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有关法医的科考论文

2023-12-08 13: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有关法医的科考论文

写作思路及要点:写出我想当一名法医的原因,并且文尾表达出自己坚定这一理想的想法。

正文:

理想是一座灯塔,为夜间迷路的人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一盏孔明灯,放飞心中的梦想;理想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引导黑暗中的人不断向前。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法医。

可能是因为我哥哥是警察,我爸爸曾经是警察,我身边还有很多大人都做着与警察有关的工作的原因,我从小就希望长大后能从事与警察有关的工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法医这项工作。

法医是介于法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医生的一种,也是刑警的一种。但法医的工作与刑警和医生却有着天壤之别。法医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生命医学与死亡医学的知识,还要跟着刑警去勘察现场。

我开始了解法医这项工作,是因为一部叫作《法医秦明》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它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而这本书是一名真正的法医写的亲身经历。书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手术刀是我们最犀利的手指,是犯罪分子最畏惧的手指。”

在许多人眼中,法医这项职业需要解剖尸体,需要分解腐败的细胞,什么恶心的东西都有可能接触,但我却依旧对此十分向往,渴望成为一名法医。

法医需要有大量的医学知识,虽然医学可谓是最难的学科,且法医要有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我要逆流而上。所以从现在起,我便需要开始努力。

首先,我要好好学习,认真听好每堂课,写好每一次作业,为将来的知识储备做铺垫。其次,我要多看有关法医的书籍及 影视作品,了解关于法医的知识。最后,我要常锻炼身体,有健康的体魄,因为法医常需要面对尸体等,一定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当法医,就是我的理想,有人说:“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满怀佛心,唯有世间太平。”有人说,法医又累,又要面对那么多恶心的东西。可无论正面评价亦或反面评价,都无法动摇我希望成为一名法医的决心。

“理想永远都年轻

你让我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法医学毕业论文选题有哪些?

  法医学毕业论文写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的。当时也不太会弄,还是上届师姐给的雅文网,有高手帮忙简单多了

  法医临床鉴定细节问题的探讨
病案在法医活体检验鉴定中的作用
论法医鉴定的规范性
接受法医鉴定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死刑复核中法医鉴定结论审查的特点与建议——基于634例统计分析
我是法医
四川大学法医学科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及其在法医个体识别中的应用
谈法医对人身伤害案鉴定审查的看法
法医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伦理学在法医实践中的应用初探
虚拟解剖技术在解决法医尸检结论准确性和伦理学矛盾中的作用
法医与侦查员的配合
充分发挥法医门诊的职能作用
PBL教学模式下法医毒物分析与法医毒理学阶段性合并实验教学探讨
海峡两岸法医现状之比较
再议法医在医疗纠纷技术鉴定中的定位、问题及建议
法医案例信息库的构建与教研互动
我国法医命案尸检现状及规范对策研究
Mallory染色变法在法医病理切片中的应用
发光细菌在法医毒物检测中的应用
法医昆虫学死亡时间的推断与Daubert规则之思考
第九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日本法医解剖法律制度及特点
番禺区人民检察院2003-2011年法医文证审查工作分析
第九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评述及其法医临床学应用价值
基层法医学习方法浅谈
我国法医鉴定体制的新发展
法医文证审查案例分析
要重视法医文证审查工作
中山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
对当前法医鉴定体制改革完善及执行新刑诉法第120条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给我写一篇法医学学后感,要求一千字左右

学习法医学的学后感以及对课程的建议

1.

在我看来学习应是广义的,而早在正式上法医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已经初步接触(当然不能算是系统地)过这门课的知识。恰巧的是,我的毕业论文有大量关于巴塔耶之神圣世界的论述,其中关于“尸体”的另类观察视角是其理论的主要基点。所以我并不想只是写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而是从知识的积累和相关思考的深入来写。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随着大四毕业急促“丧钟”的响起,自己也没有非常“系统”地按时听讲这门课程和阅读自己买下的相关教材资料。

老师在这个系列的题目下,有这样一句话,即写写“从法医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确实如此,法医知识对于我们法学学生而言,只是一种职业必需了解的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达致职业要求。但对我而言,或者对大多数法学同门而言,从这门法医学课程学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在我看来,这恐怕主要是人体中出现的和法律事实有关的现象吧,也就主要是关于死亡与受伤,或者各种死亡和受伤的种类和程度。

2.

法医学,在我看来如同将法医描述为“不救人的医生”那样,是让人有点难以对其进行分类的学问。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社会公众对于关于尸体所进行的事情并不是非常理解,以至很难配合,直至当下中国,仍然存在不可思议的令人恶心的从死刑犯身上“抢夺”人体器官的事情。其实,上述对法医进行分类的困难决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作为“法医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尸体”本身在人类心理层面有其神圣特殊的一面。按照巴塔耶的理论,尸体散发着令人恐惧的不可抗拒的魔力(当然按照其说法,那些只将身体视为大大小小各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科学逻辑,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1]。于是,正如现代医学,也就是现代西方医学通过科学的定量(这是西医最引以为荣的特点,也是其嘲笑中医自以为是的“资本”)分析的进路,尤其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来大大发展了的外科理论和实践,法医学也开始立足于其隶属刑侦的追求事实真相的立场,而确定了其对尸体进行了科学中立的客观描述的任务和性质。甚至,在追求事实真相的相关领域,还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正是这种以只把“尸体”当作客观对象来研究认识的理论与实践为表征的人类认知世界的知性=理性,让法医学成了只研究作为物的“尸体”,让法医背上了“不救人的医生”的称谓。

提到较早前就关注法医学,其实只是说在大二那次模拟法庭活动中,自己当时负责“法庭调查”阶段的台词设计,不得不上图书馆查找关于“巴比妥” 类催眠药的资料;还有就是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实习时间,由于抢劫类案件是由刑二庭审理,因此也有不少机会看到法医制作的被害人尸体的解剖照片(现在想来突然发现,被害人被大卸八块的照片远没有那些被枪决的被告人行刑照片让大家嫌恶,这恐怕和其已经做出让人嫌恶的恶的缘故)。

康德认为人自始至终都应被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而被法医当作物、当作作业之客体而解剖的“尸体”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已经属于“非人”,从而便可以作为服从于调查事实真相的目的手段了。而其实,“尸体”是怎样的一种物呢?是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呢?这是我在阅读巴塔耶之前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但是我却深深记得在刑二庭实习期间,对于死刑犯执行结案表中的执刑前后对比照片,那些书记员总是感到一种恐惧和厌恶,连死刑犯的案件材料也是远见远“闪”。 其实我个人虽然比较不爱看各种类型的恐怖片,但对于更加真实、甚至是血淋淋的法医解剖照片却没有太多的恐惧感,尽管如此,我现在却可以在回忆那些曾经活在这个世界的同类的血淋淋的尸体中,感受到一股嫌恶来。

法医中对待尸体的中立态度,当然有其技术专门化的要求,但不应当忽视的是这是与刑事案件审理中证明标准提高同时发生的,甚至无法确定何者才是发展的原动因。正如当我阅读相关的法律推理的作品时感到的那样,刑侦的过程无不包含逻辑推理(恐怕应该排除“无罪推理”这个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则),而作为刑侦的服务手段之一的法学鉴定作业也必须纳入到这个逻辑场中。然而,在我的疑惑是,法医那种将“尸体”精细解剖的作业和变态杀人狂将活人或者被简单杀害的“尸体”大卸八块的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同?正因为大众也有这种疑惑(不一定是自觉的意识到),所以才会偶尔对法医这种职业抱以另类的看法,认为法医工作对于心理素质要求的严苛或者反过来认为其工作性质的专门化。也正是这种疑惑让公众将法医看作是“不救人的医生”。

接着上面提到的被枪决了的被告人行刑照片,我觉得生活在现今俗世界中的人,已经按照人类理性生存的逻辑规定了许多“法”和价值观念的标准来了,那就是理性标准的“价值判断”界定了“可欲”和“嫌恶”的标准,让人不知不觉中只能按其标准做出判断,甚至思考。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人类知性=理性无法捕捉的领域,那里产生着对外界环境的两义性认识,让人们无法把握。所以对于“尸体”,人们在人类历史中做出了各种界定和判断,即使到了科学=理性昌明发达的当今。

或者应该说,行刑前后的对比照片有这么一种效果,使死者不像被大卸八块的“尸体”那样纯粹属于静态,而是显现了一种正在“死去”的动态效果,让观者有种“摹拟着”经历类似死亡过程的经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的交通事故视频如同黄色视频一样热播的原因(当然,有一点值得思考,当下中国黄色视频才是被禁播的,而交通事故视频却没有。恐怕这和各种死刑未被废除有着同样的原因),因为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摹拟着”经验了这种死亡的过程,虽然这种摹拟远不能使观者直接感受到这种死亡的神圣。按巴塔耶的说法,上述的动态的“死去”在献牲中最能体现,而且“尸体”都会散发出既让人嫌恶又让人感到魅惑的力量。

当然,在被视为科学的法医学中,任何象征性的说法都不算是“合科学”的,因此关于“尸体”的隐藏意义并不会被承认,而且知性=理性将其作为认知对象对其做出认知的领域也并不在此,而是传统的被制度化了的宗教和各种文学艺术领域。所以,法医学的性质仍然不被提到应当提到的范畴进行讨论,人们对于其学科性质的认识恐怕也仅局限在科学的范畴之内了。

3.

说到对课程的建议,我觉得首先应该将其提前到大二或者大三学习。因为,众所周知到了大四,不仅各种压力(不光就业压力)使我们在学习的时间精力上有所分心,更使我们感到一种功利的复杂感情,一方面作为法学专业学生,认为能够系统学习法医学知识是一种职业专门化的体现,而且这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某种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豪感;但另一方面,迫使自己在毕业择业时转行的残酷现实又暗暗嘲笑这种想法,就像绝大多数农科专业的学生也无法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社会现实面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感到自豪那样。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就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在每次上课前都要犹豫半天:今天要不要去听课呢?与此同时,老师“点名”的做法使得情况越来越糟,因为这样让我们更认不清自己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抉择;

其次的建议,其实老师平时的教学已经有所体现,但仍然让人感到有遗憾,那就是更多地传授专门性的知识,但方法方式却必须得生动有趣。这恐怕跟上述在学生中产生的复杂的感情投射到老师的教学当中的结果,也就是说老师也感觉到了这种类似的复杂感情,从而避重就轻,以免内心的痛苦挣扎的产生。

汪岚的发表论文

编号 发表时间 论 文 题 目 杂 志 位次 1 2006.06 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离子浓度检测的微量重复取样法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3期 1 2 2006.09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vitreous humor sampling methodologies on rabbits Z Huazhong Uni Sci (Med Sci), volume 26, 4. 1 3 2006.12 家兔玻璃体液间隔多次微量取样方法研究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6期 1 4 2006.12 家兔玻璃体液微量取样与一次取样的比较 《法律与学杂志》13卷第6期 2 5 2005.06 人工神经网络的法医学应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6 2003.08 APM染色法在羊水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7 2003.06 阿尔辛蓝-荧光桃红-马休黄染色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病理学杂志》 2 8 2003.10 羊水栓塞研究进展(综述)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 “优秀论文” 1 9 2000.05 浅析视力减弱补偿率在伤残等级评定中的应用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0 2003.10 医疗事故处理处理条例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1 2003.09 蛛网膜囊肿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2 2003.09 陈阳性海绵瘘误鉴1例讨论分析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3 2003.09 羊水栓塞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4 2003.09 AB-P-MY双重组化染色法法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5 1999.11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6 1999.10 视力减弱补偿率法医学参考价值的探讨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7 1999.10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8 1996.09 五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法医学鉴定 《中国法医学杂志》 3 19 1995.03 二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原因分析 《中国法医学杂志》 2 汪岚(周子涵饰)28岁,允杰的前妻。允杰是汪岚大学时代同社团的学长,两人因社团活动渐生情愫,甚至在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状况下跑去登记了。汪岚向往记者工作,在大学刚毕业报考 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意外成为电视台储备主播。正准备大展身手之际却发现她怀孕了!完全没有准备的她,一度想把孩子拿掉,犹豫不决的心境下找到了手术资料。想等理清思绪后告诉允杰,但在阴错阳差之下允杰误以为汪岚拿掉小孩,两人起了严重争执离婚收场,之后她选择生下小孩。一次出差,与允杰意外重逢,才明白她还爱着允杰,也就说此次重逢,允杰一家人得知项家有个八岁大的孙子。更没有想到,再次相遇后,不是一段重拾旧爱的选择而是一场亲子争夺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