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育培训行业论文

2023-12-08 17: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培训行业论文

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论文

教育培训是“教育”与“培训”两个词组成,教育是指一个人的一般知识、能力之培养,当然包括专门知识、技能及生活环境的适应力之培养。A.F.Sikula认为教育是“一种灌输健全推理的过程,主要在使人员的心智状态,能够合乎逻辑与理性的要求,以判别各变量间的关系。”因此,教育是一种长期、广泛且客观的能力发展。培训则是指企业或某一产业为了提高员工在执行某个特定职务所必要之知识、技能及态度或培养其解决问题之能力的一切活动。培训是在目前或未来的工作上帮助员工通过思想和行动,去发展适当的习惯、技能、知识和态度,而获得效果的过程。因此,培训的精髓在于“训人之所短,练人之所长”,而“训短练长”的观念,在广义上是属于教育的概念范畴之内,因此培训是一种狭义的教育。综上,教育与培训在概念上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奠定其日后发展的基础,并充实其本身发展的潜能;培训的目的是基于工作上或业务上的需要而培养个人技能或知识。教育的本质具广泛性、一般性、基础性与启发性,着重于原理与观念的灌输,以及思维能力的启发,以发展通才;培训是特定性的塑造,着重于技能与方法上的锻炼。虽然上述两者在字义上有所区别,但仅是范围之大小而已,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同为促进员工能力发展。一般企业已将“教育”与“培训”之用语并用,称为“教育培训”或简称为“培训”。

一、教育培训的目的

企业员工之接受教育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员工之知识或技能,并赋予其积极自我发展的动机,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有:

1.累积技术,培育人才

教育培训之直接目的可分为: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及态度之适应等三项。就员工方面以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而企业方面,则以提高经营效率及培育人才为目标。也就是说,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提高员工技能、技术以及改善工作的态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以提高人才素质,得到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而最终目的则是要维持企业的不断发展。

2.补充员工能力的不足

企业员工担任某项业务及职责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往往与实际担任该项业务或职责者的能力有差距,为弥补或拉近其间的差距,则必须进行良好的教育培训;也就是说,企业发现某个岗位上的员工缺乏该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时,通过教育培训使其具备应有的能力和技能。

3.流畅沟通,促进合作

沟通是组织内部人际之间思想、观念、信息与情交流的一种过程,为交换意见、接受讯息之程序。其目的在促使各部门之间及各人之间能有彼此了解,产生团体意识,进而合作无间,完成组织的目标。企业内的.上司或管理者不仅可以藉由教育培训传授新的观念、知识、技术及技能,也可以将公司的经营理念,工作进展或其他相关之问题,传达给员工了解,希望获得员工的认同与支持;而员工方面,也可以将其本身工作上的问题,藉由教育培训来提供宝贵意见,反应给上司或管理者,渴望获得其支持与解决。这样双方将可以建立双向沟通的管道,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圆满完成组织的目标。

二、员工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

员工培训属于一种学习的历程。有效学习的结果就是员工培训的成效,员工培训应遵循下列四项基本原则:

1.增强作用

学习是依靠人类的感觉器官吸取外界的刺激与反应的历程。这种刺激与反应的历程变成一种习惯而持续下去,形成一种增强作用的联结状态。这种增强作用便是学习的主要因素。然而,增强作用所表现的如果是一种正面的结果,则学习现象会再重现;但是增强作用如果表现出一种负面的结果,则学习现象将不再重现。正面的结果便是报酬或是奖赏。换句话说,增强作用的表现有了正面的结果而使员工获得应有的报酬或奖赏,则员工倾向于继续学习。

2.认知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行为的改变,依据学习者认知的结果而定。学习者对所处周遭环境的认知与了解,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各种事物认知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对环境不断地认知与了解,促成整个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学习者可以对学习的事物设立认知的目标,持续学习,并不断地建立新认知目标,最后促成学习的良好的成果。

3.完成个体目标的动机

员工努力工作,其目的在完成自身所设定的目标。有时所设定的目标不易完成,则必须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工作技能,以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往往变成为完成个体工作目标的动机。员工有了学习的动机,并从工作中得到高度的激励,工作目标就能在顺利完成。

4.奖惩作用

有时员工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奖赏或规避处罚。员工培训使员工获得工作技能,达到所设定的工作目标,于是员工受到奖励。然而员工培训绩效不佳时,所设定的工作目标不易完成,这样非但得不到奖励,考绩将受到影响。于是在奖惩作用下,员工培训就可以发挥高度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培训的程序

企业为了有效地施行教育培训,以完成既定目标,合理而系统化的培训程序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培训的程序有很多模式,如纳德模式、瓦勒斯模式、希尼曼模式等,几种模式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都类似。根据培训过程的进行顺序,可以总结出教育培训的程序为:

1.企业基于何种目的,为何要实施培训,其必要性,也就是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准确分析;

2.培训的需求认识后,要拟定培训计划,如受训对象、内容以及方法、经费及课程安排与师资等,有系统地拟定;

3.培训实施后,其成果及任务的执行要严格的评估,并将成果配合绩效考核,确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管理的功能。

四、教育培训的种类

有效的员工培训必须针对不同的员工加以培训,并采取不同的员工培训方式。常用的员工培训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的目的在使新进人员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由人力资源部或其部门主管带领新进人员,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组织环境、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员工的权利义务,进而早日能进入工作岗位,建立积极的态度,适应组织的环境。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通常由资深员工或管理员来进行职场工作培训。在职培训的目的在帮助员工更加认识组织环境,提供员工学习新工作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使员工增进工作能力。

3.职外培训

为不使设备与原料受到损坏、伤及工作人员或影响正常工作效率,一般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对新员工实施与现场极为相似的培训。职外培训重视培训的成果,而不太重视培训期间的生产量或工作量。此种培训适合培训监督人员或管理人员,其目的是在增进受训人员工的工作效率。

4.外界培训

外界培训是指委托外界机构代训的员工培训。例如:大学、研究机构、管理顾问公司、专业培训公司等。

5.班级培训

班级培训即是将性质相似的员工组成班级而举办的员工培训而言。班级培训是最常见的员工培训的方式,它是以有限的主题,在短期内,将大量的知识传递给参加学员的有效培训方式。

五、教育培训的方法

员工教育培训较常见的有下列数种:演讲法、演练示范法、研讨会法、视听器材辅助法、模拟法、个案讨论法、敏感度培训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管理竞赛法、编序教学法、魔鬼培训法、计算机辅助教法、研究报告法等。其中,个案讨论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个案分析法是指在培训期间提出真实或假设的问题案例,要求参加受训的学员参与问题案例的讨论,并从中设法解决问题而言。个案讨论法的主要程序可分成八步骤如下:

1.研读个案。

2.了解个案的问题所在。

3.提出个案的问题。

4.寻找个案问题发生的原因。

5.寻求消除个案问题原因的方法。

6.慎选问题的解决方法。

7.评价问题解决方法的绩效。

8.将个案问题解决方法标准化。

浅析安全教育培训,贵在感悟其心论文

浅析安全教育培训,贵在感悟其心论文

论文关键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论文摘要:面对着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第一道工序。为此,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强化案例教育,以震撼其“心”;将安全心理知识,“内化于心”;进行模拟演练,强化其“心”;社会共育,升华其“心”。

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的2009年带着欣慰、带着遗憾汇入了历史的长河。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一首首战胜事故灾害的凯歌和一幕幕令人难忘的惨剧,如同一个个符号无声坠入一部永远不会写完的巨著之中,这就是人们与各种事故灾害抗争的历史。当今世界,除了战争、自然灾害以外,已经没有别的灾难能与各种安全事故相比拟。在导致事故频发的诸多原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统计资料显示,70%至8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安全素养低下所导致。因此,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原则,不断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是提升人的安全素养、遏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第一道工序。对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四大措施”,打一场杜绝不安行为的特殊战争!

一、强化案例教育,以震撼其“心”

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对员工进行“行为再造”。因此,在进行职业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法规的教育培训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1.案例法规,融合渗透。

一起事故所带来的`后果,不仅取决于事故的本身,更取决于人们对事故的态度。我们在重温历史事故案例的同时,应将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理性地思考和科学的抽象,上升为安全规则,使学员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安全规则深刻内涵之理解;接着再用安全理论知识和安全法规对事故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二者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2.认清损害,自保安全。

在分析事故案例时,一定要做到严肃认真、刻骨铭心,分析事故案例将会给学员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使每个人都能树立起“别人事故就是自己事故,别人的教训就是自己的教训”的意识,不断强化自警自律意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3.自我反省,现身说法。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工作中如非得“吃一堑”才能“长一智”,那代价也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可以让那此事故的当事者或肇事者,进行现身说法,把自己违章的经过、教训、思想和今后改正的决心等感受讲出来,这样更能震撼学员们的心灵,警示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二、将安全心理知识,“内化于心”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发生了事故,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安全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尤其是个体行为原理的教育和培训,使学员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正确地认识自己,感知世界,使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侥幸是靠不住的,从而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两点: 1.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讲授“墨菲定律”的典故来远离侥幸心理;通过讲授“杯弓蛇影”的典故,来纠正心理错觉;通过讲授“盲人提灯笼”的故事来树立“三不伤害”的理念……这样,喻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牢固地掌握了安全心理方面的知识。

2.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

我们都知道,好的方法和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训时可以广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相结合,灵活生动的画面能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化,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三、进行模拟演练,强化其“心”

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在课上传授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安全知识“知道了”,并不等于“会做了”。要想使安全专业知识真正发挥“保护伞”的功能,还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现场,实施模拟演练,把知识落实到行动上。这就要求,对学员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在实验室或实习场所进行实际操作并考核,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如观察演示,按步骤模仿,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

四、社会共育,升华其“心”

泰戈尔曾说过:“一个人要容忍别人作恶,不加反对,就等于奖励作恶。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与它进行斗争。”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违章行为,还必须依靠全员参与和社会共育。

常言道,管理,就是“管”和“理”的统一体。“管”靠制度,“理”靠感染,感染靠人文环境。行为科学的经典公式是,B=F(PE)(B表示行为,P表示心理因素,E表示环境影响)充分说明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制约关系。

因此,要营造这种氛围,一要就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各项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二要采用讲座、大屏幕流动展板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安全知识和违章违纪的危险性;三要用镜头记录事故现场,用画面定格安全,将自己身边的鲜活的安全事例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地反映给广大群众;四要在显著位置安放醒目的安全警示牌;五要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六要开展亲情感化活动,通过母爱的安全心、妻子的安全情、儿女的安全愿,打动人们永保安全的心扉,当好本质安全放心人……

上述的一切,都是营造安全文化浓厚氛围的内在驱动力,能有效地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是确保安全活的灵魂!

五、结束语

安全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安全更是一种责任,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必须广泛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因此,我们必须持续改进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不断感悟其“心”,强化全员的安全心理素质、丰富安全专业知识、提升安全操作技巧和自救互救能力,就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就能远离各种事故!

参考文献:

[1]《“灭酒驾”从“心”始》作者周善华《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第十一期.

[2]《个体行为原理与不安全行为》作者周春燕《现代职业安全》2007年第六期.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论文3篇

幼儿 教育 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在我国发展趋势也十分迅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发展趋势论文,欢迎阅读!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在我国发展趋势也十分迅猛。从目前的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流向来看,在教育行业中,大家主要看好的是幼儿教育市场这一块儿。

1、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1)国家政策:学前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五年来出台近百个相关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达85%,而在2009年年初时,这一比例还只有45%;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即“国十条”,要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紧随“国十条”的颁布,我国幼教产业出现了三个高潮:第一是,2011年教育部提出第一个学前行动三年计划,这使得2011-2013年间,解决了918万幼儿入园问题;第二个是,教育部提出2014-2016年学前入园率达到75%,这一目标在2015年得到实现;第三个是,学前教育宣传月(5.20-6.20)的设立。

2)社会家庭:

教育消费升级延伸,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的35%,目前80s90s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时,“4+2+1”的家庭结构,倾注两代人的未来

3)教育自身:

加快与世界幼教的接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革文件,包括新纲要、指南、标准、课程。在刚刚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4)市场现状:

全国13.6亿,其中0-6岁幼儿:1.3亿 ,3-6岁6400万,在园 儿童 4265万;

幼儿园入园率为75%;师资比为1:4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7

未来来看,幼儿园教育作为刚性需求越来越旺盛,而0-6岁的培训这一柔性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5)二孩袭来预测:

计生委预测:2020年新增二孩2626万,带来的潜在市场非常大,幼儿用品、童装、 文化 娱乐产业都在攀升;以纸尿裤市场为例,就将达到152亿元。

2、我国幼儿教育存在问题:

1)政府投资不足,监管不力,发展无序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做的学前教育评估 报告 ,我国的幼教排名 41/45,前四为:芬兰、瑞典、挪威、英国,后四名为:中国、菲律宾、印尼、印度;以分数量化来看,最高的芬兰得分97.5,我国仅有31.4。

1)公办园、民办园发展困难,目前的主流是公办、民办、还有混合所有制等;集团化发展无序现象严重(无证办园)

3)幼儿教师严重不足,园长一票难求,质量良莠不齐,看好未来幼儿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前景。师生比: 23:1(2009) —45:1(2015)

4))早教有需求,无标准:发展迅速、无标准、监管弱、从业人员素质低

3、未来发展趋势:

1) “五大因素”(人口基数不断增长、消费升级不断加温、家庭结构不断捆绑、重视教育的传统越来越强、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强力支撑。

2)“三大产业”旺盛需求(幼儿园、培训、幼儿产品)

3)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产生高额溢价)

4)“学前 蛋糕 好吃难咽”,依托专业打牢基础,未来的幼儿园应该:依托高校背景,进行产学研用一条龙;要有源源不断的师资保障;要有相应的管理培训,打造幼教产业的“黄埔军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发展趋势论文”

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

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篇二:论文提纲

题目:《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篇三:论文提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