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抑郁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邻居是一个有抑郁症的孩子。
第一次这样想,是因为她总是自责,总是埋怨自己的不对,而且,她甚至对我说:“如果有机会,我就去自杀。我给世界带来了不幸!我总是闯祸,父母没有我会活得更好的……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了啊……”
我呆住了。
后来,他的父母有一次说她有忧郁症,被我听到了。我当时很同情她:她一定很痛苦呢!
我打算帮帮她。
那一天,她在天还没亮的时候,走上了楼顶,趴在栏杆上。她回头,看到了我。“你好。”她略带忧郁地说。“怎么了,又想不开啊。”我走到了她的旁边。
“我不要去医院了,我的抑郁症治不好了。”她哭了,哭得很凶:“我老是头痛……”“那是因为你心情不好”我抱住她:“好好治病,病好了以后,就没事了呢。”
我抬起头来,东方,太阳正在升起。我说道:“你看你看啊,太阳!”她抬起了头。在那日光的映照下,她像个天使。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真美。”她呢,擦擦眼泪,奔下楼去。
过了一会儿,她进了他爸爸的车。我在楼上目送她离去。
向东望去,太阳,好美。希望她早日康复!
于是,第二天,第三天……我每天和她一起上学,放学了和她一起回家,一有时间,就去她家陪她。
她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转。可爱的天使,我就这样陪着你,愿你高飞……
幻想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黑与白,对与错,美与丑……世界有两个,一个是你看到的,一个是你看不到的。把每个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好的,一部分是坏的。人群划分,一种是长得好看的,一种是长得不好看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展现给大家看到的是美好的一面,把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抑郁症、自闭症、人格分裂症等多种心理疾病呢?因为这些是人们身上共有的东西,只不过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因素而把那些问题都放大了,甚至于影响他的行为举止。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和一个长相平凡或者丑的人,多数人都会选择漂亮的人。因为人都是视觉动物。
把一个正常的人关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漆黑一片。在屋子外面,放置一大瓶水,然后让水一滴滴落下,发出滴答的声音。一周后,把人送出来。你会发现,这个人已经有轻微的抑郁症了。抑郁症主要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甚者悲观厌世,有自杀行为等。它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数人都是在人生的路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有了负面能量,这些能量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心里疾病。
著名的心理学家理学家马丁。塞利曼称它是“心灵感冒”。不能抱着自己决对不会有抑郁症这种心理,每个人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哪些是负面能量呢?仇恨、悲观、恐惧、自卑、消极等这些都是负面情绪。而产生的心理结果:矛盾、对立、敌意……这些心理负面的能量就会出现。然后就有消极、忧郁、病态的严重后果。所以,一旦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里有什么烦恼,你可以跟老师、朋友以及家长倾诉。还要每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要学会放松心情,学会调节,增强自己的耐压能力。在缓解期的时候,要学会减压,掌握一些能力,避免因为生活事件诱发疾病发作。
世界有两个,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白色的。
“广大的市民,大家早上好,今天。”
“总是一些无聊的话题,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说辞,不能换个新鲜的吗?真是”我推开窗,享受着外面的空气,可以让我忘掉刚刚的不愉快。
我每天总是能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大人带着小孩,他们很开心。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常见的一件事我却感到厌烦。我讨厌他们吗?当然不是,我又不认识他们,我干嘛要讨厌他们呢?可是,只要我一看见他们有说有笑,我就特别心烦。我就会想“为什么他们要笑呢?有什么好笑的,有病吧!”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所小学,现在正是放学的时候,我看见每一个家长都来接他们的孩子,我突然觉得我是不是被爸爸妈妈遗弃了,好像从我记事以来,爸爸妈妈都没有接我放学过,心里有点落寞。
不知不觉回到家之后,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想起了我在路上看到的。5分钟之后我明白了,我习惯了一个人呆在这个所谓的“家”里,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我一个人在骗自己而已。每天看着别的小朋友在他们父母的怀里撒娇,我也想,看见每次开家长会,别的小朋友父母都来了,只有我自己是爷爷奶奶来的,没有人知道我有多么伤心。渐渐的,我不在和别人一起说话,我不在关心任何人,我不在想要活下去。
爸爸妈妈,其实我喜欢你们,我喜欢你们跟我在一起陪我玩,可是我也知道你们需要找钱照顾我。我多么希望这个社会不需要钱,这样你们就不会错过我的童年,我也不会郁郁寡欢了。
看见别的孩子和他们父母玩的很开心,我羡慕吗?我当然羡慕,可我更心疼你们。如果没有我,你们或许就不用这么累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世界有3。5亿抑郁症患者,其中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抑郁症因此并被评为”21世纪人类天敌”。
抑郁症危害如此之大,其中自然也会有名人的身影,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下这些因抑郁症而死去的伟人。
黑暗里待的久了,就会害怕阳光。梵高生活的潦倒、情感的受挫、命运的不公,让他一直郁郁寡欢,时常会选择自残的方式折磨自己,甚至用剃须刀割下耳朵上的肉。梵高的抑郁症相当严重,直到1890年7月27日,不堪心理重负的梵高终于向自己下腹开了一枪。世界都是黑白的,白天和夜晚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曾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因患抑郁症于1961年在美国开枪自杀。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处处是紧张与压力,《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正是海明威矛盾心态的展现。“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小说中老人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抑郁,就像一张挣脱不了的罗网,将这位文学巨匠紧紧地缠绕。世界上很多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们认为抑郁症患者在无病呻吟,但其实他们过的真的很辛苦。即使是我们身边拥有最甜微笑的人,在私下可能也承受着最深的痛苦。如果在你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可以的话,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请你陪他一起度过那段黑暗的日子。
最后我想告诉抑郁症患者们,愿你以后要更加爱自己,更加爱生命。人有时候可以自私一点。就像曾经播出过的一支999感冒灵的广告那样。“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没有人在乎你的境遇。行色匆匆的人群里,你并不特别也不会有优待。你的苦楚,不过是别人眼里的笑话,人心冷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无处可逃,然而反转前的故事,是如此真实而冰冷的在你我身边上演,这世界就是这样糟吗,故事总是有反转的。”是的,世界或许没想象中好,但似乎…也没那么糟。或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好,但你能让自己变强。你要记住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偷偷爱着你,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夜如墨,寂寞残忍地吞噬天空,任其魔爪肆无忌惮地向其扩散,七八个星,惨淡无光。
一个寂寞的阳台,一颗孤寂受伤的心。
长长的睫毛映着满眼怀恨,瞳孔之间释放出一种企图地掩盖真实,禁锢思想的扼杀,黑暗的秀以随着夜风轻轻飘荡,挑逗着一根根麻木的神经。纤细的手,在空中形成一条孤单的线,和着内心的惊愕无助,悄悄瓣在空气中散开来。
长和匠透明的杯子在在指间悠游旋走,透明的.液体暗涌着夜的黑。仿佛是一个面目狗狞的恶魔,张牙舞爪地冲着人们叫威。潇潇的空气中,弥漫着夜风清凉的味道,太淡,太淡。她轻咬了一口。微微上扬嘴角挂着鄙疑和屑。这不是酒,只是一杯透明的水,太淡,太淡。
古老的沙发和夜黑融为一体,昏黄的路光反射着金属的光寒,锐利地刺痛着双眼,一颗受伤的心灵需要抚慰,过往的辉煌如玻璃的碎灭,只在地上留下了支离破碎。曾经的坦荡无忧也只换来了今天的泪痕满面。
终于,她大呼而出,将手中平淡的下班杯子,朝着暗淡的星际掷去,企图唤回星的一点光明。在夜灯的照耀下,勾勒出一道悲伤的弧线,从而香消玉殒在天际,“哇”地一声撞倒在一地,破碎得很好听。她望着地下支离破碎的玻璃,上扬的嘴角竟是可悲的自嘲和可笑面虎。梦想刚刚给自己插上一个腾飞的翅膀,却被除数无情地拽入了黑暗的无底洞,空虚悲伤,寂寞的灵魂开始寻找一线署光,却在点燃之际倾盆大雨。
她的脸开始扭曲着,呈现出莫大的痛苦。眉宇之间,宿命的寒气犹如隔世的寒剑,足以让心冻结。洁白的开始狠狠地咬住下唇,幽深的瞳孔再一次显示了她内心的不安。
突然,她转身抓起那张打满红叉的考卷,用全身的力量将它撕碎,潇洒地抛向天际,可爱的脸颊上,是两行映着晨星沉星光芒的寒流。
抑郁,可能只是失败的结束,成功的开端。
抑郁症这个词在当下也是火的不得了了。
如果你也深受其害,请认真的听我说完。
接触抑郁症是从什么时候起呢,大概是某日闲着无聊在网上浏览资料点开了某处网址,上面赫然写着抑郁症。
抑郁症嘛,不就是闲的没事做,想得太多,读书太少。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我求求你,你别多想好不好。”
印象最深的是雪莉,那个放飞自我引起我的注意的爱笑的可爱女孩。但是她却选择了绝路。
“当你开始死去,世界突然爱你。”当雪莉自杀,那些恶鬼隐藏在人群来消费雪莉的死亡。这种爱对于活着的雪莉从来都是吝啬的。“请多多疼爱我吧。”
也许大多数人解读这种行为在自杀者心中是一种解脱,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迫不得已。因为我的世界阴暗,不曾有光探进来。这整个世界大概也阴暗极了,所以我们不是不曾选择相信世界,而是我们已经精疲力竭。
就算如此,那些躲在键盘后面的人认为,雪莉只是精神力太差。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说的话。
我问,为什么不选择帮助这些人。她说,朋友不帮助你们,是因为这个朋友不好,陌生人不帮助你们,是因为捞不到半点好处。所以在雪莉这件事上我当了陌生人。在抑郁症患者面前,女孩也做了陌生人。
你是不是满身伤疤却不敢露给别人看。
我知道你想放尽身上一切的罪恶之血,浑身腐臭味让你很难受。也许你早已麻木,这种痛感才会让你知道,意识到,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当连睁眼抬手这些动作都难已完成的时候,真的很累,你选择了种种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你是不是无数次责怪自己去折磨自己。
你看,有人在哭,这是你的错吧。你看,有人受伤了,这是你的错吧。你看,爸爸妈妈活的这么辛苦,这是你的错吧。这所有所有都是你的错吧,错了,真的错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压的自己喘不过气。于是,这人间中的自己是个负担。
你是不是已经放弃了求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参与者,读几段文字,刚开始他们笑着说太幼稚了,肯定是没经历过人生。但是后来他们止住了笑容,这些文字的作者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他们是抑郁症患者,不被理解的抑郁症患者,“想多了的”抑郁症患者。于是放弃了求救,溺死在时间这条河流中。
如果你很痛很痛,可以允许你休息,但你不可以再也不睁开眼。
这个世界真的是非常非常可爱的,既然你没有办法去爱这个世界,那我替世界去爱你。
别死了,我爱你,陌生人。
说起抑郁症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可怕的概念,那就是对生活没有兴趣的人。
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人心。我接触过几个抑郁症患者,他们都可怜的让人心疼。其中有一个14岁的小女孩,我印象非常深刻。
抑郁症分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而那个小女孩是重度抑郁。初次去医院参观的时候是学校组织的,护士告诉我们说,她最怕去抑郁症患者的房间,因为他们太安静了,安静的可怕。在老师的计划里 也没有让我们去见见抑郁症患者的意思。可我却非常不听话的溜走了。我看着医院里的指示牌,然后自己摸索到了抑郁症患者的房间。
那位护士说的没错。确实,很安静。我进房间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那个小女孩。她,眼睛里没有生气,看上去没有活力。因为是夏天,穿着短袖。所以我一眼就看到了她胳膊上满满的伤痕,一道一道的有深有浅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两只胳膊。我很吃惊吓的站在门口不敢动。她却满不在乎,甚至连头都没有扭一下。我慢慢鼓起勇气走向她,想和她说说话。
我说:“你好,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吗?”她没有回答我。我却觉得她其实是个温柔的人。我又尝试了几次,她总算理睬我了。虽然她只说了几个字,但我却很感动,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抑郁症患者,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们就是那种少言寡语的人。如果他们跟你说话的话,那就证明你们已经是朋友了。我又不依不饶的跟她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我的老师就过来找我,并把我带走了。走之前我大声的告诉了她我的名字,并跟她说我一定会再来看他的。恍惚间我好像看到她微微点了点头,还笑了笑。
过了两个星期,我又跑去看她了。不过我没有先去找她,我先去找了她的主治医生,问了问她的情况。医生说那女孩是离异家庭。父母都不要她了,本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爷爷奶奶却在前不久的一次车祸中去世了。女孩扛不住压力了就得了抑郁症。说完医生就走了,我却在那里呆呆地站了一会儿。我的心里好像暗暗决定了要做些什么,我飞快的跑去了女孩儿的房间。第一眼看到她,我觉得她胳膊上的伤好像少了。然后就像上次那样,坐在她的床边跟她说话。她见到我之后心情好像变好了,不时的也笑一笑。她是那种柔柔弱弱的女生,笑起来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我喜欢看她笑。
在说话间,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了。回过头往窗户一看,只看到了天边夕阳。我告诉她我该走了,下次再来看她,她点点头同意了,还说希望能再次见到我。我告诉她一定会的。
转眼间又过去了几年,这几年间我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去看她。她恢复的很好,已经是个健康的女孩了。我们两个也因为这奇妙的缘分成为了朋友。
其实我想说,抑郁症它并不可怕。它只是需要亲人,朋友,爱人,对自己多一点关心而已,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善良的人。每个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天使。
生命虽然渺小,但我却希望你长长久久的平安。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与义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21世纪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有关文献报道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教育失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家庭因素。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心理相对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责、自我否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其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就为恐惧、厌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负”、不搞排名,但学生课业繁重,月月排名,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升学,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往往处于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状态。最后是社会环境与人际交往,随着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感染,甚至是影视作品所追求的享乐、暴力等不良风气,都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取向产生影响。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重视感情的交流,当被人误会、议论甚至发生纠纷时,往往就会自我封闭,自我否定。
2青少年的心理现状
2.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竞争性的增强,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在校青少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过重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2.2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被父母疏远、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等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从中学升入大学,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而一些学生从一切都由父母操办进入一种一切靠自己动手的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同学甚至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清洗。不能很快适应生活环境导致一些同学情绪不稳,甚至有人萌发了退学的念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是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3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感觉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由于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未来就业选择等方面,学习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学生学习信心上的失落。由于青少年都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个人素养、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感到沟通困难,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就易形成青少年中人际敏感、偏执、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2.4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打击
青少年对成功期望值过高,当遇到挫折、生活不幸时都会将他从豪情万丈的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的现实深渊中,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强烈反弹,特别是情感上的纠葛,更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情绪上阴影,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酿成悲剧。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3对策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即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有关研究也早已证明: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便会通过一定途径导致生理疾病。无论是心理疾病还是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就会有可能相互转化,导致病上加病。所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对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确保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极为重要。体育运动与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无论是强度、内容还是运动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足球比赛需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不怕困难、团队协作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豁达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因而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生理与心理的抗压能力,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竞争的下移使广大中学生饱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乐观。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学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第三次全教会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关注,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影响浙江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3(4):19-22.
[2]高发民.体育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袁存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44-46.
[4]伍国典,张程立.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8(1):29-31.
[5]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由于确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差异。例如:马斯洛认为充分自我实现的青少年就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而美国学者阿特金森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能够承担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稳定与协调的人格结构的青少年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以下几种标志:一是能够全面地认识自我,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到自豪,又不因自己的缺点而感到沮丧,保持自尊,自信;二是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既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又能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三是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以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欣赏多于憎恶;四是当遇到外界刺激时,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保持行为协调,心理平衡;五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待事物乐观开朗,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所以,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威克曼根据青少年不适应行为的指向将其分为外攻性问题和内攻性问题,外攻性问题与对待他人有关,如旷课、挑衅、反抗、不合作、撒谎、盗窃、打架、破坏公物等叛逆行为;内攻性问题与对待自我有关,如退缩、消极、悲观、自卑、自残、自杀等自我贬低行为。威克曼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外攻性问题,高估其严重性,并想尽方法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进行约束。而时常被忽略的是具有自贬性的内攻性问题,其往往是青少年出现叛逆行为的根源。所以,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内攻性问题。只有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国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外攻性问题
1.自私
都说“自私自利,是立人达人之障”,但是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自私心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风气盛行。所以,有很多人说,自私是人之本性。正如一句民谚所说,自私自利从来弄不明白,究竟它是全人类的一部分,还是全人类是它的一部分。其实,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在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之后,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在这个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并灌输类似“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思想,以及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导致有些青少年仍然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凡事只看到自己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就会间接地导致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危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自私不仅仅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引发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2.叛逆
引起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由于身心发展不同步。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发育,使其产生长大成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不依赖家长、老师独立做很多事情。但是事实上,青少年时期只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其能力还是不足的,思考问题还是幼稚的。所以,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青少年仍然是需要指导和照顾的小孩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然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反感,他们的成人感驱使他们去反抗。由于担心自己的存在被忽视,青少年往往也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以渴求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叛逆心理虽然没有发展到不健康心理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当它遭受刺激,反应强烈时却也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等同于变态心理,但是已有变态心理的特征。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一定要加以重视,平时要能注意到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其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平等地交流。
(二)内攻性问题
1.抑郁
常言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这句话渐渐被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所打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而饱尝愁滋味。因为青少年不需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青少年会抑郁,会有解不开的心事。但是,单就学业压力、家庭问题、交友障碍这些成年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就足以摧垮部分孩子的心理防线。青少年的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即与青少年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性格也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乐观,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对生活抱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而有些孩子,则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与人交流,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的消极面,不善于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当生活中遭受意外挫折时,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第二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危人群。
(2)外在因素,即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社会影响有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思想负担。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良的物质保障但却忽略了与其心理上的沟通。同时,社会上评断标准的失误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分地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内在品格的培养,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做什么都不对。长此以往,青少年生活在迷茫,不自信,忐忑之中,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继而引发抑郁症,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酿成一桩桩的悲剧。
2.自残
据调查证实,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把自残行为当作宣泄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自残与自杀有着本质的区别,自残者也许没有自杀的念头,仅仅是希望通过残害自身身体的方式获得快感。常言:“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青少年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因素。不和睦的家庭,过多的童年不幸,父母管教太过严苛,或者经常性地遭到辱骂殴打等,都会引发青少年的自罚、自残行为。二是自我施压。有很多青少年太过追求完美,如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果的话,便会用自残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三是从众效仿心理。据有关报道,两名台北中学生为表义气,竟约定同时用刀具割手腕,然后用相同的手帕包扎以作为标记。此等自残行为竟被同学们认为颇有勇气,十分英雄,纷纷效仿。青少年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在盲目地追逐他们所认为的“潮流”。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自残现象已经越演越烈,各种关于青少年极端自残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3.自杀
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自杀可以分为: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两类。前者是想用自杀对抗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动辄以自杀相威胁。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对于自我自尊心保护的逆反心理,其内心还是希望更好地生活。而后者则是由于悲观厌世所致,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往往这种青少年都深深地遭受常年抑郁的折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觉得生不如死,以至于产生轻生的念头。无论是作为一种手段的自杀,还是作为一种目的的自杀,都反映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不管何时,家庭教育的地位永远是最重要的,父母在孩子的人格塑造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溺爱型。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自我感觉是爱孩子的表现。但事实却是害了孩子,过分地溺爱,养成了一个个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不懂得分享,难以合群。放任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自认为这样做是效仿西方的自由教育方式,还有助于养成孩子不骄不躁的好品行。殊不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路灯,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人生轨道上有着正确的行驶方向。此外,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不良品性。专制型。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干涉过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听从自己的所有安排。孩子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私人的时间与空间。如果孩子稍加反抗,或达不到家长的预期要求,就粗暴地对待孩子,甚至出现体罚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的反感越积越多,这不仅会影响与父母的感情,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过度教育型。家长对孩子总有一种过高的期望,自己曾经没有做到而后悔的事情,总希望子女能够替自己做到。这样就会不顾及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学特长,阅读书籍,参加各种比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留下了不良的心理隐患。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
中国自古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很多人为了考取功名,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社会发展至今,我国的学校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似乎成为评断一个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尺。在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每一次考试都等同于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导致孩子心理超负荷运行。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孩子在题海中冥思苦想、死记硬背,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双休日也要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学习,根本就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孩子因此身心疲惫,精神紧张,一遇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等,便恶劣情绪郁结心头,久而久之,遂成病态。曾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我真怕考不上大学,老师说考不上大学的话,一辈子就完了,将来肯定没有多大的出息。”高考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青少年的身心还处于发育,待完善的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还十分稚嫩脆弱。学校不恰当欠科学的教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一旦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就产生一定前途无望、理想成空的想法,最终抑郁成疾。
(三)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经济上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的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的本土文化一直与外来文化处于一种持续冲突又相互妥协交融的状态。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目前很难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整合。文化的迥异很容易导致人们对于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原有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其功能,新的价值观又比较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这增加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的难度,造成青少年在认知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失范,引起心中的迷茫、焦虑不适,行为出现偏差、越轨。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一是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噪音增多等,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二是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如充满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等,十分容易让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沉溺其中。青少年网瘾问题,寒暑假宅童问题都严重妨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三是住宅越来越多地成为独门独户,生活越来越封闭,甚至出现了居住十几年还不认识周边邻居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致使孤独感增加。青少年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使许多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四、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源入手,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一)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友好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消除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还可以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之爱,健康阳光地成长。首先,作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愿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彼此想法发生冲突时,不搞强权管理,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慢慢地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观念,同时也接受孩子的认知想法,从而对事物达成共识。
(二)学校科学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非过分重视学习结果,按成绩把孩子等级化。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真正地放弃比较,理解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讲座等活动,让青少年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或者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通。
(三)社会媒体环境积极引导
《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当下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正逐渐转变为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的三维体育观。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要以动态的、发展的、全方位的思维来实施教学活动。大学体育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因素,而且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本文从这个切入点出发来探讨大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影响
“健康”一词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然而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下的体育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弊病,即对体育学科认识过于片面: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重技术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增强体质,轻心理健康。如何落实当前“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将成为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比较重要时期,学生在大学阶段身体和心里还处在定型期,所以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只是锻炼身体,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明白综合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更要看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有人总结说:“十九世纪传染病,二十世纪文明病,二十一世纪心理病。”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当下心理健康面临着的严重问题。随着观念的开放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而心理健康占整个身体健康的比重也随着逐渐提升。
我国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同样存在着诸多的障碍、疾病和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人对三万名大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结果发现,35%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优良率仅占8% 。近年来,构成了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的便是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据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造成的负担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焦虑、压抑、猜疑、沮丧等消极因素也不断出现在正处成长期的学生身上。然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经不起挫折和委屈,心胸狭窄,习惯自我为中心。这些问题凸显出现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形式严峻。对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高度的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学校体育教学能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就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作用,实现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1.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它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一般都比较艰苦,需要学生具备忍受疲劳、面对激烈、对抗紧张、以及挑战困难、面对竞争等素质,这也是体育课教学展现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心理状态。
2.可以调适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生们平时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进行调适。比如体育教学体现出的集体性可以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得以拉近,增进对相互的了解和信任,举手投足之间既充满合作和竞争,又充满着默契和谅解,不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而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具有的紧张激烈的特点更是会让同学体会到其中的各种胜利与失败、希望与失落,充分磨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锻炼出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意志,形成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在面临和失败时不逃避,不惧怕,不灰心丧气,不悲观失望,而是主动面对各种问题,勇敢顽强地去拼搏,达到真正的心理上的健康。
三、大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大学阶段,学生开始进入了青春时期,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心理开始变得敏感,情绪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会因为学习上的一点点的困难而忧虑重重,会因为同学之间几句言语大吵大闹,大打出手。这些正是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虽说现象,但是如果教师及时进行疏解和引导,则可能导致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形成,严重的则可能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心理健康。经常在新闻中发现很多面对问题却没能正确解决而抑郁自杀的青少年的案例很多。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不具备没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则是面对问题没有为他们疏导的关键人。
虽说体育是一项身体运动,但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身体变得强壮而健美,而且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从而有效地排解个人的紧张压抑心情,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做的便是通过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的体育教学,选择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中,通过各种有趣的体育运动掌握各种运动技巧,同时使得心情获得成就感和乐趣。通过体育课程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面对遇到的困难,从而打败挫折感和焦虑感,在短期内摆脱烦恼痛苦的消极情绪,获得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以充沛的精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2.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