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白城师范学院期刊

2023-12-06 21: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白城师范学院期刊

简介:  白城师范学院坐落在素有鹤乡之称的白城市,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8月, 吉林省政府决定将白城林业学校并入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1999年与四平师范学院联合招收本科生,开始本科教育;2002年学院独立招收本科生; 2007年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院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吉林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吉林省西部教师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几年来,学院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艰苦创业,内涵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占地面积 56.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22.28万元。图书馆藏书78.19万册,期刊、报纸1100余种。学院建有一批设备较先进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微格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建成了覆盖东西校区的校园网。   学院设有20个系(部、院),即政法系、教育系、教育技术系、体育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音乐系、美术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理系、生物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土木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设有软件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韩教育交流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奥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有11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2个培训基地。现有本科专业30个,其中师范教育专业 17个,非师范教育专业13个。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7400多人,其中,本科生6300多人、专科生1000多人,函授生近1000人。硕士研究生5人。   学院拥有一批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34人、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65人,占专任教师的47.6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2人,占专任教师的43.77%;教师中在读硕士、博士11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5人。2005年以来,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有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   目前,学院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23门,院级精品课11门,院级优秀课69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5项。   学院坚持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的办学思路,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院的“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是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吉林省西部中药种植与研发工程中心”、“吉林省西部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依托有比较优势的学科设立了11个研究所。2004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级教科研课题4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级教科研课题122项;其中省级重点教研课题7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64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66篇;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865篇,出版专著、教材48部。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3项。   我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及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奖励55项,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118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咨询和“三育人”活动,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机制,多次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学院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厚德、明辨、博学、笃行”的校训来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通过设置课程和组织文化节、科技节、学科竞赛及“书香校园”等活动,利用校报、广播站、校园网、宣传廊等多种媒体,营造健康向上、民主科学、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建有实习、实训基地132个;同时,设有“信息技术培训中心”、“职业经理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创业教育实训中心”等,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创造了条件。   目前,学院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学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走艰苦创业、内涵发展之路,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高等院校。

白城师范

白城师范学院坐落在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与松辽平原的相汇处,具有鹤城之称的白城市。白城市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是新兴的汽配纺织医药城、区域商贸城、生态旅游城,这里有世界A级湿地向海自然保护区,这里是美丽的丹顶鹤的故乡。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隶属于吉林省的普通高等院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非师范专业为辅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校园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19.9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本、专科生7622人,函授生1028人。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中学教师及生产、管理、建设方面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人才。
学院现设有18个系,即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地理系、土木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教育技术系、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50个专业,其中有13个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即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15个本科非师范专业,即土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生物技术;17个专科师范教育专业,既体育教育、生物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化学教育、科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综合文科、心理咨询、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育等;19个专科非师范专业,既园艺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畜牧、计算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英语、艺术设计、法律事务、涉外秘书、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子商务、公共事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学院设有政治理论教研部和成人教育学院;3个研究所,即地方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学院还设有萧振瀛研究中心等机构。
学院拥有一批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有专职教师37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7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52人,在读研究生58人,在省内外高校聘请兼职教授13人。教师中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的有20人,获曾宪梓教师奖有10人,1名省主讲教授,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研课题6项,有6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吉林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1个。
几年来,学院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固定资产总值14284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740万元。图书馆藏书40万册、期刊1500余种,并配备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的体育馆已投入使用;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室144个,其中专业实验室67个(含工科实验室27),心理实验室1个,微格实验室1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1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8个,计算机室15个,教学用计算机1157台;有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制作训练室、多功能报告厅、教师基本功训练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电视演播室;建有有线电视校园网,校内有线台,校内外语教学电台和校园网。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教室配有电视机,寝室配有电话,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在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标准化学生公寓和标准化学生食堂。
学院办有《白城师院学报》和《白城师院报》,为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文化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阵地。学院教师每年都有学术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有30多项教研、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授予学士学位,学校鼓励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取得本科学历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差不多的学报还有哪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是由白城师范学院主办,赵志军主编的教科文艺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繁荣学术研究跟踪学术前沿为目标,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思想、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提供交流阵地。

白城师范学院在哪个区

一、白城师范学院在哪个区 白城师范学院是在白城市洮北区,具体地址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中兴西大路57号,该校是吉林省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优良成绩院校。
二、白城师范学院简介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省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2007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7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9亿元。设有20个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885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6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48人。

学校设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1600余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与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与台湾、日本等多所大学开展了友好交流,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了免费师范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2项。学院着力凝练科研特色,建有“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中心”等13个省级科研平台,打造教师教育研究、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草原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和基础理论研究、吉林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与应用5个校级研究高地,包含研究中心18个、研究所22个和重点实验室3个。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454篇,其中被SCI,EI,CSSCI,CSCI等索引收录论文155篇,其它核心类期刊310篇;出版著作25部;获国家专利23项。

近年来,学校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学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人大学”“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省文明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文明单位”和省属本科院校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一个个荣誉照亮了学院前进的方向。

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共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7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秉承“厚德、明辨、博学、笃行”校训,坚守“爱、责任、荣誉”教育理念,遵循“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坚持“八个发展”,实施“八个战略”,推进“八项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加快转型发展进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有合作、国内有影响、省内有特色”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白城师范学院是哪个省

白城师范学院是公办吗

白城师范学院是几本学校

白城师范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白城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白城师范学院在哪里

白城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白城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白城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白城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

刘晓莉的主要科研成果

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1 刘晓莉 合撰第一 《刑法应增设拒证罪》, 东北师大学报 2002年6期.CSSCI重点刊物2 刘晓莉 独撰 《刑法解释的主体》, 吉林大学学报 2003年3期 .CSSCI3 刘晓莉 独撰 《论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志》, 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 2003年 .4 刘晓莉 独撰 《抢劫罪与罪数形态的关系辨析》, 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 2003年 .5 刘晓莉 合撰第一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6 刘晓莉 独撰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保障》,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6期.7 刘晓莉 独撰 《刑法解释的缘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8 刘晓莉 独撰 《刑事证人拒证的三大立法根源评析》, 东北师大学报 2003年5期.CSSCI 重点刊物9 刘晓莉 合撰第一 《死刑废止之思考》,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4年9月版.10 刘晓莉 独撰 《抢劫罪的停止形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4年2期.11 刘晓莉 合撰第一 《刑法立法解释之废止》, 理论界 2004年4期.12 刘晓莉 合撰第一 《论生态犯罪立法的必要性》, 当代法学 2004年5期 .13 刘晓莉 第一作者 《生态省建设需要地方生态立法》, 长白学刊 2005年第6期.核心期刊14 刘晓莉 独撰 《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立法现状评析》,刑事法新论集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15 刘晓莉 第三作者 《论大学本科教学中生态观教育之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2005年12月21日 .16 刘晓莉 第二作者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06年第1期 重点刊物.17 刘晓莉 第二作者 《吉林省生态立法与生态省建设的几点思考》,白城师范学院报2006年第3期 .18 刘晓莉 第一作者 《生态犯罪立法论要》,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CSSCI 重点刊物19 刘晓莉 第一作者 《传统环境犯罪的立法悖论与立法创新》,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3期  CSSCI 重点刊物20 刘晓莉 第一作者 《俄罗斯生态犯罪的立法评析及借鉴》, 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 4期。  CSSCI21 刘晓莉 独撰 《有效保护草原的法律思考》, 光明日报 理论版2007年8月30日。国家级。该文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网——中国人大网(2007.9.2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2007.9.14)、北京市人大网(2007.9.28.)、中国农业新闻网——三农在线网(2007.11.6)等多家网站转载。22 刘晓莉 第二作者 《 刑法解释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7年9月版.23 刘晓莉 独撰 《刑法立法解释之反思》,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CSSCI24 刘晓莉 第一作者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思考》, 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 重点刊物25 刘晓莉 第一作者 《草原保护的刑法立法研究》, 政治与法律 2008年第1期.CSSCI26 刘晓莉 第二作者《诱惑侦查的理性分析与法律规制》, 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CSSCI (A)27 刘晓莉 (通讯作者)《浅论男性遭遇性侵犯时的刑法保护》, 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 刘晓莉 第一作者 《试论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29 刘晓莉(通讯作者)《和谐社会中刑法价值的思考》,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年第1期.30 刘晓莉 (通讯作者)《未成年被害人角色转换与犯罪预防的法律思考》,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31 刘晓莉 第一作者 《在草原牧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法律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4期.CSSCI (A)32 刘晓莉 第一作者《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的若干思考》,当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 (A)33 刘晓莉(通讯作者)《我国草原立法评价及其建议》,求索2010年第8期.CSSCI (B)34 刘晓莉 独撰 《逃税罪数额的刑法解释》,法治研究2010年第9期。35 刘晓莉 (第一作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客观认定论析》,载《经济刑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36 刘晓莉 独撰  《降低入罪门槛的当代价值探究》,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 CSSCI (B)37 刘晓莉 独撰  《中国湿地保护立法评判》,求是学刊2011年第3期。 CSSCI (B)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38 刘晓莉 独撰  《制售假药:有罪!》,光明日报2011年8月22日。 国家级 该文被新华网(2011.8.22.)、光明网(2011.8.22.)、中国日报网(2011.8.22)、中国新闻网(2011.8.22)、凤凰网(2011.9.2)、中国网络电视台网(2011.8.22)等多家网站转载。39 刘晓莉(通讯作者)《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对我国草原立法完善的若干思考》,中国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1年10月。40 刘晓莉(第一作者) 《生产、销售假药罪作为行为犯的刑法经济评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6期。41 刘晓莉(第一作者)《追究草原犯罪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1 刘晓莉 参编 《刑法新立罪的理论与实务》,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2 刘晓莉 编委 《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版。3 刘晓莉 参编 《刑事法新论集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4 刘晓莉 自著 《生态犯罪立法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5 刘晓莉 参编 《草原执法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