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改革杂志社怎么样

2023-12-12 14: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改革杂志社怎么样

《行政改革内参》杂志社是2011-10-25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国家行政学院欣正大厦602室。

《行政改革内参》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584420147J,企业法人王满传,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行政改革内参》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行政改革内参》;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行政改革内参》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改革内参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何谓内参?

所谓“内参”,指一种具有参考性质的内部信息传播载体及其工作机制。在中国新闻传播体制中,“内参”是独特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看到的是,“内参”是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意、了解实际的重要渠道。

“内参”的读者群主要是党政军领导层,这决定了虽然其传播范围小,能量却很大。因此,了解中国政情和领导人的工作,不可不知道“内参”机制;了解领导人的思想关注、政治考虑和领导风范,不可不知道领导人的“内参”批示。

从已经公开发行的文集、文稿、年谱、传记、回忆录、回忆文章等作品来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内参”。他们不仅阅读“内参”,还通过批示“内参”来推动工作,以此作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有效途径。

由于“内参”常涉机密,且目前相关档案尚未完全公开,故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究竟阅读和批示了多少件“内参”,我们无从统计。据笔者对已经公开的权威资料的统计,在新时期中央领导人中,阅读“内参”种类最多的,是邓小平;阅读和批示“内参”数量最多的,也是邓小平。

“内参”大致有四类:

一是新闻单位常规性报送的内部刊物。如新华社每天出版的《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社的《群众来信摘编》和《情况汇编》及《情况汇编特刊》、光明日报社的《情况反映》、中国青年报社的《青年来信摘编》、上海解放日报社的《情况简报》等。

二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机关创办的内部刊物。如国务院信访室编印的《人民来信摘报》、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编印的《来信摘要》、中央军委办公厅信访处编印的《信访摘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编印的《信访简报》、财政部办公厅办公室编印的《信访摘报》、石油工业部办公厅编印的《外事情况反映》、教育部办公厅编印的《人民来信来访摘报》,等等。

三是领导人办公室收到并呈送的各界人士来信。其中既有国外人士、华裔科学家的来信,也有国内各方面人士的来信;既有献计献策的,也有反映问题的;既有要求落实政策的,也有恳请平反冤假错案的;既有老干部家属的请求,也有青年学子的陈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是中央领导人之间的相互转阅。其他中央领导人有时看了刊物的相关内容,作出批语,并予转阅。在这种情况下,被转阅者也会看到“内参”的内容。

改革内参简介:

宗旨:传达中央改革精神,反映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汇集梳理社会舆情,交流改革经验,剖析典型事件,报道不宜公开或暂不宜公开、超前性的改革观点和建议,为各级党政干部做好参谋。

三大优势:一、权威性。创刊于1983年的《改革内参》,是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亲自关心下创办的中国第一本,也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一份以改革为主题的秘密级决策咨询类刊物。近30年来,《改革内参》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几代领导的关心和批示,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传阅最广的中央级改革类内参。二、超前性。本刊依托权威的政府决策部门、集聚国内一流的专家群体、吸纳海内外丰厚信息资源、博采前瞻性研究成果,搭建官、产、学、媒交流平台,洞察时局、预测未来。三、咨询性。关注社会敏感问题和改革热点与难点,探讨改革路径,借鉴海外经验,切时弊、出对策,为各级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议。

五大看点:一、第一时间介绍各地改革试点经验;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对改革的观察和诉求;深入解读中央的各项政策与改革方略。二、聚焦重要政策出台的台前幕后;挖掘各类突发事件背后的深层次体制性原因,提供公共政策的决策背景;预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隐忧。三、探究中国改革的重点和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对全局性问题给出政治、经济、社会多层面全方位解答。四、全面反映海外主流媒体、高层智库、著名人士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的研判和建议,聚焦海外及港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思维、新战略、新趋势、新变化。五、追寻古今中外改革的踪迹,多视角评介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理性展示各方专家学者的观点交锋和各种社会思潮。

请问杂志社属于什么企业类型?

杂志社的企业类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大型杂志,一种是非政府创办的杂志,目前还有很多还是文化科技事业单位,需要去工商局注册登记。但也很多都改制为企业(公司)。
杂志社一般有几种类型:
一、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是事业单位,如《求是》杂志社。这类杂志社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
二、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
拓展资料:
1.杂志社,是以宣传政治理论、社会理念、社会科学知识为目的,以创建社会文化为己任的,编辑各种杂志的机构。
2.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3.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4.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
5.由VIVA无线新媒体制作的《2013年度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2月25日在京公布。《报告》指出,通过以手机为主的无线智能终端阅读杂志的中国用户已经超过1.5亿人,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在线阅读而不是下载阅读,娱乐、时尚、新闻、数码是用户首选的阅读内容,用户在手机上看杂志越来越投入,阅读每本杂志的平均时间从2012年的63秒增长到230秒。
6.杂志发展到当前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杂志按时邮寄到订阅者手里,省时省力,而且还有很多额外优惠,这些优势决定了杂志订阅走向电商是一种趋势。

新教育杂志社怎么样?投稿可以吗?都有什么要求?

不咋滴,反正各个的想法都不一。

重庆社科院与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是什么关系

  一、重庆社科院与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没有关系。
  二、重庆社会科学院
  1、重庆市唯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市政府直属厅局级事业单位。其前身是 1982年成立的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7年3月正式建院。 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 1988年,与社科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2、下设 10个研究所:经济所、企业所、财金所、城乡所、农经所、法学所、社会学所、哲学所、文史所、国经所,以及非编制所的区域所、重庆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设在我院,并在我院挂牌)。3个联办(院)所:重庆社会科学院渝中分院、大足石刻艺术研究所、(南川)旅游经济文化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亚研究中心。1个杂志社:改革杂志社,负责《改革》、《重庆经济年鉴》、《重庆蓝皮书》、《领导决策参考》等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1个图书情报机构:文献信息中心。8个行政部门: 办公室、科研组织处、联络处、人事处、财务处、机关党委、资源开发部、培训中心。 重庆直辖后,受重庆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委托,我院组建了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中评委,受理全市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  三、‍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重庆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市委直属正厅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2003年1月,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重庆市社会主义学院加挂重庆中华文化学院牌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与重庆中华文化学院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培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代表人士以及统战工作干部。  2.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  3.开展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4.对下一级社会主义学院进行业务指导。  5.开展中华文化交流和海外联谊,为统战工作服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