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植物检疫论文10篇

2023-12-07 04: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植物检疫论文10篇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植物的科学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关于植物检疫问题的思考

摘 要:植物检疫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农产品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分析了植物检疫及其积极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植物检疫;林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安全以及其可持续发展,极有必要对植物及其产品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和定殖的综合性管理措施,植物检疫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与内涵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

植物检疫是指为了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安全,由法定的专门机构,依据有关的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前、流通中和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和定殖的综合性管理措施。

***二***植物检疫的内涵

植物检疫的目的是要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活动***贸易或非贸易的***进行远距离传播,保护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安全。植物检疫工作所针对的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主要通过人为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国内尚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的有害生物。

二、植物检疫的积极意义

***一***开展植物检疫是保障植物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病虫害的制约。病虫害贯穿于植物生产的全过程,随时都可遭到病虫的危害,轻者影响林木开花、结实、材积增长,重者整株、大片枯死。植物检疫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它可以把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截在国门之外,消灭在产地之内,减轻防治工作的压力和经费的开支,也提高了种苗的质量和造林的成活率;它不仅是一项长期的预防措施,也是一种从根本上治理病虫害的方法。

***二***开展植物检疫能有效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分布是有地域性的,一种有害生物要从原发生地传播到另外一个新的地区,由于自然屏障的阻隔,单靠自身的能力往往是办不到的,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另一种是人为活动***贸易或非贸易性***。这两种传播途径,以人为传播最为重要,因为许多有害生物可潜伏在植物及其产品的内部,或依附在其外表,或混杂在其间,借助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邮寄,把它们携带到自身所难以到达的地方。有害生物一旦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如果有其寄主植物存在,而又避开了原产地天敌的制约,则很容易在那里定殖下来,迅速繁衍下去,氾滥成灾。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地开展植物检疫。森检工作就是要***品质优良的林木、花卉新品种引进来,同时又要防其有害生物传入。

三、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化程序的发展,特色蔬菜、中药材、花卉苗木、草皮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农产品及花卉苗木等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频繁,调运量不断增大,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不但任务繁重,而且面临的形势严峻。

***一***植物检疫的品种范围较窄 客观地说,目前只有水稻种子、蔬菜种子进行了规范化的产地、调运检疫。其他如水果类、蔬菜类、商品粮等大量农产品的产地、调运检疫很少开展。

***二***调运带证率较低 从事农产品及花卉苗木等植物生产经营单位对植物检疫法规及工作内容了解甚少,部分经营者认为检疫就是收费。极少数经营者很不配合,严重影响了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及花卉苗木普遍存在无证调运现象,以汽车运输的尤为严重。大部分经营者认为,只要取得农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或植物检疫证明编号,运输时就不需要办理调运《植物检疫证书》。据调查,在持证运输的农产品及花卉苗木中,省内调种带证率明显低于省间。

***三***植物检疫技术水平较低 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肩负著保护国家植物生产安全的重任。植物检疫员需要由工作作风正、法制观念强、业务能力精的人员担任。而目前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业务,有的虽然懂业务,但法律知识少,不能胜任植物检疫工作。在检疫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关仪器装置,目前检疫物件只能靠产地检疫及产地检疫证书加以判断,很多调运的植物及产品产地检疫又很不规范,在调运过程中凭直觉来判断有无检疫容易产生很大误差。

***四***植物检疫实施难

虽然有相当完善的植物检疫法规但实际操作难。农业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山东省植物检疫办法》等对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规范化检疫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大多数应施检疫的植物及产品的产地调运没有检疫。虽有健全的检疫队伍但发挥职能作用难。由于缺乏经费,加上植物检疫功能弱化,各地疫情调查、疫情分布、调运检疫等经常性检疫工作淡化或难开展,多数检疫员没有发挥职能作用。检疫把关口但把关难。交通、铁路、邮电等运输企业或个人应凭“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配合植物检疫部门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交通、铁路部门已经严守把关,但邮政部门对大量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如商品粮、水果、蔬菜等把关不严,工作上与检疫部门脱节。

四、开展植物检疫的措施

***一***根据植物及其产品的流通环节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

植物检疫的任务就是要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既要防其传出,又要防其传入,两者必须兼顾。要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就必须在植物及其产品未进入流通领域之前、流通途中和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之后采取检疫措施,打断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环链,即可终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在不同的环节应采取不同的检疫措施,如在植物及其产品培育期间,可用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分别实行封锁、消灭和保护措施;开展产地检疫,把好产地检疫关;从国外引种,严格履行检疫审批手续等。在流通途中,可用设卡检疫***包括进出境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邮包检疫、过境检疫及国内调运检疫***等措施。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后,可用隔离试种检疫、集中种植、疫情监测、铲除措施等。

***二***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植物检疫有两个职能:一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既要防止其传出,又要防止其传入。二是为植物及其产品的种植者、经营者服务,为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维护国家的外贸信誉。在森检工作中,“把关”与“服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把关”是前提,“服务”是目的,“把关”是为了“服务”,“服务”又必须“把关”,一定要把“把关”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外检工作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做好检疫工作,发挥把关作用,服务对外开放,方便进出往来”。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派员到港澳等***地区进行疫情调查,初步检查、监督包装和消毒处理,从而缩短了入境检验时间,加快了检放速度,促进了转口贸易的发展。国内检疫也把重点放在了产地,狠抓疫情源头,严把产地检疫关,把检疫性有害生物消灭在种苗生长期间,不仅提高了种苗、花卉的质量,也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三***把法制手段与技术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植物检疫是一件法制性很强的工作,森检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植检和森检法规。他们不仅要对流通过程中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管理,还要对植物及其产品拥有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以规范。如何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呢?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让生产经营者自觉地按照植检、森检法规的规定去办理检疫手续,如调出植物及其产品应及时向当地森检机构办理申报,从国外引进种苗应主动向省级森检机构办理引种审批,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等。植物检疫不仅是一项法制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在实际工作中,植物及其产品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事还是很多的,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它们检查出来,又如何把它们除掉,让健康的种苗正常流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疫检验方法和除害处理办法是不行的。因此,要想把森检工作搞好,必须把法律手段和技术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植物的科学论文

急求!!!我国进境园林观赏苗木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情况的论文一篇!!! 谁有??

为了防止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促进国外优质花卉种苗的引进,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商业性引种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管理措施,以确保贸易规范运作和产品质量安全。1 商业性引种的特点 商业性引种是指用于生产、销售、观赏绿化等商业活动从国外引进植物种子、苗木、花卉、种球等活体材料。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和国内生产的需要,近年来商业性引种日益频繁,并呈现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来源广、进境口岸集中、流向远、种植地分散和植物疫情复杂等特点。据统计, 2007年我国进口来自十余个国家的鲜切花(含切叶、切枝)数十个品种约4300批次、1. 5 亿枝;进口花卉种苗(含盆花、试管组培苗) 5611批次、1. 3亿株和花卉种球340批次、1. 5亿头(球) 。这些种子、苗木、花卉和种球被分散种植在全国各地,大部分用于市场销售、园艺博览、园林绿化等,少部分经生产栽培后又返销日本、美国、欧洲、韩国、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如种子外繁,种球进口、切花出口等。 在进境花卉种苗中共检出植物疫情1150 批次、190种,其中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荷兰肖竹芋上的香蕉穿孔线虫(Radoph lus sim iles) 、法国大花金鸡菊和荷兰白鹤种球上的南芥菜花叶病毒(A rabis m osaic virus) 、荷兰葫芦考花苗上的鳞球茎茎线虫(D itylenchus dipsaci) 、缅甸芭蕉苗上的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日本洋桔梗上的三叶斑潜蝇(L iriom yza trifolii) 、日本百日菊上的拉美斑潜蝇(L. hu idobrensis) 、日本满天星上的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和法国百燕花上的草莓滑刃线虫(Aphe2lenchoides fragariae) ;此外,检出的有害生物还有百合无症病毒、郁金香碎色病毒、短体线虫属、根结线虫属、穿刺根腐线虫、拟毛刺线虫属等。2 引进种苗检验检疫中存在的问题 2. 1 检疫审批多头管理 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商业性引种的审批部门涉及三个政府主管部门。禁止进境植物和介质土的特许审批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一般审批由国家农业部或林业局负责,因而造成审批标准和尺度不统一、审批管理与口岸检疫不协调、审批内容与疫情传递不畅通、源头监管与后续隔离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存在疫情传入的潜在隐患。 2. 2 缺乏商业性引种管理办法和查验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现有的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难以满足商业性引种的检验检疫管理需要。目前进境口岸通常开展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验工作,而隔离试种、后续监管和疫情处理等由种植地检验检疫部门来协助完成。由于口岸与种植地所在检疫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互通和后续查验的协同机制,进境货物很难进入到指定监管场所隔离试种,多数在运输途中就分销扩散,造成后续隔离监管失控。 2. 3 检验检疫标准和技术手段不完善、口岸检测时限较长 目前我国商业性引种主要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有害生物检疫工作。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检验检疫标准,存在现场检疫、实验室检验、有害生物鉴定、除害处理方法等尺度不统一。由于对细菌或病毒检疫缺乏快速灵敏的检测试剂,很难实现每批货物经实验室检测后再调离口岸。此外,近年来品质纠纷也不断发生,如运输过程中的冻伤损害、种球发芽率偏低、质量不符合合同标准等。 2. 4 缺乏有效可行的除害处理方法 试验研究表明溴甲烷、磷化铝、氧硫化炭、敌敌畏等药剂熏蒸,对花卉种苗中携带的各类线虫没有熏杀作用,对种球(种苗)的发芽、种苗的生长还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热水或杀虫剂浸泡种苗虽能有效杀灭线虫和螨类,但对品质影响较大。辐照、微波、蒸热等方法对鲜活商品也存在诸如成本过高或品种变异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对种苗携带的线虫和病毒病害,除整批销毁外尚无其它有效和实用的除害处理方法,如对进境百合种球携带的无症病毒或斑驳病毒等,只能在大田发病后,逐株拔出集中销毁。 2. 5 隔离试种和后续监管难以到位 按照法律规定,进境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必须实行隔离试种和后续监管,隔离设施须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考核认可。但实际上由于商业性引种数量大、品种多,缺乏有效的隔离场所,同时商业性引种的时效性等原因,很难实施有效的隔离检疫和监管。答案补充
3 检验检疫对策探索 3. 1 明确商业性和科研性引种的定义和范围 科研性引种应是对国外优良品质资源的引进和驯化,是对国内品种结构的完善和补充,对产业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引种部门通常是政府或科研单位,种类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林植物和野生植物等,且数量较小。商业性引种应是生产和市场需要引进的各类花卉、种苗等繁殖材料,由内外贸易供求关系所决定,使用部门是公司或消费者,如绿化树木、观赏花卉、百合种球、生长介质等。3. 2 确定和发布商业性引种的指导性名单和来源国家 通过汇总和分析近年来我国引种的品种、数量和产地,由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农业部或国家林业局逐年发布商业性引种的指导性名单和来源国。从审批环节将商业性和科研性引种分开管理,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和检验检疫操作规程。

急需一篇写一种植物一种虫害的论文不要太深澳的就行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时间:2006-04-01 阅读:887
  作文网 zuowen.org 论文网整理收集
  摘要: 以往防治病虫害就是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而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必须更新这一旧有的观念,要容忍有害生物的存在。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于杀死,更要注重于调节,只要把危害控制在不影响植物观赏效果就可以了。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病虫害 综合治理策略

  以往防治病虫害就是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而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必须更新这一旧有的观念,要容忍有害生物的存在。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于杀死,更要注重于调节,只要把危害控制在不影响植物观赏效果就可以了。

  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在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因此,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1.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2.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园林植物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