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青年杂志》创刊词

2023-12-10 2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青年杂志》创刊词

该刊创始人陈独秀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对中国时局进行了思考,认为政治革命没有作用,而“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民国四年(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先是同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商量,在得知亚东图书馆无法合作后,又被介绍给群益书社的陈子沛、陈子寿兄弟。几人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每月一本,每期支出在200圆。最初发行量为1000份。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也就是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1916年,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该杂志同青年会杂志《青年》、《上海青年》同名,要求《青年杂志》改名。于是自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最初的撰稿人有陈独秀、高一涵、刘文典、刘半农、易白沙、吴虞,其中陈独秀为主编。1916年2月起因护国战争停刊7个月。1917年1月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总部迁往北京,办公地点在东华门外箭杆胡同,但印刷地点仍在上海。 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8月9日,钱玄同对鲁迅进行拜访,并为《新青年》约稿,鲁迅应允。后来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回忆说: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此,鲁迅与陈独秀及《新青年》的关系日益密切。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浙江绍兴人。字豫才。1902年留学日本,初在仙台学医,后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1908年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后随政府迁往北京。8月后又因故中断4个月。1918年1月15日复刊出版第4卷1号,此时编委会经过改组由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大弟)轮流编辑,不久鲁迅也加入到编辑队伍当中。在第4卷第3期中,刊登《本志编辑部启事》:“本志自第四卷第一号起,投稿章程业已取消,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共同担任,不另购稿。其前此寄稿尚未录载者,可否惠赠本志?尚希投稿诸君,赐函声明,恕不一一奉询,此后有以大作见赐者,概不酬。”即《新青年》自4卷1号后改为同人编辑,不接受来稿。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新青年》又停刊5个月。10月迁回上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12月的第7卷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12月1日第7卷第1号《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北京编辑部被取消。改由新青年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1921年陈独秀返回上海后又任主编直到1922年7月停刊。

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①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③进取的而


该题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与运用知识的解答能力。考查周年事件五四运动。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1916年《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出处是什么?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出处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进步青年正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才为医治近代中国的百年沉疴找到了标本兼治的良药。

从五四运动至今100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蕴涵于其中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正是解决我国当下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五四运动时期,科技落后成为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新时代青年不仅要深刻认识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夯实科技强国的知识基础。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

既要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也要通过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对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言论展开有理有力地回应与批判。

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培养勇攀高峰、不断进取的品质。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青年们通过自我的不断革新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时代的青年们只有锻造自己不断进取的品质才能与时代的“新”气质相符,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参考来源:人民网-深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