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ure子刊名
(1)Nature Cell Biology 19.122
(2)Nature Immunology 27.586
(3)Nature Medicine 30.550(03年创刊)
(4)Nature Genetics 26.494(03年创刊)
(5)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2.000(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6)Nature Materials 13.531
(7)Nature Biotechnology 22.4
(8)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6.058 (05年创刊)
(9)Nature Physics (05年创刊)
(10)Nature Neuroscience 16.98
(11)Nature Methods (04年创刊)
临床医学类期刊
(1)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3)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4)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phrology
(5)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
(6)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
(7)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
(8)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Urology
2、Science子刊名
(1)Science Advances
(2)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3)Science Signaling
(4)Science Immunology
(5)Science Robotics
3、CELL子刊名
(1)Molecular Cell:1997年创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2)Developmental Cell:2001年创刊。发育生物学。
(3)Cancer Cell:2002年创刊。癌症领域。
(4)Cell Metabolism:2005年创刊。代谢领域。
(5)Cell Host & Microbe:2007年创刊。感染症领域、微生物学。
(6)Cell Stem Cell:2007年创刊。干细胞领域、再生医学。
扩展资料
Science期刊发展历程: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迈克尔斯(英语:John Michaels)创立了《科学》,这份期刊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但由于从未拥有足够的用户而难以为继,《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
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ubbard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
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ssian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
在20世纪早期,《科学》发表的重要文章包括托马斯·亨特·摩根的果蝇遗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以及埃德温·哈勃的螺旋星系。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ture
百度百科-CELL (《细胞》期刊)
百度百科-科学 (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杨振宁博士时,和杨振宁谈到如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问题,杨振宁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但囿于时势,一直未果。此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批示负责科技的方毅同志处理。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79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诞生以来,一直步履维艰,至2001年发行量只有4000余份。2001年七八月份,科技部决定将杂志由重庆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并给中信所几个月的准备时间,2002年1月,《科学》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 据《科学》前主编周国臻介绍,在创刊后3年多的时间里,《科学》编辑部举办过一些活动、并在网站和媒体上做了一些推广宣传工作,曾使刊物发行量一路提升,最多的时候达到1.8万份。这一发行量已与美方协议要求的2004年达到2万份的最低发行量相差不多。但国外很多杂志可以搞很多活动,出书、举办会议等渠道来增加收入,而《科学》却因诸多的限制条件,经营收入只有广告一项,这也与美方要求的营业额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关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本地化方面,美方也有要求,但《科学》杂志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评价说,办好一份科普刊物,一方面杂志要有好的声望,另一方面管理和经营机制也很重要,我国的科普杂志在市场化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善的发行渠道,没有营销运作观念。另外还要解决语言问题,来吸引读者。值得借鉴的是,《科学美国人》的台湾版《科学人》却比较成功,它于2002年在我国台湾创刊,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量已达4万份,是台湾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它甚至让一些有影响力的老牌科普杂志在发行量上受到影响。《科学人》编译委员会成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说,科普刊物不容易经营,中国大陆以幅员、人口的优势,办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大。可是国内科学翻译书或学术翻译书的底子太薄,常常错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科学美国人》终止了与《科学》的版权合作。在2005年10月5日出版的第10期《科学》扉页上,刊登出一则公告:宣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与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出版公司的版权合同已于2005年8月31日到期,美方提出停止合作,2005年第10期为该刊最后一期。 《科学》停刊后,《环球科学》现任社长陈宗周与《科学美国人》建立了联系,并取得了新的中文版版权,于2006年1月正式创办了《环球科学》。陈宗周对科普有很深的情结,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搞科学普及一定要记住“深入不容易,浅出更难”。陈宗周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在中国应办成中国品牌的高品质科普刊物,应强调其普及性和高品质,不应定位于“高端刊物”。对《环球科学》的前景,他充满信心。陈宗周分析,《科学美国人》进入中国之初,中美科学技术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国一份面向大众的科普刊物对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高端刊物;最初接触《科学美国人》的人,很多是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科技精英,他们往往是在美国读大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科普刊物,由于他们后来大都成为著名学者并继续阅读该刊,因而给人错误印象,仿佛这本刊物只能供专家学者阅读,在中国,它人为地被“高端化”了。但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公众科学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科普杂志不应该再被认为是阳春白雪似的高端刊物了。毕竟,高品质的科普刊物和高端科普刊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环球科学》2006年1月创刊后,在经营上确实远胜当年的《科学》,发行量节节攀升,2012年每期的发行量在中国科普杂志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2011年第1期开始,《环球科学》另一个科学期刊巨头《自然》(nature)杂志达成了版权协议,开始翻译出版《自然》杂志中的精彩文章,这是Nature首次与中国内地的期刊进行版权合作。除了《自然》杂志,自然出版集团还拥有《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等一系列子刊,以及80余种对应着某一科技领域的期刊,这些杂志中的任何一本在科学界都是声名显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Nature背后的强大实力,以及这本杂志所代表的丰富科学资源。 据业内人士分析,《环球科学》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读者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关注科学前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二是《环球科学》本身就一直在与《科学美国人》进行版权合作。从2006年1月创刊,在短短4年内,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发行量,《环球科学》都已成长为科学类杂志中的翘楚,这充分说明了环球科学杂志社在运营上的成功以及版权合作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生物学刊物是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生物科学处于描述阶段,描述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并加以分类。在这以后的时期出版的生物学刊物大多刊载的是博物学、自然史、动植物形态学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性文章。在19~20世纪初,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扩展了,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不仅是形态的观察,同时也开始了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在这以后的时期,生物科学刊物也随之变化。如1859年英国伦敦林奈学会创办了《林奈学会植物学杂志》(Botanical Journalof the Linnean Society)《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03年巴斯德研究所出版了《巴斯德研究所通报》(Bulletin de LinstitusPasteus),该刊主要刊载有关微生物、免疫学、传染病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923年英国生物化学学会出版了《实验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发表实验生物学和比较生理学的研究文章。20世纪 40年代以后,尤其是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J.D.沃森和英国晶体结构分析学家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英国生物化学家A.桑格完成了胰岛素A链及B链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阶段。在这个研究时期后随之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刊物不断涌现。194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埃塞维尔生物医学出版社出版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该刊现有存在在分10部分单独出版其中《生物能评论》《生物膜评论》和《癌评论》专载评论性的《文章生物能》《生物膜》《基因结构与表达》《蛋白结构与分子酶学》《类脂与类脂代谢》《一般问题》《分子细胞研究》专载研究论文。1967年美国普里南出版社出版了《分子生物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