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普纳对中国的忠告2014-08-06 11:02:26
为什么我们总那么急?
文/杨光
德国时间2014年6月20日,夕阳西下,在斯图加特的一间酒吧里,因前中国驻德大使卢秋田先生的故交机缘,我有幸得以与22年前的中国足球首任外籍主教练施拉普纳零距离推杯侃谈。他的背后,电视正直播着巴西世界杯。屏幕中的喧嚣与酒吧里的热闹交融叠加,但依然盖不住“施大爷”特有的洪钟嗓音,和激动时的拍案重锤。
这是由本刊主办的“深度体验德国制造DNA考察团”第5天的华彩瞬间。这位对中国走向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老朋友,兴致盎然地回答着我天南海北的疑问。话题已不只是世界杯,不只是中国足球,还有中国。
“您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你们太着急了。”
这是施大爷那晚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令我回味良久,思绪连绵。
是的,我们太着急了,而且举国都太着急了。从当年大手一挥的“超英赶美大跃进”,到十多年前成为笑柄的“中国足球发展规划”——再到我们眼前,但凡民航客机落地时,中国乘客总像着了火一般忙不迭起身取行李,逼得空姐每每失去风度大声阻止,然后只换来长久呆立在过道上——他们不是不知道开舱门需要时间,他们抢着离开飞机也未必都有急事,但为什么还那么急呢?
说中国人急,相信不会有人反对。但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急?未必大家都思考过。在世界杯的热度褪去时,我把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
急,因为缺少规则
诚如我在去年第3期卷首语里所述,中国传统文化里存在一种对于规则的蔑视。准确地说,我们骨子里并不相信规则。我们讲“规矩”,是因为我们只相信权力。当权者制定的规矩,是严厉执行用来约束下面,随时打破用以满足自己的。规矩,与规则不同,在于前者永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是充满不透明、不确定性的。
试想,在权力文化下,被一堆永远“规定得严,而解释得宽”的规矩所笼罩的芸芸众生,其生存选择能怎样?他们只能靠自己的“本事”。要么靠仅有的权力和信息,在规矩有缝可钻或有利自己时,抓紧图利,比如炒房炒号;要么连丁点权力都没有只靠自己的蛮力,冲破与当权者无关的纸面规矩,比如加塞挤车。
不论是哪一种,因为没有大家可以共同遵守而可以信任和预期的规则,都注定我们无一不“急”。因为你不急,不可预知的规矩随时会卷走不可忽视的利益;因为你不急,别人会急,你就可能连最起码的生存尊严乃至空间都无从保证。进而,“急”成为了举国的潜意识。
急,因为弱者思维
仅仅因为规则不确定、不透明吗?好像士大夫时代,我们在宽袍大袖下也不那么急。那我们当下为什么那么急呢?
这和我们百年来的教育宣传,和基于此形成的弱者思维有关。1840年以来的中国饱受屈辱,即便文盲,也知道八国联军欺人太甚。于是,“洋鬼子永远包藏祸心,永远亡我之心不死”的意识,可谓根深蒂固。进而,“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等成了举国的生存共识。
举国悲愤难泯、群情激昂且念念不忘的口号所包裹的本质,是地道的弱者思维。然而,那晚施拉普纳还曾中肯地说过一句:“其实你们没有自认为的那样弱。”我由此引申:我们的弱者思维,其实都是自我熏陶出来的。
比如,八国联军烧北京,辛丑条约赔尊严,纵然罪恶昭彰,但我们总是掐头去尾——既不强调为什么人家要联手打我们一个?我们怎样烧毁教堂?怎样虐杀传教士?怎样枪杀德国公使?如别国这样对我们,我们干吗?——也不强调这些条约客观上如何推动了中国进入现代文明?包括庚子赔款最终对中国现代教育起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如果能把满是血泪的中国近代史看完整,能将其理解为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的必然学费,并敢于反求诸己,我们还用那么悲愤,那么较劲,那么急迫吗?
其实弱与不弱都是相对的,但一旦形成了弱者心态,一切的愤怒都源于自卑,那就是绝对的自我伤害。因为没有比心态不好,更不利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幸福的了。
中国不能再急了,代价太大,急不起了。企业亦然。
2014年7月11日,芮成钢因被认为是特务而被检方带走了。
2014年中秋节,微博实名认证用户“王国乡”中秋节爆料,失联多日的央视著名主播芮成钢是特务,可能面临死刑。众多网友得知这一消息均称:作为中国人,竟然卖国求利,如果是真的,那么芮成钢真是太可恶了,必须严惩。
爆料人王国乡是被微博实名认证为社科院副研究员,是中东、军事、反恐问题专家。
对于网友的质疑,王国乡曾表示自己是个“每半个月放些猛料以飨博友,信誉良好,从没有假货”的人。爆料人的身份如此高大上,相信不是为了炒作而放假新闻。而且,微博并没有删帖,更加证实了此事有一定的可信度。
扩展资料:
很多人都知道状元出身的芮成钢,青年得志,央视抢眼,平视政要,问遍全球。虽说芮成钢的身份只是央视一名记者,但之前他曾说过这样的话:
“达沃斯论坛期间,我和我的好朋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起吃饭,并讨论了全世界如何携手战胜全球金融危机……”,这可是芮城钢自己说的。
芮成钢的“朋友”可不止上面这一位,要么是总统,要么是首相,要么是首富。当他自称要代表亚洲向奥巴马提问时,那口气,中国的一个部长、省长、企业家根本就不配做他的朋友,根本就不值得他来提问。
如果说宋林、郭振玺,都属于成熟期中年跌倒,那么芮成钢,则属于冉冉上升的青年期就骤然陨落。芮成钢走过的路,是当今几乎每一个青年才俊都想走的。只是芮成钢借助央视平台,走得更快,影响面更大。而他出事了,引发的议论自然就多,反思的价值就更大。
财经媒体近年来成为传媒界的宠儿,不少普通媒体的财经部门也“最有地位”,原因就是媒体的财经板块直接与企业打交道,汇集了大量创利资源,同时也形成特有的“权力”。
如何使用这一权力,这在中国媒体中应当说还谈不上成熟,滥用权力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是为单位谋不正当利益,此外还有些利益流向了个人。
目前是个艰难的时期,我们真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各个企业都特别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希望我们将来能有更多的自己的知识产权,自己的专利和品牌,我祝愿各个企业家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认为,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转型,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的发展当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企业内因。李子彬表示,要应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企业家们要志存高远,苦练内功。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企业也是如此。搞大而全是没有出路的。
在谈及中国企业的海外破冰之道时,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说:中国机械行业有两个相对的比较优势:一是劳动密集,二是本土优势。中国已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我认为这一点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讲是非常强大的支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二,但是中国真正的全球品牌屈指可数。这个过程不是金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品牌的积累。向文波强调,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崛起,有能力迎接世界制造巨头的挑战。今年年初三一收购了普茨迈斯特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标志着三一由过去的内生式发展到依靠内生式发展加并购投资的战略转变。
对于广大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技术破冰,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道奎认为,未来的竞争只会日趋激烈,我们不能坐等翻身。欧盟在搞新工业革命,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新的智能模式。这种模式,比中国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还便宜25%到30%。中国企业在欧美高端制造的阻截和越南、墨西哥等低端制造的追赶下,一定要做好企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高端制造业来了,制造业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在会议期间,主办方还现场演示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超炫视觉传播秀。一位穿着青春、高大英俊的欧洲大男孩手握一部iPhone 和iPad欢快地跑上讲台,打开一张国内新锐高端时尚羊绒品牌1436的平面形象广告。当他将自己的手机对准这幅广告时,手机屏幕中平面广告上的商标变成了3D动画!而原本静态的模特忽然动了,多款服装走马灯一样眼花缭乱地呈现在手机屏幕上。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互联网视觉传播技术。《中外管理》杂志主编杨光告诉媒体:虽然全球经济集体低迷下滑,给各行业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冲击和未来的预期压力,但其中却有两个亮点,仍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冬天里脱颖而出的利器。第一,是基于移动互联和云端处理的交互性数字技术。第二,是中国民众及整个社会基于互联网2.0而实现的空前互动性、自主性、个性化觉醒,以及追求自我的90后迅速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其实正为基因优秀的中国企业创造了空前的打造品牌良机或压力。如果说牛市经济下,企业拼规模、拼速度;那么在经济熊市下,中国企业的品牌时代才真正开启。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电大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论文研究目标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四、论文研究内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汪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较有针对性、篇幅短小、明白晓畅、精炼而富有哲理、充满了音乐美、诗中小我与大我并存,等等;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五、论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12月,收集材料,建立论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xx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20xx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论文参考文献
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9、《汪国真抒情诗精选赏析》,王昆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10、《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姜红伟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丛》,若冰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现代诗歌创作论》,薛世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王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14、《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郭旭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选》,海子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6、《郭沫若经典作品选》,郭沫若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8、《语言学大意》,乐嗣炳著,中华书局1923年出版
19、《中国诗学专著选读》,张寅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选题目的
(一)、现实意义
发展中小企业市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在发展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引进。在如何用人和如何管理好人才,人才如何在中小企业里得到充分的发展等方面,其核心就是企业文化是否坚持和贯彻落实到位,一切行动和执行的结果是否以企业文化来衡量和考核,这是最根本的思路。企业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任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现论意义
面临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坚定的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建设创新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的人才来实现,人才才是制约中小型企业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写作提纲
(一)中小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策略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的.措施
三、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能否实现“先强后大”?》作者:高建华《中外管理》20xx.05
[2]《如何使用式人才?》作者:吕布《中外管理》20xx.05
[3]《寻找“战略级人才”》作者:王兆献《中外管理》20xx.05
[4]《“知本”,已经伸手可及了吗?》作者:甄源泰《中外管理》20xx.05
[5]《不可忽视“员工敬业”的上司因素》作者:张兰霞亢亚男《中外管理》20xx.07
[6]《让组织信仰留住人才》作者:吕锋《中外管理》20xx.07
[7]《学会“报告”:执行文化的钥匙!》作者:王缨20xx07
[8]叶国标,《民营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今日上海,20xx.01
[9]施振荣,《再造宏基》,上海远东出版社,20xx.08
[10]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1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20xx.11
[12]《人力资源管理》【美】力口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者:安鸿章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01
[14]《浅谈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作者:艾云辉,李东香,《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2
[15]《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探悉》作者:冯晓明,赵伟,王爱民,《科技信息(学术版)》20x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