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解剖学报的版面费

2023-12-11 13: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解剖学报的版面费

1.1 刊登载大体]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生殖生物学、临床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新技术方法”、“综述”、“述评”、“研究通讯”、 “书讯”、“书评”等栏目。1.2 投稿请登陆《解剖学报》网站,进入作者在线投稿系统,首次登陆请根据提示完成投稿流程。]来稿须附加盖单位公章的推荐书及受资助基金名称、基金号和复印件以及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课题负责人的Email地址和电话。同时声明不涉及知识产权及保密问题。如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发表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收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1.3 论著一]般不超过8 000字(包括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表和文内插图),每文可附文后插页图1面。欢迎投4 000字以内的短篇文章(包括中、英文摘要),结果与讨论合述,可附1面图。在中、英文作者姓名右上角,请用*表示课题负责人。“研究通讯”每篇不超过1 500字(不附插图、表、文献、关键词)。来稿可用英文撰稿(应附中文对照)。综述为约稿,不收自由投稿,可附不超过50条的文献(综述的文献不加文题)。附英文题目、[中图分类号。1.4 来稿用5号字以1.5倍行距排字。正文分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顺序和层次,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标题应简明,尽量用中文。前言须说明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该研究的背景,总字数不超过300字。材料尽量融在方法中介绍,要写明名称、数量(符合统计学标准)。常用的方法、文献有记载者可引文献,有改进和创新者应写明改进的步骤。结果的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不展开讨论,也不要引用文献。讨论应围绕结果展开,避免综述式叙述,讨论不插入图表。计量单位以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应注意新旧单位换算。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图表中表示量和单位时,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5 该刊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即退修、退稿、校样、样书、版面费通知、稿费及业务联系等均与课题负责人联系。有特殊例外者,应在投稿时说明联系人。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将奖励证书复印件及时寄往编辑部。

阿Q 的身份是什么?

阿Q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被杀。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典型代表之一,鲁迅对阿Q形象精妙地塑造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严厉地批判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和人民的无知。

扩展资料:

《阿Q正传》人物经历:

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给别人做短工。用着的时候别人会想起他,用不着的时候,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敢于斗嘴的也只是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没有地位的小人物。他对吴妈的表白招来了一顿打骂和驱赶,甚至也遭到了身边那些不自省的小人物的讥笑。同时生计问题也得不到满足。

尽管勤快能干,吃食问题也得根据是否有地方做工,农闲等时候其则没有生存下去的物质支持。在“革命”一节中,阿Q虽然感觉到有些威风,感到一丝存在感,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一切未变,“他也仍然肚饿”,于是去尼姑庵偷吃的。最后糊里糊涂的阿Q被送上刑场。

广西民族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广西民族大学院校代码是1060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简称“民大”,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于中国“绿城”南宁市,是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百校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小语种人才基地),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接收院校”,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是“十二五”时期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相思湖校区、思源湖校区和武鸣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建筑面积887298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7.89万册,电子图书723.76万册;设有24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1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3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

办学历史

广西民族学院

1950年11月24日,学院创立。中共广西省委会和广西省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精神,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筹建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由省财政拨款40亿(旧人民币)为办校经费。由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央民族学院双重领导。

1952年3月19日,在省人民政府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开学典。

1953年2月2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发文,将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改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

1953年4月迁址西乡塘。校址迁至南宁市西乡塘。在现校址建成楼房4栋及饭堂、浴室等附属建筑4588平方米。1958年6月7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省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

1956年9月22日,中共广西省直机关党委批准:成立中共广西省民族学院委员会。同年11月9日,中共广西省委批示:同意中共广西省民族学院委员会直接由中共广西省机关党委领导。

1960年6月,创办大学系科。南宁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与广西民族学院合并。同年8月,学院成立汉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和政治专科。汉语言文学、历史两个专业为本科,学制四年;政治专业为专科,学制二年。至此,我院成为一所拥有政治、汉语言文学、历史三个系,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四个专修科,干训、预科两个部的多科性的民族高等学校。

1981年12月,学位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广西民族学院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

2005年10月19日西校区建设起步。学校与相思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在南宁市政府会议中心正式签订西校区建设用地协议。

广西民族大学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2006.5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暨建校54周年庆典,2006年5月18日举行广西民族学院更名广西民族大学揭牌仪式。

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外国语言文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24个教学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8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共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3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建成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技术史。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法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史、公共管理、体育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

2021年生物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生物与医药、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硕士图书情报、工程(两个领域:化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旅游管理、文物与博物馆、体育。

自治区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计算数等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

国家民委重点一级学科(4个)

人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政治学 。

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政治学、科学技术史、民族传统体育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6个语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言文学)、民族学、档案学、对外汉语。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越南语。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019年: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泰语、越南语(5个)。

202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行政管理(8个)。

广西一流本科专业(15个)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体育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行政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法学。

2022年,新增法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其中,民族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法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B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2395人,其中专任教师153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6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74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0余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广西民族大学)基地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广西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项,立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门,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2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项目11项,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民委教改项目11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09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东盟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写作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档案管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民间文学概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老挝语精读、有机化学、理论力学、档案管理学、中国文化史、民间文学、越南语口语、运动解剖学、电子文件管理、分析化学、美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壮语、化工原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离散数学、国际贸易实务、文学概论、中国历史地理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教育学、公共心理学 。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老挝语口语、光影艺术:电影中的物理科学、广西特色产业木薯制乙醇蒸馏工段虚拟仿真实验、档案学概论、公共伦理学、高等代数、视听语言、国际贸易实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泰语语音、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基础、财务管理、国际结算、成本会计、越南语口语Ⅰ、大学生创新训练(16门)。

研究机构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含培育建设单位)6个,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11个,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八桂学者”科技创新平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

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东盟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基地 。

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林产化学品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 。

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不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广西高校化学与生物转化过程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摩擦材料研究所、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科技史研究室、民族研究中心、华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基地、壮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中国华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15年5月,学校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130项,省部级课题354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91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189项。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8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103项,铜鼓奖5项,其他荣誉3项)。

自然科学方面:省部级奖励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中国百强报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等荣誉称号;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入选),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工程入选期刊(2004、2006年);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2004年被美国《爱西斯》(ISIS)(国际科技史权威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收录;200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评比“二等奖”;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荣获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自然科学期刊和“名栏”奖;2011年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A-)”。

馆藏资源

截止2020年9月底,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87.8739万余册,电子图书723.7631万册,中外电子期刊3063138种余种,学位论文16582668余篇,音视频219009小时。以东盟文献信息中心、八桂文献信息中心、相思湖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等为标志,形成了自身馆藏特色。东盟文献信息中心,现建有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越南语文献库,以及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原版图书及数据库。八桂文献信息中心,主要收藏广西地方特色文献和除广西民大师生和校友之外的其他广西籍作者著述以及工作在广西的作者著述,含壮学文献信息库、壮侗语族语言文学数据库、广西作家库、广西世居民族视频库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地区的1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是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教育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执行学校、“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高校”、“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考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培训和选拔院校;泰国教育部在学校建立了泰语水平测试点。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1.2万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及国会主席巴妮·雅陶都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校参观访问。

2018年3月2日,为促进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广西大地培育转化、荟萃成长,力争为实现富民兴桂目标贡献力量,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共建框架协议》。

校园环境

相思湖

相思湖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为广西民族大学校内人工湖,湖边有相思桥、揽月亭、连心桥等仿古建筑。相思湖最初是西乡塘邕江边的水库,位于广西民族大学内的只是相思湖水库的一部分。当时水库两边长有两排高大的相思树,但都被1958年的大水冲掉了,水库也遭到了破坏。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的谢觉哉前来南宁视察,并到学校看望师生,正好碰到学校师生正在修建水库,谢觉哉部长为师生“读书劳动为人民”的精神所感动,当场赋诗一首:“一轮红日飞腾日,千载阴云消逝时。红水永清鱼信远,瑶山奇险我心夷。垦田植树地为动,善舞能歌月亦迟。学习好兼劳动好,还从湖畔觅相思。”并把当时那个水库命名为相思湖水库,后来广西民族大学师生也把该校校内的湖命名为相思湖。

大礼堂

由建筑学家梁思成亲手设计的大礼堂结构严谨,雕梁画栋,色彩斑斓而不显庸俗华贵,看似古朴却不失磅礴气势。礼堂前,八根大红柱巍然挺立,将整座礼堂稳稳当当地撑起,喜迎八方来客。以青色琉璃瓦覆盖楼顶,显得整座楼阁看起来轻盈洒脱,富有灵气,更彰显了古骆越建筑风格的特色和广西少数民族建筑工艺的高超本领。不仅如此,礼堂的外观装饰也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大礼堂顶梁及楼檐上雕画有广西少数民族共同认可的图腾——鸟、龙和狮子,而礼堂顶楼楼檐和偏厦雕塑着56只和平鸽,代表了中国56个民族亲密团结。阁楼上的四角楼檐檐角微微翘起,形似峙山欲飞。木雕的蛟龙昂首向前,龙头均雕有像甲骨文‘雷云’字形的图案,这些图案酷似广西壮族民族服饰上的扣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又显出一种古朴雅典的气质。

公主楼

官方称谓为非通用语种基地楼,简称基地楼,泰国诗琳通公主于2006年4月8日为该楼“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揭牌,故又被称为“公主楼”。与大礼堂的民族特色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现代气息相比,它的特别就在于它充满了异国风情。全泰国风情建筑,拥有独特的塔尖,是泰国佛教宗教信仰的表现。

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侗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廊桥建筑的珍品,建筑技巧神奇,极富民族特色”“广西民族大学聚集八方学子,以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在建校60年之际按学校规划和校友的意愿,在相思湖上修建了长40米,宽5.6米的风雨桥。该风雨桥由3座塔亭和12间桥廊构成。

张仁礼的科研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1、生殖保护2、胚胎干细胞建系与体外定向分化代表论文:1、 张仁礼, 孟锦绣, 闻安民等. 彗星分析法研究靶向SMPD1的siRNA对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2):2165-21702、张仁礼,李海标. ES细胞源的表皮样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初步研究. 解剖学报, 2004, 35(1): 69-733、 Jun Gao, Ren-Li Zhang(co-first author), Can-Quan Zhou, RNA interference targeting of 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 1 protects human granulosa cells from apoptosis. J. Obstet. Gynaecol. Res. Vol. 35, No. 3: 421–428, June 2009在研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表皮样细胞差异甲基化分析”,起止时间:2009.10-2011.9 。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0万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