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做领导的艺术的文章

2023-12-07 03: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做领导的艺术的文章

企业领导艺术探讨(供你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领导者领导艺术的缺失,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使领导者更好的运用领导艺术。 关键词:领导艺术;领导者的素质;仁;严;信;勇;智 1 领导者在领导艺术上的缺陷 (1)过度仁爱。仁爱、仁慈这两样是好的,也是领导者在驾驭下属中常用的技能,但是企业领导在对下属实施统驭术的时候,仁爱、仁慈过度而导致了妇人之仁,将仁爱变质成溺爱或者是姑息。领导者对仁的过度,导致某些情况更加恶化,员工对领导者的仁曲解成放纵,为所欲为。制度应该是领导者仁性的表现,而不应该是领导者为体现仁而使仁爱、仁慈凌驾于制度之上,这样表面上的仁实际上确是领导者软弱的表现。 (2)虚假严厉。严格并不与领导者的仁爱冲突。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沟通除了了解、褒奖、鼓励之外,同样也有批评。该惩戒的时候决不姑息,该奖励的时候决不吝啬,恩威并施方能体现领导者的魄力。但严厉不应该只是对员工,领导者对自身同样应该严厉。领导者为了在员工前树立威信,一般都会表现得严于律己,但是如果这种严不是源于内心的话,就是一种虚假的严于律己,而这将会是混乱的开始。 (3)不讲诚信。诚信就是领导者做人的根本。会做人是成功的根本,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诚信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多么重要的素质。上司无信,下属自然无德,这其实是鲦鱼效应。领导者由于所负的责任和所处的位置,其一言一行常常处于下属员工视线之内,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至关重要。领导者若无信,下属将不会心悦诚服的为上司工作,同时对外也因领导者的影响而失去信用,最后导致的将是企业的名誉损失,客户不再愿意合作。 (4)缺乏智慧。当今企业有着一种不良的趋势,那就是领导者看重的是一张文凭,是学历水平。无可厚非,学历本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一种规则,但是当它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成为唯一或者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时候,他将固化人的一定思维。领导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混沌的学问,学历衡量的是一个人的学识,而领导艺术更多来源于实践与经验的积累。领导者的智慧不单要体现学识,更要体现自己的经验。为什么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者比下属有着更多的经验,遭遇并解决过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学历比下属高。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一个领导者比下属多的是实践,多的也是积累。 (5)不够勇敢。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胜者,强。”勇敢对于领导者其实分为两种,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做到对外的勇,他们决策果断,对事件分析和对外开拓充满勇敢,这都是对外的勇。但是敢于承担韩信胯下之辱的勇者却是稀少。领导者多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这是时势造英雄。来自于内在的勇不是时时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困难和成功时的坚定与冷静。古人说的“大勇不勇”才是许多领导者所缺乏的勇敢。一名领导者的勇不单单是勇气,而是时刻体现它的大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可见,一名领导者不光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 2 更好的掌握领导艺术源于领导者素质的提升 领导者对领导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不足,那么首先就应该提高领导者本身的素质,笔者结合从孙子兵法中悟出的道理,提出了应该加强仁、严、信、勇、智五方面的修炼的观点。 2.1 智的修炼 (1)对人的智慧。领导者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开发、交换、复制和管理的能力,毕竟这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领导者更需要的是一种判断力,这是领导者通过大量实践和经验积累方能形成,其中包括对人与对事物的两种判断。同时,领导者要激发下属的自主能动性,就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的智慧,而什么时候应该隐藏自己超人的智慧,大智若愚才是真的大智慧。 (2)对事物的智慧。即是领导者需要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事情。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因为领导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处在矛盾的交叉点上,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应付各种变化。要用多样性的观点看问题,力求全面,防止片面;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力戒僵化,防止刻板;要用差异性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2.2 仁的修炼 (1)人性之仁。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的员工更渴望上司的体恤。身为一个领导者,要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关心员工。一位领导者以博大仁爱胸怀善待世间万物,以仁厚的宅心对待下属。有时候,领导者更需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员工的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我曾有位朋友从微软跳槽辞职,并不是微软工作累,也不是微软的待遇不够高,其实只是他的父亲过世了,需要回家守灵,而微软批准的假期太短,为了尽孝,他只能选择辞职。这本来是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微软也不必损失一位有能力的员工,只是领导者并没有考虑的员工精神上的需求而已。上下级之间平等沟通,互通意见,使组织各方有事多商量,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组织环境。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与众人一起结成伙、抱成团,就像握紧拳头一样,应当象草原上的鸟儿们一样,总是成群地在一个地方产卵孵化,以种族的优势和警惕有效地完成生的伟大任务。 (2)规则之仁。领导者总有自己得力的下属,更或者有亲人朋友在自己身边。对此些人,领导者有着更多关爱、提携。对于他们,领导者更多的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而功劳则总是多分一些,奖赏丰厚一些。但仁不是溺爱,不是姑息,不是放纵。孔子认为所谓制度就是领导者基于仁爱的心,将规律演化成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使过分的得到抑制,使不足的得到促进。也就是说,所谓的仁是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制度是为了体现仁而制定的。但这不意味着领导者施仁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也就是说制度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相反为了体现仁,制度的制定必须谨慎的、周密的。而且一经制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使仁而表现得不仁。领导者在把握了仁与制度之间的主次关系之后,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仁,使下属感到温暖与公平,使得人心归附。 2.3 信的修炼 (1)诚信的提高。“人无信而不立!”作为领导者则更应守信。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诺,事无大小,只要是承诺别人的事就是大事。百事可乐公司对这一点尤为重视,在业务培训中,每一次都会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承诺你的客户,只要承诺了客户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领导者有信誉,对外,客户才能相信,愿意长期合作。对内,使得下属信服,此时方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2)威信的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将威与信联系在一起,却将信与威的位置倒置,认为威信之间的关系是先有威后有信,但实际应该是先有信而后有威。领导者若是将威置于信的前面,那么他将永远怀疑自己的威信是否受到侵犯,而实际上他永远也得不到威信,因为他自己的多疑,而不断践踏着自己的威严。因此,领导者注重自己的信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才能使下属信服,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2.4 严的修炼 高标准、严要求。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时,经常以此为口号。严格要求,并不与仁相冲突,但是要建立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领导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明确什么情况该奖,什么情况该罚,并坚决做好评估与执行工作的话,这样的严格并不会破坏领导者仁的实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主将惩罚部属极其严明的例子,奖惩严明方能号令三军将士听命。管理属下严,这只是领导者需要提升“严”的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对自己的严。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就这样度过一天,亦或者在单位的电脑上察看股市,做着与本质工作并不相符的事情。这种状况在国企非常之多,虽然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领导者在带领,但是他们平时的作风已经影响到下属平时的工作作风。本质上的严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的,而不是始于他的行为的;是从他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开始的,而不是被迫的。凡是能够真正严于律己的人,都是能严格对待自己思想的人。领导者对自己严格了,也才有资格对下属严格。否则是不能让下属感到心悦诚服的。 2.5 勇的修炼 领导者失败的决策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正确的决策都有类似的一点,那就是在机遇面前没有犹豫,勇敢的迎上去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决策。领导者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开拓各个市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企划,在各种优秀的企划中找到最完美的几乎不可能,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勇气,做出领导者的决策。决策成功,依靠的是大家的努力,以及领导者临门一脚。一旦决策失败,领导者更是需要勇气来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勇,其实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艺术非常重要的素质。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但是领导者失去了勇气,就什么都没了。和田一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说到。承担失败的责任,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些都是领导者的做人艺术所需具备的素质。可见,一名领导者不仅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3 结束语 领导的艺术实质来源于个人内在的修养。相对于领导艺术的诸多方法来说,修养就像肥沃的土地,而方法更像是这土地上生长的物种。只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真正的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每个领导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特质,发扬自己的特质,强化个人修养,更好的理解仁、严、信、勇、智,必然能体现出个人素质,发挥个人所特有的领导艺术,从而提升领导艺术,达到一般驭人、协调、处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参考文献[1] [美]詹姆斯W鲁滨逊.韦尔其领导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2] 高伟.卡耐基论领导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6). [3] [美]本尼斯,[美]纳努斯.领导者[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论领导的艺术,写一篇论文,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学校管理;领导艺术;集团式;团队式;影响力;凝聚力;积极性

在《管理心理学》中,“领导”一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是指“管理者”。即负责某个群体的人;作动词,是指管理、影响人们行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或者说,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这里论述的“学校领导”既是指动词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即如何管理学校、学校如何管理,又指名词意义上的领导,即学校的负责人。

一、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集体领导

可以说,要把学校管理好,没有过硬的领导者不行。而过硬的领导者必须依靠一个过硬的班子。什么样的班子才过硬?纵观中外学校管理历史,大约有四种班子。一是“家长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往往缺少有关知识、不精专业、不知心理学,不懂领导艺术,凭个人经验和行政命令办事,唯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二是“硬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精通业务,有很高的学业水平。领导者往往是专业课的佼佼者或教研的“领头羊”。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不精管理,工作常常陷于困境。三是“软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领导者由懂管理学、心理学的“软专家”充当。管理上有水平、有艺术,能有效地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但这种班子成员由于不精专业、缺少与教师沟通的条件,于是难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号召力不大。四是“集团式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是学校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其特点是班子成员既有懂业务的“硬专家”,又有懂管理的“软专家”,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集体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学校要管理成功,一方面要铲除“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封建家长制领导,另一方面要避免任用“懂行不懂管理”“懂管理不懂行”的学校负责人,组建一个由“软专家”为主体的专家“集团”实行领导,学校才会长足进展。

有了一个好的班子,还要对学校实行有效的“领导”,实现有效领导,关键在于领导者。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把学校领导划分为五类:平庸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中间型领导、团队型领导。平庸型领导胸无大志,缺乏上进心、责任心,没有主见,逃避现实,较少关心学校发展,也不关心教师学业与生活,可谓“最差”领导。任务型领导,管“事”不管“人”,只知完成“任务”,不管教师情感、福利,他们独断专行、压制不同意见,欺上压下。这种领导短期内学校可能有起色,但时间一长,教师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必然影响教职工的“士气”,以致学校管理失败。俱乐部型领导则刚刚相反,只关心“人”,不管理“事”,以为只要与教师关系搞好了,学校任务自然可以完成。其实这是天真、幼稚的想法,因为支持和拥戴,必然好坏不分、善恶不明、黑白混淆,长期以往不利学校任务完成,到头来也搞不好人际关系。中间型领导则把“人”和“事”加起来除以二,推崇“折衷”,走“中庸之道”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处理人事矛盾上,不去寻求对人、事有利的优化策略,而只用“妥协”办法处理,既要影响学校任务的完成,又要挫伤教师的“士气”,两败俱伤当然也不足取。

学校领导应为“团队式领导”。这种领导有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关心学校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关注学校成员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努力寻求问题的优化方法,使关心“事”与“人”互相影响、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统筹解决。

二、加强领导者自身修养,做具有“影响力”的领导

“影响力”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一个成熟、有威信的学校领导,必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领导的影响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因此加强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平心而论,领导者影响力并非只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权力性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另外传统的“官”念、资历因素等等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这些都难以持久,最让教师心服口服而持久不变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即自身性影响力,或称“领导修养”“领导素质”影响力,如品格、能力、知识、情感影响力等等。一个领导适当地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可使教师产生敬畏感、敬重感、威严感、服从感,但这是短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权力感”越来越淡化。所以非权力影响力就显得愈来愈加重要。

一个好的学校领导不能停留在靠“权力”去影响教职员工,而应当靠“自身的”“自然的”“非权力的”因素去影响别人。学校领导者自身修养因素包括很广,据198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的《校长素质》一书调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是学校领导“自身素质”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学校领导只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完善人格,懂业务,积极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工作水平,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国外对领导者素质培养十分重视。心理学家斯托格迪认为,领导者应有十个方面素质:才智;强烈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坚持追求目标的性格;大胆主动的独创精神;自信心;合作性;乐意承担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能忍受挫折;社交能力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则认为领导者应具备十三个方面的素质:管理能力;智力;创造力;自我督导;决策;成熟性;工作班子的亲合力;男性的刚强,女性的温柔;职业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行使权力需要;高度金钱奖励需要;工作安全需要。

概括中外学者的研究,我认为一个领导,其品格、情感、知识、能力四方面素质最具影响力。第一,品格因素。校领导的道德品质、人格特征及各种作风最具有响力。有人说,要做好领导,先学好做人。“做人”是从事任何工作的条件、基础、前提,这是很有道理的。学校领导谦逊和善、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吃苦耐劳、治学严谨等等都能给师生留下美好印象,以至自觉地去模仿,从而他的权威与影响力大大提高。

第二,感情因素。感情是情绪与情感的总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的反映。领导的感情不但有吸引力,而且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就这点而言,学校领导必须处理好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r

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不是对下属关心备至的,没有一个坏领导与下属关系是和谐愉快的。由此可知,领导与下属关系密切,下属对领导有亲切感。领导待师生员工和蔼可亲,那他的影响力自然扩大。反之,领导盛气凌人,与下属关系紧张,自然就会失去影响力。

第三,知识因素。这一点即《校长素质》一书中讲的业务知识因素、斯托格迪尔讲的才智因素、吉色利讲的智力因素。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务认识思维的结晶,是人聪明才智的源泉。没有知识,就没有智力、能力。毋庸置疑,领导是个“硬专家”,懂业务,有丰富的知识,教师自然会钦佩,领导也自然具有影响力。

第四,能力因素。前面所引述的《校长素质》、斯托格迪尔、吉色利领导素质中,能力素质所占比例最高,可知其重要性。如果把学校领导能力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能力;二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指导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学校领导这三个方面能力越强,他在教师中影响力就越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有较强能力的学校领导,不但会给学校的事业带来成功、发展,而且会使教师产生敬佩感、安全感。

三、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富有“凝聚力”的群体

学校是个群体,群体需要“凝聚力”。而有凝聚力的群体形成又建立在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上。

什么是人际关系?从理论上说,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行为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也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有力保证。

怎样处理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呢?首先,领导要借助“交往”,进行“沟通”。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消除陌生感、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感情的途径。其次,领导要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即人与人之间友好、亲近和喜欢的心理现象。人际吸引因素很多,如接近因素(地理位置接近的较容易建立人际吸引)、才能因素(有才华的人容易产生吸引力)等等。作为学校领导要利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条件搞好人际关系。再次,适当满足成员需要,增加人际关系的活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进行交往、从事共同活动的。或者说,满足需要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动因。只有适当地满足人们正常需要,人际关系才富有活力。

另外,一个成功的学校领导,还会利用内部外部条件,使群体富有“凝聚力”,比如教师的魅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等内部条件可以增加凝聚力;又如群体外部压力、群体社会地位等外部条件也是凝聚力升降的一个标志。

四、学点心理学,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

学校是当代学校,教师是当代教师,当然学校领导也要成为“当代”领导。什么是当代学校领导?当代学校领导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熟知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于学校管理。心理学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但概括起来,学校领导应从需要、动机、感情、态度等方面认真把握、熟练运用。

(一)适当地满足教师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

需要是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而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概括地说,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或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适当地满足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另外,还要知道,教师的需要除与一般人共同需要外,有其独特的地方,如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等等。《教师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学校里教师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一般地说,青年教师安全需要要求不大,交往需要则大为强烈,发展需要占首位;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安全需要需求不大,交往需要则稳定在学术、工作和一些社会活动上,在各种需要里中年人成就需要居首位;老年教师则不同,安全需要需求突出,交往需要逐渐淡化,而尊重需要跃居首位。如果学校领导懂得这些心理,分别对待、适当满足,自然可以大大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管理好学校。

(二)深入地了解教师动机,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

驱动人们行动的力量叫动机。人的行动有时是无意识的,这种行为无目的、自己也不理解,难以持久。而有动机的行为是“意识行为”,是有目的的,自己会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行动成功。因此,动机会带来强大的“积极性”。就心理学意义而言,对一个人的动机有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兴趣、价值观和抱负水准。如何把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教师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1.教师职业的意义。让教师明了其工作是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休戚相关的事业,意义重大,由此培养理智信念及对社会贡献感、责任感、义务感。

2.教师职业的情绪。培养教师对教书这一职业的兴趣,诚如马克思所说的,将工作视为自己智力与体力的活动来享受,产生成就感、趣味感。

(三)培养教职工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

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而消极庸俗的感情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对人的工作有推动作用,对人的智力有激发作用,对人身心精神有调节作用。学校领导要利用积极、健康的感情来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呢?第一、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职员工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教职员工住上舒适房子,安居才能乐业、工作才能舒心。第三、做好教师消极感情转化工作,变挫伤为激励,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促进教职工良好态度形成,是调动积极性的条件

态度是影响学校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如果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人、事保持良好的态度,就会大大提高学校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耻下问,亲近体贴教职工,消除误会,赢得学校成员的支持、尊重。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学会转变学校成员的不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教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与成员搞好人际关系,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校成员积极性,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才能真正把学校管理好,领导好。

论述题:领导的艺术(150字左右)

百度文库    
领导艺术及其主要内容
2016-08-03 1275人 2页
4.6分 用APP查看
领导艺术及其主要内容
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解体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霸王别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
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
具有随机、非模式化的特征。领导模式就是领导方法,哪位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十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这些就是所谓的模式化。

领导的艺术的章节简介

我们必须弄清一点:理想和道德观作为准则在政治活动中无疑是重要的,但作为方法却几乎毫不生效。宗教改革派往往得以成功地使公众的精神境界更接近某些伦理准则;但是,他们当政治家却永远不会成功。一位有建树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艺术家,他要关心公众情绪的细微差别,注意种种相近似的活动方式,猜测对手的策略手段,并呕心沥血地通过妥协和让步维持自己一派力量的团结一致。——美国社会活动家、政论家麦克斯·勒纳一领导艺术入门ABC/003003/领导艺术的含义和本质005/领导艺术的三个显著特点二领导艺术的巨大营创力/006007/讲求艺术性是成功领导者的共同经验01 0/不懂艺术的领导者必将遭遇挫折01 3/领导艺术的六种独特功能和作用三领导工作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01601 7/ 遵循科学原则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必要基础021/仅有“领导科学”是靠不住的024/迷信“科学”、死搬教条只会酿造苦果026/ 精通艺术手法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必由之路029/ 领导工作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四变革时代需要更新更高的领导艺术/032032/领导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034/新世纪领导艺术发展的有利条件037/新世纪领导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038/新世纪领导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五研习领导艺术,走向超级领导/041042/领导者的三种境界043/“超级领导”是最先进、最高明的领导艺术045/警惕忽视领导艺术的“自杀”征兆六不要把领导艺术和机诈权术混为一谈/047047/领导艺术和机诈权术的本质区别050/机关算尽,玩弄权术必自毙052/掌握领导艺术才能战胜权术领导经验一点通/053 当今,在许多的领域里——国家、政治和工业——领导艺术受到了来自许多团体中的青年人的挑战。但我们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问题之所在。你必须是一位能够找到问题答案的天才吗?当然不是!领导艺术的基本要素来自人,来自他的诚挚和无私,来自他是否能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作为一个领导人,必须享有较高的威望,有令人信服的判断力,善于鼓舞人心,对部下关怀备至,以此赢得他们的信赖和信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需要做的事情,否则的话,决不会有好结果。因此,领导艺术的开端,似乎是一场赢得人心的战斗。我坚信,这是整个问题的实质。——英国陆军元帅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一认清领导本质,把握领导过程/057057/关于领导本质的几种流行解释058/ 揭开领导活动的神秘面纱060/领导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统一整体二从传统到现代:形形色色的领导理论/一062063/领导特质论:对领导行为的传统阐释069/传统领导理论的优点与缺点071/行为理论对领导行为的解说073/激励理论:从硬性领导向软性领导的转变078/ 激励相容: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启示086/重视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要点092/ 关注动机: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代表学说三与时俱进,着力转变领导思想/一102102/思想障碍:中国领导者的“头号杀手”1 05/ 世界先进领导思想发展的新趋势1 07/克服心魔、转变领导思想的重点四 完善领导制度,优化操作平台/10810g/制度是决定因素111/精简机构,诊治“领导层肥大症”1 1 3/完善和优化领导制度的基本原则五从实际出发,选用最佳领导模式/115116/领导千千万,模式有不同118/集权模式与分权模式119/专制模式与民主模式1 22/家长模式与羊倌模式125/怎样合理选用最恰当的领导模式六参悟领导规律,符合领导原则/1281 28/系统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 30/分层原则:按部就班,各司其职1 32/权变原则:通权达变,以变应万变133/弹性原则:“留一手”不如“多一手”135/适度原则:避免“过老”或“过嫩”七 推销正确观念,培养团队意识/1361 37/ 为什么领导者没能推销正确观念1 38/领导者应该向员工推销何种观念1 40/为组织建立必要的使命声明八 正视人性,关注人心/-1421 42/一一一领导活动绝对不可违背人性1 44/ 了解人的动机才能操纵人的行为1 46/人心是发挥领导艺术的核心147/ 以人为本、以人心为中心的关键点九 走出自我,从“头”开始/1521 52/领导者最常见的“自我中心”误区1 54/巧妙利用“自我实现预言”的功能1 56/务必摆正对员工的态度和预期十 敢于打破陈规,善于拿捏分寸/1581 59/破除思维定式的惰性影响161/不断在组织中引进新思想1 63/提高领导艺术的根本途径1 64/运用领导艺术的十大守则领导经验一点通/165 领导的主要职能是决策,这意味着要有专业技术知识,要有能预测未来的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我相信,一个领导人员必须要有本行以外多方面的广泛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培养自己的特殊感觉一种超越本行发生的事实与数字的特殊感觉~一这种只有人才具有的天赋直觉。——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如果对管理者的工作实质下定义的话,那就是运用自己的权力和知识,为整个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经营运转以及可能取得的成果,做出意义重大的决策。不论一个决策者经过怎样周密的思考。不经过选择而做出的决策,实际上是赌博者的孤注一掷。身为管理者,不论其成就感有多强,不论他对对方的错误多么坚信不移,只要他想制定正确的决策,就应强迫自己去了解对方的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只有了解了冲突的不同意见,才能保证了解事物的每个方面。~一美国管理学者彼德·杜拉克一 准确预测是正确决策的前奏/1691 69/预测不是想入非非、无中生有1 72/分清预测与计划的联系和区别1 73/没有预测就没有决策的自由1 75/全方位利用预测的多种功能1 79/ 预测为决策服务的主要方式与途径二 把握好准确预测的四大关键/1801 81/准确预测的关键之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 83/准确预测的关键之二:见微知著,一叶知秋1 84/准确预测的关键之三:分清利害,游刃有余1 86/ 准确预测的关键之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三 树立系统观念,力求统筹兼顾/188188/如何利用系统论为决策服务1 91/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194/谨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四 熟练掌握信息处理的步骤和方法/1971 97/如何利用信息论为决策服务198/有效处理信息的“五步曲”五 充分利用思维艺术提升优化决策艺术/201202/追求“独到”和“最佳”的创造性思维205/灵活运用“纵横结合”的思维方法六 活用众人智慧,高效利用智囊/一208208/高素质智囊人物的五个特征210/既要放手工作,又要“择善而从”21 2/ 只有广开言路,才能博采众长七 化危机为机会,变压力为动力/214214/把“危机”变成“机会”的奥秘21 7/处变不惊,曲中见直八 领导者必须警惕的决策误区/220220/务必消除“鼠目寸光,视野狭隘”的障碍222/警惕“从众心理”的潜意识误导224/ “除非存在意见分歧,否则不做决策”227/不要强求“全体一致”的决策效果228/ “亲身体验”比“听取报告”更可靠229/克服人为因素干扰决策的五种有效做法领导经验一点通/232 很多人不晓得,为了事业的成功,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何等重要的道理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一事无成的。但是,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就会完成伟大的事业。能够悟出这个道理,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要知道,因能力低而遭致失败者甚少。一般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想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搞好人际关系,才是获取无穷力量和巨大援助的真正源泉。——美国学者、社会活动家布拉特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当然,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毛泽东一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领导者的要务/235235/正确认识协调的含义与作用237/协调在领导工作中的四大功能239/协调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241/毛泽东提醒领导者要学会“弹钢琴”二 协调人际关系是领导者的重中之重/243244/务必充分认清组织人际关系的复杂性245/上下级关系对组织关系具有主导作用247/领导者关系是决定上下级关系的关键249/协调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协调心理关系250/协调好组织内部权力关系的三大要点253/一·把握好协调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 多管齐下,维护领导班子团结的艺术/255256/优化班子结构是发挥整体领导效能的前提要件259/ 怎样合理搭配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26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63/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265/敢于把话说穿,将矛盾摆到桌面上267/确保领导班子团结的注意事项四 掌舵与划浆:正副职协调配合的艺术/269269/正职和副职: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71/正职领导者要像磁铁,发挥核心作用274/ 副职领导者要摆正位置,分清主次275/正职要善于发挥副职的助手、参谋和先锋作用278/ 副职要切实掌握配合正职工作的艺术282/ 解决同事纷争的良策:多琢磨事,少琢磨人283/与同僚和睦相处的六条关键守则284/警惕“同室操戈”:谨防副职过多的副作用五 协调与上级关系的艺术/287287/尊重服从为先,不要轻易顶撞上级291/ “最服从命令的人指挥起来才最得力”294/替上级分忧也要讲究时机和方式297/ 协调与上级关系的十条基本原则六 协调与下属关系的艺术/301301/务必注意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303/ “工作归工作,关系归关系”306/协调与下级关系的“十要十不要”308/化解与下级矛盾的八条法则七 协调不同下级之间关系的艺术/31231 3/巧妙维持不同派系之间的平衡31 5/单个突破,“功夫在诗外”316/处理矛盾纠纷既要及时,更要稳妥31 8/ 引导良性竞争,避免制造对立情绪八 领导者协调关系的“八项注意”/32l321/ 治标更要治本,培育团队文化323/ 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324/ 关注心理变化,有效调控情绪328/要具备“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人际敏感性330/ 时刻注意保持动态平衡331/ 新老兼顾,多多保持经常性联系333/能屈能伸,以柔克刚领导经验一点通/336 根据我40年来管理工作的经验,我发觉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仍是以沟通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认定,无论计划多么周详,最重要仍在5-:你必须让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充分了解这个计划,然后大家才能发挥所长,尽心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沟通。沟通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至少,它能决定你成功的程度。——美国企业家雷伊·威尔德沟通是把信息与对事物的理解由一个人传输给另一个人,沟通是把观念、事实和事物的价值传达给他人的方法,沟通是人们得以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认识的桥梁。一个人只有通过沟通这座桥梁,才能安然地越过那条由于有时彼此隔绝所造成的误解之河。——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 凯茨-戴维思一 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人际活动/34l341/沟通的真实含义和实现条件343/领导者沟通活动的基本特征344/沟通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我说你听”二 沟通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一347347/没有沟通交流,就没有信任合作348/人际沟通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351/沟通在领导活动中起着“轴承”作用354/借助沟通艺术实现领导目标的成功典范三 确保沟通成功的必要前奏/356356/通盘了解与人沟通的主要范围358/ 明确知晓与人沟通的具体内容360/有效选择和应用最适当的沟通网络362/事前为沟通营造良好的氛围363/ 只有消除误解,才能增进理解四 灵活选择应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366366/ 五种基本沟通类型的主要优缺点370/正式沟通的两种方式及其运作特点376/ 非正式沟通的两种方式及其运作特点381/利用集会沟通的操作要领五 这样沟通交流最有效/383383/领导者有效沟通的七个秘诀385/看准时机,熟练运用争取技法386/循序渐进,步步深入387/给对方保留足够的自省空间389/遵循有效沟通的14条基本原则六 利用沟通处理不满和牢骚的要诀/393393/巧用软化策略,迂回处理不满394/随机应变,以静制动395/领导者处理牢骚的“十个戒条”397/ 杜绝流言蜚语,巧妙化解谣传七 清除障碍、增进沟通效果的策略/399399/沟通过程中常见的人为障碍400/沟通过程中常见的客观障碍403/ 改进沟通效果的具体方法八 沟通不互动,累死也无用/406406/领导者倾听时应克服的常犯错误407/领导者发问时应克服的常犯错误408/领导者说服时应克服的常犯错误409/领导者恳谈时应克服的常犯错误领导经验一点通/410 国有E----T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中国春秋时代政治家晏婴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奠基人文王姬昌),伯者荚高于齐桓(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皆得贤人而成名。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连百万之众,攻必克,战必取,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子,皆人杰也,吾能用之;而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所以吾得天下,而项氏失之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