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影制片厂山西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8年,属于差额补贴事业单位。全厂共有干部职工100人,其中在职人员72人,离退休28人。全厂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在全国30多个国办电影厂中属于最小的一个厂。山西电影制片厂从1958年8月成立至1998年年底共拍摄了12部故事影片和部分电影纪录片。1999年至今,山西电影制片厂进入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独立投资拍摄、参与和合作投资拍摄的电影故事片66部、数字电影24部、电影纪录片和科教片8部,共计各种电影片98部。参与投资和民营影视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连续剧42部,共1096集。2005年和2006年生产的故事片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仅排名中国电影集团之后,开创了山西电影制片厂建厂50年以来最好的局面。山西电影制片厂的影视作品近年多次获得各种国家大奖和国际奖。电影《明天我爱你》、《走过严冬》、《声震长空》、《暖春》、《暖情》、《暖秋》《生死托付》,数字电影《兵哥》、《熬年》,《王长喜来了》《血狼》,电视剧《有爱的日子》、《明天我还要上班》、《我的美丽生活》、《福贵》、《好人李成功》等28部影视剧共获奖90项。其中国家级40项奖和国际奖8项,省部级奖42项。并取得了连续七年七部电影获得国家电影“华表奖”的喜人成绩。厂长李水合同志被授予多种荣誉称号。山西厂成为全国省办厂的一面旗帜。另外,该厂拍摄的三部大型电视纪录片,《走进小康—十五大以来的中国》(6集)。电视文化片《晋商》(20集)和《忠贞—革命家的夫人们》(31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山西电影制片厂在开拓电影发行市场上也走出了一条新路。电影《声震长空》发行35毫米和16毫米拷贝210个,《25个孩子一个爹》发行拷贝520个,《暖春》发行拷贝744个,《暖情》378个,近三年共有8部影片在全国发行拷贝共计2466个。这些影片成功的发行,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收入。山西电影制片厂从2006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实施公益电影到基层的工程,推动了我省基层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2006年电影厂组织了60支放映队,开展了两个大型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历时半年时间,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放映公益电影近万场。2007年8月第二届万场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正式启动,将用10个月时间,在全省广大农村为农民群众免费放映优秀国产故事片5000场,为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入新千年山西电影制片厂的业务经营收入稳步增长。1998年底全年收入250万元。1999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当年收入翻了一番,收入570万元,2000年收入590万元,2001年收入1050万元,2002年收入1313万元,2003年收入1447万元,2004年收入1540万元。2005年收入1650万元。2006年收入1980万元。通过七年的经营,职工的工资、福利、保险由1998年的60万元,增加到250万元,不仅还清了以前的外债4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了150万元,历年积累资金600万元左右。山西电影制片厂取得的成绩和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曾来我厂调研,对我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影报以“小厂办大事”为题专门进行了连续报导,介绍了我厂的经验。广电总局电影局向全国电影系统发出通知,学习我厂开发二级市场的经验。几年来,中央各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文艺报、北京青年报、新浪网及全国的一些大报都经常报导我厂的影视创作情况及经验。山西电影制片厂经过近几年的奋力拼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我们清醒的看到,要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影视生产市场化所要求的机制与运作模式,切实解决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从而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骨干,为影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于2004年11月1日,拥有卫星频道、经济频道、影视频道、公共频道、科教频道、少儿频道等6个电视频道、“彩民在线”频道和“老年福”频道2个数字付费频道和新闻综合广播、经济广播、健康之声广播、交通广播、农村广播等5套广播频率,集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站、刊物等多种传媒为一体,形成了媒体业务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专业化发展的事业发展新格局。山西卫视通过中星6B卫星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全国22个省市的100多个大中城市有线电视网收转该频道的节目,有效覆盖人口达2.7亿;其它5套电视频道覆盖全省11个市80多个县区。5套广播节目发射总功率361.5千瓦,覆盖山西及周边省份,有效覆盖人口6000万。总台还拥有山西视听网、《山西广播电视报》、《三晋声屏》杂志等媒体。总台下设办公室、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战略企划部、覆盖办公室、技术管理中心、广告监管中心等9个管理部门,外设11个驻市记者站。总台还开办了数字节目公司、影视制作中心、影视节目购销中心等实体,正在走上事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事业的良性发展轨道。山西广播电视总台现有职工11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近100人。先后有百余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纪念奖和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05年通过公开竞聘上岗的中层管理干部共86名,平均年龄40岁,其中接受过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占到62%,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到了8%。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突出主业,多媒体并进、多元化经营,跨行业、跨地区、跨国际发展(一主、二多、三跨)的战略定位,以强烈的现代媒体意识,突破传统模式,体现时代精神,以不懈的创新和追求,力争成为在省内最具实力,在国内有相当影响力并具有现代国际化管理运行水准的新型广电航母。中国黄河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黄河电视台)是1991年经国家广电部和中央外宣办批准,由国内理事会成员台共办、山西省广电局承办的专门从事电视对外宣传的播出机构。至今,在国内外已播出16年。2004年11月1日,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山西省级广电资源重组改制方案,黄河电视台独立建制运行。目前设有12个部门,其中,管理部门4个、业务部门8个,拥有国际台(北美卫视频道)、SCOLA台(美国依阿华州播出频道)、国内台(省内频道)、文艺广播(省内广播)四个节目播出平台,在全国有180多家理事会成员台,在北京、上海、苏州(华东)、昆明(西南)、西安(西北)设有五个记者站,在美国依阿华州设有一个工作站。黄河电视台斯科拉台:在美国设立的以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外宣电视台。在美国SCOLA卫星电视教育网设有三个频道(新闻频道、综合频道、24小时中文频道“黄河汉语学校”)每天播出节目27小时;节目进入北美和中南美地区400多所大学、7000多所中小学和79家城市有线电视网,固定收视人群达1500万人;全部节目还通过流媒体技术在美国Intnet2网上播出,成为美国一大批大学及中小学常年使用的 汉语教材;自办的品牌栏目有《中国报道》《时尚快报》《宝宝学汉语》《魔力课堂》等。黄河电视台国际台:以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定位的外宣电视台。2004年6月组建开播,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加入国家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与央视和北京、上海、广东以及香港凤凰卫视、亚视等电视台捆绑进入国家广电总局在北美地区建立的中国卫星电视长城(北美)平台,10月1日正式在北美地区落地开播,2007年4月又在加拿大落地开播;每天传输节目8小时,24小时滚动播出。国际台以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提供资讯服务、架设沟通桥梁为宗旨,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各地历史文化和学习汉语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在所有长城平台的节目中表现突出;2007年5月,国际台在长城北美平台的定制用户突破5万户;自办的品牌栏目有《中国城市报道》《唐风》《黄河佳艺》《时尚口语》《他乡故事》《天天诗词》《方块字》《学写中国字》等。 黄河电视台国内台:(中国黄河电视台民生频道)山西省省级主流电视媒体。以“关注民生、记录民情、传递民意、集纳民智”为办台理念,以都市生活为主打内容,增强贴近性,引入互动性,强化服务性,彰显“本土化”特色;具有亲和、敏锐、激情、时尚的风格;收视群体80%以上为城镇居民;节目通过无线、有线双路传输,覆盖山西省11个市地和周边内蒙、陕西、河南、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受众人口达3000多万;每天播出节目19.5小时;自办的品牌栏目有《黄河新闻》《黄河全记录》《倾诉》《政风行风面对面》《对话青春》《非常视界》《说法30分》《黄河剧场》等;收视率在省级地面频道中名列前茅。黄河电视台文艺台(广播):山西省唯一的调频立体声专业文艺广播。以广播发展的最新理念为指导,整合全国优秀的文艺广播资源,融入鲜明的本土特色,集文艺元素与信息元素为一体,体现欣赏性、娱乐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具有激情、时尚、鲜活、典雅的风格,目标听众人群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社会白领阶层;节目覆盖全省11个市地及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受众人口达2000多万;每天24小时播出;与腾讯网站合作,在全省广播中率先实现网上同步直播;自办的品牌节目有《心情冲浪》《倾诉》《吉祥鸟》《那叫一个帅》《八方招风耳》《谁的声音触动你的心房》等;多年来,收听率和日到达率在覆盖山西地区的中央、省市各套广播频率中名列第一。目前,黄河电视台有职工274人,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62%,大专学历占36%,正高职称占3%,副高职称占10%,中共党员占39%。直属单位还有山西广播电视无线管理中心山西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局行政后勤服务中心山西广播影视研究发展中心山西广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广播电视新媒体公司(筹备组)山西广播电视学校山西广播电视咨询服务中心
中国报道讯(安建军 张爱斌 报道)1月2日上午,在元旦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山西省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双全到县信访局看望慰问信访干部。
在信访接待大厅,樊双全查看了来访接待资料和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情况,询问了信访干部队伍的建设情况,并就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同志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对同志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鼓励所有信访干部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该县委办副主任、信访局长张金星就2018年的信访工作做了专题汇报。樊双全充分肯定了夏县信访工作过去一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指出:信访部门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窗口,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信访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力工作,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为夏县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能化解的要尽量化解,暂时化解不了的,要通过帮扶解困和教育引导尽可能缓解,对极少数无理取闹甚至触犯法律的要依法依规处理。
一是要分类处理,有的放矢。注意信访改革后工作中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对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不同方式的信访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化解处置办法,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二是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事要搞清、事要解决”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流程,压实责任,形成工作闭环,尤其是要做实做细矛盾排查和预警信息处置,不断提高信访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明确目标,注重日常。要主动担当负责,站在全县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安排工作,充分发挥矛盾排查的排头兵作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将责任压实在基层,问题化解在初始,让夏县信访工作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
他就是李兆会。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一则执行悬赏公告。公告显示,上海一中院执行的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李兆会追偿权纠纷一案,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应支付美锦能源人民币2.16亿元和利息,李兆会对上述付款义务中未清偿部分承担四分之一的连带清偿责任。
因被执行人至今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申请执行人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向社会公开发布执行悬赏公告。如果成功提供举报线索,帮助法院将涉案资金全部执行到位,举报人最高可得高达2162万元的奖金。
根据法院公布的被执行人信息可以确定,李兆会为生于1981年的山西前首富、海鑫集团董事长。海鑫集团曾是山西最大民营企业,是仅次于太钢集团的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海博鑫惠公司董事长李兆霞是李兆会的妹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亚敏曾是海鑫集团办公室主任。
1981年出生的李兆会,或许曾是山西省最快乐的“小年轻”之一。2008年他以125亿元身家成为山西首富;2010年,李兆会凭借10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排名第85位;2012年以120亿元的财富位列少壮派富豪榜第3名。
年纪轻轻就担任地方支柱企业董事长,凭借百亿财富傲视全省,高调迎娶女星车晓传为佳话,这一切都发生在李兆会20多岁的年纪里。然而就像他的成功一样,他的失败同样引起轰动,与少年英气挥手告别后,企业破产、婚姻破裂接踵而至。这一切的转折点,还要回到2014年轰动全国的海鑫钢铁集团(下称“海鑫集团”)破产事件。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执掌海鑫集团时期,集团资产总额达40.36亿元,成为地方支柱企业。但是在2003年的农历新年之前,李海仓在办公室突遭枪杀。在爷爷的主持下,年仅22岁的李兆会“黄袍加身”成为海鑫集团的董事长,山西最年轻的首富成为这个年轻人的新头衔。2008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显示,当年李兆会以125亿元资产登顶山西首富。
公众更为熟知的是李兆会与女明星车晓2010年花费不菲的婚礼,在当时的新闻图片报道中,婚礼现场明星环绕,婚车达到数百辆,看上去热闹无比。然而伴随李兆会一同长大的海鑫集团却并未变得根基牢固,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连同“海鑫系”的其他企业一同走向了破产。
据每经微信2017年年底的报道,当初倒塌的企业意欲东山再起,李兆会也慢慢淡出公众视线,此时却又传出消息——因为一笔逾期未清偿的2.16亿元债款,负有连带责任的李兆会被限制出境。更令人唏嘘的是,法院执行裁定书显示,曾经身家百亿的他名下已无财产可供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