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轶青(1922—2009),山东乐陵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22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沧县县委书记、冀鲁边区地委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东光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清河地委书记。1950年起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1962年4月任共青团中央常委兼《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1964年任全国青联副主席。1972年任《北京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1976年10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80年1月起,历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常务副局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兼文物局局长。1983年6月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84年4月任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2009年3月17日,孙轶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男,现任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1,博士学位,高级记者,全国青联委员、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校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资深评委等。先后获得包括5次中国新闻奖在内的多项全国性大奖。先后出版《跳槽诱惑》、《新财富精神》等10余部专著。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上大学前当过几年钻探工。大学毕业后,李学谦先后在机关、媒体、研究机构等多个单位工作,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返回上级首页
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9-11-29 12:00
原标题: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11月28日举行的“增强‘四力’推动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上,6位新媒体大咖,从增强“四力”出发,纵论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打造一个涵盖所有行业的融合平台
陈玉林(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打造一个涵盖所有行业的融合平台,打破各部门、各机构和各行业的界限,促进创新内容信息生产,构建信息聚合算法分发运营体系,形成全新传播生态。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就是我们规划建设的这样一个新一代平台体系。其特点,是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基础,连接人民日报系各类新媒体终端,与全国各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携手合作,联通数百个客户端,孵化上千个融媒体工作室,在保持各类端口后台独立的前提下,打造一个共享的技术后台,从而构建起面向全国党媒的人才共享、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公共平台。
打造智能化编辑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陈凯星(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开启了一条具有通讯社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我们这一代媒体人走过了铅与火,走过了光与电,现在进入了数与网的时代。生产也告别了黄卷青灯,现在生产每一个作品像是拍一部大片。每一个传得开、叫得响的现象级新媒体作品都具有思想性、新闻性、真实性、可读性四个特征,都必须是内容创意、视觉创意和技术创意的有机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大幅提高生产传播效率为重点,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近年来开始建设智能化编辑部,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中,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目前,该中心研发了数十款机器人,通过“人机协作、以人为主”模式,实现智能发现、智能采集、智能加工、智能审核、智能推送,大幅提高生产传播效率。现场云、智能眼、媒体大脑平台、AI主播等新技术的运用,搭建起数据支撑体系,可以更好更快地采集、处理新闻资源,解决新媒体内容传播的痛点问题。
5G时代,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梅剑平(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中心工程管理部主任)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步入5G商用时代。随着5G技术的发展,5G、4K、VR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到2018年底,全球4K电视出货量达到1.02亿台,中央电视台2018年开通了4K高清频道,预计2020年4K节目制作能力将超过3万小时。
高清视频给用户带来更精美的观感、更舒适的体验。5G时代更是解决了此前存在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和传输难题。
随着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也将衍生出其他行业,电视将不再只是电视,还可以与文教娱乐、智能交通、安防监控、健康医疗、工业制造等结合在一起。
从未来的家庭信息服务场景来说,交互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日益增长的小屏个性化服务,把大屏电视小屏融合在一起,小屏做流量入口,大屏做高级视频体验,达到高级的场景。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根本上就是相辅相成。过去这10年里,媒体进入了信息时代,大量运用的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这些全新的技术和理念。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很多,拓展了视野。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量应用,媒体必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5G+4K+AR,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传统媒体不要妄自菲薄,好的内容终将变现
毛浩(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
2017年3月,中青报特设的中央厨房融媒小厨开张,近5年的实践,创制了一系列融媒精品。
我们的小厨功能并不是很多,都是新闻实战中好用可用的。我们的指挥中心平时就是我们的值班室,在遇到重大报道的时候,在关键岗位、扁平化指挥调度。比如总书记的检阅车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观察到两块特殊的车牌——1949、2019,便立刻作出反应,最早用微信的形式整合发布稿件,阅读量超过了百万。我们的作品《一通来自一百年前的电话》,能让观者在时空穿越中感受李大钊的家国情怀。这种沉浸式的视频产品,我们觉得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我们会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转战新媒体主战场,我们深知优质内容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年底刷屏的话题——《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就是脱胎于一篇远程教育的稿子。另外一篇有影响的报道——《我站立的地方》,稿件近万字,有1.2万个公众号进行了转载,同时我们还拍摄了同题的视频专题片,播放量达到了400多万次。
这些都让我们坚信,传统媒体不要妄自菲薄,而是具有天生优势,好的内容终将变现。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
胡正荣(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
媒体融合≠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是手段,全媒体是发展结果、是目的。媒体融合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要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要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我认为,全媒体由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构成。其中,全程媒体=全时空的媒体,是能够覆盖人与信息交流全程的载体;全息媒体=全现实(真实现实+虚拟现实)媒体,是能够触达人所有感官的、使人有完整体验的载体;全员媒体=全连接的媒体,可以实现所有人连接、所有物连接、所有资金连接、所有信息(数据)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全效媒体=实现各种场景效果的媒体。
全媒体不仅仅是传播传统意义的新闻、娱乐等信息的业务功能型载体,更是要传播数据、通过连接提供服务等的融合服务型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赋能这种全媒体传播,可以完成信息在任意时间、空间条件下,通过任意媒介到达需要到达的任意节点,在任意场景中都可以实现效果。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是关键。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掌握全媒体时代基本技能,淬炼好指尖功夫
谌贻照(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柳州记者站站长)
融媒体时代,每一名媒体人,都应该掌握全媒体时代的基本技能,淬炼好指尖上的功夫。
我的荣获中国新闻奖融媒体短视频一等奖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仅由我一个人、一台手机拍摄和现场制作,用实战证明了融媒体报道的低成本、小制作同样可以实现大效果。也说明突发新闻报道运用全媒体手段,进行图文和视频报道,更有利于抢占融媒体的新闻制高点和首发先机。
基层记者要打造新媒体精品,只能在一线掘金。我一直坚持工作在基层一线,曾经被调回总部,但只待了两年就又主动申请回到了基层。我的新闻作品,都是靠一双走基层的泥腿实现的。我的足迹遍布广西北部三县的山山水水,大苗山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我都非常熟悉。来到基层,层出不穷的新闻灵感就会主动找上我。
新春走基层作品《百鸟衣的诱惑》、贫困村义务宣传片《融水石拦谷峰行记》、扶贫记录《美丽扶贫花》……这一系列作品都散发着浓厚的泥土气息,也深受读者的欢迎,传播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