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略略回忆白小易:白小易是位作家的名字,十几年前读过他的作品,这个名字在我记忆中便不曾被抹去,他的敏感给我印象深刻,他不是名家,但却在我心中立起一座丰碑 ……白小易白小易,生于60年代,大学主修中文专业,是中国文学青年辈出时代中的代表,具有其共同的叛逆、自负、狂妄性格,作品中能够嗅出明显的80年代气息。 对他的印象是双重的,一是源于他的作品,二是与他的关系。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在高中,看了他的微型小说集《白小易微型小说一百篇》后,便立刻被他特立独行的写法与观察事物的角度所吸引。他的作品题材集中于改革开放初期,人物以文学青年居多,读他的小说仿佛能体味到那个年代特有的人文气质。作品中的情节都是些常人眼中琐碎的小事,但作者总能捕捉到人意识中潜在着的,却常被忽略的那部分,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总是暗藏玄机,读起来很入味,平均每篇不过几百字的文章,却能让人绕味许久。还记得他描写一个人想触摸电门时的奇怪心理,与自己潜意识中那种强迫症似的东西一拍即合,读来好笑致极,却也象在解读自己。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是描写一对不曾相识的青年男女在公交车上的情景:拥挤不堪的的公交车内,两人被迫挤在一起,似乎都能体察到对方的心跳,一路走来,两人互相想着心事,互相揣测着对方,但却从未有过目光接触……快到终点站了,两个人仍然面对面挨的很近,却突然发现——现在车上只剩下俩人了……看过作品后,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那种眼光极其敏锐,极其敏感的人。 白小易同父易母的姐姐与我母亲曾是高中同学,那本《白小易微型小说一百篇》就是他姐姐亲自送到母亲手中的,后来又从母亲那儿听说了他很多新鲜事,虽然称不上与他有什么关系,但比起其他作家,总觉得多了几分亲近。 昨天又想到他的作品,便突然想知道这位给我深刻印象的作家是否也会被大众广泛熟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网上搜索他的名字……,结果大大出乎预料,竟有723,000条相关信息出现,而且网上还能看到他的作品。我找到了一篇题为无动于哀的文章,虽不是我最喜欢的,但也能对他的风格管中窥豹一翻,贴上来,供大家欣赏。无动于哀不知为什么,我又想起那个女孩子。虽然我和她的全部交往也不过就是那么片刻工夫,而且连她的芳名也未记住。那会儿我刚刚毕业。有一个同学(男性)约我晚间去南湖公园走走。其实我只要稍稍动点脑筋,就会识破这老兄的诡计。可惜的是,我的意识差不多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到了公园我才发现,他带来个漂亮女孩儿。开始我还觉得挺自然,以为是他的对象。后来忽然想起他已经结婚了,而这女孩儿又绝非他的妻子。我这才明白他的用心。他故作随便给我们做了介绍。我一眼就看出她对此行的目的早已了如指掌。不过她也的确够漂亮的。我还能说什么?他装模作样陪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借故溜了。我和她顺着小径继续走。好半天我们都不说话,就是一个劲儿往里走。她的鞋跟一下一下点在石子路上,声音挺好听。我们去哪儿?这类的蠢话毫无疑问是我说的。你说呢?她把脸儿微微往我这儿一偏。似乎是为了和我那蠢话作对,她的反问让我觉得要多聪明有多聪明。我只好什么也不说。听说,你喜欢写作。她轻声说。啊,写着玩。我一听别人说我写作就有点儿难为情。我从小就爱好文学。她说。开始了,只是有点儿平庸。我想。可我光是会看,不会写。这一句倒博得我的几分敬意。幸好她不是那种光写什么也不看的家伙。我知道我也该说点什么,于是问:你喜欢谁的作品?谁的,可多呢!她像看一个外行那样瞥了我一眼,小时候我喜欢安徒生的。后来越看越多,就分不清到底喜欢谁的了。哎,不过,最近我特别爱看琼瑶。她的书出一本我读一本。我发誓要读完她所有的小说。你也喜欢吧?看她的书感动不?我忽然不那么难为情了,我读过一两本。我对她那些故事无动于哀这句话一送出口,我就后悔了。我们在学校时养成了几个坏习惯,常常故意念错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同学们一块儿这么闹的确挺开心。可想不到我在这儿让它滑了出来。你说什么?她立刻站住,笑吟吟地瞪圆了眼睛,刚才最后那句,你说什么来着?我说我对琼瑶无动于哀。我觉得我要改过来可能更糟。无动于……她冲我笑着。哀!我郑重其事地补充了。你在大学念了几年?四年。本科。而且是中文系?对了。她又笑了笑。应该承认,她笑起来实在是好看。哦……她抬起头,带着一种优越感望了望星空,谢谢你陪我这么久。我们再会吧。天黑了,我送你到公园门口。不必了。她眉毛轻轻一挑,转身走了。我知道我在她心目中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可这也没什么不好。我奇怪自己竟然一点儿不想破坏这个形象。我到河边站了一会儿。呆得无聊了,就独自回了单身宿舍。这一夜宿舍停电。我偏偏又失眠,在黑漆漆的房间里躺了不知有多久。事实上我想着那女孩儿。我心里挺不好受的。注释:白小易1960年8月21日生于沈阳。 198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 1983年8月-1985年1月在沈阳《体育天地报》当记者。 1985年至今在沈阳《芒种》杂志社任编辑。1983年加入沈阳市作协。 1985年加入中国作协辽宁分会。1990年当选为沈阳市作家协会理事。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在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5年创作的小说《客厅里的爆炸》曾被国内数十种刊物和选集转载,并于1990年入选美国NORTON出版社出版的《世界60篇优秀短小说》。另有六篇小说收入英国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小说选》一书。
《芒种》是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芒种》 创刊于1957年1月,由齐白石大师亲题刊名 ,是国内外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文学月刊。月发行量曾高达30万册,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芒种》以严谨的办刊风格和丰厚的学术底蕴在全国享有盛誉,被誉为全国文学期刊界的“四小名旦”之一。
《芒种》自创刊以来,真诚面对读者,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百姓生活,抒写人间真情”为宗旨,大量刊发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熔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炉。努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长期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011年,《芒种》杂志顺利入选“2011版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起,《芒种》杂志将在刊物的学术定位上,更倾重高校专家、学者的学术建设与理论研讨。
学术视点 作家论丛 作品研读 诗苑品鉴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本研究文艺研究
学术视点 作家论丛 作品研读 诗苑品鉴 古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本研究 文艺研究“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小小说”、“戏剧影视文学”、“文学艺术评论”
不是的。《芒种》是由沈阳省艺术联会还是什么搞得一个杂志是由齐白石提名的但不是核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