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清华大学学刊编辑部

2023-12-11 13: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清华大学学刊编辑部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的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及体例:  1. 本刊要求作者学风踏实严谨,文风朴实清新。文章应有真知灼见,观点明确,论证周密,论据信实。语言合乎语法,活泼生动。  2. 来稿一般不要超过8000字,优秀稿件不受字数限制。稿件应是打印稿,并望提供电子文本。  3. 本刊对拟采用稿件有删改权,也可退请作者修改、补充,不同意者请投稿时说明。  4. 凡向本刊投稿皆视为专投本刊,请勿一稿数投。作者请自留稿底,因人力所限,本刊概不退稿,四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5. 来稿务必附有英文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通讯地址(含城市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  6. 引文务必注明出处,注释一律放在文末(尾注)。注释格式如下:  论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①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20-22.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② 王英杰,高益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3-16.  参考文献的格式基本与注释相同,序号则以数字加方括号标注。  [3]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来稿请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100084)

新清华的新清华背景详述

清华校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清华学校时期,《清华校刊》便于1926年创刊。报纸为4开4版,内容以校方公告为主,截止1927年停刊,共出版18期。当时编者姓甚名谁,现已无从查考,仅知由周刊社主办。清华大学成立不久,《国立清华大学校刊》于1928年10月29日创刊。报纸仍为4开4版,设有文告、校闻、专载、学术消息、余墨等5个栏目。正刊每周一、三、五出版,周六出版国际文艺、科学社会问题研究增刊。编辑部设总编1人,编辑2人,特约新闻通讯员及增刊特约撰稿人若干。郭廷以出任首任总编辑,二位编辑为戴克光、徐雄风。首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及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等著名学者都是特约撰稿人。抗战时期,学校南迁,校刊于1937年4月停刊,复员后又于1947年2月复刊,1948年10月1日出至复刊第50期时停刊。此时曾一度由4开改为8开版。截止2012年9月7日《新清华》共发刊1891期。 《人民清华》于1950年11月1日创刊。报名为集毛泽东主席笔迹,报纸每周一期,仍为4开4版,由《人民清华》出版委员会负责编辑出版。学生张信传担任总编辑,两位编辑是中文系教授余冠英和物理系学生钱宁。创刊号上发表有《发刊词》、《哀悼任弼时同志》、《建立职工人事制度》、《访问东欧归来的华罗庚教授》等文章。清华校报首次成为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在解放初期,校报在宣传人民当家做主、推动思想改造运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人民清华》停办。1952年,蒋南翔校长来校主持工作,在他的亲自关心和倡导下,1953年4月2日《新清华》创刊。报名为我国著名机械工程学家、副校长刘仙洲教授题写。学校专门设立了《新清华》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部设在工字厅外院西侧,60年代迁入工字厅东院现址。报纸设有公告、校内新闻、校闻简讯、教学简讯、团的生活、系级动态、文化体育生活、读者来信等栏目。最初的报纸在北方印刷厂印刷,1953年下半年学校成立了印刷厂后改为校内印刷。从1953年创刊到1966年6月4日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新清华》共出版了791期。“十年动乱”期间,清华成为“重灾区”。于1970年创刊的《清华战报》成为那个时候的舆论工具。《清华战报》共出版223期,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停办。 全国高校处于恢复、整顿时期,高校校报纷纷以校名为刊名。1978年1月,我校校报采用《清华大学》的刊名开始出版,与校名一样,报名使用毛泽东主席给我校亲笔题名的手迹。这一时期的校报作为新党委的机关报,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拨乱反正及恢复、整顿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拨乱反正的进一步深入,1979年3月,清华校报也恢复了《新清华》刊名,期号沿续《新清华》原来的号数。复刊后的《新清华》为旬报,逐步设立了闻亭钟声、改革之窗、中青年学者述林、在社会的课堂里、社团生活等栏目,恢复或设立了“水木清华”、“时代”等副刊,印数达7000份,期数已逾一千期。1992年,《新清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新清华》按照“坚持方向,充实内容,突出重点,贴近生活,增强时效,活跃版面”的要求,固定为每星期五出版的周报,由创刊后沿用近40年的手工排版、铅印,正式改为计算机排版、胶印,出版周期大大缩短,每期容量扩大到2万字。在新闻报道上,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把改革、建设作为宣传重点,大力提倡“短、实、深、活”的文风,开辟多种报道形式,努力提高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同时,推出了清华人剪影、清华园论坛、党的生活、在团旗下、荷塘随笔、清华体育、水木清华、社会课堂、理论园地、校友足迹、编读沙龙、大学生之家、?望窗、文萃等20多个生动活泼的专栏、专刊和副刊,并经常举办由读者参加的征文、竞赛、笔谈、讨论、评选等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十大新闻”评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笔谈”、关于“市场经济与人生坐标”的讨论、“清华学子迎香港回归”征文、“爱清华照清华”摄影竞赛等。目前,《新清华》编辑部是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和北京高校校报研究会的团体会员。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新清华》编辑部明确提出以“办报育人”为校报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新清华》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教育好新闻(大学校报系列)、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北京高校校报好新闻等评选中获奖,并已连续四届获北京新闻奖。《新清华》编辑部先后荣获了清华大学先进集体、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北京高校先进校报编辑部、中国高校先进校报编辑部等称号。 历任主编如下:郭道晖(任期为1953年~1957年),唐绍明(任期为1958年~1961年),张正权(任期为1961年~1966年和1979年~1985年),谢新佑(任期为1985年~1989年),汪广仁(任期为1989年~1993年),范宝龙(任期为1993年~2000年),梁恩忠(任期从2000年起)。前后数十名编辑、编务为办好这张报纸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如今,他们中不少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或重返教学、科研第一线,一些同志成为了新闻、出版战线的骨干力量,许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新清华》始终拥有一支业余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他们是来自基层的教职工或大学生、研究生,不少好文章,都出自他们之手。他们是编辑部的好助手,为办好《新清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