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 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邓拓之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7年(1928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民国18年(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1930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1932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到上海,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民国26年6月,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同年夏天,再次被捕。“七七”事变后,获释。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邓拓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既是总编辑,也是指挥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讨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同年3月,与丁一岚结婚。民国33年(1944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邓拓追悼会1979年9月5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行世。1994年,福州邓拓故居修复,建成“邓拓纪念馆”。邓拓曾计划写一部《中国绘画史》,系统地评介我国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并已开始写出了几篇专论。他设想中的绘画史将是图文并茂的,他希望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研究来完成它。谁也想不到,“文革”中,邓拓被无辜地毁掉生命。他受到多方面的攻击、中伤,连他无私的收藏活动也遭到诬陷、谩骂。他的写作计划永远无法完成。
“三胡”指的是胡乔木、胡绳、胡华。
胡乔木出生于1912年,1930年入清华大学、1933年入浙江大学,均肄业。“九一八”之后参与领导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海霞》,193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1937年到延安,主编《中国青年》,1941年任毛泽东秘书。编辑《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参加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8年任新华社总编辑、社长,中宣部副部长。建国后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参加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编辑《毛泽东选集》1-4卷,审定《邓小平文选》。
胡绳出生于1918年,1934年入北京大学,1937年后,历任生活书店、《读书月报》、《大众生活》编辑。抗战时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1946年后,任中共上海市工委文委委员,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1949年后,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197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胡华出生于1921年,1937年肄业于浙江高等师范,1938年入陕北公学,1946年任华北联合大学史地系副主任,1947年开设《中国外交史》课程。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现代史组副组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学编委。编写出版过《中国近代革命史讲话初稿第一、二、三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历史概要》等。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
……民\国17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
……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
……民\国21年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
……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
……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
……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
……邓拓是八大代表、全国政协一届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60年代初,因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
……1966年5月18日去世。1979年2月,平\反。
邓拓(男)(1912—1966),原名子健。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29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同年被分配到中共晋察冀边区党校任教,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1947年任中共华北局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长。1949年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联合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有感而发,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文革”初期“三家村”受到残酷迫害,邓拓以死抗争。1979年得到平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