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力学守恒定律的论文

2023-12-06 02: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力学守恒定律的论文

机械能守恒定律论文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个或多个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重力和弹力是系统的内力。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内只有重力或者是弹力做功,而其他一切力都不做功。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试论机械能守恒定律,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规律,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只涉及物体的始末两个状态而不涉及物理过程,简化了力学问题的求解。本文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表达形式和守恒条件,并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力势能 变力做功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物理规律之一,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运动学中的很多问题。因此,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非常有必要。

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个或多个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重力和弹力是系统的内力。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内只有重力或者是弹力做功,而其他一切力都不做功。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物体仅仅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如在各种抛体运动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机械能守恒。

第二,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其他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机械能守恒。如:某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受重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斜面支持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判定是否能守恒的方法:

(1)做功判定。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如果系统当中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虽然还受其他力,但是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2)能量转化。如果系统当中有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是没有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那么机械能守恒。

(3)对于像绳子瞬间的紧绷及物体间非弹性的碰撞等,除非题目有特别说明,其机械能不守恒。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一般需要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当只有重力做功时,可选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当物体间存在弹力做功时,则要选取这几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2)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确定两个状态,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初、末状态,选取恰当的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初、末两个状态的机械能或确定两个状态间动能和势能的变化量。

质量m=1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A点以v=4m/s的初速度向下滑动,在C点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缩到B点时的速度为零,已知从A到B的竖直高度h=1m,求弹簧的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解析:本题为变力做功的问题。由于斜面光滑,因此机械能守恒,但弹簧的弹力是变力,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且弹力做的功的数值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相等。取B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有:

从以上三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涉及运动的起始和终了状态,而不涉及中间过程的细节,所以当守恒条件得到满足时,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求解变力做功、曲线运动等用纯粹的力的观念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适用于不涉及时间、加速度等过程量的某些问题,避开较复杂的力做功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条捷径。

扩展资料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对某一物体若只受重力作用,则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对某一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只有重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则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若某一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只有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此时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4)若某一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此时物体、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过程表达式:

1.WG+WFn=Ek

2.E减=E增(Ek减=Ep增、Ep减=Ek增)

状态表达式:

1.Ek1+Ep1=Ek2+Ep2(某时刻,某位置)

2.1/2mv1+mgh1=1/2mv2+mgh2

关于经典力学的论文

  经典与时代的批判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摘要:论述经典力学的成就,批判经典力学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引力本质、质量不变等观点,说明其应用范围及其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关键词:空间 时间 引力的本质 质量 速度 能量 矛盾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
  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于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力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这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入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基本概念。按照牛顿的说法,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的处所的移动。
  莱布尼兹、贝克莱、马赫等先后都对绝对空间、时间观念提出过有价值的异议,指出过,没有证据能表明牛顿绝对空间的存在。爱因斯坦推广了上述的相对性原理,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和时间间隔也变成相对量,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不是与物体运动无关的:一方面,物体运动的性质要决定于用怎样的空间时间参照系来描写它另一方面时空的性质也决定于物体及其运动本身。
  量子论的发展,对时间概念提出了更根本的问题。量子论的结论之一就是:对于一个体系在过去可能存在于什么状态的判断结果,要决定于在现今的测量中做怎样的选择。这种现在与过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因果顺序概念十分不同的,暗含于时间概念中的因果序列要求过去的存在应是不依赖现在的。
  因此,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可能并不总是合用的。空间与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但并不一定是最基本的次序,它可能是更基本的次序的一种近似。
  第二,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一种解释,就是时空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弯曲、伸展。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置于某一空间时,空间就会弯曲变形,质量越大,空间弯曲变形就越严重。那么,空间为什么会在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弯曲呢?爱因斯坦也没能给出答案。所以,爱因斯坦的弯曲空间理论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量子力学关于电荷间的电磁力和强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原理的解释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认为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或引力子来传递的观点也未得到肯定,因为,至今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传递万有引力作用的引力子。
  第三、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它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使到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因斯坦从力学的观点出发,考虑两个球体的弹性碰撞,利用动量守恒定理和相对论速度相加定理能够导出著名的质速度公式

  该式说明,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 ,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第四,经典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可与光速相比的高速情况和微观世界的适用问题,当时没有涉及也不可能涉及。
  第五,经典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潜在矛盾
  在经典物理学中,最难使人满意之处恐怕莫过于对光的描述了。如果微粒说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当光被吸收的时候,组成光的粒子变成了什么呢?而且为了既表示可称量物质又表示光,必须在讨论中引入不同的实体,这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人心安理得。
  同样,纳入力学框架中的光的波动论也难以自圆其说。按照波动论,光被解释为充满宇宙空间的以太的振动。由于光是横波,因此以太必须具有承受切应力而不承受压应力的能力,又由于以太对可称量物质并不产生可观察到的阻力,它又必须具有极小的密度。为此,人们绞尽脑汁,臆想出种种以太模型。这种无所不能、无奇不有的以太反倒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热力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1865年,克劳修斯确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揭示出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在经典力学中,从来也未发现类似的情况,力学过程的可逆性是由普遍的力学原理做保证的。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普遍成立的,因此,这个矛盾是无法用力学的基本观念予以解释的。
  三、总结
  牛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建起了一座科学丰碑,他的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宏观物理学的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极其广泛和辉煌的。然而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在否定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错误论述和含糊概念、创立牛顿力学的同时,也在其中隐含了自我否定的潜在因素。诚如恩格斯所说的:“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由于牛顿尽力把他的体系表现为由经验必然性所决定的,特别是由于经典力学在实践上的巨大成就,足以阻碍后人去思考那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先验特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谁也没有想到,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可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事实上,物理学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继后的时期人们又往往夸大它们的作用,不适当地把它们误用到其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为了消除这种误用,每—个历史时期都需要一种新的启蒙,正是这种永不止息的启蒙精神,才使科学不致变为僵化的教条。
  参考文献:
  [1]经典场论 张启仁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量子力学 井孝功著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空间:从相对论到M理论的历史 关洪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时间 保罗•贝内特著;苏福忠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狭义相对论 G.司蒂文逊;C.W.凯尔密司特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6]相对论导引 赵展岳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热力学 王竹溪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物理学史 郭奕玲,沈慧君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9]大学物理.下 钟江帆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物理力学小论文

世界上有确定的东西吗?

正如大家所知,1927年3月,海森堡在《量子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知觉内容》论文中,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另一种测不准关系,海森堡认为,科学研究工作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时,会遇到测量仪器是宏观的,而研究对象是微观的矛盾,在微观世界里,对于质量极小的粒子来说,宏观仪器对微观粒子的干扰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无法控制点额,测量的结果也就同粒子的原来状态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微观系统中,不能使用实验手段同时准确的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由数学推导,海森堡给出了一个测不准关系式: 。对于微观粒子一些成对的物理量,在这里指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愈确定,则另一个就愈不确定。所谓测不准关系,主要是普朗克常量h使量子结果与经典结果有所不同。如果h为零,则对测量没有任何根本的限制,这是经典的观点;如果h很小,在宏观情况下,仍然能以很大的精确性同时测定动量与位置或能量与时间的关系,但是在微观的场合就不能同时测定。实验表明,决定微观系统的未来行为,只能是观察结果所出现的概率,测不准关系已经被认为是微观粒子的客观特性。

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关系后,立即在哥本哈根学派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泡利欢呼“现在是量子力学的黎明”,玻尔试图从哲学上进行概括。1927年9月,玻尔在与意大利科摩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用以解释量子现象基本特征的波粒二象性,它认为量子现象的空间和时间坐标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不能同时在同一个实验中表现出来,而只能在互相排斥的实验条件下出来不能统一与统一图景中,只能用波和粒子这些互相排斥的经典概念来反映。波和粒子这两个概念虽然是互相排斥的,但两者在描写量子现象是却又是缺一不可的。因此玻尔认为他们二者是互相补充的,量子力学就是量子现象的终极理论。“互补原理”实质上是一种哲学原理,称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30年代后成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波恩称此为“现代科学哲学的顶峰。”

1927年10月在布鲁塞尔第五届索尔卡物理学会议上,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为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同时也受到爱因斯坦等一些人的强烈反对。爱因斯坦为此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理想实验,企图超越不确定关系的限制来揭露量子力学理论的逻辑矛盾。玻尔和海森堡等人则把量子理论同相对论作比较,有利地驳斥了爱因斯坦。1930年10月第六届索尔卡物理学会议上,爱因斯坦又绞尽脑汁提出了一个“光子箱”的理想实验,

向量子力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光子箱的结构很简单,一个匣子挂在弹簧称上,一个相机快门一样的装置控制匣子内光子的射出。每次射出光子的时间由快门控制,弹簧称上可以读出整个盒子因光子出射而减少的质量,根据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质能关系: 得出光子的能量,这样原则上时间和能量不存在不能同时确定的问题。
据说玻尔看到这个装置登时口吐白沫,经过紧急抢救时的输氧加上彻夜的苦思之后,玻尔终于搬来了救星,呵呵,那竟然是爱因斯坦本人的广义相对论。发射出光子后,光子箱的质量减少纵然可以精确测出,然而弹簧秤收缩,引力势能减小,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箱子中的时钟会走慢,归根到底时间又是不确定了。
这次轮到爱因斯坦吐血三天了,他费尽心思找来的实验居然成了量子力学测不准关系的绝妙证明,还被玻尔等人堂而皇之的载入他们的论文之中。

既然在微观状态下,存在测不准关系,那么在宏观状态下,还存在测不准关系吗?这个我们应该能得出结论:当然存在测不准关系。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一旦到了处理实验数据就要同时算出相应的不确定度。这是为什么呢?测量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之中。任何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方法、测量者的观察力都不可能做到绝对严密,这就使测量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有误差产生。因此,分析测量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尽可能可消除其影响,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就是物理实验和许多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我们只能尽力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它。

从上面可以看得出,世界上是不存在测得准的东西的,正所谓世界是辩证统一的,事物是相互影响的,既存在相对性,又存在绝对性。事物的测不准关系,就因为它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某某物重多少,高多少,等等看似绝对的数据其实是相对的。在某一个时段里,物体趋向于某个值的概率最大,因而我们就把这个值称作在这个时段里的相对准确值,它本是使不可能测准的。事物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因而又由于相互作用是具体的,因而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而本体则是抽象的,因而是无限的,并不具有任何确定的认识意义。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确定的东西。

参考文献: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量子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二版34页35页
李士本,张力学,王晓峰《自然科学简明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68页.72页
资料来源:

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500字论文

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六个不改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