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画报》创刊于1982年,始终以“丰富儿童生活,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美好品德,提高儿童审美情趣”作为办刊宗旨。
“小猪呼噜噜”18年影响两代人
“小猪呼噜噜”已刊发200期仍未结束作者耿光想结集出版以创办“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金会”
阅读提示 《小猪呼噜噜》是一部已经连载了18年还未结束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读物。这部长篇连环画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名叫“呼噜噜”的小猪身上的系列故事。故事以幽默、风趣、引人发笑的情节,向小读者们介绍哪些是该做的,那些是不该做的。这部长篇连环画于1987年开始在《好孩子画报》上连载至今已有18年,刊发了200期,影响了两代人。
2004年的暑假已经来临,孩子们开始享受一个愉快的假期。而沈阳新少年杂志社的耿光老师却开始忙碌起来,他正在整理自己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小猪呼噜噜》,准备出版成书,献给全国各地的小朋友。
耿光老师想通过《沈阳今报》联系出版社,并希望通过拍卖《小猪呼噜噜》的故事策划和文字版权所获得资金用来创办“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金会”。
起因:创作原为“救火”
耿光为人谦和,不擅言谈交际,但只要一谈到《小猪呼噜噜》,他就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1987年9月,《好孩子画报》约河北省一位作家创作连环画《小猪呼噜噜》。第一集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猪家庭的故事:猪妈妈领着几个孩子一起生活。一次猪妈妈出外办事,把孩子托付给大孩子呼噜噜照顾。
猪妈妈走后,贪玩的呼噜噜无暇照顾弟弟妹妹们,等到猪妈妈要回来的时候,呼噜噜发现弟弟妹妹浑身是泥。呼噜噜着急了,它用水管子将弟弟妹妹的身体冲洗干净,又用晾衣服的夹子将它们挂在晾衣绳上。
连载一刊出就吸引了大量读者,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教师,都喜欢这个风趣、幽默、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是,就在准备刊发第3期的时候,作者突然联系不上了。当时的杂志社领导和编辑都慌了,“连载就此停止,怎么对得起读者?”
当时36岁的文字编辑耿光毛遂自荐:“如果领导相信我,就让我来续写《小猪呼噜噜》,一定能写好。”最终,杂志社领导同意了。
耿光原是锦州一家工厂的工人,喜欢钻研,文笔很好。爱写作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杂志社领导看中,随后被调入新少年杂志社做了一名编辑。
当晚,耿光一直在揣摩《小猪呼噜噜》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耿光抓住原作者描写的小猪呼噜噜幽默、霸道的性格特点,经过一夜奋战,按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了4集。第二天,耿光将作品交给杂志社领导,领导看后很满意,随后开始在《好孩子画报》上继续连载。读者好评如潮。
精髓:用故事教育孩子
耿光认为,幼儿文学作品不仅要可读,还要对幼儿起到教育作用。对幼儿的教育仅适宜讲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只能说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孩子没有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对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寓教于乐,要讲故事。有故事,小孩子才能看进去。”
“要通过讲故事来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在笑声中懂得人生的道理。”耿光认为,写情节能抓住小孩子的心。“看到故事情节,小读者头脑中就会出现画面感。因为孩子只有大一些了,才懂得分辨事物。如果你写暴风骤雨来了,用再多的语言,小孩子也不一定能理解。你可以写风把树刮得直摇晃,把花叶打掉了。”
在幼儿教育上,耿光有自己的观点。开始撰写《小猪呼噜噜》这一年,耿光36岁,他的女儿6岁。他细心观察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从女儿成长中遇到的事情里找素材,将生活中幼儿遇到的事情巧妙地嫁接到《小猪呼噜噜》身上,再结合猪的性格特点设计情节。
耿光很善于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他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展开想象。耿光小时候,邻居间包饺子时经常互相赠送。但是,在家中和弟弟妹妹们一分,每人就得不到几个了。他把这段经历巧妙地转化到了呼噜噜身上。作品中的呼噜噜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于是就把分到的几个饺子种到地里去了,等待结出更多的饺子来。可是饺子最后烂掉了,呼噜噜一个也没吃到。
创新:小猪永不掉队
小灵通刚投入市场时,耿光的一个同事买了一部。好奇的同事想知道小灵通的信号范围。耿光建议他到沈阳的东西南北去打电话。于是,又一段精彩的故事在笑谈中产生了。
地区:上海商品类别:报刊出版周期:月刊全年出版期数: 12单 价:5.00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出版社:好儿童画报编辑部国内统一刊号:CN31-1697/C邮发代号:4-177出刊日期:当月05发行
《好儿童画报》是一本幼小衔接的杂志,强调小读者参与、互动,可以使小读者在动手动脑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