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财政监督投稿经验

2023-12-07 0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财政监督投稿经验

1、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见解独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文稿字数以2200~4400字为宜,一般一篇文章不能少于2200字,论文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图片要清晰。4、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5、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文字注明。自收稿之日起一周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6、来稿请提供:(1)2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2)5个以内的关键词(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4)参考文献

财政监督论文?

财政监督是国家为保障财政分配活动正常有序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凭借政治权力,在财政分配过程中对直接影响分配关系的相关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监控、检查、稽核、督促和反映的总称,是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财政监督检查会计资讯质量提升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家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会计资讯作为国民经济资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根本上提高其整体质量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我国目前会计资讯的现状来看,若想将该目标实现,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会计资讯质量的财政监督检查,只有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提高会计资讯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一、会计资讯失真造成的影响

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会计资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整体质量也受到了国家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会计资讯质量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比如说资产负债不实、报表弄虚作假、乱列成本费用以及偷税漏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引发其他经济问题。归纳起来,会计资讯失真能够造成的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导致国家巨集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决策的失误

由于会计资讯承担著向社会各界传递经济活动资讯的重要职责,所以,一旦会计资讯出现了失真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社会各界接收到的会计资讯不够真实、准确,从而导致对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这些资讯资料失真,就会直接导致国家相关部门在对短期经济发展进行计划的时候,缺乏有力的会计依据,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巨集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措施。基层会计资讯失真给微观主体的决策也会造成决策失误的结果。

2.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

无论会计失真的出现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造成的,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实际存在的,例如: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使其可以浑水摸鱼,收入不报,截留利润,以此来满足自身的利益,甚至还会出现伪造凭证、偷税漏税的情况,这些贪污、腐败行为的存在都是由于会计资讯失真引起的。所以,提高会计资讯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国家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3.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就目前会计资讯失真的原因来看,大多来自于人为操纵,对会计利润和经营成果进行夸大,掩盖企业矛盾,久而久之,就到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一旦企业破产,那么与企业发展与直接经济关系的工作人员就会面临失业问题,破产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失业人群也会逐渐扩大,不仅给增加了 *** 等各个方面的就业压力,而且还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加强会计资讯质量的作用

开展会计资讯质量检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钜的工作,其不仅关系了会计工作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加强会计资讯质量,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会计资讯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著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同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讯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资讯,将会计资讯的质量有效提高,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高阶管理人员行为的有效监督以及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所以,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提高会计资讯的整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2.对会计资讯质量的有效提升,还恶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会计工作是经济活动的“关口”,一切财政支出和收入都要以会计资讯的形式反映出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会计资讯的整体质量,不仅能够避免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对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会计资讯质量的财政监督检查

目前,会计资讯失真是国家财政部门极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其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管理服务功能,而且对社会秩序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解决会计资讯失真问题势在必行,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会计资讯失真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各项财务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也是提高会计资讯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够使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会计资讯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是开展一切会计工作主体,所以,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著会计资讯的整体质量,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是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严格聘用,要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为依据,严格要求只有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够从事会计工作,以此把好会计人员的“进门关”。其次,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不断规范与完善,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人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最后,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结合当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实际情况,引导其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切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从而更好的胜任自身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为会计资讯整体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资讯一旦出现失真的情况,那么不仅会危害到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 *** 国民经济的调控策略的科学性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资讯的整体质量,加强会计资讯质量的财政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此项工作长期而又艰钜,所以,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前会计资讯监督检查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完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会计资讯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出来。

范文二:乡镇财政所建设和财政监督研究

[摘要]乡镇财政是基层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著财政大权的管理,乡镇财政所更是财政大权的守护者。加强对乡镇财政的建设和对乡镇财政监督责无旁贷。新形势下的财政监督,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涵盖财政收支、体现财政管理特色的,具有对财政执行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保障、规范功能的动态监控体系。

[关键词]乡镇财政所;财政监督;资金管理

1管理模式和工作情况

1.1管理模式

乡镇实行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财政体制,具体是对税收收入高的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模式是:“分级管理、收入分享、支出定责、责权统一、超收奖励”;对税收收入低的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财政体制,基本模式是“收支统管、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节支留用”。

1.2工作情况

***1***各乡镇财政所建立了责任体系,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主要是根据财政所的各项业务内容,进一步健全和优化了惠农补贴“一折通”资金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申报稽核、农村“一事一议”、“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流程。

***3***惠农政策落实得到了保障。通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财政所加强了对强农惠农资金申报的核查和监督,杜绝了惠农资金被挪用、套取、冒领等现象,使 *** 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4***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财政各项资金安全有效执行。

***5***注重提高乡镇财政整体形象。财政不仅加强了财政收支的监管,而且注重搞好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型”财政。

2乡镇财政所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所工作交叉,不能很好地独立尽其职能,缺乏一定的专一性。部分乡镇财政所与其他事业单位共用一套人马,工作中存在交叉。

***2***财政监督机构不健全。部分乡镇未设定财政监管专职机构,财政所内部也没有专人负责财政监督工作。对上级布置的一些专项检查活动以及内部监督工作,由于客观原因与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工作只能疲于应付。

***3***人员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缺少综合管理人才。乡镇财政所队伍中本科学历、中高阶职称的人员比率低。传统的财政管理工作比较单纯,和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知道如何记账报账,基本上就能胜任本职工作,可是现在的财政工作性质和过去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比如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靠单一的会计管理工具是远远不够的。按要求对每个专项资金专案工程从立项施工到最后专案的验收,财政监管部门必须全程跟进。不了解工程材料的市场价格,看不懂图纸,不知道专案施工流程,谈监管只能是一句空话。

***4***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不合理。年龄结构在36~50岁的占了一半以上,大部分乡镇老同志担任领导职务,还要负责完成大量的具体业务工作;缺乏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年轻同志短时间内又不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5***由于部分资金专案的条块分割等原因容易形成财政监管盲区。由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乡镇财政参与监督管理比较容易,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水利、道路、林业、农业等专案资金,有的不通过乡财政所,导致有的涉农专案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使用效率不高。

***6***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有待细化,对乡村财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3对乡镇财政所发展的建议

3.1完善乡镇财政人员管理体制

理顺乡镇财政所人员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乡镇财政所、人员和业务职能划归县级财政部门管理。加强乡镇财政资讯化和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建立比较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监督,使其发挥应有的职能。

3.2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1***加强对乡镇财政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提高监督检查人员素质,必须建立规范化的业务培训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2次集中业务素质培训班,以提升财政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交流,对各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进行通报;召开不同层次和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议。从而更好地适应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需要。

***2***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规范,促进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3***要把廉洁理财教育贯彻于乡镇财政干部教育始终,树立“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服务,公正、公平、公开。

3.3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加强乡镇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管理

***1***坚持监督检查方式多元化,对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减少中间环节,增强透明度。同时加大对财政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结合财政监督转型实践,提高乡镇财政所监督的效果。

***2***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实施成果,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支出资讯化监管网路。

3.4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财乡管”制度

***1***从基础管理上求规范,各村必须依法选举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业务工作抓实抓细。

***2***从监督约束上求规范,各乡镇农经站或财政所必须逐笔稽核原始单据,监督财务收支。

***3***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村干部的法制观念,督促其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增加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不断加强自律意识、主动接受监督,依法理财。

***4***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3.5做好乡镇财政监管工作的量化考核

各乡镇每年至少安排2项财政监督检查任务。在检查内容和范围上要把村级财务管理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结合近年检查出的共性问题,开展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财政局要把乡镇财政监督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乡镇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6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全面建立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制,把乡镇财政管理纳入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对乡镇财政收支规范化,利于对乡级财政的监督和管理。

3.7加强对乡镇财政账户管理,严格规范支出

严格规范乡镇财政所支出管理手续,加强对银行账户监管、票据使用的管理。严禁“白条”、普通收据入账,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缴系统,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坐收坐支、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截留滞留财政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财政监督是财政的固有职能,是财政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加强对乡镇财政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拓展财政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源头治理工作的监督约束机制,努力实现财政监督法制化、规范化。大力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深入基层,深入乡镇,协助乡镇做好财政监督工作,从而实现上下一盘棋,发挥监督整体效能,提升乡镇财政监督的工作层次,促进财政监督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庆萍.浅析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的现状[J].现代经济资讯,2014***22***.

[2]周南辉.浅析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4***18***.

请问如何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写起。

1.正本清源,加强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素质。实践证明,从根本上解决屡查屡犯问题,必须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会计上岗培训和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财经法规知识、财政监督检查作用和意义,不断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严重违法违纪单位要敢于“爆光”,以便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风尚。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从事前的防微杜渐到经济活动执行的各个阶段,尽量从根本上减少违纪现象,降低违纪损失。 2.完善各项财经法规,规范财政监督检查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为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议从上到下尽快建立一系列权威性、规范性、实用性较强的财政监督检查规章、条例、实施细则和具体惩处办法。各级财政监督检查机构要严格执法,按程式办事。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改变“查大不查小、查软不查硬、查下不查上、查事不查人”状况。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按章办事,坚持处理违纪问题同处理违纪人员相结合,杜绝“以缴代罚、以罚代补、以罚代刑、以言代法、以权凌法”等行为,使屡查屡犯的违法、违纪现象真正得到应有的严惩,对模范遵守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免检”制度和“奖励”制度;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威慑力”。 3.要依靠群众,建立信访、举报制度和社会群众监督及反馈制度。本着财政监督检查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对群众来信、来访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建立跟踪绩效档案。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并作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基础建设,由专人管理。同时不断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财政监督检查的创造性、预见性、系统性。 4.加强立法机关、执法部门、监督检查机关等整体监督机制,与公安、法院、审计、纪检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联络,加强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综合治理能力,推动我市依法理财、依法治财、惩戒违纪工作全面扎实展开,为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服务大局,确保中央政策贯彻执行 一是牢牢抓住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为重点。财政监督应该发挥在保障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滞留截留财政收入或虚增虚减财政收入、财务会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加强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 *** 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合作,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资讯共享、动态监管、协力合作”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检查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 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成果运用。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共同督促办理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采取约谈、公告、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大制约力;对于发现的重大违法线索,建立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 (二)注重落实新预演算法,努力抓好预算监督 结合新预演算法的颁布实施,建立以预算监督为重点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着重把财政监督嵌入预算执行全过程,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环节有效监督制衡的机制。 一是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稽核机制。明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审环节的职责分工,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面稽核预算编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重点负责稽核编制总体方案、预算编制程式、基本支出和专案支出标准制定程式、预算安排的合规性、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业务管理机构稽核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再监督。通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开展全过程同步监督,严格稽核把关,形成对财政资金分配的权力制衡,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二是建立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资讯网路平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询预算执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对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资讯共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通报系统监控发现的预警疑点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防范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 三是建立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加大决算稽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围绕决算失真等问题开展监督稽核。通过对部门决算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决算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会计资讯质量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成果监督审查决算资料,加大决算审查成果运用,将决算审查成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及资金使用绩效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规范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明确财政内部职责分工。厘清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职责,业务管理机构对归口管理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归口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实施日常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履行日常财政监督职能,并对财政业务管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按照“四统一”原则统筹协调财政监督日常工作。 二是推进完善财政监督法制。以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职能职责、监督范围、法律责任等,规范财政监督程式和处理处罚程式,推动构建财政大监督体系,提升财政监督效能。 三是加强财政内部协调合作。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业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大对归口管理资金和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和资讯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形成财政部门内部横向联动、协调合作的监督格局,共同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 (四)注重内部控制,逐步规范财政权力执行 一是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相关财政执行风险控制办法,切实强化财政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政执行风险。 二是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方式。加快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由单纯监督检查型向检查控制型转变,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按照不增加工作负担,不滞缓财政执行效率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监督实时监控软体,实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业务资讯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效率。 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成果运用,将内部监督成果作为系统内部评先、提拔和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内部检查公开力度,对内部监督单位、专案、程式、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强化财政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监督成效。 (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财政监督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边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定,将熟悉财政业务的高素质人员充实配备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二是充分吸取社会中介机构力量。“人少事多”是当前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到财政监督工作中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库,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评级打分,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监督。 三是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工作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省本级牵头市县参与在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及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打造了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精品工程,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经典案例。要进一步总结创新湖南省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做好一些重大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的监督检查,形成重大检查全省一盘棋格局,省本级着重发挥统一规划和协调作用,市县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将一些重大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四、当前财政监督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加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环节稽核。科学设计嵌入预算编制稽核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预算编制开展同步监督。一方面探索完善 *** 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从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专案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等方面监督。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控。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资讯平台,对预算收入征缴入库、资金拨付使用进度、预算追加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及时纠正,防止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对 *** 全口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重点检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同步动态监控的同时,可采取对重大专项使用的重点部门开展检查调研,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是加强决算环节审查。加大对部门决算的稽核力度,建立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部门决算稽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决算稽核,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稽核把关、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实现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控相结合。围绕关涉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设计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制定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促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样,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创新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式。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特点,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针对部分涉及面广、关涉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针对涉及面小、问题集中突出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由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开展重点检查;对涉及面较广、政策要求高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 三是促进专项资金资讯公开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资讯公开力度的监督检查,促进专项资金按照要求对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结果以及执行过程和结果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大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是推进收入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收入监督服务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作用,创新收入监督机制,建立与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资讯共享机制和协调合作收入核查机制,形成收入监督合力。 二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中心,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资源税税制改革、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财税政策的监督和调研,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财税体制改革出谋献计,发挥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的作用。 三是加大收入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收入混库、虚增虚减财政收入等现象;加强对税收征管情况的监督,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监督国有资源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缴情况。 (四)加大会计资讯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会计资讯质量检查。坚持会计监督工作服务财政中心工作,选择关涉国计民生、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会计资讯质量检查。 二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全面检查、定期抽查和重点复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会计资讯质量、执业质量和综合管理等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力促规范会计中介行业执行准则和管理,推动会计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监督定位更准,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做到监管有侧重,又要做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建立聘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的人才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涉及面广、检查深入等优势,广泛了解财税政策、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各项政策等对巨集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主要是要加强财务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公开了,基层的一些犄角旮旯也就好办了,监督工作也就容易了。

国家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是把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经济新特征相结合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哺经济,财政与经济关系密不可分。经济新常态,也必然带动财政步入新常态。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必须: 一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正确把握做好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好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作用。 二是要充分发挥财税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积极支援其他领域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保持经济执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强化风险防控。 三是 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要克服速度情结,实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变化,防止竭泽而渔,坚决防止和纠正财政“空转”行为,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四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支出;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要科学界定财政作用边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主动花钱买机制,创新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政策可持续 五是贯彻执行好新预演算法,预算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财税改革,解决影响和制约依法理财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六是财政巨集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要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底线思维,注重供给管理,坚持精准发力。 七是要牢固树立“大国财政、统筹内外”理念和全球意识、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动参与国际财经交流和全球经济治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财政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财政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如何更好地服务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各级财政监督机构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县级财政监督虽是层级最低但肩负重任的一级财政监督,如何实践好这一课题?本文试从县级财政监督的现状来探讨。(剩余2699字)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生活发展步伐的加快及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人员的职能由单纯的“记账报账”转为“记账报账和核算管理”双重职能,他们的监督管理职能也就凸现出来。因此,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务管理,实施财务监督,健全医院的财政职能尤为重要。关键词:财务监督特点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199-011 财务监督的特点及任务(1)特点。(剩余2609字)

1、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2、根据财务制度,从财务监督的角度重新制定、梳理或优化公司各环节的流程; 3、根据各流程制定详细的财务操作细则; 4、将各类原始资料责任到各部门及相关人员,以保证资料的及时、有效和准确性; 5、定期对公司的帐实进行核对; 6、对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成因,明确责任,奖罚分明; 7、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财务监督的有力保障; 8、以上都做到后,可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资料以及经营活动全面监督。

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国 *** 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结合实践完善制度,不断探索加强部门监督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个纪检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笔者谈以下几点。一、夯实思想根基,强化廉政教育 一是要加强学习。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科学理论;学习《廉政准则》、《中国 *** 党内监督条例》等系列廉政制度;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二是要认真遵守廉政制度。主动向上级纪检部门或组织部门做廉政述职报告,深刻剖析自己的思想状况;主动汇报自己的家庭收入等重大情况;认真做好廉政谈话。三是组织廉政活动。每年要开展“勤政廉政”典型评选、“廉政文章”评选;建立廉政文化展览室和廉政网站,开辟学习宣传专栏;组织廉政文艺演出等。 通过系列活动,让领导干部端正思想,更新观念,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铭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推动我们的工作协调、有序、健康的发展。二、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完善各种制度 《中国 *** 党内监督条例》的实施,对于我们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要依据《监督条例》,严格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三项谈话制度”等十项党内监督制度。结合工作实践,将其进一步分解细化,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并将党内监督十项制度作为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固定下来。形成用制度监督权力、用制度制约权力的良好氛围。纪检部门要经常抽查各部门履行党内监督“十项制度”情况,作为对部门党组廉政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的落实到位,使党内监督“十项制度”规范化、常态化。三、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在工作中,要突出监督重点,把监督重点放在“重点物件”、“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上。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监督,督促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遵守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对工程审批、资金的管理等重点岗位,对工程审批、工程招投标、干部的选拔使用、资金的使用等重点领域,要做到“五要”:一是要做到公开透明。收费的标准、依据、收费的面积、干部的使用、资金的去向等都要向群众公示,让群众明明白白。二是纪检组要全程参与监督。纪检组要把监督关口前移,主动参与监督每一个重要环节;随时检查每一个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三是要实行岗位轮换制。关键领域、关键岗位要实行轮换制,每三年一轮换,能者上、庸者下,让每一个职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是要加强岗位教育。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的人员每月都要向纪检组汇报思想,接受廉政教育。每半年要做一次述职报告,向党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五是要加强学习。对关键岗位、关键领域的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业务水平,使他们增强抵御腐蚀的能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四、拓宽监督渠道,延伸监督范围 一是要落实信访监督。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群众的举报只要不涉及保密,都要及时公开回应。二是监督范围要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要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三戒”:第一交友上要戒滥;第二感情上要戒色;第三生活中要戒奢。三是整合监督资源,实行监督关口前移。每年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等单位组成联合监督组,负责对部门干部任用、工程审批、财务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岗位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或建议。 (锦州市人防办综合法规处:郭吉平) 通讯员:朱禹/锦州市人防办

《财政监督》是国家二级期刊吗?

你好,财政监督,是省级期刊,现在已经不是核心了。08版核心有这个刊物,但是11年评选新核心的时候,就不是了。
判断刊物级别:

刊物的级别,是看其主管单位。
部级单位主管的,就是国家级,比如卫生部、教育部等等主管的刊物,就是国家一级,中国xx集团、中国xx学会主管的,就是国家二级。
省级单位主管的,就是省级,比如卫生厅、教育厅等等主管的是省一级,省级出版集团、出版社主管的就是省二级。
再往下就是市级的刊物。

核心期刊是某些部门或社会团体从全国合法刊物中进行筛选(各个级别的刊物都有),进入其目录的,就被称之为改核心,比如被北大核心收录的刊物,就是北大核心(又名中文核心),南大核心收录的就是cssci等等。这些核心数据库只要被你们单位认可,那么被其收录的刊物,无论其原来级别如何,对你们单位来说,就是比国家级还要高一个档次的期刊,脱离了省级、国家级这样的划分。
附:

媒体名称 财政监督
单位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北路81号湖北银行A座7楼
刊号 42-1706/F
主管单位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

发达国家在财政预算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由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及其弱质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对农业都给予了大量支持和保护。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成功经验,对提高中国政府财政“三农”投入效率,以及制定“三农”财政政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一般做法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农业发展,二是农业保护。财政农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技术开发与农业技术进步、科研和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扩大再生产和改善农业结构等。财政农业保护主要包括农产品价格支持与保护、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农村救济和农村社会保障等内容。具体讲,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一般做法可以归纳如下:
  (一)财政农业投入方式
  1. 农产品价格支持。为了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维护和提高农民收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价格支持方式实施农业保护。美国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平价(保证价格)、融资、政府收购。政府财政主要通过设立商品信贷公司进行价格支持。政府授意商品信贷公司向农场主发放贷款,该贷款以稳定价格为目标,并用农产品作为抵押。当市场价格高于贷款所定价格时,农场主就出售产品偿还贷款,当农产品出现剩余时,生产者可按平价的一定比率(但高于市场的水平)把产品卖给政府①。从1961 年实行《农业基本法》以来,为促进城乡收入平衡、刺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推动农业现代化,日本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并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品上涨幅度②。
  2. 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发达国家始终对本国农业发展、农民收入采取高保护政策。由于主要发达国家早期的国内价格支持政策导致了国内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国际贸易中农产品价格扭曲,进而产生了一些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因此,在WTO 农业规则约束下,各国不断改变本国农业支持方式。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支持政策逐渐由价格支持为主转向对农民直接收入补贴为主,如欧盟在2003 年取消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采取对农民直接的收入补贴政策。
  (二)财政农业投入重点领域
  1. 提高政府农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了提高财政农业投入资金使用效率,很多发达国家注重提高政府在财政农业投入过程中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欧盟和日本在这方面较为突出,分别提供了组织培训农民、咨询服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讯设施建设以及支持农业技术研究等服务。由于这类服务范围较广,有利于农业基础条件改善,而且不会产生扭曲,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的措施。
  2. 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根据WTO 规则,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本国财政农业支持政策。逐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从1995 年开始,日本较大幅度调整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是在WTO 规则允许的“绿箱”政策范围内,从过去以补贴生产、流通环节转向支持农业的公共性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及支持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欧盟与美国也不断地对国内农业支持政策进行调整,且其调整的方向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即增加直接补贴之外的其他“绿箱”政策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大大加强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食品安全检验、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服务支出,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的支出。
  (三)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管理
  财政农业投入是一个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和财政监督均被纳入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管理框架。分析国家的财政支出管理,也就可看出财政农业投入的一些规律和特征。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管理。发达国家一般有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以欧盟和德国为例,欧盟及德国政府农业财政预算程序,大致分为预算编制、预算审计、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后的检查及绩效考评四个阶段①。
  (1)预算编制。欧盟农业预算编制是在《欧盟预算法》、预算条例和有关欧盟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七年规划)进行的。其目标主要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业人口的充分就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2)预算的审议与通过。欧盟农业预算审议程序是,欧盟理事会将本年度农业财政预算上报欧洲议会,理事会上报的申请由欧洲议会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第一次审议结果将反馈给理事会,由理事会组织进行修改后重新报议会再次审议。确保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平衡是欧洲议会审议通过农业预算的基本原则。预算经欧洲议会审议通过后,将被严格执行。
  (3)预算执行。欧盟及德国农业财政预算一经议会审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益,各成员国和德国农业财政预算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为了更好预算执行工作,欧盟委员会设立了两个基金会用于发放农业补贴。一个是欧洲农业保障基金会,主要负责管理直接补贴、出口退税、仓库补贴和农业生产津贴;另一个是欧洲农村发展基金会,主要负责管理农村机构。
  (4)预算的检查和评价。在欧洲和德国,预算的检查主要由独立于行政的审计机构来执行。审计院在农业财政预算执行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审查执行单位的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经济节约。此外,审计工作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从而保证了审计机构的审计效率和合理性。
  2. 财政支出管理。除了有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外,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财政支出管理。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建立了由国会、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国会的管理主要是预算管理,通过审批预算,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及其使用方向;审计部门主要审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确保财政资金高效、依法使用。此外,日本财政支出管理具有依法管理、全面管理、经常性管理和实行财政公开等特点。
  3. 财政监督。由于历史制度传承性不同、各国政权形式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其采取的财政监督类型亦各有不同。国内学者罗剑朝②(2004)将国际上财政监督总结为四种主要类型:立法监督制度、司法监督制度、行政监督制度和日本型的财政监督制度。本文仅以第一种类型即立法型监督制度为例进行说明。立法监督制度主要通过制定财政、财务管理、会计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国家预算机关,审计机关和监督机关向国会负责。一般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宪法对财政监督做出明确规定,如英国是在《宪法》中对财政支出最早作出规定的国家。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的《宪法》对财政收支的一切活动也均有规定,从预算、税收、国库到审计等均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二是在宪法规定的基础上,还设有专门对财政监督作出的更为具体的规定,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
  二、中国与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比较
  近些年,中国对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总量偏小和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目前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总量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虽然,中国财政农业支出金额呈增长趋势,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1952 年至1998 年,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除了个别年份超过10%以外,其余年份均在10%以下徘徊。1998 年至今,国家财政农业投入规模虽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是财政支农在全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仍没有显著提高,一直在8.2%以下徘徊。而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和比例都是不断增长的,如美国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投入额,从1970 年的64.3 亿美元上升到1982 年的145.5亿美元,占当年联邦预算总支出的2.95%。如果把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农业支出计算在一起,则农业预算在联邦预算中仅次于国防支出。日本农业投入大量来自国家的财政资金。日本财政农业投入从1970 年的1785 亿日元上升到1980 年的8859亿日元,政府的农业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1960 年为23.4%,1970 年为49.8%,1975 年为65.7%。不仅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而且比重也不断增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中国。
  (二)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目前,中国大量财政补贴用于弥合购销差价、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贴息贷款等方面。对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补贴很少,中国农业科研和推广费用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份额不仅很低,而且还不断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每年对农业的科研投入为60 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2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2.37%,发展中国家平均为0.7%-1%。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占农业GDP 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行不合理的补贴结构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不符合WTO 农业规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三)中国财政农业资金投向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和投入。同时,政府农业投入应根据农业发展阶段和程度而有所不同。目前,中国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研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对发展现代农业极为不利。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则是逐步按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资金的投向,其补贴机制也相对比较合理而全面。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发达国家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资金不再只局限于农业生产、开发等领域,而是逐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确定农业投入方向,并把资金投向有关流通部门。发达国家都把农业研究、开发作为投入重点,例如美国和日本等国在农业资源环境养护、培养农业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结构调整、乡村建设以及农民的直接收入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给予很高补助。
  (四)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没能很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作用
  农业是一个投入产出水平低的物质生产部门,发展农业要求有较多的物质、资投入,仅靠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个人资本合理投向农业。除了直接支农的职能外,财政资金还应具有调动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和调控农业资金投向的职能。目前,中国财政农业支持实行分块管理,部门分割严重,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而且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落后,资金使用效果差,在现行体制下,普遍存在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不能有效吸引社会金融资本、个人资本向农业投入,就更谈不上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和个人资本结合形成农业投入的合力。在这一点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日本的“制度金融”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日本政府通过“制度金融”,不仅起到了调动私人资本投向农业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左右投资全局,引导投资方向,为贯彻产业政策,不断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基本保证。
  (五)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有效监督不足
  有效的财政监督是保障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中国现行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缺乏有效监督,在宏观上表现为国家缺乏对财政农业投入到位状况的监督保障,以补贴为例,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和投入往往有一定比例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不能到位,被短期或长期移作它用,补贴资金流失严重。在微观上表现为财政缺乏对农业补贴立项预算、审核和效益跟踪管理,监督不力和补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了补贴政策整体功能发挥。在法国就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和机构,设有审计法庭、财政总监和财务监督官,他们对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进行事前和事后监督,通过监督体系来检查财政收支是否合法。
  三、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管理经验借鉴
  在长期的财政农业投入实践中,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发达国家不断调整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目标,并不断调整财政农业支持方式保证财政农业投入效率。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财政农业投入的项目选择也日益公益化。此外,财政农业投入的引导功能逐步增强,即依靠一定的财政资金,调动较多的金融资本、个人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形成农业投入合力。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经济引擎”的牵头作用,引导和增强其他投入主体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发达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与管理经验,对中国政府财政支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的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确保政府财政农业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入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二要加快农业立法工作进程,逐步将财政农业投入法律化,把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加快制定《农业投资法》和《农业财政投资监督保障法》,并通过投资立法,约束政府财政农业投入行为。三要顺应WTO《农业协议》要求,用足黄箱,同时将“黄箱”支持转为“绿箱”政策范畴的支出。改变和改革低效率的价格支持政策,将更多的财政资源,转为直接补贴等支持措施。同时,将投入重心转变为以间接投入为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教育和服务、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投入。四要转变财政农业投入监督方式,构建“立法监督+ 行政监督”的复合型农业财政投入监管体系,可考虑设立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农业补贴(拨款)和监督委员会,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逐渐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