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伟大的复兴之路论文

2023-12-10 23: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伟大的复兴之路论文

中华民族,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一个有着五千年生生不息历史的伟大民族。曾几何时,却开始迅速没落下去……
衰败从清朝统治者入关开始,从这个注重骑射的游牧民统治中原开始,从清政府无心研制火炮开始,从清政府实行“封关闭国”政策开始。自那时起,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的历史便开始了,这也是中华民族一段充满血与泪的奋斗史!
回望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机存亡的关头,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在清朝命悬一线的时刻,仍有那爱国之士为国家,为人民而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金玉良言;“我字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悲壮抉择……只叹他们的忠肝义胆没能够唤醒清朝统治者早已蒙尘的心,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更是如摧枯拉朽般的顺利。火烧圆明园,掠夺了中国无数珍宝过后,强盗们心满意足地离去,只留下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伤痛。
终于,在清政府与欧洲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大清这条帆桅全无的孤舟在海上被暴风雨吞噬了。接下来的三十余年间,中华民族再一次接受了风雨的洗礼。这三十余年,中国政局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脊梁是不会轻易弯曲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不会轻易弯曲的!
面对着敌人用自己发明的火药欺负上门时,中华民族震怒了。英勇的战士们即使没有枪炮,拿着一把大刀也一样上战场。靠着缴获敌人的武器,中国的军队就这样白手起家了。八年抗战,无数中华儿女血染沙场。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在那一刻,他心中想的就只有新中国。刘胡兰,多么英勇的女将!在被阎锡山军逮捕后,她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铡刀,她毫不畏惧,壮烈牺牲。毛主席后来曾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来纪念她。中华儿女们以他们的死诠释了“英雄”,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1949年10月1日,多么伟大的日子!在这一天,新中国诞生了!建国初期,经济萧条,在中央领导人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日益复兴与繁荣。现在,改革开放也有30年了,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我,中华民族正在向世人宣示:中国已实现了伟大复兴!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请默默立志:与中国同在!

中国复兴之路作文600字

复兴之路 中国梦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我在观看、品味权利是时所感受到的话语。阅读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到这里,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复兴之路》历史论文 300字 急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诗人艾青这两句诗作为全场主题的内在结构点,我以为是这部大型作品最为成功的基点。在此基点之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9年的中国革命史,共和国创立、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得以在合理并充满激情的歌舞声光中呈现并推进,最大容量而又极为洗练地展现出“复兴之路”的主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翻身解放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得以纵情讴歌。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前半部的凝缩、后半部的展开构成了这部史诗在结构上的另一个成功的因素。从现在的比例看,169年中重后60年,后60年中重近30年的内容安排,既符合历史进程的发展逻辑,也符合当代观众心理接受的审美规律。
《复兴之路》深沉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奋进的伟大精神,大气磅礴地讴歌了伟大祖国在危难中崛起、在奋斗中复兴的伟大进程,辉煌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它将成为激励我们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精神食粮,也将留下一部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时代的艺术作品。

急需一篇有关中华复兴之路的历史小论文

  自己写的p的,3000多字。自己按需求改改吧。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有感于《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使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此时,国人还沉醉在康乾盛世的迷梦中,落后的制度与经济,毫无底气的浮夸和自大,使旧中国危机四伏。鸦片战争伊始,中国——这个得了太多富贵病的雄狮被深深刺痛了。自此,它身上燃起了太多的战火,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小到一个家庭的衰败,亲人被蹂躏和戕害;大到国家的道歉、赔款、割地。短短几十年,签定的各种不平条约就有百条之多。
  在这一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重振国威,或上书或改革或革命,都在华夏民族的复兴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编纂《海国图志》的魏源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洋务运动风生水起,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孙中山请愿于朝廷,提出新政的主张,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更是表现了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存亡所做的贡献,“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气壮山河的诗句,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热血志士投身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20世纪的中国,起义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等的爆发,使大清王朝最终土崩瓦解。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彻底挽救中国。随着十月革命炮声的响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中华儿女在国家危亡之际,在民族救亡的艰难探索之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发展,国人最终寻得了一条谋求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在之后复兴道路上虽又经历了种种艰难的探索和各种磨难,但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同时国人的心胸与眼界也逐渐开阔,从此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是载人航天飞船与现在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无不是我们在这条复兴之路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奋发向上的决心与信心。华夏民族也由此达到了“自唐汉以来所未有也”的盛世。
  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31年改革开放的策略方针,使我国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什么在改革开放问题上不能走回头路。
  首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在相当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当年“左”的错误的逐步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满怀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31年前启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1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31年前必然要开启、而今更难以倒退的伟大历史进程。
  其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如果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开放则是中国近100年来的第三次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紧密相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世界的面貌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世界公认的。
  改革开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就不可能具有在今日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而不能否认改革开放、放弃改革开放。
  再次,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道路联系在一起的。有道路,才有相互之间的更多交往,才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才有人类文明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是与道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又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是发展之路,是进步之路,是希望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千年沧桑,百年岁月,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改革开放的成就,使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自豪和光荣;但百余年探索的艰辛,也同样使我们刻骨铭心,永远难以忘记。历史不容许我们失去机遇,人民不希望我们再走弯路。因此,珍惜探索的成果,坚持正确的道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选择。
  肯定改革开放的成就,并不意味着忽视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当然也清醒地看到,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群众也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但都不是走回头路的借口。发展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通过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来解决。停顿和倒退绝不是出路,也不可能有任何出路。历史不能倒退,人民也不希望倒退。
  因此,坚持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过去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

关于《复兴之路》的观后感或者论文什么的,大学毛概的课后作业,一千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触,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复兴之路》后两集,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