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化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2023-12-10 04: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化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有《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化学学报》等。

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化学教育》编辑部官网显示,《化学教育》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编委有57人,顾问1人。

据2018年9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学教育》共出版文献10946篇、总被下载2067668次、总被引386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02。

据2018年9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学教育》载文量为5914篇,被引量为22920次,下载量为491432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化学教育》影响因子为0.71。

2、《化学教与学》

《化学教与学》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设置教育理论与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栏目。

3、《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本刊已被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四月以后收录。

4、《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等教育类期刊。主要介绍各地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为探讨中等化学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服务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刊登中学化学教学中各种中学教师感兴趣的化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学教师交流提供平台。

5、《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是193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中国化学会会志》,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学报刊载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

根据2018年3月《化学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拥有1位主编、9位副主编、64位编辑部成员、45位咨询委员会委员。

根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化学学报》总下载次数2160755次、总被引次数9576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28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55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化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学报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的地址在哪?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编辑部: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楼406室,电话.
发行部,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600号楼1楼,电话:,83598683.
邮编:210097

刘知新的简历

1928年4月18日 出生于河北省定州市。1952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留校任助教,同年在北京师大附属中学三部兼课。1956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讲师,同年加入中国化学会,当选为北京化学会理事会理事。1962-1965年 在北京师大附属女子中学兼课,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1979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同年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参与筹办《化学教育》志事宜。1980年 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并在主编领导下主持编辑部工作。1983年 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1984年 任原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5年 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化学教育》杂志副主编,同年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化学科审查委员。1986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廿二届理事会理事。1988年 任《化学教育》主编;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1990年 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廿三届理事会理事。1991年 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992-1997年 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化学教育》杂志第三、四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高中化学问题

是的,给你个材料看看吧。
盐酸是电解质
认为盐酸不是电解质的论点主要是依据课文中的定义:能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所以紧紧抓住概念中“化合物”这一要点,认为盐酸是混合物,所以不能称之为电解质,而只能是电解质溶液。

  其实课文中还有另一个定义:酸、碱、盐都是电解质。盐酸是酸,当然也是电解质,同时盐酸也是电解质溶液,当然也是混合物。

  在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时对此问题曾有过一次大辨论,辨论的论点正是围绕上述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定义展开的。最后由中国化学会联合《化学教育》编辑部在《化学教育》杂志其中一期的封底上对此作了澄清:盐酸是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也是电解质,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在此不必要死抠定义。推而广之:所有的无氧酸都和盐酸一样,既是电解质溶液,也是电解质,当然也是混合物。

这个问题的争论至少有二十几年了,争论席卷全国,而且每到一定时候,就会形成一个高潮,最后,化学教育杂志在1983年做了一次总结性的说明,算是一个结论,说无论盐酸还是HCl(氯化氢)都是电解质,它的依据是在无机化合物的命名上,有关酸的定义是二元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的,这样的溶液就是酸,名称是氢某酸,所以HCl的水溶液就是氢氯酸,其他如HCN,HSCN等也是二员氢化物,所以它们的水溶液也是酸,而对于电解质的概念,就是从所谓酸,碱,盐的性质出发的,我们说酸,碱,盐是电解质,实际就是将象盐酸一类的酸都概括在内了,所以盐酸就是电解质,.并且规定这是结论性的规定,要求今后不要对此问题再作争论.换句话,在1983年,该案已经终审论定了.
但对于那时没有读到该文章的或以后的教师和学生还是在一定的时间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所以大约在2000年的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又引起有关单位的注意,再次做了说明.并指出这样的争论已经没有什么实质上是意义,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实际就是我们的中学化学教学的一种痼疾所在,若真正解决,则真的要按孔子所言,必也正其名乎?了.问题说远了,记住一点,盐酸,等是酸,也是电解质,不要再认为盐酸是混合物而发愁了.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只包括共价化合物。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否电离来划分的,能否导电只是能否电离的表现形式。
判断一种物质是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其次要看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够电离。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电解质导电必须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才能电离。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铝(因为是单质)等;氯化钠水溶液能够导电但氯化钠水溶液也不是电解质(因为氯化钠水溶液为混合物)。电解质也不是在所有的状态下都导电。如氯化钠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能导电,但固态氯化钠不导电。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和固态氯化氢均不导电。可见“导电”是现象“电离”才是本质。所以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够导电或导电性极弱,如BaSO4、AgCl、CaCO3等溶液,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非常小,其水溶液测不出导电性,但已溶解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因此,这样的化合物也是电解质。
最后弄清导电的原因是不是电解质自身离解出的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引起的。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CO2、NH3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这不是它们自身离解出的离子导电,而是跟水反应生成了H2SO3、H2SO4、H2CO3、NH3•H2O等电解质电离,它们本身不是电解质。至于像Cl2 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HCl、HClO电离。就更不能说Cl2是电解质了,因为它是单质。但是象Na2O这样的活动金属氧化物,虽然溶于水自身不能离解出离子而是生成NaOH电离才导电,可它们在熔融状态能电离而导电,所以Na2O等属于电解质。
可见,除了酸、碱、盐和个别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等,它们在熔融状态电离)是电解质,其余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来划分的,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必然联系。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等],绝大部分盐(包括难溶盐),强酸(如HCl、HNO3、H2SO4、HBr、HI、HClO4等)。
弱电解质:弱酸(如CH3COOH、H2CO3、H2S、HClO、HF等),弱碱(NH3•H2O及所有难溶碱),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