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发展简报文章

2023-12-08 16: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发展简报文章

2018年8月初,一篇名为《邓飞:没有女生是你的“免费午餐”》的文章在媒体界炸开了锅。知名公益人、“免费午餐”发起人、前调查记者邓飞被多名女性举报性不当行为。一时间,邓飞“公益大使”“偶像媒体人”的人设瞬间崩塌,成为了众目睽睽之下谴责的对象。我们对事情进行评判时,先了解事发的整个时间线经过。

2018年7月底,在紧随公益领袖雷闯被指控性侵之后,多位女性公开发声指证邓飞曾经性骚扰了她们。这些站出来发声的女性,让何谦想到自己早前的相似遭遇,“希望通过书写我所经历的来声援她们。”

2018年8月1日,邹思聪代替何谦在自己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彼时何谦以“女生C”的名义控诉邓飞于2009年在《凤凰周刊》实习期内约看电影,后在酒店内对自己实施性骚扰。

2018年11月,邹思聪收到邓飞的起诉书,案由为“名誉权纠纷”。

2019年7月,何谦在此案庭前会议中出庭作证,随后被邓飞追加为第二被告。

2020年10月30日,何谦与邹思聪收到法院11月11日开庭传票。

2020年11月11日此案开庭

2020年12月30日,杭州市互联网法院就知名公益人邓飞诉指控邓飞性骚扰事件的当事人何谦和邹思聪两年前的发文,作出名誉权侵权一审判决。判决书显示,邹思聪在本判决生效后立即停止侵犯原告邓飞名誉权的行为,删除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控诉邓飞性骚扰的三篇文章,并与何谦使用微信公众号公开对原告邓飞赔礼道歉。对该判决结果,邹思聪和何谦均表示不认可判决结果,还将继续上诉。邓飞则表示“上诉是他们的权利,相信法律有公正的判决。”

2021年1月中旬二人向二审法院提交了上诉状。

2020年11月11日,该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在此之前,何谦一方向法庭申请公开审理遭拒。开庭当日,聚焦在何谦在邹思聪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指控邓飞对何谦性侵犯(未遂)/性骚扰,此行为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

据判决书显示,邓飞认为邹思聪与何谦捏造了自己性骚扰的“事实”,还在文章的题图中将邓飞的头像打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叉号侮辱了自己,自己的社会评价由此降低,背负了巨大压力,构成名誉侵权。

在法庭上,邓飞称,自己作为知名公益人士,名誉受到邹思聪发布的文章的影响,并列举了大量他所获得的证书。

邹思聪与何谦则认为,文章反映邓飞性骚扰的事实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不构成名誉权侵权行为,属于依法行使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行为。邓飞的社会评价的确被降低,但在文章发布前网络上已流传出多位女生指责邓飞性骚扰的内容,与自己发表的文章无关。

而关于何谦陈述的关于邓飞性骚扰的内容是否真实,成为该案的焦点。法院认为,“应由事实陈述方,即邹思聪与何谦方举证”。

与邓飞交往密切的律师刘辉称,“文章作者指控性侵存在,而原告认为性侵不存在,那么‘性侵存在’这一积极事实,应当由文章作者也就是被告之一提供证据证明,而‘性侵不存’这样的消极事实,原告没办法举证,也不具有举证的义务,这是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刘辉是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辩律师,原是今日女报的法律顾问,也是邓飞大学毕业后在此报工作认识快20年的同事。该起案件刘辉没有代理,而是交由广州晟典律所的合伙人、律师段若愚代理。一审判决后,邓飞发布了自述文章,称“要讨一个公道”,并被公益媒体《中国发展简报》全文转载。邓飞诉邹思聪、何谦一案一审判决书出炉,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两名被告并未提供任何其他直接证据证明“性侵(未遂)/性骚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两被告提供的其他间接证据亦不足以令人毫无迟疑的确认其所述情况真实存在。

按判决书的意思,你说别人性骚扰,你就得有证据,至少要达到“足以使社会公众确信”的程度。邓飞诉邹思聪何谦案凸显了“米兔”运动的复杂性,性骚扰事件一般发生在密闭空间,除当事人之外,人们很难知道究竟发生过什么事,而且往往时隔多年,真相几乎不可考证,所有人都只能依靠经验与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判断既是主观的,又是非此即彼的。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舆论的极化与社群的分裂。不应回避的是,随着米兔运动的扩散,不可避免会有误伤的存在,而一旦出现错误的指控,缺乏边界的“网络公审”会对受害者产生巨大影响,这可以说是米兔的一个天然缺陷,因此,给被指控者留有足够的辩护余地也是十分必要的,对被指控者的认定也确实应该审慎。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6篇

  会议简报是指在会议期间为反映会议进行情况,包括与会人员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会议的决定事项而出的简报。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达会议精神简报 范文 ,仅供参考。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篇一:及时传达“全县 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
  9月7下午5时,崇尔乡中心小学办公室内24名教职工齐聚一堂,隆重召开新学期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重点传达了6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就新学期工作进行了安排与展望。

  会议首先由泽巴色郎同志带领全体职工深入学习了县委书记邓真言佩的《振奋精神 抢抓机遇 爱岗敬业 求实创新——奋力开创若尔盖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长靳东的《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精彩发言;县委县政府关于表彰优秀单位及个人的通报;县委县政府《关于若尔盖县促进教育发展新跨越的决定》,要求全体职工新学期要有新精神新气象,要以全新的姿态应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接着张成刚同志代表校委会,回顾 总结 了上学期学校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对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之后,副校长郎满措同志做了典型发言,分别就班级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作了 经验 介绍。

  最后,中心校长泽巴色郎同志以“锤炼内涵、谋求突破”为主题,就校本教研、减负增效、教师成长、规范办学诸方面进行了论证和要求。他用饱满的激情、催人奋进的语调,为新学期工作吹响了号角。

  会后,各教职工将按照要求,积极认真讨论上级领导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并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科学制订教育 教学 工作计划 ,齐心协力大干xx,争取来年在全校目标考核中再上新台阶,学校发展再添新亮点。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篇二:传达学习分公司工作会议精神
  1月28日下午,汉中直属库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迅速传达贯彻西安分公司xx年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度工作,表彰先进,并就如何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节前有关工作作出部署。全库共5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陕南板块主任田明元同志首先向全体员工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中储粮总公司工作的批示,学习了西安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巩福生同志在工作会上所作的 工作 报告 ,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对中储粮系统目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对陕南板块xx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结合新的形势对xx年陕南板块的工作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初步安排,要求各部门把深入学习贯彻分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作为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分公司会议精神上来,扎实工作,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服务“三农”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为陕南板块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议还对中心库xx年度的先进科室、先进班组和优秀员工进行了奖励,对节日期间的工作和安全值班进行了安排并提出了要求。会后全体员工举行了新春团拜,将上级领导和库领导的新春慰问和祝福一一送给了大家。

  抄报:中储粮西安分公司

  抄送:板块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安康直属库、中心库各部、城固分库,档(2)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篇三:传达学习全州科知会精神
  为认真贯彻4月22日在西昌召开的全州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27日,县科技 文化 体育旅游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安排部署xx甘洛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努力开创甘洛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会议传达了州科知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州委王阿呷部长、施遐副州长、州科技局周大海局长的书面讲话;会议根据全州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今年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会议要求,xx年我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一要以全州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中央“一号文件”为行动纲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凉委发„xx‟14号),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二要以项目申报、实施为依托,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三要以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推动科技工作全面发展;四要加强科技知识产权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完善专利人或组织的申报等激励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法的贯彻落实,搞好专项执法行动;五要以“四好班子”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搞好“党员示范单位”、科技帮扶等工作。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篇四: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简报
  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会期三天。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省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参加会议的有省5套班子的负责同志,各市、县(区)委书记或市、县(区)长,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副县(区)长,市、县(区)教育局长或教委主任,各高等学校和省直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共500多人。

  上午的大会由省委、副省长卢钟鹤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谢非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朱森林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报告。

  参加上午大会的还有省直各单位的负责人共1000多人。下午分组讨论。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篇五: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简报
  1日下午,深圳组在深圳市委、副市长李容根主持下展开热烈讨论。宝安区区长袁汝稳、龙岗区教育局长钟玉泉、福田区教育局长刘运生、南山区副区长黄水桂、罗湖区教育局长陈永辉、宝安区教育局长宋喜鸿、深圳市教育局长廖槎武等同志先后发了言,部分同志插了话。大家围绕谢非、朱森林同志的讲话谈认识,谈体会,并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抓好教育工作的一些意见。要点如下:

  一、对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这次会议感到欢欣鼓舞。刘运生同志说,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很隆重,内容又很重要,是我省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黄水桂同志说,这次会议谱写了教育的新篇章,带来了教育的春天,今后我省的教育事业将进入黄金时代。廖槎武同志说,从这次会议的规模、规格、内容,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我省教育事业很重视,决心大。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的讲话,分析了我省教育的形势,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目标,提出了 措施 。可以说,这是一次把我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的动员大会,是一个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大会。会议使我们在秋冬之际看到了美好的春天,对今后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黄水桂、陈永辉同志还表示,对于主管教育的领导同志和教育部门来说,这次会议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要在会议精神鼓舞下更好地履行职责,以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和人民。

  二、认为教育兴省、建设教育强省的 口号 提得非常好。钟玉泉、刘运生、黄水桂、陈永辉、廖槎武等同志在发言中都对此作了高度评价。钟玉泉同志指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广东办成教育强省,令人振奋,说明省里对教育更加重视了,把教育的位置摆得更加突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更加明确了。刘运生同志指出,谢非同志的讲话中6次讲到教育强省或教育兴省的问题,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认识很足,对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看得很清楚。刘运生、陈永辉、廖槎武等同志都认为,提出这个口号将会对促进我省的教育事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市、区也可以提出相应的口号,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把深圳建设成为教育强市。

  三、结合实际提出了搞好教育的一些意见。袁汝稳同志指出,近年来宝安区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20%以上,但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还是跟不上。看来,光讲投入不行,还要靠改革,搞多层次、多 渠道 办学,同时搞好管理和配套,抓好师资的培训提高,建立激励机制,同时解决好学校建了不少而设备却没有配套的问题。他还介绍了该区发展教育的一项宏伟蓝图——在深圳机场附近规划了80多万平方米建教育城,内设一所高中、一所职中、一所教师进修学校、一所中专、一所中华英文书院。宋喜鸿同志回顾了他们近年来抓教育的体会,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应主要放在抓教学质量、抓督导上,对职中应办得更切合实际,要有对口的实验场所,让学生真正学到技术知识。宝安、福田两区的教育局长以他们区近年来狠抓教育的事实来说明加强领导是关键的道路,认为只有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才能抓出成效来。黄水桂同志指出,解决重视教育的认识问题,主要是树立三个观念: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教育应超前发展的观念和教育是基础工程观念。廖槎武、刘运生等同志分别结合该市该区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教与职教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搞好对外交流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廖槎武同志表示,尽管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在今年1月和9月分别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的大会,并发现了贯彻《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两个文件,先走了一步,但参加省里这次会议回去后,还应进一步结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更好地搞好贯彻落实工作。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篇六:广东省第九次山区工作会议简报
  15日,阳江、茂名组在茂名市委书记肖贤成和阳江市委副书记周裕光的主持下,围绕谢非同志的讲话和朱省长的报告,就加快发展“三高”农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先后发言的同志有欧广源、肖贤成、洪绍宏、周裕光、黄福春、梁耀文、梁桂英、莫才明、黄正藩、周少夫等。

  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谢非和朱森林同志通过回顾分析我省近几年山区经济发展的形势,阐明了“三高”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很符合广东的实际,增加了大家发展“三高”农业、力争二十年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在发言中,欧广源副省长谈了五个方面的体会:①广东发展“三高”农业大有作为,这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高州市在这方面很有成绩,珠江三角洲也很有成绩。事实说明,不仅务工可以致富,务农同样也可以致富。②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三高”农业的关键,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了,依靠科技,通过引进开发,经济效益就相当可观。③发展规模经营,是促进“三高”农业的重要途径。在“三高”中,高效是很重要的,要高效就离不开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更具竞争力,更能体现出高效益。④社会化服务是促进“三高”农业的保证。社会化服务范围广,加工服务大有潜力可挖。通过加工服务,可扩大产品市场覆盖面和销路。⑤各方支持是发展“三高”农业的有力保障。“三高”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要增加投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发言中,其他同志还谈了如下主要内容:

  第一、树立信心,充分认识“三高”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茂名市委书记肖贤成说,要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跨越,发展“三高”农业是十分重要的。传统农业由于收入少,地位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有一个新的突破。人的生存离不开“吃穿用”,也就离不开农业。周曾写过一幅 对联 :“先抓吃穿用,摆正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由此可见,农业的市场最大,永远也不会疲软。通过发展“三高”农业,提高传统农业的档次,促使其走向现代农业,这个路子非常宽广,我们应有这个信心。省农业厅厅长洪绍宏说,有些地方存在这样一些观点,认为农业是个破棉袄,穿了难看,丢了可惜,这是不正确的。怎样才能能为传统农业找到一个新的出路?这就是要发展“三高”农业。山区办一个企业,效益不一定明显,所解决劳力的出路也是有限的,但搞“三高”农业,不仅平原地区可以搞,而且山村几乎都可以搞,可以使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原省山区办主任周少夫说,各级领导都要认识到发展“三高”农业可以致富,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三高”农业的关系,两者同步发展,互相促进。

  第二、找出差距,加快发展“三高”农业的步伐。肖贤成同志说,原来以为茂名市在发展“三高”农业方面搞得很不错了,听了大会的发言之后,思想触动很大。同兄弟市县相比,感到差距不小,虽然我们搞了种养,也有规模经营,但在加工服务方面做得不够,未能超前发展,今后一定要迎头赶上。阳江市委副书记周裕光说,多年来,传统农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仍是老的一套,与较早发展“三高”农业的地区相比,这种思想意识的差距是很明显的。现在农村一些年青的劳力都跑到外面挣钱,看不到农业发展的前景。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也存在这个差距。此外,从阳江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搞了一些“三高”农业,但还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还没能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进行加工服务,还是“原汁原味”的多,形不成“龙头”,也没有“拳头”。通过对照,我们找到了差距,找到了出路,今后发展“三高”农业是大有希望的。

传达会议精神简报范文相关 文章 :

1. 政府会议简报范文3篇

2. 乡镇集中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简报3篇

3. 公文简报范文3篇

4.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简报3篇

5. 三八妇女节活动简报范文

6. 文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篇

7.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内容情况报告

8. 单位自查自纠报告范文3篇

新闻简报怎么写

简报是用以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情况、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的一种专用文体。像“工作通讯”、“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都属于简报之列。
简报的种类很多,从内容上讲,有综合性简报、典型经验性简报、动态性简报、反馈性简报和会议简报等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简报,其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既可以采用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又可以按照公文的有关写作要求编写,还要兼收并蓄,将两者融为一体,形成简报的独有风格。
第一节 材料要典型
简报的主要作用是反映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工作开展等等。简报的作用,决定了在选材上一定要典型,也就是政策性要强,问题较为突出,经验值得推广,能够服务工作中心。
一、政策性要强
简报要体现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为政策的贯彻落实服务,这是收集编写简报的基本要求。但所选取的材料必须真实,不能为了政策的需要而虚构编造,歪曲事实真相。
各级金融部门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对这些近来发生的金融事实,并非都能够编写成简报,需要严格筛选。在选择的标准上,从大的方面来讲要符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微观上讲应当有利于金融工作的开展,要体现领导机关的意图。
金融简报取材的政策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选取的材料中所蕴含的主题,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东西;其次是材料所蕴含的主题,能够反映出近期某项金融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正确程度,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当然,不能为了突出某项政策及改革方案的正确性,就对工作成绩人为拔高,或者盲目改变某些成绩取得的原因,不应当无原则地迎合领导和上级。
二、问题较为突出
上级行及时了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对某些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完善,避免政策失误;基层单位及时了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同时,编写简报应当实事求是,要对本部分的工作情况作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可是,不少单位的简报,经验多、成绩多、问题少、教训少,每年即便出上一两期反映问题的简报,也是羞羞答答,不痛不痒,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这样,领导及有关部门得到的信息就有要能片面、失真,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反映问题的简报应当反映出问题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取教训,促进工作。
金融简报所反映的问题起码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金融政策、措施与实际工作有何不适应。各个时期的金融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能够实现下情上达,使有关政策、措施更加完善。二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出来,既要实现下情上达,又能使有关方面吸取教训,及时发现及早解决。三是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常常因其弱小而被表面现象所掩盖。越是如此,越应该主动去发现、去整理,加以研究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

2 工作简报的写法
三、经验值得推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简报总结、推广经验非常重要。经验值得推广,是指经验典型、突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对工作有推动作用。无论是创造出来的新经验,还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经验,都应当反映出产生经验的背景条件和工作成绩,绝不能只讲成绩,不谈经验,要突出经验。介绍的经验不仅要先进、具体,值得学习、借鉴,而且必须服务于工作中心,对当前的工作有推动作用。
第二节 内容要集中
简报所编发的内容,应当集中突出,只有内容集中才能突出中心,否则多个中心,像工作总结一样,将会影响简报作用的发挥。
一、提倡一事一报
简报应当主题集中,一事一报。否则若内容过于分散,简报就显得没有分量。可是初学编写简报的同志容易忽视这一点,常常将简报写成大块头的工作总结,面面俱到,缺乏个性。
一事一报,是指对一些动态事实一一编发,将某一问题说清写透,不应当把动态性的东西,东拼西凑硬写成经验性简报。有些材料,若硬是拉长,写工作背景、工作过程、经验措施、工作成效,就会将一些新情况、新经验、新风尚掩盖在文字堆中,起不到简报的作用。
二、 主要内容应当说清说透
编写简报要考虑反映什么问题,提出哪些建议,介绍哪些经验,达到什么目的。这实质上就是简报的主题。一 篇简报只能有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安排材料,一切材料都要为主题服务。凡是与主题关系紧密的材料为主要材料,即主要内容,否则为非主要内容。简报的主要内容,在数量上要充足,要有广度,在质量上要以一当十,富有深度。
第三节 格式要规范
简报的格式较为规范,大体上可分为报头、正文和报尾三个部分。
一、报头需规范
报头多在简报第一页上方的位置,“简报”“**银行简报”“金融工作动态”“情况反映”“工作通讯”等几个醒目的大字居中布局。“简报”或“**动态”下面是简报的编号,第*期。简报的编号多为一年一编,也有统编下来的。在期数下面左侧顶格是简报的主办单位,右边是简报印发的日期。主办单位名称和日期下面划一条横线。横线上面的部分统称为简报的报头,横线下面刊登文章。
二、写法灵活随便
简报所反映的内容多种多样,其写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简报的题目和正文是不可缺少的。
简报的题目同新闻的标题一样重要,是文章的眼睛,需要精心制作。简报的题目必须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简报的题目还需要精练,不落俗套,能够吸引读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正文是简报的主体,可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部分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但在写法上又与导语稍有区别。消息的导语在注重直接点题的同时,强调生动形象,而简报的开头特别注重直接点题。同消息的导语一样,简报的开头最好能够反映出简报所述问题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要尽可能运用简洁的语言将简报所要反映的核心内容放在开头部分,及早告诉给大家。因此,开头必须简短。
主体部分是简报的重头“戏”。在此部分要用典型事实富有逻辑性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说透。其写法同新闻的主体部分的写法大同小异。只是消息

3 回复:工作简报的写法
的主体部分不宜采用“一二三四”并列几项措施经验的写法,而简报在此方面较为灵活随便,既可以采用新闻稿的写作方法,也可以参照公文或行务信息的写法,分会条分项布局结构。主体部分的写法,应视简报的具体内容而定,哪种写法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就采用哪种方式。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可以只有一两句话,给人以希望或引起人们的深思,也可以省去不写。
三、报尾不可遗漏
报尾部分位于简报最后一页的最下方,在一黑线下面或两条平行黑线内注意本期发送的范围,包括某些单位和领导同志。简报亦应当有主题词,但无文种词。有些简报的最后还注明印发份数、编审、责任编辑等。
第四节 按语要精练
简报的按语是简报的编者围绕所编发的稿子,提出看法,表明态度,或提供背景材料,让读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简报的按语分编者按和编后两种。无论是编者按还是编后,都应当简洁、精练,以事实说话,要讲究艺术,切忌以领导者自居,居高临下,更不能以势压人、以教要压人。
一、编者按
编者按属评论性文章,是编者代表简报的主办机关对一些重要事实表明态度、看法,或介绍有关情况。编者按,同其他文章相比,较为正规,不能随便发言表态,并且要精、要简,不能拖泥带水。
编者按可长可短,长可达几百个字,短可以只有一句话十几个字。编者按无论长短,其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或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有关重要事实表明态度和看法,明确提倡什么,否定什么,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工作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二是对简报中文章的背景、有关情况加以交代,或对某些问题作补充性说明。
简报编者按的功能和写法,同新闻编者按的功能和写法基本相同。
比如,《青岛锻压机械厂牢牢占领市场》这篇稿子的编者按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改革,不革除原有体制的弊端,不转换经营机制,‘搞活’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弊端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丧失信心,甚至把企业干部职工的心气弄散。”本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表明了对问题的看法。第二段:“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四个优势,并非青岛锻压机械厂一家独有。仔细分析,大中型企业的优势还远不止这些。只不过在原有体制的束缚下,这些优势得不到发挥,以致于使一些人忘掉了这些优势。”本段进一步分析问题,指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势所在。第三段:“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这些优势,是极为有利的因素。国有大中型企业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除弊兴利,扬长避短,就会出现更多的像青岛锻压机械厂这样的厂家,在市场竞争中牢牢占领市场,重新焕发生机。”本段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总答案,催人奋进,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这篇编者按虚实结合,说事明理,指出了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编者按大多放在文前,也可放在文中。编者按没有题目,在其开头用比正文稍大一点的字“按语”、“编者按”或“编者按语”加以显示。
二、编后
简报的编者,在编完一篇文章之后,感到有话可讲,就可以将其整理成文,形成编后。编者按较为正规,不可盲目使用,而编后相比之下则较为随便,有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之意。编后可单独成篇,放在文章之后,可有题目,也可以不要题目。尽管编后较为灵活、随便,但也要有的放矢,旗帜鲜明,要善于分析问题,阐述道理,要善于谋篇布局,创新求精

熊跃根的主要成果

2012年,“国家、市场和家庭关系中的性别与权利配置”,《学习与实践》,第1期2012年,“福利的理念和中国社会政策的限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八辑2011年,“风险社会中的大城市治理与社会政策的发展”,《探索与争鸣》,第1期2011年,“社会政策的比较研究: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2011年,“ Social work and social policy in the aging context of China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4,No.22011年,“经济不安全和全球化背景下变迁的中国福利体制”,载于王卓祺主编《东亚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和政府角色》,社会出版社2011年,“转型进程中城市社区发展和公众参与的理论分析”,《中国民政》,第12期2010年,“转型时期我国福利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学习与实践》, 第1期。2010年,“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社会科学》, 第4期。2010年,“全球化背景下福利国家危机与变革的再思考”,《学海》,第4期。2010年,“福利体制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意义与真实世界的探究”,《社会福利研究》,第2辑。2010年,“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一种比较的观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2010年,“地理学在社会政策研究领域中的含义和应用”,《地理学评论》,第2辑。2010年,“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新华文摘》,第16期。2009年, Ku, H.B., Ip, D. and Xiong, Y.G. (guest editors). Special Issue on Disaster Relief and Social Work in China,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2, No.22009年, 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本土化实践的理论分析 , 载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构:中国与波兰的比较”,收录于 高全喜(主编):《大国策. 全球视野中的社会转型》,第131-1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Ku. H.B., Ip, D. and Xiong, Y.G.“ Social work in disaster intervention: accounts from the grounds of Sichuan”,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Routledge), Vol.2, No.3, pp. 145-149.2009年,Xiong, Y.G. A book review on Indica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 Hong Kong 2004 , Social Work Education, Vol.28, No.5, pp. 577---578.2009年,Xiong, Y.G.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Policy in China: National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lle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Blackwell-Wiley), Vol.18, Issue 1, November, pp.33-44.2008年,“志愿服务发展关键在日常化与制度化”,《人民政协报》,6月24日。2008年,“以自由的名义追求工作的快乐”,《中国青年》,1月。2008年, “ A book review on 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From Confucianism to Globalization”,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1, No.12008年, “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立:中国与波兰的比较”,《学海》,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5期论点转载)。2008年,“‘震’兴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政工研究动态》,第13期。2008年,“第五讲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第11期。2008年,“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研究”, 《社会政策评论》,第二辑,第83-11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我国私营医院‘公营化’运行机制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与王颖合著)。2008年,“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构:中国与波兰的比较研究”,载于谢立中(主编)《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个人努力奋斗永远是成功的源泉”, 《中国青年》, 7月。2007年,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new policy initiatives: Issues and challenges”, Social Work Education,,Vol.26, No.6, pp.560-572.2007年, “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5期。2007年, “医疗救助中公民身体与国家治理关系研究---以山东省T市医疗救助为个案的研究”, 《学习与实践》,第12期(与曾宪才合著)2007年,“ In Search o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nalyzing the Welfare Regimes in East Asia: China, Japan and Korea Compared ”, a plenary speech at the Fourth Annual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Restructuring Care Responsibility: Dynamics of Welfare Mix in East Asia ”,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during 20-21 October, ( Invited speaker )2007年,“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in China through its reforming social assistance scheme: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new challenges ”, a plenary speech at the 15th ICSD Symposium “ Seeking Harmony and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a World of Conflict ” held in Hong Kong SAR during 16-20 July, ( Invited speaker )2007年,“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 《江苏社会科学》 ,第4期。2006年,“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永恒的”, 《中国青年》, 11月。2006年,“无名者的青春与凝视的社会记忆,为摄影家黑明《走过青春》一书做的跋”, 5月。2006年,“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pluralism in reform China: An assessment of China’s welfare regime ”, 《社会政策学会志》(日本社会政策学会 主编),法律文化社,日本东京。2006年,“In Search of Legitimacy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Growth of NGOs in Reform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th IPS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 World Congress held in Fukuoka, Japan during July 9-13.2006年,“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载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钱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载于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入”,载于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社会责任感的终极意义在于行动”,《中国青年》, 12月。2005年,“明星梦与精英文化的再生产”,《中国青年》,5月。2005年,“e时代的新邻里关系”, 《中国青年》,1月。2005年,“论当代社会变迁中的社会资本建构与市民社会发展”,《广东社会科学》,第5期。2005年,“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5年,《社会问题读本》“导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重建社会公德的民间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 7月访谈。2004年,“The Emergenc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 Compared”, Paper Presented 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World Society,Transnational Social Policy and 'New Welfare States' In Transitional Count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a) during 7-9 February, at the Hans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Delmenhorst, Germany.2004年,“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自助组织的社会资本的建构与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何欣合著)2003年, “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的专业性与专业自律问题”,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1论文集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上海)。2003年,“第三章国外社团的发展情况”、“第四章有关社团的主要理论”,载于 王思斌(主编),《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市民社会向何处去”,《中国发展简报 》冬季刊,第17卷。2002年, “从城市贫困问题探讨中国社会政策模式和分析框架的建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大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长沙民政学院学报》第6期。2001年, “转型经济国家中的第三部门发展:对中国现实的解释”, 《 社会学研究 》,第1期。2000年,“Enterprises’ contribution to social welfare in reform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ocial Welfare in the Pacific Rim, 14-17 November, Tokyo, Japan. ( with Wang Sibin ).2000年,“宏观实践模式与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载于《华人社会工作本质初探》,香港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0年,“社工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1期。1999年,“关注‘单位’研究最新动向”, 《中华读书报》, 6月2日。1999年,“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专刊。1999年,“论国家、市场与福利之间的关系:西方社会政策理念发展及其反思”,《 社会学研究 》,第3期。1999年,“我国城市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程度研究: 对一项调查结果的分析”,《 人口与经济 》,第4期。1999年,Xiong, Y.G.“ Social policy for the elderly in the context of aging in China: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fare for the Aged, Vol.1, No.1, pp. 107-122.1998年,“成年子女对照顾老人的看法”, 《 社会学研究 》,第5期。1998年,“高龄化过程中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 论家庭、社区与政府之间的联结”,《 香港老年学报 》,第12卷第2期。1998年,“宏观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中国社会工作 》,第4期。1998年,“需要理论及其在老人照顾领域中的应用”,《 人口学刊 》,第5期。1998年,“中国城市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老人照顾”,《 中国人口科学 》,第6期。1996年,“A question never ends by itself: What is happening to our social work education ”, Paper presented at Joint Congress of IASSW, IFSW, APASWE and HKASW, held in Hong Kong, July 26-29, . 2009年,《社会政策:理论与分析方法》(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社会政策概论》(修订版)(主编),华文出版社。2008年,《需要、互惠和责任分担---中国城市老人照顾的政策与实践》(专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社会政策概论》(主编),华文出版社。2004年,《社会工作导论》(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三章)。2002年,《中国就业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简报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简报都不陌生吧,简报不是“刊”,而是“报”,说它是刊物,不如说是“小报”更恰切些。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简报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简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期,学生安全事件增多,随着师生重返校园,我中心校及时加强了安全教育活动。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首先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开学初我中心校及时开展了“关注学生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 加强校园安全。

组织各班开展以“绿色校园、关注安全”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班会;利用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通过晨时、午间广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隐患及时反馈,纠正。

二、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我校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始终抓牢抓实。新学期伊始,我校就把致小学生的一封信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提示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快乐的度假之中不要忽视交通安全,珍视生命、安全出行。同时通过宣传烂就学生的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上课及课间,饮食、自护自救等方面的安全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强化师生“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百善文明为先,万思安全最重。文明在于细节的处理,安全在于未然的防患。我校积极行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文明意识,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让安全走进师生的生活。

10月1日是伟大祖国65周岁的华诞。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感,裕华一幼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一、 精心筹划

国庆将近,我园在环境布置,日常谈话活动中渗透了爱国教育。并在9月最后一周,23---28日,我园安排在全园幼儿中开展了“我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了解一些国庆的知识,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具体实施。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各年龄段选择适合孩子的爱国教育内容,如:小班《欢乐国庆节》让孩子知道每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我爱红旗》让幼儿知道国旗的基本特征;中班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国旗飘飘》加深难度,让孩子知道五星红旗市中国国旗,了解国旗旗面各部分的意义,学会唱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大班组织了《我爱我的祖国》,让孩子知道祖国的全程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十月一日是祖国的生日,学习朗诵《我爱我的祖国》诗歌还有大班的《多彩的少数民族》,让孩子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本次活动共有18位老师参加,活动经过评比,最终评出一等奖两名,分别是冯贝老师的《我爱我的祖国》,孙敏老师的《我爱红旗》,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

三、活动成果

通过本次国庆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供了一个进行爱国教育的舞台,孩子们自己画国旗、唱国歌、诵祖国,让所有孩子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的影响,我园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更加强烈,全园范围内形成了庆祝国庆,赞美祖国的良好氛围。

近日,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组织全体退休干部开展了迎“七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观了广东省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广东华侨博物馆和XX市档案馆。

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弘扬侨胞爱国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退休干部参观了该馆展示的《广东华侨历史陈列》、《广东华侨居民》、《广东华侨博物馆建设回顾》等,对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中国第一大侨乡广东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广东华侨移民海外及在海外生存发展的历史,以及华侨对中国和广东所作出的贡献。参观结束后,有退休干部感慨道:参观了这些展览后,真正体会到中华儿女爱国之心是有历史渊源的,中华民族不愧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今天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XX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资料近50万卷册。退休干部详细参观了“新广州好”百米数字展厅、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档案展厅等6个展厅。当步入新广州百景数字展厅时,一幅高3米、长108米的《新广州好》长卷随即映入眼帘。这是一幅主题为“千年绣百景,动感新广州”的长卷,包含了广州古旧文化建筑、自然景观、现代城市建筑、城市广场在内的100个新景点。立体的画面栩栩如生,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值得称奇的是,画中的人物均是动态的,举手投足清晰可见,仿佛“活”在画中,让人叹为观止。退休干部们对广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赞叹不已,也对新时期的档案馆和档案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忆往昔感慨万千,看今朝前程似锦、信心百倍。这次迎“七一”活动,大家感觉受益匪浅,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更加深刻理解到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深刻认识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表示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梦一定会很快成为现实。

5月4日,我校全体师生在校广场隆重集合,举行“升国旗 唱国歌”仪式。副校长佘超俊作了题为“五四长存 精神不灭”的国旗下讲话。

佘校长说“五四运动”虽已成为历史,但“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青年是早晨的太阳,祖国的希望。作为现代青年,首先要有理想,要为了理想而奋斗;其次要有本领,在校内学习锻炼本领,走出校园,用自己的本领开辟一个美好的未来;第三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要积极锻炼身体,让身心更健康,学习更愉快。

最后佘校长呼吁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提升内涵、展示风采、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增强历史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同学们,今天是5月4日,是你们的节日,也是青春的节日。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取?“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有正义感、更要有责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们,青年人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我们的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的。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为规范,着装得体,展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拼搏,彰显青年人“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高中时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人生的辉煌,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是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开设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广播影视部,并将这些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活动;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参观、瞻仰、考察,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注重利用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元旦、春节和"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内容。

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4周年。7月5日,来自卢沟桥村的团员、青年和卢沟桥第一小学的学生手捧点燃的蜡烛缓缓走上卢沟桥,参加烛光祭奠先烈活动。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将包含有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的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爱国主义基地,全区150多所学校的1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出具有“卢沟桥”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与卢沟桥仅有几百米之远的卢沟桥一小,把研究卢沟桥、宛平城和抗战历史作为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通过“认、说、学、议、研、用”几个步骤,分年级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卢沟桥二小,每年都利用“五月四日”、“七月七日”、“九月十八日”、“十二月九日”这些重大纪念日,到抗战雕塑园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经常接待来访的日本代表团,与日本学生和家长进行友好交流。

为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教育作用,卢沟桥中学成立了由副校长任组长、4位教师和几十位学生参加的卢沟桥课题小组,研究如何保护卢沟桥。师生们从2000年开始,历时一年,完成科研成果《关注卢沟桥》,并获得了北京市中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

在距离卢沟桥比较远的丰台区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第五小学等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徒步参观卢沟桥,在徒步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来回的路上只能随身带自己在家里准备的食物和白开水,以此尝试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此外,这些学校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卢沟桥》,带学生到卢沟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于9月19日至27日在全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通过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创”精神为核心的赣榆精神,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学习之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活动现已结束。

一、青少年读书活动

各校根据通知,结合我镇的读书“一二三”工程,利用图书馆及班级图书角开展了贴近实际的,是有班级特色的读书活动,其中中心校最为突出,该校利用山娃报、广播站、橱窗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择优展示,学校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二、读书征文比赛

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少先队在全镇开展了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比赛,比赛要认真阅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从一个侧面或角度,以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各校根据通知要求认真组织,踊跃投稿,班主任老师也对本班学生作品加以修改、指导。最终,各校上报的作品都吭于15篇这个底限,作品质量层次不齐,但高质量的作品不多,少先队组织了中心校谢霞、董自红、熊玲三位业务骨干评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