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产业经济学推荐文章

2023-12-09 13: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产业经济学推荐文章

2013年考研紧把这篇文章贡献给正在考福州大学的考研学子正在奋斗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够帮组你们。和大家一样我是一名参加了2020年考研的学子,在考研论坛上也有很多的学弟学妹问我一些有关于考研的问题,故此我决定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正在考研路上奋斗的学弟学们不断的在考研路上前进。

一、 择校和择专业

福州大学经济学院2021年取消招收所有经济学学硕,对于报考福州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可谓当头一棒。现在如果想要报考福州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话,选择非常有限。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还招收一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管理学院招收一名产业经济学(一级学科为应用经济学,且为硕博连读项目),并且两个专业的专业课都为860(微观经济学),此外,管理学院还招收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同样都是硕博连读,并且都只招一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课同样是860微观经济学。

如果确实想要报考福州大学的经济学专业,需要做好十足的把握,因为所有的专业都只收一个人,并且不排除后续不招生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是数三,而管理学院的所有专业都是数一,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管理学院所有项目都是硕博连读,中途转硕的话需要四年,要提前思考是否做好科研准备。

最后,各个专业分数线,理论经济学是400分,今年进入复试两人,分别403和411。应用经济学是380,同样今年进入复试两人,分别403和380。需要注意的是,管院复试占比较大,而且复试难度大,往年经常存在复试不及格现象。需要做好考虑。

二、 初试复习经验

1.政治:

众所周知,经济学考研得数学者得天下,事实上,英语和政治并不是特别重要,不拉跨即可。我不太建议在8月份前接触政治,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是10月份左右开始,12月份开始着重背诵。大家可以提前开始,但是切忌不要花太多时间,因为政治得投入产出比在60分之前会特别高,想要在70分以上再提升的投入产出比就非常低了。具体准备的话,我就是跟着肖秀荣,按部就班,70分绝对不会有问题。尽管今年肖四押题不是很准,但是并没特别影响到我的大题分数,更加说明政治大题完全拉不开分。

每天一套练习题,这时候选择题应该每套都能达到40分以上,大题自己先列框架,然后根据个人习惯一天背一套或者按照马原题—毛中特题—近代史题—思修题—时政题这样背,至少背三遍,实在背不下来,就背精缩的框架,其实海文的大题也要有重点的背,背完这些30分完全可以拿到;这时候,每天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快速读时政,重点是自己不熟的部分。

2.英语: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所以基本上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很难给基础不好的同学太多的建议。如果英语基础比较好(六级600),我的建议是前期每天在走路或者吃饭的时候,过一遍考研词汇,一直到10月份左右再开始英语的真题,基本上过一遍10年以后的英语一真题即可,最多二刷即可。

作文最后一个月准备,有一套自己的模板,准备一些高级词汇和句子即可。这样准备同政治一样,可以有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基本上可以在75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管院复试英语面试部分难度较大,英语较差的考生需要引起注意。

背黄皮书赠的那本很薄的英二单词书,当时我几乎只背这本书了,10天一遍,这样一个月基本可以过三遍;其次背英二真题里单词,超纲词汇看看即可;10~17年的真题二刷,当时我并没有二刷完一遍,只重点挑了几个年份的刷了下,因此我做题基础和手感都不牢,所以真题还是多刷几遍的好;11月可以开始准备作文了,英二的作文其实是有套路的,反正套路都差不多,可以结合视频看看,每周写个两三篇就行了,作文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

3.数学:

管院考数学一,数学非常重要,也是会花最多时间的科目。我觉得没有什么技巧科研。

我当时看了至少6、7个老师的视频,因为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由于数学包括三个部分,所以视频数量挺多的,而且还要做笔记,所以当时几乎每天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数学,但是效率并不高,所以建议高数、线代、概率各跟一个老师,主要看哪个老师合自己口味,而且不要眼高手低,视频不用看很多,最重要的是自己动手练习;跟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多做题,多花时间,一定会有回报。

我正式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个人觉得暑假是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基本上可以确定考研。学校的时间。主要内容是数学、英语、专业课(高鸿业宏微观书及其配套课后习题集)。

我是建议大家不要把这些科目的复习割裂开来,尽量放在一起复习,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学习的科目。我这段时间基本上是七点半到图书馆、晚上呆到九点多回寝室,时间安排基本上80%的时间都在看数学,看累数学了,调整看专业课和英语。数学的话第一遍我是看复习全书,看一章节配套做分阶练习,第一遍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吃力,分阶练习只能做做里面的简单题,但其实不用给自己特别大的心理压力,主要根据题目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搞懂,要注意标记一些题目,方便回顾的时候做。每天做数学的时间把握在7-8个小时。英语的话,我基本上每天七点半还是重复背诵单词,同时刻意记一些单词的生僻意思,把一直背不出的单词理出来里点背诵,另外的话我保证每天至少一篇阅读理解,时间把握在12-13分钟,一开始可能觉得时间是不够的,张剑的模拟题相对于真题而言,我觉得难度大了一点,主要还是培养自己阅读的语感,把里面的单词搞清楚,长难句结构划分清楚就足够。

4.专业课:

复旦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都是860微观经济学,为数不多只考微观的经济学专业。这是由于管理学院主要侧重微观部分,对于宏观涉猎相对比较少。然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人资环经济学实际上是侧重宏观,之前都是跟着经济学院考856,现在856消失之后,跟着管院考860其实是不太合理的,所以并不排除今年单独出卷的可能性,需要考虑这一点。

860卷子基本不外泄,市面上的回忆版也层次不齐。近些年以计算题为主,今年更是只有六个计算题,一个题25分。但是,860的题型并不固定,难度也忽高忽低。所以备考时,需要覆盖全面,把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位。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教材推荐: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平狄克《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微观、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

教材解读:原有的860以平狄克教材为指定教材,实际上近些年的考题感受整体偏向范里安。我推荐早期用高鸿业教材入门(非跨考可以跳过这个过程),有了初步认识转范里安,并且以范里安为主要教材,主攻计算题。十一月份以后可以转看平狄克,主要了解一些范里安中没有的说法和内容,尤其是税收和产业组织部分(这些内容平狄克教材写得很好),并且适当准备简答题和论述题。最后,依靠尼科尔森的教材补充一些没有的中高级微观的知识点,尤其是消费者理论习题推荐:尹伯成绿皮书,钟根元《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各大高校的真题习题解读:优先做绿皮书,每个计算题都要会,简答和论述自己整理后背诵。

结束后做范里安和平狄克的课后题,最后做钟根元,可以只做自己薄弱的地方。其余学校的真题,我推荐一些(只需要做微观部分,推荐排名分先后):央财803、复旦856、上财801、对外贸815、人大802、中山801、上交841、厦大806。复旦860自己真题不外露,而且每年题型也不固定,所以多做做别的学校的题很有好处。

专业课因为指定教材只有高鸿业的两本,复习任务相对较轻,但是绝对不能不重视专业课,暑假的话我主要就是把这两本书都过了一遍,跟着老师后面学很轻松,他点播一下我就可以明白,然后着生动的例题理解起来更容易。第二遍看的时候开始整理了一份适合自己的笔记,笔记的整理一定要有框架,找适合自己理解的框架整理,对自己后期背诵很有帮助,同时做一些配套习题,在做习题之前可以去网上看一下你志愿学校专业课的真题卷,有些学校侧重于考选择计算等客观题,有些学校全是主观论述,了解清楚可以对准备有一个侧重点。

9-10月份专业课我已经整理完了笔记,但是一边背诵,一边做配套练习,专业课的时间我基本上花在晚上,每天背诵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做他的配套练习,把不会做的题目标注

整理方便第二遍重新做,在做题目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新的知识点,一定要把他整理到自己笔记的相应位置,很多考研题目并不仅仅出自数目,超纲内容也要了解到。专业课的话,到后期我个人觉得就是一个重复背诵的过程,重复做题目,如果指定书目是高鸿业,我觉得把配套练习做个两遍,保证95%以上的题目都知道解法,就可以安心去考试了,专业课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比如有什么特性,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

相较其他三门来说,专业课是比较好拿分的,因为海文找的专业课学姐学长可以给你很大的帮助,20节强化课还有复习资料真的非常重要,我当时到了最后觉得自己其他三门复习的不太好,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专业课上,拿专业课来提分。

三、 复试准备建议

由于都是硕博连读项目,所以需要提交科研计划等文件,并且复试内容主要会围绕提交的文件。此外,复试的占比非常大,英语复试难度也不小,完全有可能复试实现翻盘。初试后尽早准备复试是王道。此外,由于管院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前两年没有导师,转博之后才会选择导师,因此我认为提前联系导师意义不大。

我虽然对自己的初试成绩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初试成绩一天不出来就一天不想复习复试内容,说到底就是懒吧。我是得知初试成绩410分+之后的第四天吧才开始准备复试的,这个成绩确实让我开心了好几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复试,得体的衣服还是要准备的,福大的复试是有指定的参考书的,一定要好好看,我在复试的时候就被问了好几道专业课问题,不管有多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冷场。自我介绍最好既准备中文的自我介绍又准备英文的自我介绍,你也不确定究竟是让你用哪种方式自我介绍。

四、 总结

选择报考福大应该大部分是报考管院,当然也有可能是今年刚刚改成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不管是报考以上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只招一个人。所以如果你不能承受二战,希望你三思而后行。破釜沉舟是很励志的故事,但是失败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成功带来的喜悦。

(产业经济学)上海物流产业的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的研究

本文是大三上学期产业经济学的课程论文,最后是85分。可惜平时分拉低了不少,最后总分也不是很好。

没什么新意,但也是认真做了的。

上海物流产业的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的研究

xc.li [1]

摘要:物流产业是上海“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优先发展的产业。上海要建成“四个中心”的目标也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持。本文基于上海市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使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研究了物流产业对上海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包括使用关联效应分析、波及效应分析研究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上海市 物流产业 投入产出分析 关联效应 波及效应

The correlation effect and spread effect in logistic industry

ABSTRACT: The logistic industry has the priority to develop in the 11th, 12th, 13thFive-Year Plan of Shanghai. The aim that Shanghai wants to build four centers can’t be successful without the support of the logistic industry. This article uses the input-out analyze method to analyze the logistic industry’s influence to other industries, including using the spread effect analyze and the correlation effect analyze to find out the pulling effect and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logistic industry between year 2002 and year 2007.

Keyword: Shanghai, Logistic industry, Input-output analyze method, correlation effect, spread effect

1.引言:

现代物流业不仅具有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制造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态模式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城市,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即物流业的发展。由于物流业对其他一些产业存在较大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所以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从下图上可以看出上海在1990~2013年间物流产业发展的速度逐年增长。 [2]

图1 上海市主要年份货物运输量

物流业的重要性可以在直观上被认识到,但还需要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这种数量方面的精确的分析方法来找出和物流产业关联大的产业,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下面将对上海市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

2.文献综述

投入产出法在研究产业生产分配时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方法。郭湖斌、王晓光(2009)的研究 [3] 使用了投入产出法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徐雯雯(2012)的研究 [4] 使用2007年的重庆市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物流业直接消耗系数,分配系数等系数分析了物流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谢菲、黄新建、姜睿清(2014)的研究 [5] 综合比较15个产业的投入产出对其效率进行了评价。侯翔鹏(2013)的研究 [6] 对比分析了中国9个物流大省的区别与相似之处。除此之外,本文还参考了一些利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其他产业的文章的方法。 [7]

在查询参考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物流产业的论文比较少,在研究中采取两个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系数进行对比的文章也很少见。目前没有用两个投入产出表研究上海市物流产业的文献。而物流产业对于上海市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3. 投入产出法

3.1投入产出法介绍

投入产出法是由里昂惕夫创立的从数量方面考察国民经济或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生产与分配的数量依存关系,据此进行经济分析、预测和计划工作的一种方法。

物流业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直接影响表现为物流产业的不断扩大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间接影响表现为由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物流业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间接影响分为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

3.2 关联效应的分析

3.2.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即生产单位j产业产品所消耗i产业产品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1)

直接消耗系数实际上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消耗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值越大表面i部门与j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越密切。

3.2.2 直接分配系数

直接分配系数 是指第i部门单位产品中直接分配给第j部门的产品量,用公式表示为:

(2)

3.3波及效应的分析

3.3.1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部门增加一个最终使用单位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影响力是某部门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计算公式为:

(3)

为里昂惕夫逆矩阵第j列之和。

反映了国民经济某一产品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产品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即j部门对国民经济整体的拉动力或影响力、带动能力。

3.3.2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某部门的感应度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感应度的平均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4)

为里昂惕夫逆矩阵第i行的和。

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国民经济各个产品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品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3.3.3综合关联度分析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社会平均水平都为1,两者都较高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都大,也就是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较大。这样的部门比较适合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称一个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平均值为综合关联度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5)

4.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的实证分析

4.1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8]

基于数据可得性和和实证研究的需要,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若遇到某部门的总投入或者总产出为零的情况,因为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的分母不能为零且计算里昂惕夫逆矩阵时需要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满秩,我们删去这些总投入或者总产出为零的产业。

最终得到的上海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有117个可用部门,上海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有139个可用部门。

表1 在投入产出表中删除的行业

2002年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管道运输业

2007年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制糖业

4.2关联效应分析

4.2.1直接消耗系数

物流产业对各个部门的直接消耗关系反映了物流产业作为下游产业对各部门的直接依赖关系。按照投入产出表的处理方式,物流产业分为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仓储业。根据2002年和2007年上海市的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上面这5个部门对各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由于部门太多,这里仅选用5个直接消耗系数最大的部门列在表中。物流业对直接消耗系数较大的部门的依赖比较密切。

表2 铁路运输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对比

2002

2007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1100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

0.2118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

0.1033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1119

金融业

0.0381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017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0218

软件业

0.0091

建筑业

0.0203

银行业

0.0084

表2 显示在2002年和2007年铁路运输业依赖程度大的行业有所不同,相同之处是都依赖于燃料、金融和设备制造业,但2002年铁路运输业还依赖于能源供应业和建筑业这些第二产业行业而在2007年依赖于搬运业、软件业与银行业等服务业。可以看出铁路运输业技术含量的上升。

表3 道路运输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对比

2002

2007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1582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2222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0.0699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2043

道路运输业

0.0566

汽车制造业

0.0998

租赁业

0.0435

道路运输业

0.0513

汽车制造业

0.0228

橡胶制品业

0.0252

表3显示的道路运输业在2002年和2007年依赖度大的行业有燃料行业、汽车制造业和道路运输业本身,但2007年道路运输业对自身的依赖比2002年大了近一倍。说明道路运输业正在成为城际物流的重要方式。

表4 水上运输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对比

2002

2007

水上运输业

0.2937

水上运输业

0.2635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1837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1990

金融业

0.0955

租赁业

0.0908

租赁业

0.0835

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

0.0398

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

0.0491

批发业

0.0380

表4显示了水上运输业在2002年和2007年都对燃料行业、船舶制造业依赖大,同时可以看到水上运输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也很大。这说明上海的起到了航运中心的作用。与《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9] 中“深水港物流园区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的描述相吻合。

表5 航空运输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对比

2002

2007

航空货运业

0.2016

航空运输业

0.1955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1879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1926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1353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936

金融业

0.1171

银行业

0.073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0217

证券业

0.0507

表5显示航空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一样,对自身的依赖程度也很大。这也反映了上海的航空运输业起到了物流中心的作用,是国内空运和国际空运的中转中心。

表6 仓储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对比

2002

2007

房地产业

0.1159

物业管理业

0.0994

建筑业

0.0616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0.0870

金融业

0.0596

水上运输业

0.0375

道路运输业

0.0227

批发业

0.0364

保险业

0.0207

软件业

0.0354

表6反映了2002年仓储业主要依赖于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建设仓库硬件,而在2007年仓储业主要依赖于物业管理业,房地产业退居第二。说明仓储业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加大,仓储业从简单的保存货物变成提供增值服务的产业

4.2.2直接分配系数

根据2002和2007年度上海市的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仓储业对各个部门的直接分配系数。由于部门太多,这里仅选用5个直接消耗系数最大的部门列在表中。直接分配系数较大的部门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较大。

表7 铁路货运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对比

2002

2007

建筑业

0.2901

旅游业

0.0882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1851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087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1018

钢压延加工业

0.0693

钢压延加工业

0.0926

汽车制造业

0.0662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0825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0.0620

从表7可以看出在2002年铁路运输业主要是用来运输各种基本的工业原料的。但在2007年可以看出的显著不同是,铁路运输主要是用来运输游客,还可以看到汽车制造业对铁路货运业依赖较大。这可以反映出上海的汽车产业通过铁路货运从外地进口原材料。

表8 道路运输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对比

2002

2007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1825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3107

水上运输业

0.1355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0.144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1221

钢压延加工业

0.0628

建筑业

0.0705

汽车制造业

0.0608

金属制品业

0.0656

塑料制品业

0.0582

从表8可以看出在2002年,批发和零售贸易的货物主要由道路运输,道路运输业也作为水上运输业的后续物流步骤。在2007年,水上运输业从直接分配系数表前5名中消失,说明水上运输对道路运输的依赖减小,两者相对独立了。

在2007年,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也对道路运输业依赖较大,说明装卸搬运服务已经独立于各个工业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业部门了。

表9 水上运输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对比

2002

2007

水上运输业

0.2937

水上运输业

0.263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0424

钢压延加工业

0.0306

建筑业

0.0240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0198

钢压延加工业

0.0234

家具制造业

0.0145

汽车制造业

0.0123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0142

从表9可以看出,水上运输业对自身依赖较大,这与直接消耗系数表相符合。同时,可以看出在2007年水上运输业为钢材加工业输送原料的作用加大。

表10 航空货运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对比

2002

2007

航空旅客运输业

0.3637

航空运输业

0.1955

航空货运业

0.2016

旅游业

0.0354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0925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0337

邮政业

0.0520

商务服务业

0.0212

汽车制造业

0.027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0178

从表10可以看出,航空货运业对自身的依赖较大。2002年旅游业对航空货运业依赖较大,而2007年反而变小了,这反映了旅客出行选择的多样化趋势。即旅客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增多。

表11 仓储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对比

2002

2007

水上运输业

0.4446

批发业

0.2195

建筑业

0.1778

零售业

0.1200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0869

家用电力和非电力器具制造业

0.0600

汽车制造业

0.038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0508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0.0248

汽车制造业

0.0340

从表11可以看出,在2002年仓储业主要为水上运输和建筑业服务,在2007年仓储业转变为主要为批发零售业服务。这与淘宝网和电商网站的兴起时间相符合,仓储业的发展使客户能够快速地收到货物。

4.3波及效应分析

4.3.1影响力系数

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包括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绝对影响可以用影响力表示,相对影响可以用影响力系数表示。物流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是建立在其他产业对物流业的最终产品的使用基础之上的,反映了物流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物流业对其他部门的中间产品需求越大,则影响力越大。根据上海市2002年117个部门和2007年139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物流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具体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影响力系数

2002

2007

产业名称

影响力

影响力系数

排名

影响力

影响力系数

排名

铁路货运业

0.8401

0.4721

109

1.1616

0.6206

123

道路运输业

1.1576

0.6505

100

2.4245

1.2954

21

水上运输业

2.0281

1.1397

49

2.0501

1.0953

54

航空货运业

1.7048

0.9580

64

2.2682

1.2119

34

仓储业

0.9331

0.5243

106

1.7292

0.9239

92

合计

6.6640

3.7448

9.6339

5.1473

平均

1.3328

0.7489

1.9267

1.0294

对比分析2002年和2007年的影响力系数可以看出,在2002年仅有水上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即水上运输业生产对其他产品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而在2002年其他运输业(铁路货运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货运业、仓储业)对其他部门产生的波及影响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在2002年水上运输业的波及效应最大,可以看出2002年物流业以水运为主。

在2007年,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货运业在所有行业中影响力系数的排名上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29%和21%。这两个部门在5年中增长很大,说明他们对上海经济的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很大。

增加对影响力系数高的部门的投资可以引起其他部门的需求进而推动整个上海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看到在2007年物流业的影响力系数有所上升,说明物流业在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4.3.2感应度系数

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影响包括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前者可以用感应度表示,后者可以用感应度系数表示。物流业的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反映了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物流业由此受到的需求的感应程度,也就是物流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是物流业的感应度与其他各部门感应度平均数之比。具体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感应度系数

2002

2007

产业名称

感应度

感应度系数

排名

感应度

感应度系数

排名

铁路货运业

1.2600

0.7080

44

1.1482

0.6135

50

道路运输业

2.3248

1.3064

26

2.4873

1.3289

32

水上运输业

4.1865

2.3525

14

4.2795

2.2865

17

航空货运业

1.1053

0.6211

52

2.4682

1.3187

33

仓储业

0.3409

0.1916

92

1.8203

0.9726

39

合计

9.2177

5.1798

12.203

6.5204

平均

1.8435

1.0359

2.4407

1.3040

从表13可以看出在2002年时,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所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而在2007年时,航空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也大于1,说明这5年中,航空运输业的推动作用有比较大的提升。虽然仓储业在2007年的感应度系数小于1,仍旧小于全社会的平均感应水平,但可以看出它的感应系数从2002年的0.1916上升到2007年的0.9726。未来仍有大的上升空间。

4.3.3 综合关联系数

表14 综合关联系数

2002

2007

铁路货运业

0.5901

0.6170

道路运输业

0.9784

1.3122

水上运输业

1.7461

1.6909

航空货运业

0.7896

1.2653

仓储业

0.3580

0.9482

合计

4.4623

5.8338

平均

0.8924

1.1667

从表1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2002年仅有水上运输业一个行业的综合关联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6个物流业的子行业的平均综合关联度为0.892468,说明在2002年时,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都不大。但在2007年,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三个行业的综合关联度都大于1,仓储业的综合关联度相较2002年有较大提升并接近1。物流业的子行业的平均综合关联度大于1。这说明在2007年,物流行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都比较大。

4.4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拉动和支撑作用的类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社会平均值都为1,但同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不一定一致,既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不一定一致。我们以影响力系数等于1为横轴,感应度系数等于1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分成4个部分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象限。绘制上海2002年、2007年的物流产业落入四个象限的情况。

处于第一象限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这些行业有强辐射和强制约作用。2002年有17个产业在第一象限,2007年有22个产业在第一象限。物流产业在2002年有1个子产业在第一象限,2007年有3个在第三象限。

处于第三象限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小于1,属于弱辐射、弱制约的行业。在2002年有3个物流行业的子行业在第三象限,在2007年,其中两个子行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从第三象限移入第一象限。

图2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

4.结论

物流业是上海建成四个中心的重要产业。我们在投入产出表中可以看到上海的物流产业这几年发展的成果。本文创新性地使用投入产出法来对比分析上海市2002年和2007年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结果表明:上海的物流产业在2002年到2007年中对上海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增大了不少。体现在各个行业对物流行业的依赖程度增加。

从直接消耗系数与直接分配系数两个方面来看,各个物流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关联更加密切。从水上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上海建设物流中转中心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个“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在直接分配系数表中频频出现,说明物流产业正在从工业部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业部门。物流业的专业化这有利于降低工业部门的物流成本。

物流业对制造业分地生产部件再进行总装的方式有相当大的促进。可以看出它对上海汽车制造业的促进作用。

各个物流子产业之间的独立性有所增强。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分析上来看,在2002年仅有水上运输业的波及影响比较大,而2007年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波及影响都增大到1之上。说明这两个物流子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感应度系数时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最后,在分析综合关联度系数时,可以看出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有较大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看出,仓储业也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因此,在制定下一步发展政策时仍需要将发展物流业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2013)

2. 郭湖斌, 王晓光.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J]. 中国市场, 2009(41):16-19.

3. 徐雯雯. 重庆市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9(6):26-29.

4. 谢菲, 黄新建, 姜睿清. 我国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48-56.

5. 侯祥鹏.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省际物流业发展比较――以物流大省为例[J]. 中国流通经济, 2013, 27(1):48-54.

6. 朱宗尧, 李宁, 王建会. 上海现代信息服务业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9).

7.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投入产出表( 2002,2007)

8. 上海市市政府.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第2页

[1]

[2]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2013)

[3] 郭湖斌, 王晓光.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J]. 中国市场, 2009(41):16-19.

[4] 徐雯雯. 重庆市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9(6):26-29.

[5] 谢菲, 黄新建, 姜睿清. 我国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48-56.

[6] 侯祥鹏.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省际物流业发展比较――以物流大省为例[J]. 中国流通经济, 2013, 27(1):48-54.

[7] 朱宗尧, 李宁, 王建会. 上海现代信息服务业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9).

[8]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投入产出表( 2002,2007)

[9] 上海市市政府.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第2页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推荐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16、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17、干散货国际海运的经济学分析

18、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因素研究

19、铁矿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20、美国新型保护主义的动力机制

2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论

22、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 经验 实证教学——以罗伯特?卡伯版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部分内容为例

23、“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24、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

25、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26、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法经济学视角下的利益追求

27、论中国问题意识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8、国际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兼谈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

29、论国际营销学与国际经济学对RCA的不同把握

30、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小国理论——依附论理论体系的批判性解读

31、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兼论产业基地建设

32、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33、论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

34、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35、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

36、论比较优势的微观实现机制——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由分离到统一

37、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38、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39、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 方法 与“霸权稳定论”——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40、经济政策、汇率和资本流动——论芒德尔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41、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42、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读《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43、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4、《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

4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霸权稳定论为视角

46、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分野与发展前沿:基于英美学派局限性的视角

47、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8、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地区主义的不同理论解释述评

49、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

50、对外开放深化经济安全何在?——评《经济发展安全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51、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

52、论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53、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

54、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

55、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

56、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结构性衍变——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解

57、“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58、对外贸易利益的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

59、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大厦——评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60、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摘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61、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62、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分析

6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64、绿色壁垒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

65、国际经济学中的套利与平价理论

66、国际经济学中套利与平价理论刍议

67、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其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启示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

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

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

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

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

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

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

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

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

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

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26、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

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

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

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

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36、20x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 反思

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

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

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

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

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51、宏观经济学的重构发展

5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兼对当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53、从宏观经济学百年简史看“宏观经济学的麻烦”

54、DSGE会使宏观经济学“大一统”吗?

55、香樟系列推文之2:DSGE与宏观经济学

5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问题

57、宏观经济学演进:一个新视角

58、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

5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0、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61、阿莱西纳对政治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2、刍议宏观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

63、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64、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65、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66、试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和未来

67、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68、意大利货币循环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9、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70、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71、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探索

72、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

73、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

74、论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 毕业 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 企业管理 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21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

★ 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 2021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