大理大学教务处电话

大理大学有几个校区

大理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大理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大理大学招生办电话

大理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大理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李明的个人简介

李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 咸宁学院人文院,通信地址 咸宁学院人文院 研究方向 唐宋文学 5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 周学时 专业 届数 总人数 课程类别 中国古代文学(本科) 4学时 中文 2002级-2003级 300人 专业基础课 大学语文 2学时 中文 1999级-2003级 400人 选修课 中国古代文学(专科) 4学时 中文 1997级-2003级 460人 专业基础课 唐诗品探 2学时 非中文 2000级-2004级 250人 选修课 论文写作 2学时 中文 1998级-2002级 250人 专业基础课 山水田园诗研究 2学时 中文 1999级-2003级 210人 选修课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2001级、2002级实习生32人,指导毕业论文27篇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中国古代多线性教学模式探讨 咸宁学院院级 20004年 主持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敦煌变文文体研究(咸宁学院重点kw0407);承担的教研项目有:中国古代文学多线型教学模式探讨。参加工作以来,发表专著一部,论文17篇。 李明主要论著目录: 《唐诗品探》,群言出版社,2006。9 1,《山居秋暝》的景与情,《咸宁师专学报》2001.4 2,《论王维诗歌的人生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专辑 3,《论徐志摩诗歌的性灵美》,《咸宁师专学报》1998.3 4,《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北方论丛》2001专辑 5,《天荒地老无人识——李贺新论》,《全国第十六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 6,《湖北地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综述》,《湖北大学学报》,2003.5 7, 《从看刘勰的文学观》,《咸宁学院学报》2004.2 8, 《探微》,《语文学刊》2004.3 9, 《从执着追求到诗意栖居——大众文化对王维诗风的影响》,《理论月刊》2004.4 10, 《王湾赏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7 11, 《以讹传讹一例——从一则文献的引用看引用文献的学术规范》,《编辑学刊》2005.2 12, 《敦煌变文的名与实》,《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 13, 《的文化内涵》,《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 14, 《攫取大众人生智慧 透视民族文化心理——评王齐洲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5,《钟嵘的情性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6,《研究札记》,《天中学刊》2005.4 17,《儒家中和意识对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200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