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时事热点网评文章

2023-12-07 03: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时事热点网评文章

时事评论:富士康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做什么

接二连三的自杀悲剧,让人们对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产生质疑。那种认为悲剧与企业文化无关的辩解,已经成为一种不好意思重复的谎言。如今富士康忙着查补阙漏,政府、学界和相关企业也介入调查。假如富士康及全社会不对这种管理模式有足够多的反思,做得再多也对那些濒临精神崩溃边缘的打工者没有帮助。

单就企业管理来说,资本可以是民主的,也可以是专制的。资本的特性就是逐利而趋,只要挣钱容易,哪种模式它都有可能去选择。世界的企业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既有平等亲和式的,也有等级森严式的。你完全可以说,就其本质来说,资本是冷血而专制的。在前现代的资本丛林社会,确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现代社会的幸运在于,资本只是社会权力的一种。无论它怎样专制,它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它将受到别的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尽管资本的权力对政治权力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政治权力大过资本的权力,是一种文明的共识。比如,一个资本家可以用金钱去影响政客,但是他不能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投谁的票。此外,工作之外的思想自由、时间处置和个人隐私,都是员工的政治权利,资本不能去干预,甚至不能去收买。这就是《劳动法》要限制加班时间的原因。

人们说,只有在中国大陆,富士康才能做成“世界代工之王”。这并不是指员工人数,而是整个社会政治环境。作为一个纳税大户,它早已经超越了资本的权力,而拥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国家有劳动法,但是富士康仍然可以设计以加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管理制度;深圳有警察,但是要进入富士康工厂处理治安问题并不容易,工厂的保安基本上可以代劳;员工跳楼之后,心理专家会说自杀率还没有达到社会平均水平,政府官员则首先责怪媒体报道。

但是,如果有人因此说富士康没有过错,都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那就大错特错了。富士康及同类企业是这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权力运作的参与者,压制工人权利的合谋者和操作者。它从这个社会权力运作中,占了极大的便宜。有些制度并非因它而起,比如造成城乡二元分割从而产生大批廉价劳动力的户籍制度,但是它从中渔利。正因如此,富士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造成对工人精神世界的压制,让他们动辄走入死胡同。

如今富士康积极行动,又是做法事,又是从清华大学请心理专家,还要挂起150万张防跳网。这些举措都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甚至可能有负面效果。除了该做什么之外,最重要的是,富士康应该思考不该做什么——交出超出资本权力之外的权力,解除对员工的精神控制。平心而论,这本来是应该由政府来做的事。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的控制欲,而社会应该用更大的权力来限制它。但是,政府在资本面前的“亲商”姿态是公开的,一时难以改变。资本自身又是这种权力扭曲的合谋者和得利者,主动把社会的还给社会也是一种道义,而且是解决眼下困境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员工的精神世界可能会有更多的危机。

抽象地说,宜疏不宜堵是谁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放到具体问题中,富士康则很难跳出现状。员工的心理病因,主要来自企业的极端家长制控制。但是,家长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采取的是控制一切的办法,包括自以为对员工有利的举措。此时此刻,无为而无不为,让员工还原成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也许是对富士康最好的忠告。

热点时事300~400字并加点评

三八妇女节新闻
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3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肩、不懈奋斗。我国广大妇女要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我国妇女运动继续扬帆远航、破浪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对这则新闻的评论: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重男轻女的风俗,男尊女卑的训谕,“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封建纲常伦理,使广大中国女性不知蒙受了多少苦难,多少凌辱!她们被死死地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自由,没有权利,更没有地位。难道女性天生就是弱者吗?不,不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无数女性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妇女解放运动,她们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篇章,激励着全中国的女性不断投身解放运动,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女性的自由平等,中国女性从此走入课堂、走进工厂、翱翔蓝天、纵横海洋…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古今中外,无数杰出女性代表像永不凋谢的花朵争奇斗艳,像熠熠生辉的明珠光芒四射: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成千古佳话;邓亚萍雄踞世界乒坛冠军宝座,令世人瞩目;民主主义战士秋瑾“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湘女成之凡三次竞选法国总统,被誉为“华夏女杰,翱翔在法兰西政坛上空的中国凤凰”。匆庸置疑,人类缺少了女性,生命就失去了活力,社会就缺少了生机。因此,我要在这里高呼:女性是伟大的,女性是非凡的!

时政热点新闻及点评怎么写?

时政热点新闻及点评的描写方法是:

1、列举时事,将自己搜集到的时事材料。

2、针对时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范跑跑的什么什么做法是一种狂妄愚蠢而又对社会道德危害极大的做法等等。

3、然后写为什么这个观点会成立。利用分析,比如假设法,像假如全中国教师都像饭泡泡这样,会怎么怎么样,又比如对比论证,举出与你所要批评或褒扬的人相对的事例,光明对黑暗,黑暗对光明,道德对背德的等等。

4、综述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支持我的观点等等结尾问题。

5、最后加上对社会发出呼吁。

时事评论的写作准备是:

1、关注时代:写时事评论,应该首先对时代有强烈的关注,这是让评论文章能言之有物的基础。当写作者了解自己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了解自己的时代存在哪些问题,他所写的时评的观点、判断才会紧贴时代的脉搏,反映这个时代。

2、阅读理论类读物:高中生尝试时评写作的难点可能在于无“感”可发,不知从何论起,其根源在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因此高中生在尝试写作时事评论之前应该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为评论的展开提供思路,也为评论文章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3、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关注时代热点,不仅仅是看新闻,还应该在关注热点事件的时候形成对事件的看法。我们在关注新闻热点时形成的看法往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但评论是一种理性的、系统的、严谨的论证体系。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对比联系、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

时事政治热点述评怎么写。

一、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1、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

2、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3、然后对这一件事情进行评论,发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4、最后对这件事情进行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所有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解释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

3、探究并解释现象的特殊含义;

4、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推演;

热点时事评论1500字左右,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祸首 "低碳生活"成新兴潮流时尚女孩追求的是“减肥”,上班族在意的是“减税”,学生关注的是“减负”,如今,你“减碳”了吗?也成为一句流行语。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我们一天到底排放了多少碳呢?根据统计,中国家庭每年碳排放量的平均水平为2.7吨。记者了解到,南京许多市民在生活细节上更注意节能减耗,方式方法也更科学新潮,“低碳生活”也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态度。“低碳达人”天天“算计”自己 “原来我们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是可以量化为数字的”,记者了解到,网络上已经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碳排放计算器”、“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碳排放量计算网站”……豆瓣网的一些网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减少碳量排放,教网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80后”的李欣在大学里学的是环境专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低碳族”。她告诉记者,身边的不少闺蜜们每天都在为减肥发愁,而她却特立独行,每天会用网络上的“碳排放计算器”来计算自己的“低碳生活”。“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减少0.2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李欣时常向家人和朋友推广低碳理念和减少能源消耗的妙招。“连少吃一顿肉也是环保,因为畜牧产品的生产比蔬菜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少吃0.5千克的肉,可减排二氧化碳700克。”李欣告诉记者,身边有很多朋友,现在都开始坚持从小习惯改变自己,做个“低碳族”。 专家教你给二氧化碳算账 这些数据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告诉记者,给二氧化碳算笔账其实很容易,不管是个人的吃喝拉撒睡,还是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都能一清二楚地计算出。比如,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2.7;乘坐飞机进行200公里以内的短途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275…… 杨博士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二氧化碳1.14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车的一台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 “这个数字其实挺可怕的,低碳生活真的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把空调温度调低两摄氏度,减少看电视时间,用洗脸盆接水洗脸,坚持用手洗衣物。”杨博士表示这些都是自己身边的小事,随手能做到。 “低碳生活”真能改变地球温度吗? 不少市民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如果点点滴滴都在注意“低碳”,真的能缓解地球变暖的脚步吗?杨博士肯定地告诉记者,全民低碳生活,对减缓地球变暖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他告诉记者,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够存在上百年,现在地球上的二氧化碳还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的。在100年内,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加到原有的两倍左右,升温已成为必然。到如今人类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工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却往往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杨博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的是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据测算,1999年到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城市居民也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客户”。 南京市民人均每年消耗二氧化碳8吨 而据统计,我国人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而在南京,人均每年消耗的二氧化碳达到8吨。1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什么? 杨博士告诉记者,在25摄氏度常温及标准气压下,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556立方米。一个奥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2500立方米。在英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吨/年,体积相当于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而美国的家庭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吨,足以填满四个半奥运会专用泳池。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要1棵树来吸收计算,南京人每年需要种植101棵树才能抵消自己的碳排放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