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科学杂志中国防疫

2023-12-11 14: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科学杂志中国防疫

1 美国向世卫组织‘开火’

美国要联合西方国家集体对中国发难首先就得在西方国家进行舆论总动员。

这种舆论总动员就是让西方国家大部分民众认同一个基本的观点——病毒向全球扩散,中国有巨大的责任。

只有形成西方国家广泛的民意共识,才能从国家层面出台强硬的政策对中国发难。

这个广泛的舆论总动员就有一个绕不开的坎。

这个坎就是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全球公共卫生与健康最权威的国际组织。

如果世卫组织不认同美国甩锅给中国的观点,这种舆论动员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偏偏世卫组织不但不认同“中国扩散病毒”论,而且对中国防疫工作评价非常高。

从中国爆发疫情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的防疫工作是这样评价的:


(来源:新京报)


(来源:经济网)


(来源:腾讯网)

如果美国在全球进行舆论总动员的时候,世卫组织发出上述不“和谐”的声音,就有可能在西方国家民众思想中造成极大的混乱,就有可能无法形成压倒性的对中国发难的“民意”。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对中国全面发难之前,先把世卫组织批倒批臭。

3月31日,美国国会参议员里克•斯科特称美国国会应该对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称世卫组织)展开调查,并建议美国切断对其的资金支持,理由是该组织“帮助中国隐瞒”有关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信息。

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的每日新冠疫情简报会上突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开火”,批评其对疫情反应过慢,“他们本可以在几个月前就做出判断”。同时将“强有力地阻止”美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资金,因为该组织持有“以中国为中心”的立场。

特朗普一出手就给世卫组织设置了两条罪名:不作为、偏袒中国。

4月10日,特朗普再度出马指责世卫组织,这一次连世卫组织不作为都懒得提了,直接指责其听命于北京,对美不公平,并且透露将在下周决定是否终止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支持。

当日美媒报道,川普政府正在讨论惩罚世卫组织的办法,甚至有可能“另起炉灶”将世卫组织取而代之。

4月14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终止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支持。


(来源:新浪网)

美国政府这一套动作如同疾风暴雨,其实就是逼迫世卫组织转变立场,否则就要将世卫组织污名化,不但切断资金支持,而且可能搞一个美国版的“世卫组织”取而代之。

用一句大白话来描述,美国对世卫组织的态度就是——不换思想就换人!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击,世卫组织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一个焦点,现在世卫组织能否扛住美国凶猛的攻击,关键就在于其他国家的态度——特别是一些有分量大国的态度。

2 法国表态力挺

第一个跳出来站队的是法国。


(来源:环球网)

大家注意这个时间点,法国总统站队的时间是特朗普4月7日公开指责世卫组织一日之后的4月8日。

为啥法国第一个跳出来与美国对着干?

天下当然没有免费的蛋糕。


(来源:新浪网)

这个新闻是这样描述的,4月14日,法国卫生部长韦兰对媒体表示,从4月8日以来,法国已经接受从中国运回的6000万只口罩,接下来每周将保持进口6000万只口罩,自产800万到1000万只口罩的节奏。

法国人口有6700万,每周自产800—1000万只口罩肯定不够,但是中国每周保证6000万只口罩供应就能补上这个缺口。

也就是说,马克龙在4月8日表态支持世卫组织之后,法国就得到了每周从中国进口6000万只口罩的承诺。

当然6000万个口罩只是一个原因,更深层次原因就是特朗普执政之后一系列的做法已经让欧盟各大国离心离德,有机会能恶心一下美国顺便捞点好处,法国也是乐意干的。

按:法美之间关系有特殊的渊源。 历史上法国对美国有存亡断续的“救命之恩”,美国独立战争为啥胜利?背后离不开法国的大力支持。 没有法国财政与军援支持,没有法国拼命拖英国后腿,就凭独立战争美国民兵那几条枪,早就被英国虐得渣都不剩。 所以直到现在法国在海外军事基地仅次于美国,这也是美国默许的结果。 平时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恶心一下美国,美国一般也只能捏着鼻子不好翻脸。
3 英国公然“背叛”

第二个跳出来的是英国。

英国人竟然干得比法国还给力。

先是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公开发文向中国道歉,承认中国在防疫上的贡献。


(来源:凤凰网)

然后4月11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英格兰医疗总监波伊斯表示,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新冠疫情流行的最初阶段,就对新冠病毒进行了鉴定和测序,其基因序列也很快被提交,这使得全球学者和医疗公司能迅速地开始对疫苗进行研发工作。


(来源:新浪网)

这还没完,4月12日英国政府还搞出一个大手笔。


(来源:北京日报)

看到这个新闻我目瞪口呆!美国政府刚刚威胁要切断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支持,英国政府立刻就大笔捐赠世卫组织!

这是啥操作?

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

“啪啪啪啪啪……”

这是啥声音?

这是约翰逊的巴掌扇特朗普耳光的声音!


翰逊(左)与特朗普(右)

(来源:界面)

美国铁杆盟友为啥在关键时刻“背叛”了美国?

两个原因。

一个是现实原因。自全球疫情爆发之后,有能力提供大量医疗物资的只有中国。但是中国对不同国家的态度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英国,中国的官方表态是这样的——“中方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但将尽力向英方提供一批医疗物资,并且协助英方通过商业方式采购”。

这是啥意思?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现在也很困难,我们物资也不多,我们可以挤一点物资给你们。另外你要在中国采购,中国政府将提供“协助”,这个“协助”的意思就是你采购的过程,中国政府要“参与”。

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在中国拿到的医疗物资是很有限的。原因嘛,我个人的理解是去年在香港问题上英国政府的表现,中国人民是有记忆的。

因为医疗物资缺口太大,英国政府就只能搞一个“群体免疫”办法,其实就是准备躺着让病毒蹂躏。

这个办法实行几天就推行不下去了,除了舆论压力太大,另外就是英国疫情可能比欧洲其他国家都严重,连首相王子都统统被感染。

现在要抗击疫情,就只能找中国帮忙——中国凭啥帮忙?

另一个就是从长远考虑。

新冠疫情之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肯定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英国经济结构与美国很相似,都是产业空心化很严重,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超过80%,这个第三产业的支柱还同样是金融产业。

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博弈的格局中英美双方是竞争对手而不是互补的伙伴。

金融资本一定要与产业资本结合才能创造价值。

未来全球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肯定是中国。因为不但中国在全球疫情爆发之后率先复工复产,而且中国产业链聚集的优势、中国产业工人与工程师数量与质量的优势都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所以,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还将加速向中国聚集。

对于英国而言,脱欧之后,为英国金融资本找出路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所以,不管是从现实防疫考虑还是从未来为金融资本寻求与中国产业资本合作的考虑——尽快与中国修复关系就是当务之急。

怎么与中国修复关系?

让《自然》杂志公开道歉,让医疗官公开赞誉中国防疫成就只是毛毛雨。

在关键时刻对美国佬捅刀子——大手笔捐赠世卫组织就是最好的投名状!要知道法国力挺世卫组织只是口头表态,英国可是实打实拿出2亿英镑!

英国政治精英永远就是这副搅屎棍德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初一带一路率先加入亚投行是如此,现在向美国捅刀子也是如此。

英法都公开站队了,欧洲有分量的大国还有一个德国的态度呢?

4 德国暗通款曲

德国虽然还在冷眼旁观,但是私底下德国早就与东方某大国暗通款曲。

讲一讲默克尔默大婶的神操作。

欧洲疫情爆发后,中国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医疗物资支援,但是有些国家就不知道感恩,明明很多采购是自己标准设定的问题,等到货后又大肆炒作中国口罩质量有问题。

对于某些蹬鼻子上脸的国家(比如荷兰、丹麦),我们也不客气,你说我们口罩有问题,我们先自查自己问题,在找到“问题”之前,我们就暂停对你的口罩出口,这个政策出台后这些国家就傻了眼,媒体又纷纷埋怨政府。

与这群猪队友相比,德国就高明得多。

4月4日,德国政府发布报告,配合媒体放风,说中国医疗物资的中间商问题很大,主要是两个,乱加价,质量差。

没等这阵风吹到中国,4月5日还在家里隔离的默大婶一个电话就打到中国,在电话里默大婶传达了两个意思,其一,我们看中了贵国某个厂家的口罩与防护服,希望排除中间商直接采购;其二,德中关系万古长青!中德友谊万岁!

默大婶如此识相,当然也要支持。


德国政府与中国达成协议

(来源:华尔街日报)

4月6日汉莎航空的专机就抵达上海,4月7日该专机满载800万只口罩就返回慕尼黑!

中国政府卖了默大婶这么大一个人情,如果考虑未来对中国医疗物资的需求,对于美国佬围剿世卫组织的行动,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德国的态度。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以,现在形势是这样。

英法公开力挺世卫组织,与美国唱对台戏;德国与中国暗通款曲;意大利不用说——G7会议上蓬佩奥要求把“武汉病毒”写入共同决议,第一个跳出来坚决反对的就是意大利。

美国组织的围攻世卫组织的行动才刚刚开一个头,身边的盟友倒戈的倒戈,叛变的叛变,一台反华大合唱生生变成美国佬的独台戏。

美国是全球头号强国,为啥突然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因为东方某大国长袖善舞统战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国际形势的变化让俄罗斯胆气大增,4月14日,在中国支援俄罗斯防疫医疗专家组抵达俄罗斯2天之后,战斗民族发出国际舆论场上最强音——


(来源:环球网)

绝不容许!

这是俄罗斯外长的官方表态!

这个表态是啥意思?

用大白话表述就是——谁与中国过不去,就是与俄罗斯过不去!

嗯,很提气的感觉有木有?

去年六月,中俄双方同时官宣——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那么,这个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啥关系?
就是这个关系。


(来源:新华网)

无人喝彩的独台戏是没法唱的,4月16日,在美国宣布停止给世卫组织资金支持后才2天,美国政府的立场已经出现了松动——


(来源:中国经济网)

很明显,美国政府在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如果我们把世卫组织的博弈看做是两大国扳手腕的一次较量,毫无疑问这次较量美国是灰头土脸颜面尽失。

现在你还担心疫情之后西方世界向中国集体发难吗?连世卫组织美国都搞不定,美国还能把中国怎么样?

当然,最近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各大国的态度也有可能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而产生变化。

但还是那句话,不管外部形势有啥变化,我们其实用不着焦虑,你得与我一样,对这个国家与管理层有一种信仰——

要相信党,要相信组织!

要相信中国崛起是带着国运的。

只要有这个信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深度文章会第一时间发表在微信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欢迎大家订阅。

原文链接:

原创 | 国际局势出现了有利的变化
相关阅读:

原创 |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出预期原创 | 管理层的宏观调控思路出现重大变化
编辑于 2020-09-2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509
评论
更多回答

出太阳
享受生活啦
这一波疫情的确改变了很多局势。

之前中美贸易战总体来说,中国站在相对弱势的一方,所以当时人民币通过贬值的方式维持出口。但是现在的情况,因为疫情完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防疫专家表示奥密克戎几乎将取代其它变异,新冠疫情是要彻底终结了吗?

自2019年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道以来两年多的时间,人们一直在与新冠疫情斗争着,然而在疫情逐渐常态化的今天,新冠病毒仍然在不断进化和变异,多个新冠变异毒株相继出现。由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感染导致的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当地时间11月25日,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发表声明称:目前已在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经过基因组测序后,在22例阳性病例中检测到该变异毒株。此前,有消息发布南非近一周(20日-27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829例,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尽管南非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总数并不多,但是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南非成为感染病例数增长最快的国家。11月的上半月,南非每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平均约为260例,11月30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的增长超过4300例,12月1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达到8600例,12月2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15万例。12月3日,南非卫生部长乔-法赫拉表示,因为新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大规模传播,南非正式进入新冠疫情第四波高峰。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经在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巴西、美国、以色列、比利时和中国香港等超过30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面对疫情的蔓延,日本、以色列等多国采取了拉黑国境的措施。

一、什么是“奥密克戎”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处于不断进化和变异的状态,自疫情以来陆续产生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即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这种变异毒株首次采集的样本时间在11月9日,南非经研究后发现该变异毒株,并于11月24日报告给世卫组织。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个新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与“德尔塔”变异毒株类似,“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也有很强的传播力和致病性,加上其感染潜伏期短、发病进程快等特点,形成在南非以外的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

“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12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在日内瓦表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在全球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世卫组织下所属6个区域都已经报告了“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相关病例。

在中国香港有3例阳性病例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新增的3例阳性患者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其中,有两人在机场入境检测时被检测出阳性,另一例阳性者可能为在酒店隔离期间导致的交叉感染。我国其他省份尚未发现该变异毒株的输入。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专家提醒:“奥密克戎”的风险等级为“非常高”,由于目前缺乏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全面认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很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感染的患者数激增,并可能给部分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感染“克戎”变异毒株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目前已经确诊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阳性的患者,可以看出感染后出现症状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多表现为肌肉酸痛、喉咙痒、干咳以及口渴的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重症及住院患者较少。尽管,已确诊的病例中,大部分病例症状较轻,但也不能低估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情严重程度。

感染“克戎”变异毒株会传染艾滋病吗?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新冠病毒难以在其体内长时间生存、进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可能是存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体内,如新冠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体内经过长时间的携带,最终进化而成。形成新的变异毒株后,又经过偶然的机会得到传播的可能性,并迅速超越了现有的病毒传播能力。

有人会担心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体内生长、变异、传播后是否会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虽然新冠病毒的变异株有可能在艾滋病人群中发生进化,但是跟艾滋病病毒有本质的区别且不存在联系。两种不同的病毒自身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HIV病毒传播的途径依然为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因此,即便感染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也并不会感染艾滋病。

二、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还有哪些?

病毒变异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需要。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对疫情影响程度的轻重,世界卫生组织将变异的新冠病毒分为三大类:关注变异株(VOI)、关切变异株(VOC)和严重后果变异株(VOHC)。

1、关注变异株(VOI)

病毒对疫情的影响只是具有可能性,病毒感染在某个地区流行或扩张有限,特定的遗传标记可能对病毒的传播、诊断、治疗方法或免疫逃逸产生影响,与某些病例或独特暴发人群的增加有关。

2、关切变异株(VOC)

VOC的主要特点包括传播力增强或流行特点出现有害变化;致病力增强或临床表现趋重,如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或死亡人数增加。公共卫生、社会措施或现有的诊断方法、疫苗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明显降低,此次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需要关切变异株。

3、严重后果变异株(VOHC)

有直接证据表明:该类病毒或是病毒变体会导致先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或医疗措施失效或是效果大幅度下降,疫苗有效性严重降低或是在疫苗接种后出现较多患者感染,患者症状较重且住院治疗人数激增。

虽然,新冠病毒三类变异株其所导致的后果不尽相同,需要重点监控的是关切变异株,目前导致疫情反弹的几个变异株均为关切变异株。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通过多种机制而发生变异。2020年3月,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当前分离的新冠病毒已产生149个突变位点。虽然,大多数突变位点并没有改变早期新冠病毒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但是依然有极少数变异株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发生改变,进而使这些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甚至出现部分中和抗体位点免疫逃逸。新冠病毒重要位点发生突变,逐渐形成多种传播力和致病性更强变异病毒,比较典型的有:

●2020年12月在英国发现的B.1.1.7新冠病毒变异株(“阿尔法”Alpha),传染能力是原始毒株的1.7倍;

●2020年12月在南非发现的B.1.351新冠病毒变异株(“贝塔”Beta),可从天然和疫苗诱导的血清中逃逸,造成抗体免疫失败;

●2021年1月在巴西发现的P.1新冠病毒变异株(“伽玛”Gamma),,其传染性是普通新冠病毒的1.4-2.2倍;

●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新冠双重变异株B.1.617(“德尔塔”Delta)由于其传播力强、感染潜伏期短、致病性强、发病进程快等特点备受关注。

●2021年11月,在南非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奥密克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大规模扩散。

三、“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力比“德尔塔”高37.5%

南开大学专家团队通过大数据建模发现:“奥密克戎”毒株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的潜伏期和传染期相近,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染力比此前引起大范围感染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高37.5%左右。南开大学专家团队预测,预计到2022年1月1日,南非新增确诊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将达到5.1万-7.2万。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刺突蛋白有32处出现突变,而此前关于“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研究中提到其在该区域的突变只有9处。在这32处突变中,有9处也在“德尔塔”变异毒株中出现,会提高病毒的传染性,并降低新冠疫苗的防护效果。1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相关解答中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同时具备前4个关切变异株(VOC)Alpha(阿尔法)、Beta(贝塔)、Gamma(伽玛)和Delta(德尔塔)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病毒复制能力、免疫逃逸的突变位点。专家表示:虽然新冠病毒通过不断变异来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代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更加危险,其传播力还需进一步的监测和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今鼕明春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依然还是“德尔塔”变异毒株,南非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能否发展成为主导疫情的新变异毒株,仍需要进一步密切观察。

四、新冠病毒为什么有这么多变种?

新冠病毒变异是怎么回事呢?专家指出,病毒变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对于病毒来说,这些突变是有益的。当病毒发生突变时,常会导致病毒原本的耐药性发生改变,使病毒感染的治疗难度增加、疫苗开发难度大以及疫苗的保护作用减弱。可以说,病毒的变异是应对环境选择的一种策略或者生存方式。

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本身就具有高突变率的特征,极易产生突变。在传播和感染过程中,新冠病毒同样可通过基因组变异、重组,发生适应性进化。新冠病毒在人群感染中,不断发生适应性进化和演变,并且在人体的免疫压力下产生逃逸突变等,变得更适应人体,从而形成感染力、传播性更强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尽管新冠病毒仍然不断发生变异,但变异毒株依然是新冠病毒,总体来说不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科学》杂志上提出这样的观点:免疫脆弱的人群可能是新冠病毒出现重大变异的关键。这些免疫力脆弱人群可能为新冠病毒提供了进化谱系的机会,新冠病毒的变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免疫力脆弱人群的原发病。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如治疗策略、疫苗策略及人群自身免疫环境的影响和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的原因。

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可能存在免疫逃逸

前面提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奥密克戎”具有免疫逃逸的可能。所谓的“免疫逃逸”是指,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进入人体后,先前因为接种新冠疫苗或是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而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对其清除作用减弱。这种免疫逃逸会导致新冠疫苗的保护率下降,甚至无效。也就是说,即便接种了新冠疫苗,还是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在新冠病毒大规模传播流行的过程中,有人指出可以通过实现群体免疫来对抗新冠病毒,群体免疫真的靠谱吗?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明确什么是群体免疫?群体免疫是指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人具备抵抗力,就不会因为感染而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爆发流行。2021年12月2日,南非科学家发出警告称,对于感染过新冠病毒而产生的免疫力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也就是说,自新冠病毒出现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人们产生的新冠病毒防护力可能会被“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摧毁。

六、现有的新冠疫苗还能防控“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吗?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出现以后,现有疫苗能否对新毒株产生作用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如果新冠病毒S蛋白出现K417N、E484A、N501Y突变,则表示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同时存在上述三种突变。这种突变的叠加会导致药物对“奥密克戎”的效力降低,使抗体的保护力下降。尽管如此,“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仍属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仍然可以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专家表示:从理论上讲,“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相关突变对小分子药物的影响不大,但具体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对现有新冠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国外有关研究人员根据已有信息预计,现有的新冠疫苗对预防住院和重症仍有较高的效力。

七、新冠疫苗仍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武器

针对新冠病毒,我国依然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这种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依然有效。也就是说,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注射新冠疫苗仍然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武器,全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病毒导致疫情爆发和扩散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人群接种的国药集团北京生物疫苗和科兴疫苗均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将病毒灭活,保留其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佐剂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实验结果显示,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获得的血清,依然可以与变异病毒(包括在南非发现B.1.351新冠病毒变异株、英国发现的B.1.1.7新冠病毒变异株及在中国不同地区近期流行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发生良好的中和反应,这表明疫苗仍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对灭活疫苗的影响较小,灭活疫苗是被灭活的完整病毒,人体免疫系统会对病毒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抗体,即使病毒的某些部分发生变异,但没有变异部分的抗体仍能产生作用。

我国疫苗主要采用灭活疫苗方式进行开发,2剂量接种14d后有效率预防67%的有症状感染、85%的住院率、89%的重症监护室入住率以及80%的病死率。因此,虽然新冠病毒不断在变异、进化,只要按照免疫程序合理接种疫苗,即便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也能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起到减轻患者症状、降低重症率的作用。

八、工作和生活中如何防范“奥密克戎”?

虽然,我国目前疫苗接种率较高,加上内地并未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的病例,但依然不能放松防控策略。

不管是最早的新冠病毒,还是出现变异的“德尔塔”、“奥密克戎”毒株,针对疫情的防控策略并不会改变,包括:内外同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举措。防控新冠病毒措施主要包括:

1、限制人员聚集,减少集会、社交等群体性活动

注意保持社交距离,重要的是要减少聚集,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以及人口密集的地方,讲卫生、勤洗手、规范佩戴口罩。

目前,戴口罩依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防控也同样有效。即使已经全程接种疫苗或已经注射疫苗加强针,在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

2、注意识别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症状

注意识别已经出现的症状,如果接触过外来人员,并出现肌肉酸痛、喉咙痒、干咳以及口渴等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进行核酸检测筛查,排除阳性可能。接触过外来人员的人群,要及时做好报备和隔离工作。

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依然是防控新冠疫情和防止新冠变异病毒感染带来新的流行有效的手段。

虽然,目前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多个新冠病毒变异株及其感染造成的疫情,但是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并未发生大的改变,积极落实好我国应对并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依然可以有效地防止变异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反弹。

目前,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研究还比较少,其所带来的危害不能肯定。所以,一定要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与其他人接触的时间长度和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几率。在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未接种者要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即便已经全程接种了新冠疫苗,也要严格遵守防疫措施,如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人群聚集等。

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措施科学有效,如何从科学角度解读?

实践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非常科学和有效的,想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中国在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时头脑非常清醒,且办法很科学。在疫情开始之际,中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就根据实事情况灵活的制定,特别是在中高风险区域的管理措施,非常严格,其次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老龄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医疗物资水平也存在着不平衡。如果采取国外的疫情防控措施,将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人出现生命健康安全,甚至会出现死亡人数。

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果在短期来看世界各国的防疫政策一些,欧美国家解除管控之后,的确会以在经济和民生方面有所回升,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从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虽然比较麻烦比较严格,但非常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利于人们今后几年的工作和生活,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

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行得通的,也是有效的。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项防控措施能不能有效,能不能实现,关键是要看能不能行得通。就现阶段的疫情防控政策而言,我国的防控政策非常的有效,经济发展非常的稳定,各地区在疫情影响之下都可以进行复工复产,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控措施。在制定防控政策时,将根据社会的制度以及人口基数等各方各面的问题来制定,各地区因人而异,各地区的医疗水平也因地制宜。中国在世界有比较特色的防控措施,而国内的省份又具有当地特色的防控措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