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三峡日报副总编辑

2023-12-09 1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三峡日报副总编辑

李靖,1965年10月生,男,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土家族,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开始以笔名李靖文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土家族文学》、《三峡文学》、《三峡日报》等全国20多家报刊共发表散文作品40余万字。2009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至爱亲情》。2011年,散文《天柱奇峰拔地起》被载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志》。

雷刚的人物履历

曾任湖北日报社出版部主任、记者部主任、三峡记者站站长,湖北日报社总编辑助理,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党委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廖丛宇的成长经历

湖北省地市州最大型的报刊传媒公司:宜昌市党报、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2013年11月24日《根在宜昌》版块对他进行了专版特别报道。  廖丛宇:从宜昌走出的钢琴家!(本报记者 杨靖) 廖丛宇,90后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曾出访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和肖邦一样,被称为当今古典音乐界里“草丛中的大炮”。多年来,廖丛宇一再回避公众视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一线,如今的他已走遍全国50余座大中城市,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钢琴。年轻的他早已被誉为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枚“巨星”! 1990年8月,廖丛宇出生于宜昌一个艺术世家,唱京剧的叔叔、跳舞的阿姨、演戏的姐姐……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教音乐的妈妈。“刚开始学琴不是因为兴趣,但我还算比较自觉,至少没觉得很痛苦。”廖丛宇笑着告诉记者,学音乐的孩子大多没有童年,自从3岁时家里就多了一个庞然大物——钢琴后,钢琴就成了唯一的伙伴。或许是因为天分,没学多久,廖丛宇就脱颖而出,成了当地的小明星、小榜样。但让廖丛宇不解的是,90%的人在听过他弹琴后都会问一句,“你的钢琴几级啦?”但实际上,那时的廖丛宇从来没参加过任何钢琴考试。“即使你考到了十级,也只是专业钢琴学生的起点而已。真的要走钢琴专业道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廖丛宇说,那时候他都不太懂,所以常常问妈妈,为什么别人有级别,自己却没有。背负着各种疑问和压力,8岁时廖丛宇参加了钢琴考级,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十级证书,并获得最高档“优秀”的考评结果。不仅如此,11岁时,廖丛宇在全国“星海杯”钢琴大赛中一举夺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音乐成绩骄人,文化课成绩也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以后到底要走哪条路呢?“学艺术当然是越早越好,你的成绩不错,应该去首都北京考专业的音乐学院。”启蒙老师黄露提醒了廖丛宇。稍作犹豫,廖丛宇和家人就决定按老师的想法,去试一试。这个决定可让廖丛宇吃了不少苦。在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前,年仅12岁的廖丛宇几乎每周五放学后都要和妈妈坐一夜火车到北京,找钢琴教授补课、练琴,周六晚上坐火车回宜昌后,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考试前夕,妈妈甚至为了儿子辞职,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旁边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心备考。“有时候也会忽然觉得很心酸、很痛苦,但妈妈让我坚持下去,我也不想让父母失望,于是拼命地调整情绪,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廖丛宇是个幸运儿,没多久,他的钢琴演奏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如愿进入心仪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十二三岁还是一个可以撒娇、不懂事的年纪,但那时的廖丛宇却已经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自己住校、自己洗衣服、自己练琴、自己找老师补课、自己规划每个月的生活费如何使用。廖丛宇笑着说,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很小就出去当钢琴家教,在北京走南闯北挣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积累了丰富的钢琴基础教学经验,为日后从事音乐教育打下了基础。16岁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伯明翰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等都到北京招生,还在读高二的廖丛宇也凑了回热闹。意外的是,他不仅通过了考试,还拿到其中一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可能是舍不得父母,可能是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向往,可能是离不开培养了自己的祖国,考虑再三后,廖丛宇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17岁正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就读。进入大学的廖丛宇一点也不“安分”。每每钢琴大师或钟爱的交响乐团举行音乐会,他一定会到现场观看;任何国外知名音乐学院的大师班、进修班,他也会踊跃报名。不仅如此,廖丛宇还把握每一个国外音乐学院招收进修生的机会,出国游学。“钢琴艺术从西方流传到中国,想得到更多的提高,就必须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廖丛宇如是说。国外是另一个天地。那里几乎家家有钢琴,人人会弹琴,他们有良好的乐感和音乐相关素养、他们善于欣赏每一场音乐会,但不一定会走专业音乐的道路。廖丛宇坦言,刚到国外时,他常常害怕学得不够,而不敢登台。直到一次学术交流会,廖丛宇受德国主办方邀请,演奏了《彩云追月》、《黄河》、《百鸟朝凤》等中国钢琴作品,一举震惊了从小“泡”在古典音乐里的外国艺术家们。那次以后,廖丛宇尝到了“甜头”,无论到哪里演奏,都会以他那音色细腻、热情潇洒、技巧娴熟演奏特点,向西方人展示中国新钢琴作品的魅力,他自己也因此荣登欧洲多国媒体头条,被称为“来自东方的星光闪耀般钢琴家”。 就在大家期待下一个郎朗、李云迪横空出世时,廖丛宇却出人意料地回到国内,投身到“冷门”的钢琴教育。“人们对钢琴演奏明星的消化是有限的,中国已经出现了郎朗、李云迪这样的优秀钢琴家,这已经够了。”廖丛宇认为,相比之下,国内的钢琴教学更令人堪忧。16岁就开始进行钢琴教学工作,如今的廖丛宇已经有七八年“教龄”了。他有资格说这句话。钢琴艺术是古典音乐,它需要长时间地沉淀和积累。而现在,随着家庭条件的宽松、钢琴明星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们买钢琴、学钢琴。可能是看准了这一商机,很多没有受过专业钢琴教育的人,甚至有些半路出家的教师,也开始办培训班、教钢琴。“接触这个行业越深,越为一些孩子感到惋惜。”廖丛宇告诉记者,刚开始教钢琴是为了赚学费,但后来他发现,很多天赋很高的学生由于在童年时期,没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导致弹琴方法的错误,错过了最佳训练时期,淹没了该有的才华。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上大学后,廖丛宇开始改变思路,结束了比较“耗时”的家教时代,利用周末进行专业的钢琴一对一教学,或受邀在各个艺术中心举办公开课,“培训”基层钢琴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廖丛宇也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后来他尝试着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导师沟通,试着把专业音乐高校的钢琴教学理念,以及在国外吸取的钢琴教学经验,糅合到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更有资料显示,2011年,由廖丛宇亲自执笔的《钢琴幻想》作为一部专门为学生手指技巧而设计的练习曲集创作出版;2012年,廖丛宇带领5名少年学生参加英国威廉·史密斯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获得一个金奖、一个银奖、三个优秀奖,创造了教学以来的最好成绩。“哪里最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廖丛宇说,他从不后悔放弃名、放弃利,只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所学,教授给那些需要提高的教师和学生们,培养更多优质的钢琴新星。 今年,廖丛宇在欧洲举办了巡回演出,走过了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荷兰8个国家。“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身心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当我看到观众如痴如醉地聆听时,我就会放松很多。”廖丛宇还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每次返场的时候他都会献上几首中国乐曲,外国人也很喜欢。走过世界各地,廖丛宇始终忘不了中国,改不了在宜昌养成的习惯。他习惯早餐吃一碗红油小面、喝一杯喜旺酸奶;他享受在炎热的夏季来一杯解渴的凉虾;他喜欢在寒冷的冬天捧着一个热乎乎的萝卜饺子……这都是廖丛宇在宜昌养成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那个味道!采访中,廖丛宇还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将宜昌的著名小吃汇集成一个连锁店,让宜昌小吃在北京或者世界各地开花。“我多么希望,当宜昌人到遥远的异乡,看到一个店里卖的不是汉堡薯条可乐,而是红油小面萝卜饺子和凉虾!”除了钢琴,廖丛宇也因为多才多艺、外形出众等原因,参与过肯德基宣传广告拍摄、录制过浙江卫视《转身遇到TA》、拍摄过系列微电影《音乐家成长故事》等。“高考那一年,我曾在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后,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结果也通过了。”廖丛宇笑着说,如果不是妈妈一再坚持,让他好好弹琴,做好古典音乐,他也去当艺人了。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廖丛宇认识了很多圈内的朋友,如著名音乐人欧阳永亮、知名经纪人雅岚姐等,他们也劝廖丛宇改行拍电视剧或当歌手。“我也动心过,但一旦走了这条路,我的钢琴教学计划将被全部打乱,这不是我想要的。”对廖丛宇来说,“正经事”永远是钢琴。2012年,廖丛宇在德国发行了一张音乐专辑,专辑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肖邦钢琴作品以及钢琴协奏曲为主。“这张音乐专辑是开音乐会的时候,对音频进行收录,不能暂停、修改或重录,难度较大。”廖丛宇说,他当时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但没想到出来的效果还不错。采访的最后,廖丛宇还向记者透露,国内的钢琴专业学历最高到硕士,他准备明年赴美国备考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博士学位,最近正在紧张地复习,“我希望到美国学习几年后,再回到中国继续钢琴教育事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