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建筑杂志社记者

2023-12-05 22: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建筑杂志社记者

社 长 王克剑总编辑 李有存书 记 李志顺副社长 白银虎 王超 赵焕祥副总编辑 王彬社长助理 姚志立编辑部主任 董淼副主任 周佳 钱修远编 辑 王瑾 李晗 辛苓 胡欣蕙记者部主任 王彬(兼)记 者 张俊成 白伟 臧玉霞 孙冰有 周国君 李可明 张洋 赵建军 王利光 计秋芝 吴春平 严美娟 孔令淑 郑云李银峰 张文海 徐晓飞新闻中心主任 王超(兼)副主任张乃玉 杨风林 顾颖新闻中心 吴丽娟 刘彩情 任胜伟 杨晓云王建刚 王武 程卫华 贾红敏 赵宁 王子文行政中心 刘子阳 李红光 林 龙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周佳网络信息中心 刘宗 王希月 赵秦斯运营部 何 佩 王孝坤 张有良 王利风 温 友 魏小鹏张利航 马顺增 黄金燕 徐峰 宋丽冰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师红硕交流合作中心 刘 涛 殷文浓 郑 旭办公室 杨晓芳 宋薇薇法律中心主任丁国峻美编室主任 左娜美术编辑 李建晖人力资源部主任 张巍方广告发行中心 霍亮 王征城市建设杂志社派驻机构安徽记者站/孔令淑 四川记者站/郑云 上海记者站/李银锋 福建记者站/张文海 海南记者站/徐晓飞

成都有哪些本土的杂志报纸?

四川市场与发展杂志社 / 东升街89号蜀源大厦十三楼 / 86674087
高尔夫时尚杂志社 / 体育场路1号 / 6742574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 / 下汪家拐街16号 / 6138809
《财富时代》杂志社 / 东胜街1号青羊大厦7楼 / 6626320
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社四川办事处 / 永陵路5号泰艺楼6楼 /
农村经济杂志社 / 青羊宫四川省社科院内 / 87013295
经营管理者杂志社 / 通锦桥路93号 / 6644767
《新食品》杂志社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三洞桥街8号 / 66000119
四川省《分忧》杂志社读者之家 / 宁夏街树德里3号 / 6693584
财经科学杂志社 / 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内 / 7352248
经济学家杂志社 / 外西光华村街55号西南财经大学内 / 735217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 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 / 7013893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 商业街16号 / 86603211
《当代职校生》杂志社 / 陕西街26号3楼9号 / 86113069
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社 / 百花东路二号 / 7014462
《分忧》杂志社 / 宁夏街树德里3号 / 6632884
《民族》杂志社 / 文殊院街18号 / 6610665
四川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 清江路口温哥华广场13楼F座 / 7775873
四川省情杂志社 / 清江东路31号 / 87366023
四川小学生生活杂志社 / 大安东路61号太升大厦10楼E座 /
现代领导杂志社驻西南记者站 / 实业街30号 / 6265228
《警苑》杂志社 / 文庙后街40号 / 6301426
中华儿女杂志社驻成都记者站 / 金河路57号团市委大院四楼 / 6125394
四川烹饪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人民中路三段4号 / 6641387
晚霞杂志社 / 文庙前街92号 / 6116148
四川烹饪杂志社 / 人民中路三段4号 / 86644735
银幕内外杂志社 / 东城根南街37号 / 6120448
《高校招生》杂志社 / 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B座 / 86654103
外贸与交流杂志社 / 红星路一段9号 / 6623811
金税杂志社 / 南新街37号 / 6664774
《民主法制建设》杂志社 / 人民南路二段锦江大礼堂后楼401室 / 6135350
优雅杂志社 / 红星路二段85号 / 86743834
四川省教师之友杂志社 / 盐道街3号内招待所406,408号 / 86650231
电子天府杂志社 / 桂王桥西街66号 / 4372965
《高校招生》杂志社 / 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B座 / 86654103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税务杂志社 / 福字街88号 / 6740338-6901
《商》杂志社 / 督院街30号省政府办公厅401室 / 86604245
西部旅游杂志社 / 盐道街3号 / 6670439
四川都市丽人杂志社 / 提督街54号锦阳商厦14楼I座 / 6618396
外事天地杂志社 / 人民南路二段72号 / 6248967
音乐世界杂志社 / 红星路二段85号 / 86785547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东玉龙街52号 /
四川视听技术杂志社 / 鼓楼南街99号 / 6748982
《钢管》杂志社 / 牛市口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内 / 4553136
中国商贸杂志社四川办事处 / 双栅子街27号4单元9号 / 6612517
四川档案杂志社发行部 / 花牌坊189号 / 87699357
《西部皮革》杂志社 / 一环路北三段二号 / 83231807
四川建材杂志社 / 马鞍西路15号 / 3347475
家庭电子杂志社 / 抚琴东南路10号 / 87778793
《中国区域经济》杂志社 / 花牌坊街新20号 / 87741805
畜禽业杂志社 / 茶店子东街130号 / 7533133
建筑安全杂志社 / 解放路二段95号 / 83379323
四川档案杂志社 / 花牌坊街191号 / 87660619
成都理科爱好者杂志社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白果林小区百寿路8号 / 87770659
《建筑电气》杂志社 / 星辉西路八号 / 3310296
《中国区域经济》杂志社 / 花牌坊街新20号 / 87741805
四川建筑杂志社 / 解放路二段95号 / 3336908
海峡两岸杂志社 / 蜀汉东路海峡大厦 / 87529567
汽车杂志社 / 九兴大道6号 / 85184287
四川交通安全之友杂志社 / 七道堰6号 / 6301448
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 / 一环路南二段10号 / 5250805
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 致民路36号 / 5451128
四川科学文艺杂志社 / 人民南路四段 11号 / 5580328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四川工作站 / 磨子桥天歌大厦 / 5577648
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杂志社 / 人民南路四段11号 / 5229772
《管理世界》杂志社驻四川记者站、《现代企业导刊》四川记者站 / 菊乐路24号406室 / 7041930
科幻世界杂志社 / 人民南路四段11号 / 5228745
西部畜牧经济(杂志社) / 武侯祠大街3号 / 85571033
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 / 一环路南二段10号 / 5250805
四川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 / 创业路6号院内212,214,223房 / 5193030
《电焊机》杂志社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一段29号 /
中国西部杂志社 / 一环路东三段100号 / 84361647
四川大自然探索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 成华西街8号省图书音像批发市场2楼26号 / 7786116
四川草原杂志社 / 犀浦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办事处 / 85546877

孙敬国的人物经历

孙敬国,男,1982年生,山东曹县人,是一个认真把工作做精做细并尽量做到别人之前的人,工作中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生活中严以律己融入群体。先后从事施工管理,物业项目经理、物业公司副总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2005年东营职业学院毕业,善于社交和文学写作,大二创建了对外工作协会任会长至毕业;大学生记者团(东营职业学院报记者团)担任过外联部长、办公室主任、记者团副团长等职至毕业;社团联合会任外联部部长至毕业;院学生会担任部员,团委宣传部干事。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宣传先进个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称谓。《大学时代》杂志社特约记者;因在校期间工作出色及社会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果,鲁中晨报2004年5月6日总第929期C4版面对其做了全版专期报道,此后与鲁中晨报黄河三角洲新闻导刊编辑部一起组建了“鲁中晨报勤工助学团”并出任团长。2005年2月至3月在东营市广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任技术员兼资料员。2005年3月份开始在深圳鹏基物业山东分总公司(三个月后注册山东鹏基)做事务助理,参与鹏基物业安泰北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认真向深圳鹏基领导学习并不断总结他们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并在一定范围内逐渐独立管理和协调众成地产和东营市建房指挥部的关系,在南方总经理的关怀和不懈努力下逐步成熟。在鹏基工作两个月后 (试用期三个月)破格提拔为鹏基物业在山东聘用的第一个物业部门经理(管理处主任)。在安泰北区做为物业部门经理管理半年,工作井然有序,达到各项要求。2005年10月底负责鹏基物业东营市经济适用房二期的接管工作,全面管理和组织协调在经济适用房二期的各项工作。与众成代建、市建房指挥部、各施工甩项单位及水、电、气等公司协调关系方面出色,小区管理和内部员工管理方面成绩突出,得到了公司、众成地产、市建房指挥部、小区业主及社会的一致好评。除正常管理小区事务外加强了与各家报社及社会团体的协调,为鹏基物业的宣传广造声势,以报外通讯员的身份发表了多则新闻报道,并在多家报社促使鹏基上报,促使鲁中晨报免费以较大篇幅做了“既是好管家,又是好保镖”的专期报道。2006年3月底被油田外聘为胜大置业的物业副总经理。并做好了物业公司的所有准备资料后正式注册胜大物业。到任后针对小区情况及公司情况编制共计204页物业管理方案,一系列的工作为物业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又为公司所有员工做了全面的物业管理培训,对保安公司驻小区分队进行严格培训,组织员工外出考查学习,整合人员及办公环境。在物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由其实施全权管理,正式职工逐步参与管理,两年管理过程中物业公司逐步走向成熟和深入。2008年5月到山东东昊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任职,工作中吃苦耐劳严格监理,生活中严以律己融入群体,期间根据项目领导安排分管了春天花园七栋住宅楼及地下车库C段的土建监理工作,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到位,关系协调妥当,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过去的一年在学习中针对专业紧贴实际,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日常学习、同事配合、关系协调、公司考核评比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均有较大进步和提高,使其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下一步的的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起点。2008年8月加入东营市青年作家协会,为其文学才艺的展示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脑袋上的池塘观后感

从前,有一个懒汉,懒到不肯上树摘柿子,而是等柿子落到他的嘴巴里。但柿子没有掉进他的嘴里,而是落到了他的脑袋上,摔了个稀烂,留下一粒种子。他懒得把种子取下来,然后种子发芽、长大,他的脑袋上长出了一棵柿子树……
作者简介:
日野十成,1942年出生,在日本岩手县长大,曾经当过报社、杂志社记者及建筑公司的从业人员,在日本漫画原创制作事务所当职员期间,作为自由撰稿人,开始进行绘本创作。主要的图画书作品有《青蛙的平安物语》、《咔嘎咔嘎》、《大房子》等。
斋藤隆夫,195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太平洋美术学校毕业,主要的图画书作品有《魔法师的弟子》(获第42届小学馆绘画奖)、《咔嘎咔嘎》、《饭量大的葫芦》、《青蛙的平安物语》等。

当记者需要什么条件吗?

身高相貌方面没有什么大要求,主要看你是到报社还是电视台。我问过的~~~~~
首先就是你需要一个记者证。当你合格拿到记者证你就是一名记者了。
因为记者需要的一些知识和素养在得到记者证的学习中会学到。

工作描述:
记者是在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和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有“无冕之王”的桂冠,掌握着话语权,是信息的桥梁。主要工作一般都是——扛着像机,拿着话筒,采访各级领导,走访各级企业,贴近寻常百姓——
 寻找新闻线索;
 进行现场采访,如各种会议、重大事故、灾难、专题记者招待会等;
 撰写新闻稿件;
 发送新闻稿件;
 如果是电台、电视台的记者还负责后期制作。
记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吸引住受众的眼球或耳朵。

核心竞争力:
知识要求:记者一般要求有新闻专业本科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而全面的社会知识,应该说,记者的知识储备是没有穷尽的。
技能要求:善于挖掘信息,有良好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和广泛的人际网络,能够打通各种渠道,有极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有好奇心和应变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
经验要求:具有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有一定的发稿量和上成的稿件质量,如果有在知名媒体工作的经历,更具竞争力。
职业素养:新闻嗅觉灵敏,腿勤、手勤、脑子灵,有吃苦精神。待人随和,能够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还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职业现状:
随着各种信息的增加,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记者越来越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上这个职业有着其他职业没有的特殊性,如:它可以让人到处走动,和不同的人交流,增长见识等等,因而吸引着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目前中国有近15万的记者大军。

风险与回报:
激烈的行业竞争,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的付出,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没有空闲陪伴家人,没有许多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半夜三更爬起来赶突发新闻……这都是记者光环背后的真实写照。
通常记者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当然媒体影响力的大小也同样关系到记者的收入高低,在北京,主流媒体记者的月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普通媒体的记者的月收入通常在2000—3000元左右。

职业趋势:
发展路径: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先从实习记者干起,然后是记者、高级记者。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职业,最终修成正果的只能是一小部分。
转型机会:“写而优则仕”,从记者到编辑似乎是新闻传媒行业很自然的转型,电台的记者还可转向制片人。
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能让别人愿意和你说话;
第三,要对文字有感觉。

另外,还有一句话,可选择用之:什么叫好记者,能迅速掌握情况的就是好记者。而且能互通有无,有协作精神。
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

许多人都想了解《纽约时报》的传统,这个工作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若要说这份报纸在20世纪的故事,没人比亚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适,该报发行人也这么认为,所以请他写了本回忆录——— 《本地新闻部》(City Room),记录了他在《纽约时报》从送稿员开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编的丰富见闻。1999年退休后,他仍在报社保有办公室,这是身为报社传奇人物得到的礼遇之一。

当地时间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纽约家里接听我的电话,讲述他在《纽约时报》的故事。跟想象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条不紊,开场白有点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纽约时报》60周年纪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开始工作的,现在已经2004年,5月也快结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记者是天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你在《纽约时报》工作了一辈子,谁是你认识的最有意思的编辑,为什么?
亚瑟.格布(以下简称格布):最有意思的编辑当然是艾比.罗森塔尔(A.M. Rosenthal),起先是个了不起的记者,生来就有报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驻纽约城市学院的学生记者。那是所免费学校,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孩子设立。欧洲移民的家境贫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进这所学校并不容易,高中成绩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罗森塔尔就上了这所学校,还是校报主编,于是《纽约时报》请他担任学生记者——当时我们报社在各大学院都有学生记者,负责报道自己学校的新闻。罗森塔尔做得特别好,结果毕业前几个星期就得到报社的正式职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远没能毕业!他比我大两岁,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华。不久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他开始报道联合国的新闻,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后来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兰,他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去了日本,接着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级编辑们急召回国任编辑,主管本地新闻部。我作为副手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天才。事实上,他可能是我在报社大楼认识的最有才华的记者和编辑,给我巨大的影响。我差不多是跟随他的步伐一步步晋升,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做记者时,他喜欢国际新闻,而我偏爱文化新闻,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记者,再变成文化编辑。然后他让我加入他的本地新闻部做副手。我们的合作非常密切,晋升路径也一样,他总比我早一步。

《21世纪》:你提到报道的本能,这个东西能从应聘者身上看出来吗?

格布:一定能从他文章看出来,包括报道和采访。不过我总觉得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只要有了这种本能,他们就会具备一个伟大记者的重要条件,这就是竭力获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彻底地撰写一篇报道,以及追求精确的欲望。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这在我认识的许多富有才华的记者看来是很重要的。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他们想解读事实,但也知道一定要尽量平衡和公正。伟大的报道体现所有这些特点。
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伟大的记者能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他报道的火灾、罪行或战地情况。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只要回顾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之前的报道,就会发现,伟大的美国记者对南北战争这样事件的文字报道是如此生动,你马上就能精确看见战场的每个细节,好像真的到了那个地方,跟记者站在一起。

《21世纪》:如你所说,那是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以前的事,现在技术如此发达,讲究文字报道的报纸会受什么影响,比如说它能跟电视竞争么?

格布:一般报纸不行,但了不起的报纸一定可以,因为最好的电视节目确实可以在报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他们无法长年累月记录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分析,展现我们希望了解的某件具体事情的各个方面。电视只是浮光掠影,而且通常偏爱有动作的新闻。比如说战争或灾难,电视当然无人能敌,他们能从现场发送连续的画面,报纸就做不到——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生活》杂志从诺曼底登陆现场发回的照片主要出自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之手,可以说他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压倒了报道登陆情况的纪录片,因为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士兵的面孔和照片的出色构图。一张照片可以拥有超过纪录片的震撼力,一份伟大的报纸也有能力报道当天发生的全部几百条各种重要新闻并作深入详尽的描述,电视就做不到。电视主要取悦另一个受众群体,跟像《纽约时报》的受众群体相比,他们的层次稍低一点。

《21世纪》:你是不是觉得要做个好编辑就非得有当记者做报道的经验?

格布:当然,毫无疑问!我不相信你能跳过记者这关而照样做个好编辑,若说做个一般编辑大概没问题。你必须有能力了解记者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怎样克服这些挑战、截稿限期的压力可能造成什么写作问题、怎样解决如何迅速获得事实的问题、怎样从不同渠道获得事实,阻力常常出在收集事实和写出一篇漂亮而没有错误的报道这两方面。这是记者每天的经历,年复一年,只有做过记者才能理解。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没做过记者或编辑就教新闻学,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不做记者而照样成为好编辑。在我当家那会儿绝对不会允许发生这种事。

《21世纪》:你对学校教育有什么看法,学校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个好记者或好编辑么?
格布:从我刚进报社到现在,我认为美国记者当中最伟大也最有文采的写手是梅尔.伯格(Meyer Burger)。他很穷,有很多兄弟姐妹,12岁就要打工帮忙养家,从没受过任何正式教育,但他喜欢看书。他妻子是个教师,帮忙教他。他成了美国报纸最好的写手。所以说不必接受正式教育也可自学成记者。但如果你打算报道特定领域,比如科学或建筑,那就要受这方面的教育。若说综合新闻就不必,但你应该聪明且喜欢看书,有学习的欲望,能自学。如果你喜欢阅读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看莎士比亚和其他伟大作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的著作,同时通过《纽约客》等报刊了解时事,并且具有天生的吸取信息和漂亮表达自己想法的本事,你就一定可以胜任记者的工作。 编辑一定要宽容

《21世纪》:你在书中还提到许多伟大记者的故事,看上去他们似乎很难相处,你作为编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让他们成为一个合作的团队?

格布:所有富有才华的人都是不好相处的!我就从没见过富有才华甚至是天才的写手是好相处的。因为他们总是焦虑不安,渴望得到认可,不喜欢人们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写文章。我也是写手,所以我知道怎样跟他们打交道。就是要对他们好!跟他们聊天、吃午饭,听他们抱怨,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结识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保持关注的态度,赏识他们的才华。我喜欢这样的人,一个富有才华的人总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编辑不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宽容,这倒不是说编辑不能严格要求并确定高标准。

《21世纪》:看来编辑跟记者的区别之一就是编辑更加宽容。

格布:是的,编辑可能觉得一个富有才华的记者选错了报道的方向,但他必须非常宽容,设法了解怎样才能把对方拉回正确的轨道。不是所有编辑都是好编辑,确实存在二流编辑。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拥有丰富的报道经验,同时具备宽容、耐心、理解、愿意倾听和一定的敏感性。他还必须抱有理解和同情,愿意扶植和倾听对方,只有这样记者才会觉得编辑是支持自己的,也就开始尊重编辑的才华和人格,愿意接受编辑要求的改变。

《21世纪》:可你作为日报编辑,面对似乎总是转眼就到的截稿限期,怎么可以在这种压力下保持耐心?

格布:当然了,有时你确实失去耐心。有个例子,当时离截稿期只有几分钟,我本来应该先把稿子签了,下期再做完善,但我太想全面报道这个新闻,以至于提出一个不可能的要求———让记者改写整个报道。结果他在报社写到一半就昏倒了。这就是因为有追求尽善尽美的压力,以至于我们常常忘了自己都是凡人。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能团结起来应付压力也很不简单,能不能说这份报纸的成功秘密之一在于它和谐友好的气氛?

格布:这份报纸的成功源于报社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聘请最优秀者的事实。一旦有许多富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就有了鼓舞人心的环境,激励大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9.11事件爆发时,我们把所有富有才华的记者派到各地进行报道,结果为报纸赢得7个普利策奖,这是大新闻发生的做法。我们有那么多人员储备,只要有大事发生,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华激发才华。一旦发现自己置身一个富有才华的环境,你总会设法展现自己的本事。这就是《纽约时报》可以维持自己成为美国最有影响报纸的原因。它也会漏新闻,在这里或那里摔跤,但它伟大之处在于总是力求完美。 报纸随观念而变

《21世纪》:能不能说说你们报社的文化,主编又是怎样确保继任者了解这种文化并继承下去的?

格布:我接受培训的方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工作那会儿你一次只能走一步,从记者开始,或者像我这样先是做送稿员,然后变成跑治安新闻的记者,了解警察和罪犯都在做什么,从中学习收集必要事实的全部技巧,知道怎样抢在警察前面到达案件现场或从官员嘴里引出真相。治安新闻能让你迅速掌握这些技巧,然后大概可以去跑综合新闻,坐在报社新闻部等编辑给分配任务,什么题目都有可能;下一步你可能得到专门的一条线,比如市政厅线或我跑过的医院线。就这样一步步走上去,直到完全了解这份报纸,它代表的理念成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等你成为编辑,你不仅走过这个过程,了解报道的各个环节,还从与前辈记者的交谈当中学到很多技巧,从他们那里将报社的传统———公正、平衡和精确———继承下来,你就能给记者分配任务,编辑他们的报道,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直到你自信可以确定报纸的方向。

《21世纪》:60年来,报纸和新闻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觉得《纽约时报》在适应这些变化方面做得怎么样?

格布:这得从头说起。你必须记住《纽约时报》1851年就已经存在。18 96年,田纳西州一个不知名的报纸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AdolphOchs)听说《纽约时报》可能破产,就把它买下了,奥克斯是个有理想的报纸发行人,他想改造《纽约时报》成为一份伟大的报纸。比方说他坚定地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了解世界的变化。所以他把国际新闻放在仅次于头版的位置。这跟当时绝大多数报纸的做法都相反。他还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比如聘请最出色的国际新闻记者,还有最出色的文化评论员,一心创造一份伟大的报纸。这份报纸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基础是如此坚实,以至于如果发生什么变化,只要速度不太快,读者总能跟上和接受。他们可能不喜欢报纸出现的某些新东西,比如新的版块和专栏,但只要做新闻的基本方法没变,就不会有问题。所有这些努力目标都是为了延续早期发行人们奠定的基础。出现变化是因为世界发生变化,报纸要跟着改变。有时可能在某个方向走得太远,但最终报纸会在变化之后稳定下来,我们也会发现它还是原来那份伟大的报纸。

《21世纪》:提到发行人,你在书里还说你们的发行人从不依赖民意调查确定读者究竟需要什么,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改变?

格布:我说世界在变的意思是指我们的标准在变。我们今天对性的描写要比25年前多一些,还有同性恋和类似艾滋病那样的新疾病。今天显得重要的事以前未必得到重视,比如25年前我们就没写过同性恋,也不太重视女性这个群体的变化。我加入报社那会儿还没黑人记者,女记者也屈指可数,以前犹太人不方便出国……总之世界变了,观念变了,报纸也跟着变了。有时报纸甚至引发改变,比如报纸对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的报道,以及今天我们报道布什政府的方式,就在美国引起震动和改变。有时报纸确实可以通过集中报道某个领域而引发改变。

《21世纪》:你会不会担心报纸或媒体可能变得太强大?

格布:不会,在一个民主社会就不会,因为一份报纸永远不可能变得太强大。让社会保持自由的关键就是报纸,就是信息。如果你不能得到所有信息,就很难维护自己的自由,因为媒体是保障自由的仅有渠道。必须永远存在一份像《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让记者尽力挖掘尽可能多的信息。有时很难得到这些信息,但报纸应该尽力使用最好的记者。这么做永远不可能使报纸变得太强大,报纸就跟国会或总统一样重要,我们称为“第四权力”,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报纸我们会怎样,可能非常危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