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3-12-07 02: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

江西重点建设学科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1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2.71%;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5.04%。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库共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97项、省部级项目950项,累计科研经费3.9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其中SCI/EI期刊检索论文473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道污水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心理学有关气质类型探析的论文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我们人类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有关气质类型探析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有关气质类型探析的论文篇一:《大学生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摘要: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差异性很大。研究大学生不同气质类型在体育参与中的特点,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但有关气质类型与体育参与的研究也只限于不同气质类型在选择体育项目的差异上,没有足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两者的本质关系与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求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气质类型;差异;体育参与;分析

  一、研究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体育项目参与的意义

  李萍在《气质类型测试的研究》中认为“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中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中提到“人的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的。”

  张宏如、沈烈敏等人《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中认为研究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通过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参与的研究和原因分析,可以更好的认识大学生的气质特征,大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消极的一面。”

  二、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中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提到:“气质类型的提出是在2500以前,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在希波克拉底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在希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孙晓青等人在《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中就提到“美国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研究设施和工具也较为完善,具有以下特征:研究量表多样化,研究内容多维化、研究范式实证化。”

  1、张福珍等人在《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比较》中就提出了国外研究趋势:

  1)注重研究 文化 的多元化取向;

  2)注重烟具对象的综合化取向;

  3)注重研究内容的细微化取向。

  2、国内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气质类型的研究已经比较广阔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不同程度上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研究视野相对狭隘,大多都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气质类型的特征和不同气质类型就业趋向的相关研究比较多,在2012年之前,人们对气质类型和体育的学术关注度几乎为零,在最近的两年,才有了一些关注,但是竟管如此对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体育项目参与的研究还是空白。

  三、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和特点

  杨健梅、孙利红等人指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感情和一直活动中,特别是在感情活动中,因此,从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与其参加体育锻炼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通过对大学生体育产业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大学生的大致气质类型。”在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以下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四种气质类型主要特征

  1)胆汁质:直率、热情、具有快速的反应力,行动敏捷,情绪冲动,具有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但不考虑是否成功,易爆发、狂热,不可抑制,具有外倾性,但若精力耗尽便会失去信心。

  2)多血质: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反应灵敏,在新环境里不拘束,在工作学习上精力充沛,且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变化的新环境,在集体中心神愉快,朝气蓬勃,具有外倾性,使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情感易变,缺乏持久力。

  3)粘液质:安静、稳重、沉着、沉默寡言、三思而行,生活中是坚持而稳重的工作者,严于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工作制度,不为外因而分心,态度上持重,不易激动或转移注意力。

  4)抑郁质:情趣体验深刻,行动迟缓,往往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动感情,具有高度的情趣,敏感性,对外部环境敏感,易产生幻想、胆小、孤僻、恐惧。

  四、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对体育项目参与的影响

  王震,周芳,柳若松等在《大学生健康的体育行为倾向与行为动力的归因分析》中说:“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倾向于外向型,热情、开朗、精力充沛、性情直率,而脾气暴躁等特点,当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耗尽精力的时候情绪落差大,这种气质类型的个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育学习时在可能有机会参加一次对自身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运动竞赛。通常是表现为对成绩的好坏外显行为较突出,对好的发挥或者感觉经常“吼叫”,或者投掷一些东西等方式来表示开心、快乐的心情;外部注意范围占据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不强,呈现注意力涣散的特点。

  对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多血质类型的大学生,由于其活泼爱动,反应灵敏、迅速,且喜欢与人交往的特点,他们对体育项目表现出不稳定性和隐蔽性,在行为上常常会借助于丰富的表情和开朗的性格来掩饰自己,或者外显行为不太注意成绩的优异,外部注意的强度小于内部注意,对运动成绩的自我效能是含于内部,外显性很低。

  最后,对于专注深刻的抑郁质个体来说,他们动机水平一旦被激发就会始终不渝的坚持下去,具有持久性,可是如果他们的直接动机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则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对运动竞赛或体育学习的动机出现下滑趋势,从而,对运动和竞赛失去兴趣。”

  五、 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气质类型往往是混合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是属于极端气质类型,而不同气质类型个体在体育项目参与中注意具有直接性和短暂性,不稳定性和隐蔽性,可控性和专注性,高度性和专注性。气质类型对大学生在体育参与的影响呈现于注意、心境状态、动机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他们之间也有些相似之处,教师应该把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从而有利于其保持持续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心理唤醒及正确体育态度的形成。李殿录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也认为:“大学生需要从各方面了解自己,从而正确的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预防心理疾病,从而更好的生活学习,将来实现自我价值。”(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戴湖.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1

  [2] 朱珍葶.大学生自杀现象与心理危机干预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报.2010.29(2):1

  [3] 王婷、马寅生.近5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3):1-2

  [4] 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1:87

  [5] 李萍.气质类型的测试题及气质与职业[J].心理健康学科2009:2

  [6]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2011:87-88

  [7] 张宏如,沈烈敏.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J].心理学.2003(2):1

  [8] 张岗英,刘登攀.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注意集中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科,2006,29(4):3

  [9] 孙晓青,姚本先,王东华.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25(6):3-4

  [10] 张富珍,纪晓明,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比较[J].江苏高教,2011(1):2-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