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武夷学院学报版面费

2023-12-10 18: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武夷学院学报版面费

好发。
《武夷学院学报》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
比较好发的还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

武夷学院学报期刊外审过了稳吗

武夷学院学报期刊外审过了稳吗?答案如下:武夷学院学报期刊外审过了,第二步是暂存盘做大项目可以改下。

武夷学院学报要求退改啥意思

更改内容。
《武夷学院学报》本刊是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武夷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宗旨为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以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武夷学院是公办学院还是民办学院?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武夷学院是公办大学。

学院简介:

武夷学院(Wuyi University),简称“武院”,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更名南平师范学院(本科);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改为现名;2018年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共有教职员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余万人。

发展历史

福建第二师范学院:

1958年8月12日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

1959年秋,开始通过高考统一招生,学制二年,设有中文、数学两个专业3个教学班,共招收新生150人。

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迁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学和俄语共5个专业7个班级320人。

同时招收60人一年期短训班,解决闽北初中师资紧缺的问题。

1961年秋,省委决定福州师专并入南平师专,更名为南平师范学院,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专业。当年在校生近800人,教职工260多人,校园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图书馆室等也逐步健全,藏书15万册。

1962年,南平师范学院承担培养本科生的任务,有中文、数学、英语3个本科班,时有在校生700余人。

1963年秋,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学校从创办到并入二师院前,共培养毕业生1000多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批准复办南平师专,称建阳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秋,建阳师范(地址在建阳)大专班并入。

南平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

1986年,学校为副厅级制,省、地共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决定将1985年依托该校创办的南平职业大学合并设立职教部。

1993年,经国家批准又开办业大,还与省内外几所大、中专院校联合设立一批专业大专函授站。

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规划用地3000亩,10月,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址开始兴建。

2003年8月,省教育厅组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就南平师专申本事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当年9月,占地700多亩的一期工程竣工,学校陆续从原南平校区迁往武夷山。

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257亩;

2005年9月,三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735亩。

武夷学院: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2022年5月,武夷学院成为首批试点招收台湾学生的福建省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24人、外聘教师203人,折合教师总数为925.5人,生师比为16.5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18人;具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733人。

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福建教学名师1人。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含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茶学、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物流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5个,校级特色专业13个,校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重点课程50门。

人才培养:

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社会服务:

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余人次。学校选派180余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闽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创业时代网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500强”中,位居第439名。

2022年5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4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2022年5月,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条件: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2008年,陈铎的专著《建本与建安版画》荣获2007年福建省政府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截至2008年11月,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共计27项。12月,杨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批准。

2009年,福建省高教学会公布了“第五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学校叶球孙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刘胜、吴泽球获优秀论文奖。赵升云主持的“碱性湿法氧化法微晶纤维素生产工艺优化及工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南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环保型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荣获2009年教育部“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

2011年,李远华博士主持完成项目“茶树叶绿素酶分离纯化和性质的初步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茶叶科技奖)三等奖。

2012年,武夷学院将“解线性方程组的新预条件迭代法”等40项科研项目作为2012年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其中青年专项20项,一般项目20项。2012年5月25日,由李灵博士主持的“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干扰下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景区保护中应用”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学校组织了跨学科科研团队,开展“南平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架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闽北茶业高优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烟叶烘烤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等37个项目与南平市企业成功对接。承担“武夷山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创建规划”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主编出版《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3年11月14日,杨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兴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茶叶产品质量智能溯源综合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南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2109。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1月官网显示,武夷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 147万册,报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10万册,电子期刊4000万篇,学位论文459万册,音频频资料45214小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 拥有70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服务,网络资源24小时在线服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歌:

武夷学院校歌

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1、“涵养穷索”出自《朱子语类》卷九

“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涵养中自有穷理功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功夫,养其所穷之理,两项都不离。”

2、“涵养穷索”语义

涵养:修身养性,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朱熹《答徐子融书》:“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久之须自见得。”《朱子全书·论语六》:“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

穷索:苦心思索,反复探究。《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识得此理,……不须穷索。……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等穷索?”朱熹《答林择之书》:“熹近只就此处见得向来所未见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穷索之语,是真实不诳语。”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吕子约》(《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语类》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4、“致知力行”语义:致力于获取知识并努力付诸实践。知、行“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朱子语类》卷九)

校徽:

武夷学院校徽是由篆体“武、夷”二字变形组合而成,以示武夷学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历史;整体外形酷似“钟鼎”,用以表示武夷学院作为高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属性;造型中融入中国传统雕花窗扇的风格,喻示武夷学院是传承和发扬武夷传统文化的窗口;标志采用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来表达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标志看起来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并与武夷山当地民间审美相融合。

校旗:

武夷学院校旗以“红色土地,绿色希望”为设计理念。具体是:校旗为绿底及红底拼接,中上部为红底,中间为校徽。

红色代表学校地处闽北苏区,有红色历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为绿底,中间为黄色的中英文武夷学院字样。

绿色代表着学校地处闽北绿色腹地,有着丰富的自然绿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与办现代绿色大学的宗旨相呼应。

社团活动:

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

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体育教育和其它教学一样被教育所重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但是,对于高校而言,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导致了体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为此,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应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大学体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注重实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毫无兴趣可言,由此也导致了他们身体素质的下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下,我国一些大学校园在体育教学方面未能够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被动性较为明显,他们在教师的机械式指导下一味地学。这种强调单方面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同时,也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不符合当代所倡导的体育理念。

(二)教学效果低下

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当下一些高校对于体育教学虽然倾注了一定的心血,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有所提示,但是这些高校体育教师并未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仍旧继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使创新但是也未能够体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效果,在教学上过分强调形式主义,长此以往,体育教学不能够取得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这种现象与时代所呼吁的发展体育运动口号极为不符。

(三)体育教育忽略能力重视技能

以往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体育技能,一些教师在这种目标模式下进行各种教学方案的设计,由此使学生的体育技能有所提高。当下,一些高校仍然沿袭了以往的旧模式,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过分强调体育技能,对各种体育动作的规范性较为严厉,但是在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却比较忽视,由此导致了学生体育知识的不完善,比如在交往、自学、观察以及创新等方面较为弱化,最终导致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下滑。

(四)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鉴于当下高校扩招现象频繁加大,一些高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不能够达到既定的标准和要求,甚至有些高校严重缺乏体育教师,不同年级段都是一两个体育教师授课,这种现象使得教师不能够及时授课,授课效率也较为低下。这些高校普遍存在教师综合素质低下的情况,在教学方式上未能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同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

(五)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

大学生活类似于一个小社会,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待大学生不像对待低年龄段学生那样考虑周全,为此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小事故,涉及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各种教学器械应用或是一些对抗运动中,大学生未做好充分的安全保护意识,容易导致一些扭伤、擦伤和碰撞事件的发生,有时候甚至还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人身伤害。一系列的体育安全事故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对于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

二、大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

高校体育教育是极为关键的,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前提,应该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高校师资力量和学生身体素质未前提,摈弃旧时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此外,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他们的需求为主,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进去,选取他们所乐忠于的体育形式,在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可以将游戏教学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由此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对于高校来说,发展体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主,由此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应该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摒弃以往教师一味教书的习惯,根据学生的需求去教学,由此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可以多调查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如男生对于跆拳道、击剑等感兴趣,女生对于健美操、游泳等感兴趣,学校可以以他们的兴趣点为基点,不断满足他们的兴趣要求。对于一些传统性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创新方式,由此满足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三)加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涉及很多肢体运动,在运动中由于动作幅度的`程度不一,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给学生灌输安全知识,让他们时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一些大幅度的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简单到难慢慢过渡,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将安全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去抓。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一些简单的事故处理措施能够得心应手,充分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规范高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体育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的与众不同。在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技能等方面都能给做到得心应手。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体育教学的培训,让教师通过培训强化自身知识,达到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大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要求高校不断立足于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行之有效的对策应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2]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张维刚.素质教育评价中的几个要素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04)

[4]庄志彬.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5]滕忠红.个体特征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作者:李元伟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摘要:

体育教学在当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日益上升,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的教学,使当代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去发展。

关键词:

现状;教学生态化;对策;

1、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现状

我们国家在体育方面一直希望教学生态化,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制约因素使它受到影响。针对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分析:体育相对于其它的学科而言,有很大的不同,也会比较复杂。大学体育是以人类、自然界以及社会作为主心骨,这也是它发展的舞台。首先,大学体育主要是学生在上,老师在教,所以他们是属于人类这个范畴;大学体育中的自然界指的是教学的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的设备;而存在于学校中的体育精神以及老师教学观念则属于社会范畴。所以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的原因主要从人、自然、社会这三方面入手。首先从人的方面来说,体育课程在大学的学习课程中并没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他们认为体育课又苦又累还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每天对体育课都是抱怨,不愿意去上体育课,去上体育课也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使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学生的消极性也阻碍了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对于自然方面,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国家对于专业课程、科学技术等都太过于重视,却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这也使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方面的一些审批比较艰难,对体育教育资金投资减少,引起了体育器材及其设备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而在社会因素方面,学校的文化背景、学校的历史传统等,一些学校的传统中存在保守观念,学生没有深刻地理解体育精神以及老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这也是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的一大原因。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体育环境已经呈现反生态的趋势,使我们生态化教育失去了生机。

2、教学生态化必须存在的原因

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描述,就是每个物种出现并且进化时,必须经历一系列变化,产生微妙的反应,以便能适应物种的进化。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看大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关联性,使体育教学的发展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程度。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影响着课程的进行,如果老师以热情饱满的态度上课,学生也会激起兴趣,受到老师的感染,从而更加积极地练习。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这就属于课堂中的生态化。当学生的体育意识欠缺时,就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步。教学主体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对体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态化能够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生态化也能从根源解决当代体育所存在的问题。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我们必须把遵守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遵循其规律的同时去发挥我们的力量,才能使体育到到更好的发展。在体育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反应,在依照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

3、对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进行反思并采取对策

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还在萌芽阶段,要想它发展长久,我们必须去实行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它。首先,我们要形成体育教学生态化理念,让学生充满对体育改革的信心,提高体育生态化的意识。学生是主体,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充分理解,但也要充分地考虑生态理念,坚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能够使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也能使体育教学生态化迈出坚实的一步;其次,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老师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师生之间总是有一层隔阂,正因为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师生不平等,学生只能处在被动地位,任由老师去灌输,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也引起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因为没有交流沟通,这也使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平等相处,成为朋友,以朋友的交流方式去上课,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因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次数增加了,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的状态时刻保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丰富发展课程内容,使学生方方面面都能提高,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必须增加对体育方面的投资,增加一些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生态化保驾护航;最后,要实施更为科学严格的体育考核考试,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应考虑多方面内容,不能只是一味的根据原有的方式进行评估。需制定出一套考核机制,在课程内容合理的情况下,对每位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要评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重点是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不断丰富,这才会使它长久地发展下去。

4、结语

总的来说,对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进行有效地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以发挥这节课的最大价值。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除了要条理清晰、内容具体、更要满足教材的特点,进行细化和形象化,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点到面层层递进。

参考文献

[1]王丽.大学体育的作用[J].陕西教育,2016(09).

[2]程思浩.体育教学生态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3(02).

[3]李奎.体育教学生态化对人的影响[J].新时代导报,2009(05).

摘要:

为了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储量、体育观念及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理论知识;教学观念;课程设计;考核评价

大学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必须基于国家制定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处理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及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专业理论知识

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托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传统的基本体育理论在系统性与科学性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改革中无法发挥实际价值,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改革中,如果一味地应用新型体育概念与体育术语等体育名词,会影响大学体育理论系统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很多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受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质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法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

(三)课程设计单一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过于单一,且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与中学时基本一样;教学内容过于传统,与社会发展脱节,且内容过于单调;这些现状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且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课程设置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厌学,最终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法及考核体系的有效性不足

高校沿用传统体育考核方法、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种单一的模式影响了考核的效果及评价的有效性。例如,有些学生在中小学时期身体素质较差,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经过大学一年的体育教学后,虽然体育能力和运动技术相较于其他学生仍不成熟,但相比自身却有了很大突破,如果按照传统的绝对化计分考核评价,很难看出其进步,容易降低学生学习体育课程,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这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这导致考核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应增加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储量

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和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并在原有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更新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或者聘请专业教授入校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丰富体育教学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

(二)转变体育观念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应当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告别从前简单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与人性化,在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要通过教学理论的趣味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设置体育教学课程内容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不断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发展,要基于其实际发展情况,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其综合素质。鉴于我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时代性,就要根据不同区域学生的习惯与兴趣,优化设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安排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使用多考、纵比、常验的方法才能够提高其实际运用效果。多考是指在体育考试中,高校可以推行两次考试,取最高成绩的制度。纵比是指在考试时要实行“因人而异”的考试原则,对于身体素质本身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分析其实际情况,并适当加分,给予鼓励。常验是指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多次进行随堂测考、实践测考,并将随堂考评成绩纳入最终成绩评价内,从而提高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动力。

三、结语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的问题。相关部门及高校领导、教师必须共同努力,应对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研研讨、深化研究等方式,制定并落实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效果,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江伟.浅析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13(5):79-82.

[2]杨俊,盛大洋.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茶叶,2016(10):273-274.

[3]刘喜林.论校园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J].才智,2016(25):13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