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主办: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8671
CN 32-1312/C
邮发代号 28-148
创刊年:198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2.刊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6604
CN 32-1655/C
邮发代号 28-181
曾用刊名: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1994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3.刊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科技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3-0453
CN 32-1743/C
曾用刊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4.刊名: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主办: 江苏行政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9-8860
CN 32-1562/C
邮发代号 28-278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5.刊名: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工业学院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常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2-9048
CN 32-1720/C
曾用刊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6.刊名: 江苏政协
主办: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7433
CN 32-1350/D
创刊年:1992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楼主想更多了解的话,可以给我发百度HI消息!
PS:苏大哥你怎么也跑来逛知道啦?
硬质PVC用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研究,现代塑料加工应用(ISSN:1008-1267),2006/02,通讯联系人。邻碘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精细化工(ISSN:1003-5214),2007/08,通讯联系人。天然气中微量乙二醇含量的测定,江苏工业学院学报(ISSN:1005-8893),2006/01,通讯联系人。环氧丙烷合成工艺改进,化工学报(ISSN:0438-1157),2006/03,通讯联系人。EI收录,通讯联系人。秦绍清,宋国强,姚培忠. 离子液体重要中间体的合成研究[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3).管春英,严大香,宋国强. 化工院校电子文献资源配置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宋国强,郑晓林,陶菊凤. 分子氧/乙醛/过渡金属盐体系氧化环己烯的研究[J]. 化工进展,2004,(6).周勇,张海荣,张双泉,宋国强. 3-甲氧基二苯胺合成工艺改进及条件优化[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4).宋国强等,2-氨基-6-烷氧基-3-硝基吡啶的一步合成法[P],发明专利:ZL200510095471.6刘家斌,郭爱花,丁淑敏,宋国强.2-氨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7).郭爱花,刘家斌,曹引梅,宋国强.新型高效有机热稳定剂[J].化工学报,2008,59(12).主持在研项目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新型光固化材料的开发。
2007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ikanw.com,
km 极地研究 现代地质
ACTA MATHEMATICA SCI 疾病控制杂志 现代电力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计量技术 现代妇产科进展
ACTA MECHANICA SINICA 计量学报 现代护理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现代化工
APPROX THEORY AND ITS APPL 计算机仿真 现代科学仪器
CHIN J ASTRON AND ASTROPHYS 计算机辅助工程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HIN J CHEM ENGI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现代雷达
CHIN J OF OCEA AND LIMN 计算机工程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 J OF POLYMER SCIENCE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现代隧道技术
CHIN PHYS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现代医学
CHIN PHYS LETT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现代仪器
CHIN QUAR J MATH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现代预防医学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计算机科学 现代制造工程
CHINESE ANNAULS OF MATHEMATICS 计算机学报 现代铸铁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香料香精化妆品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计算机应用 湘潭大学学报
COMMUN THEOR PHYS 计算机应用研究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EYE SCIENCE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橡胶工业
J COMPUT SCI & TECH 计算力学学报 消化外科
J HYDRODYNAMICS B 计算数学 小儿急救医学
J MATER SCI & TECH 计算物理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继电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J PARTIAL DIFF EQS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心肺血管病杂志
J RARE EARTHS 暨南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研究杂志
NE MATHEMATICS 家畜生态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PEDOSPHERE 建筑材料学报 心脏杂志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 建筑电气 新技术新工艺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 建筑机械 新建筑
癌变?畸变?突变 建筑机械化 新疆大学学报
癌症 建筑技术 新疆地质
安徽大学学报 建筑结构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新疆农业科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建筑科学 新疆石油地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建筑学报 新生儿科杂志
安徽农业科学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 新型炭材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信号处理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安全与环境学报 江苏医药 信息记录材料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江西科学 信息与控制
半导体光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半导体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畜牧与兽医
半导体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血栓与止血学
蚌埠医学院学报 江西医学院学报 循证医学
爆破 交通与计算机 压电与声光
爆破器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压力容器
爆炸与冲击 节能技术 压缩机技术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节水灌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结构工程师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结构化学 岩矿测试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解放军护理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解放军药学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岩石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岩土力学
北京口腔医学 解剖学报 盐湖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解剖学杂志 眼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介入放射学杂志 眼科新进展
北京农学院学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眼科研究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金属成形工艺 眼视光学杂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功能材料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京医学 金属矿山 燕山大学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金属热处理 扬州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金属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还有很多……
因字数限制无法一一列举
请上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查询
姓名 刘建刚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77.10职称 副教授学位 博士职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企业产品知识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教育与工作经历1.1996-2000江苏大学本科2.2000-2003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3.2003-200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4.2007-今常州大学经管学院 1.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江苏省协同创新中的障碍因素分析及运行机制研究》2.江苏省社科联项目:《优化产品开发过程 提升江苏制造业发展水平》3.常州市科技局项目:《常州市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模式研究》4.常州市科技局项目:《优化产品开发过程提升制造企业创新实力》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2006-2008(主要参与) 刘建刚等.基于联系信息流量的产品结构模块化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刘建刚等.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耦合任务迭代重叠建模和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刘建刚等.基于物理DSM与行列变换的产品结构聚类划分[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唐敦兵,钱晓明,刘建刚.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的产品设计开发及过程建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本人完成8万字)刘建刚等.基于遗传算法DSM的产品结构分解聚类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刘建刚等.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结构模块聚类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刘建刚等.面向企业知识管理和PLM环境的版本管理研究[J].统计与决策刘建刚等.企业并行开发过程耦合任务组的智能规划.统计与决策,2008,6:168-171.(CSSCI)刘建刚等.以技术管理为驱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技术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刘建刚等.后金融危机下企业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人大索引)杨春,刘建刚.14.刘建刚等.ERP与PDM的差异及集成模式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刘建刚等.ERP与PDM集成技术研究[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马安,刘建刚等.基于本体的CAPP知识集成及检索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 1.2008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2009年常州市“831”中青年骨干人才3.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4.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5.2009年,常州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6.2010年,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2009年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2013年,常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9.2010年,常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第一,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的发展特点,大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市场供应、经济状况、物价、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对政治事务“感兴趣”。大学生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大大增强。如两会召开期间,不少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视频、报纸等关注大会进展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的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参政比率成正比([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 页)。因为教育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义务观念,培养公民的政治竞争意识、兴趣和责任感;同时,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自信、自制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青年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有较高的表达思想的能力、较强的利益敏感性及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这也符合政治参与的一般规律。
第二,当代大学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够更加理性、成熟地关注政治,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参加班集体和社团活动,在班集体竞选班干部过程中,很多学生非常踊跃。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爱国热情。如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惨遭轰炸时,大学生们尽管义愤填膺,但他们能自发地、有秩序地通过正确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这既表现了当代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之情,又表现了他们较为成熟、理智的政治心理,避免极端化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
第三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国家和民族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据神圣的地位,多次调查显示:青年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达九成以上,对于如果国家遇到危险或困难(自然灾害、敌人入侵)应持什么态度,有1/3的青年认为如需要可献出自己的一切,有2 /3的青年表示要“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蒋霞、张健:《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近年来,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以“文化、科技、卫生”为内容的“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引导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和使命,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这表明了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已普遍提高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 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 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