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著名企业家的文章

2023-12-11 18: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著名企业家的文章

他有着许多头衔:小说家,厂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会员合伙人,白金会员,创作者,岛主。

他是谁?

他就是国内著名的作家,大咖,苏州企业家蒋坤元。

因为,认识了蒋老师,因为文字而与蒋老师结下了文缘。虽然从没有见过,却总是似曾相识,没有在现实里你来我往,却总是有一条无形的线将他与我们相连。

他曾经是齐帆齐写作班的学生,我也是齐帆齐老师的学生。这种链接具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的力量。他是我们的骄傲,也是的荣幸。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过程,蒋老师就是这段路上的各个指示牌,你转一个弯,他就在前面,你一个抬头,他就在远方。

他就像一束光,照在阳澄湖的上空,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许多写作者前进的路。他也像一条线,串起了无数文学小白的梦想,他更像一只雄鹰,冲天而起搏击长空,在浩渺的宇宙唱着歌,他不仅唱响在阳澄湖畔,也久久回响在每一个爱好文学的写作者的心里。

他也是一朵花,开在阳澄湖湖边,默默地绽放,却香满人间。

(一)里的大咖/质朴无华而走心

我记得初入时,我就想过一个问题,这个江湖是千万条普通的鱼儿在自己游,还是有一群强大的专业的作家在这里驻扎呢?

有好几个重量级的文友向我推荐了蒋坤元老师,并提醒我投稿至他的专题《一百贝》和《正翔语》。于是我关注了蒋老师。我心里想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文章在哪一个级别。

从关注他的那一天起,我几乎都仔细地读了他每天的文章,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如果有时忙碌没有读他的更文,我都在当天抽空补读,就像你每天的日常生活,缺一而不可。

他的文章有几个明显的特质:质朴,清新,实在,走心。可以高雅,可以随俗,放之四海而皆准。蒋老师在里有一万多个粉丝,是真粉,不是挂在哪里的僵粉。都是如我一样热爱他的文字的迷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老师的文章越来越喜欢,对老师的了解也愈来愈深刻。

他就站在里,没有喧哗,却名震四方,没有虚伪,他自己就在他的文章里,他的质朴个性,他的随和亲切。他将个性,风格,品味一一的展示在自己的小说里,散文里,随笔里,诗里。可以反复咀嚼,回味无穷,也可以一饮而尽,口有余甘。

里活跃的大多数写作者,都得到过蒋老师的提携和扶持。他不遗余力鼓励文学新人和文学团体。

当他得知‘文字之光“里的几个老师,为了鼓励新作者,一直费时费力无偿点评新人的文章,力推新人优质作品上榜,蒋老师马上一次性捐了十万贝给‘文字之光’,让“文字之光”奖励优秀作者。

十万贝不是一笔很大的钱,却是十万个心意,十万份鼓励,对于新人写作者来说,哪怕自己写的文章得到一个贝,那都是一样前进的动力和写作的喜悦,这个不关金钱,是一份认可和信心。

(二)他飞过了一片海/依然热爱故乡/

他曾在他的文章《海阔天空任我飞》写道:“我以为飞不过那条河,结果我飞过了那一片海,岁月能飞的时候,就不要逃避飞,就要拼命飞一回,哪怕跌落在河里也值得。”

他不仅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飞得很远。他不仅在文学的海洋里飞过了千山万水,在人生的领域里飞越了千军万马。

这么多年,蒋老师的作品见诸于各个报端杂志,他的影响力从文学到企业,吸引了无数道目光。他不仅仅惊艳阳澄湖,而且在写作的世界里也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领地。

2006年11月,他毫不犹豫在阳澄湖买了25亩地,那时他的这个勇气就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格局。他抓住了时机,从阳澄湖脱颖而出。

他从创业之初借下的一百多万元,到后来在阳澄湖买地投资建厂房借下的二千多万元。如果说蒋老师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但是却需要一双慧眼,一种大无畏精神,一股置于自己死地而后生的果敢。

这种果敢需要意志;魄力。机会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就像2006年,有几个人可以如此大手笔,义无反顾地一口气买下25亩地?就是送我二百亩地,我拿着200亩都没有用。

虽然被债务压得透不过气,他一路化险为夷。为了偿还债务,他吃苦耐劳,以厂为家,与工人同艰共苦,他曾住过猪圈,也亲自送货搬货;一路走来,偿还了所有债务,直到今天才有了亿万财富的积累,真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做企业如此,蒋老师写文章也如此。从他当兵那时起,他就开始写文章,几十年如一日。做企业没有很多时间用于写作,他每天三点钟起床更文,每日都写了3000-5000个字。我每天在夏威夷的时间上午9点半左右,也就是中国时间半夜三点半,可以准时读到蒋老师每天的新文章,有小说连载,也有散文随笔。

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写作,一个月可以,一年就难,能够十年如一日,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拼搏,更重要的是,他不需要为了钱而写作,即使写作,也不需要这么努力。只有全心全意爱着文字,敬重文字,钟情于文字,发自内心的将写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才有这种坚持和执着。

打开他的,他的一篇篇文章就像一个音符,记录了一个热爱文字,敬畏文字的虔诚的小说家的无数个旋律,以跳跃欢快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他朴实无华,真诚坦荡的一面。

对于世界这个巨大的整体来说,人类缈如沧海一粟,同时,我们对于世界认知也单薄有限。你不知未来会怎么样,你所感知的是当下,当一切未知是那么遥远不可知,生命不可控时,如果你能用文字描绘世界,最后一切随风去了,而文字仍然可以传阅。

蒋老师就是这样的用笔书写人生和未来,未知和已知,他真挚地写着自己对阳澄湖和对世界的热爱。他爱文字,爱家乡,爱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更爱阳澄湖。

他在他的《四十才是青春》真诚的写道:“阳澄湖,我所有的歌唱都是为了你,因为你,我变得不再庸俗和自卑,我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生机,你的纯净,你的无私,你的开阔,使我的人生不断地得到陶冶和提升。”

(三)追寻梦想和希望/有诗也有远方

蒋老师一共出版了38本书,我最喜欢这本《四十才是青春》这本书,这本书也成为了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之一。

这本书蒋老师真实的写了自己历时16年,从当初的穷书生到后来的亿万富翁。这本书接地气,有情感,字里行间有血有肉,将他四十岁时开始创业和培养儿子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蒋老师还有长篇小说《蛇岛》,中篇小说《水车转呀转》,散文《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和《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等等。因为我居住在夏威夷,我暂时无法买到蒋老师的这几本书,我回去中国的第一件大事一定要拥有这两本散文,因为我喜欢诗情画意的书名和封面。

2010年10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蒋老师一套丛书《蒋坤元近作》。三本书分别是《我想抱太阳》,《浮出水面就好》和《平静之诗》,《平静之诗》收录了他208首诗,这些诗是在他最困苦的时候写的。无论发生任何事,他的心里有诗,不仅让他走出迷津,也让他浮出水面,并且让他拥抱了太阳。

他欣慰的采到了河底的珍珠,更从阳澄湖拔地而起。他的心里何止有诗,还有远方。

为了鼓励文字路上的后起之秀,蒋老师总是默默的为大家伸出大拇指点赞,不遗余力激励新写作的小白。就是我,也经常得到蒋老师的鼓舞,对于我来说,那不是一个简单的赞,是写作的幸福在向我招手。

最近有新书《轨道年华》在掌阅上架的作者静,最先也是蒋老师推荐给齐帆齐老师,他一再鼓励静写小说。他说:长篇小说写着写着就花开了。“

在蒋老师的鞭策下,静在一年之内写了13部长篇小说共计500万字。静在自己最近的文章《感恩相遇蒋坤元老师,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说,“我在寻找幸福的的路上,遇到了蒋坤元老师,此刻我的内心,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无数个人因为蒋老师的抬爱,都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那一条路上,他是一只领头的大雁,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勇往直前追逐梦想,有了梦想就有希望。

后记

作为作家,蒋老师是成功的,作为大咖,他是里的楷模,作为企业家,他也是阳澄湖里那一杆冲天而起的旗帜。

蒋老师曾经在文章《能够改变自己的就能获得成功》说:“我要做苏州最有钱的作家。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的企业在苏州还是有些名气的。

他跨过阳澄湖,越过海,飞上天空,不久的将来,也许走向世界。

他是有钱的作家,更是成功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有情怀的商人,也是一个歌颂美好的诗人。

他的作品在国内广为人知,他的公司的产品也是与时俱进。他说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落后和守旧。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总是走在时代的前端,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文字是有力量的。许多年后,或许世事纷飞,时光流转,人们不能记住他的正翔公司,却能依然读到他那走心的文章,也能感知他字里行间的一路高歌和奋进。

今天他的文字鼓舞了无数个文学爱好者,多少年后,他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励成千上万个文学路上的追梦者。他的许多作品就像永不消逝的电波,代代相传孜孜不息。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蒋老师就是如斯。

突然想起了那部安德森导演的那部超现实主义作品《二楼传来的歌声》的结尾:

“凡事皆有出头之日”。

一切都会过去,时间还未停止,我们所做的都有意义。

向蒋坤元老师致敬。致敬这一代风范在文学海洋里引领无数人走在希望的路上,追着光。

(我是ANNIE,《齐帆齐微刊》签约作家,创作者,欢迎关注)

企业老板60岁,求一篇关于他成长奋斗发展史的文章。最好要感人点得。

《我的成功我决定》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当年容国团说这话的时候,那是充满了为国争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豪迈气慨的。因为他发自内心深处拥有了这种心志,就在赛场上敢打敢拼,从而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实现了零的突破,成为我国体育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的这一搏,是我国体坛上空前的一搏,辉煌的一搏,震惊世界的一搏。人是靠精神支撑的,拼搏就是竟争,拼搏中要有一股虎虎的生气,要有“百二秦川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英雄气慨。人生因拼搏而波澜迭起,因拼搏而绚丽多彩,因拼搏而风光无限。一个人只要心中装有理想,就会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健康的心态,苦干加巧干,并且胜不骄败不馁,不轻言放弃,一定会抓住每一次机遇,认真迎接每一个挑战。只要心中有理想,他一定会以“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的精神奋力拼搏,创造人生的亮点,造就人生的辉煌。不管胜与败,只要你们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尽力了!”这样,在你们结束高三生活以后,留下得就只有骄傲和微笑,而不是遗憾与羞愧。

谁把握了机遇,谁就会成功! 选择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当你选择高考时,你会发现曾经的失落沉沦、苦闷彷徨、沧海桑田都将成为不再重现的历史。奋斗的感觉会让你心潮澎湃不已,你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正不断因为自己的搏击而向你靠拢,越来越清晰,触手可得,这种距离缩短的感觉会让你心醉。因为你的勤奋、智慧、信心和勇气,使得现实中的你得以向目标进发。选择高考并不难,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真正的高考人。你要抵住一切困难、挫折、诱惑,时刻不忘自己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在汗水的浇灌下,在顽强的斗志下,天道酬勤,高考终究会铸成你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要考虑考试的结果,只要过程,结果并不重要,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诺贝尔奖经济学家曼昆说过:“如果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些,那就去上学;如果想让自己离天堂更近些就去读书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大学,成就自我。因此,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坚信我们能做到:别人玩时,我们读书,别人读书时,我们认真读书,别人认真读书时,我们拼命读书,别人拼命读书时,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读书,我们一定会争分夺秒,惜时如金,背熟背烂所有应掌握的内容,我们决不懒惰,决不放弃,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让大家见识不一样的我!怒放的我!人的一生中,多少成功和欢乐能够欣慰的留给自己;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失败的苦痛能够洒脱地留给记忆。我们要学会拼搏,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切需要我们去开辟。生活是一条充满着惊涛骇浪的长河,只有勇者才能驾起命运的船,搏击巨浪,傲然前进。挫折,困厄,失败,那是像风和雨一样,不可回避,但是强者们学会了拼搏,最终必定会获得成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横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壮阔的长河,它将检验我们信念、意志和拼搏力。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勇往直前,才能领略彼岸那绮丽的风光,享受胜利的喜悦。如果只是望河兴叹、却步不前或徘徊桥头趔趄不进,那只能失去拼搏的机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同学们,人生能有几回搏,学会拼搏,学会竞争,不要等到机会不在的时候,才茫然悲切。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与其羡慕别人翱翔的雄姿,不如造就自己坚实的双翼;与其羡慕别人抱着自己的事业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如自己付出努力做一番事业。

企业月刊励志文章_公司月刊励志文章范文

  一个好的企业是要知道如何如鼓励员工的,可以通过在企业月刊刊登励志美文供员工阅读的方式。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企业月刊 励志 文章 ,希望你会喜欢。

  企业月刊励志文章篇一:什么是经营思维式管理
  管理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它在组织中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让风险降到最低,让收益达到最大是判断一个管理行为是否优秀的标准。如何判断一些管理行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先从案例说起。

  案例一

  A公司,董事长提出需要加强战略管理能力,因此专门成立了战略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编制五人,每天研究战略管理新理论,并制定了五年愿景和发展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完全停留在宏观层面,根本没有实现落地,董事长也纳闷,战略为什么没有实现落地呢?这个战略管理部门需要设置吗?

  案例二

  B公司,总经理认为要加强员工考勤管理,因此买了考勤机,但是发现员工热衷找人代打卡,于是考勤机换成顶级的虹膜人脸识别考勤机,另外,由于增加了考勤管理职能,就必须增加员工进行考勤管理和统计,考勤问题终于得到了落实。但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总经理思考是不是应该上监控器来监督员工日常工作呢?

  案例三

  C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喜欢各种管理模型的研究,他们和各家咨询公司合作,完成了学习路径法、学习地图、素质模型的设计,他们天天在集团总部搞研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制定了很多文档和制度,体系好像搭建起来了, 人力资源管理 成功了吗?

  案例四

  D公司,总经理看到华为和通用汽车的实践事业部组织结构效果好像不错,于是心里发痒,把组织结构从职能型变成了事业部,并任命了几个事业部总经理,但是这些事业部总经理都是生产制造导向,他们关心的是产能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没有一个人愿意见客户和跑市场,公司业绩变革前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事业部挂羊头卖狗肉,它的本质还是生产中心,那么,组织变革到底变什么呢?

  以上的案例在企业中比比皆是,我看到,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正在以加强管理为名义、以提升能力为借口,肆无忌惮地实践各类所谓的管理 方法 ,他们显然已经从层出不穷的管理理论中找到了当管理者的乐趣和快感:原来管理就是拿员工和企业当小白鼠玩耍一样的开心事情啊!

  但是以上这些管理行为导致的结果呢?

  案例一,战略管理部门的设置和宏观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实现战略的落地;

  案例二,再高级的考勤机和监视器也不能让员工效率提高;

  案例三,一堆的人力资源模型并没有让员工实现人力资源开发;

  案例四,组织变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组织结构调整。

  显然,从结果看以上的管理行为,增加的只有成本。这样的管理带来的成本和影响绝非增加一台考勤机这么简单,沉醉在管理本身的快感里,将会破坏 企业 文化 、降低管理效率,将引导管理者把企业带向歧途。

  那么,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行为的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绳?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经营思维!

  什么是经营思维式管理?

  经营思维的本质就是客户思维、市场思维和价值思维,经营思维要求我们放弃把管理复杂化的企图,坚决回归管理的大道至简本源:即把企业的一切活动聚焦到为客户服务、聚焦到产品创新和营销、聚焦到如何让客户满意、聚焦到经营上、聚焦到如何活下去。

  我们说,管理行为作为一种成本,它在组织中是客观存在的。成本一定会有,但是不能多,要持续减少,够用就好。所以,一定要以砍成本的决心去 反思 管理存在的必要性,即管理者回归经营思维的基本常识,以经营导向去判断一切管理活动的初衷和目的,我建议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可以时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个管理要求有必要设置吗?这个管理活动会带来什么效益?这个管理制度是否可以不做呢?这个管理行为会带来绩效吗?对经营结果有帮助吗?这个管理行为是客户要的吗?会给客户带来价值吗?这个审批可以不要吗?这个PPT可以变成口头汇报吗?这个会议可以取消吗?这个部门可以关门吗?

  以上问题的回答会让我们从管理的快乐梦游中惊醒,让我们真正着力去关注如何把管理的成本转化为经营效益,从而实现管理和经营的高度融合,即以经营思维来思考管理行为,并通过管理行为实现经营成功。

  没有经营思维式管理,巨头都会陨落

  对大公司而言,经营 思维方式 对于能够活下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的管理都是非常完善的,各类体系都是健全的,但是他们为什么死了呢?因为他们的管理活动不是指向经营的,而是控制导向的、老板导向的、规范导向的。

  要知道,天下没有客户愿意为一个公司的控制、老板和规范去埋单。而员工由于每天被大量的管理行为和老板要求折腾,导致他们疲于奔命,有限的工作时间就只能去关心如何伺候好老板、确保规范谨慎而不犯错误,而不是去服务客户、思考创新和实现经营成功。

  这样的大公司,其实已经距离死亡不远。

  对小公司而言,经营思维更是实现成长的核心利器,它可以帮助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小公司的纯洁灵魂,不沾染大公司陋习,坚持客户导向,并最终实现逐步长大。小公司创业者要认识到,每个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来的,不要盲目学习大公司,要理解管理和管理者都是成本,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管理的规模到底多大,必须以经营为导向来判断;管理机制应该多先进,也不能超前于经营的规模,适用就好。以此实现以最低成本的管理来支撑最大效果的经营,这就是管理的性价比。
  企业月刊励志文章篇二:怎么留住优秀员工
  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即以知识进行生产为主导的“知识社会”,使得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绩效,关键在于人才的合格。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二八原则认为20%的人创造80%的价值,同样地,在比尔盖茨看来“如果把微软最优秀的二十人拿走,公司将变得一文不值”,可见核心人才的流失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重大损失。因此合格人才的留住、保持及激励、开发将是企业的核心命题,而如何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做到未雨绸缪,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难题。

  对于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人才的概念。所谓的核心人才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其高超的专业素养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操守,为企业做出或者正在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或者说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弥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空缺或者不足的员工。一般而言,处于企业重要岗位的人员,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处于重要岗位的人员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人才。核心人才被定义为三种类型,即多元复合型、稀缺型、颠覆型,多元复合型为既能胜任财务的工作也可以胜任销售的工作的员工,稀缺型为掌握一项比较顶尖的核心技术的员工,而颠覆型,则为敢于打破常规,为企业注入新鲜生命的员工,著名的典型为苹果公司的前任CEO乔布斯,他的创造力开拓了一个行业的创新。核心人才通常控制着企业的关键资源并具有重要的工作能力,比起企业的一般员工,核心人才本身具有更快速地学习、适应与创新的能力;比起忠实于企业而言,他们更忠实于工作本身。因此,核心人才固有的这些特点也是造成核心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流失率高的原因。

  那么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该如何留住核心人才,留住我们优秀的员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招聘和选拔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

  在联想集团的柳传志看来:基层人员看重 经验 ,中高层人员看重责任心和职业态度,而值不值得培养则看重其价值观是否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可见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在企业人才的培养上的重要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当企业价值观正确时,发生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流失时,企业应该反省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而当与企业价值观不一致的员工流失时,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心态。因此只有在企业明确自身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时,才可以更好的招聘、选拔和其价值观相一致的人才,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 ,以更好留住企业核心人才,降低其流失率。

  2、好而有效的分配机制

  除了在保持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以外,企业要想留住核心人才还要有好的分配机制做保障。目前企业的分配制度有三种,即奴隶制度-所得归企业;封建制-员工自己所得;项目佣金制-个人收入与风险相一致,即所承担的风险越大,而收入所得越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离开现有公司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现有的工作缺乏职业上升空间,或其自身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工作缺乏挑战性、成就感低。因此企业应该实行有效的分配制度,使得核心人才觉得其是在为自己做事情,即让核心人员觉得是忠实于自己的工作,因此企业实行的分配制度,应该让核心人才觉得拥有更多额选择和发展空间,而不是实行给予核心人才稳定的工资,却忽略自身能力发展及绩效提升的分配制度。

  3、了解企业核心人才真正的需求

  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这往往是现下企业难以做好的事情。对于核心人才而言,其更大的需求不在于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错的薪水,他们可能更加注重企业对其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因而只有在企业真正了解人才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更好的采取激励措施以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

  4、做好职位匹配

  核心人才只有在适合自己的核心岗位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核心员工对自身工作的高满意度要求,需要核心员工处于适合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只有做到人职匹配,才能更好发挥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而不会造成因核心员工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而出现 离职 的局面。

  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竞争力-人才的竞争,核心人才的流失对组织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事情。在讲究“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企业如果可以做好“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人性关怀,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需求,做好员工激励计划,便不会造成核心员工如此高的流失率。作为创造企业80%价值的核心员工来说,留住了他们,就等于保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未来的企业发展,而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是需要每位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在了解核心员工真正的需求、招聘、选拔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以及实行好而有效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来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留住和培养核心人才。而未来越来越激烈的人才战,则需要企业更加重视对核心员工的吸引、留住、培养和发展,以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月刊励志文章篇三:商战中如何打败竞争对手
  我的答案是:打败一家企业,你只需要研究3个人!

  一家企业要和另一家企业竞争,现在的思潮很混乱:有人说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有人说是合作,并生造出一个叫做“竞合”的词汇;还有人说错位,于是有了错位竞争这个论调。

  普天盛道做了大约12年的 企业战略 咨询,我也亲历了不少市场的竞争,打打杀杀、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都有。

  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竞争的本质呢?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组织,没有一个团体可以逾越竞争这个话题。在竞争的过程中,无论是争夺民心还是跑马圈地,无论是建立利益同盟还是单刀搅局,企业组织的目标都是要在市场上取得绝对的优势和主动。

  这就是竞争的本质。

  因为竞争是动态的,只有在对垒中或者合作中具有优势或者主动,那么竞争的结果才有利我的价值。

  说到这里,我经常遇到朋友问我:“我们要打败竞争对手,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策略呢?”

  对这样的问题,我从来不拒绝回答。我觉得寻找竞争的策略其实是需要从人入手的。因为有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企业,才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战术。

  第一,研究对手的董事长

  在中国,无论是好企业还是坏企业,一把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未来。他的思维轨迹和知识结构,他的胸怀和行事风格直接决定了好思路能否在战略层面被提出,被采纳!

  我遇到过一个十分聪明的企业家,他过人的判断力让人惊叹。

  有次我们喝茶,有总监汇报工作。刚说了个开头,他直接打断并提出了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从专业的角度判断,这个董事长的分析和决策的确无懈可击,几乎可以说是完美。可是,他的那个总监呢,能成长吗?显然是很难的。

  如果对手的董事长是这样的人,其实这个企业就会在战术上出现很大的漏洞。因为董事长虽然洞察力了得,战略清晰,但他在战术上并做不到面面俱到。对这样的企业,在战略上要学习,在战术上要骚扰,你就能将他的整个布局打乱。

  第二,研究对手的总经理

  总经理这个职位,在有的企业是职业经理人担任,有的企业是嫡系担任。他们的作用,有的起到了影响董事长,进而影响企业的战略的作用;有的则是将战略战术化的作用;还有个别企业的总经理就是摆设,这个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曾经有个家族企业的总经理上任伊始,信心满满。他为这个企业战略发展制定了一个战略调整思路向我讨教。我很了解这个企业,看了这个战略思路,觉得很好。

  可是,问题是这个战略思路的核心需要企业人才优化才能实现,这个总经理对人才优化没有任何发言权。于是我给他回复:“看形式,大有惊天地之气势;看落实,大有泣鬼神之困难。”

  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动了元老的奶酪而被架空了,成了这个公司的摆设。

  我很为这个企业感到悲哀,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这个企业的基因。

  如果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他难以成为战略的战术化布局者,或者难以成为战略的承上启下者,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系统的市场打法,更不会有系统的决策机制。对这种企业就可以采取打蛇的办法,直击七寸他就会整体瘫痪。

  第三,研究对手的销售总监

  我在创立咨询公司的时候,就将公司的策略主旨定为“为结果负责!”所以,我最喜欢和一个企业的销售总监交流,因为企业的所有布局、投入,最后都是通过销售的发生而获得落地或执行的,都是通过销售获得成功和失败的。

  我对一个合格的销售总监的研究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公心。

  没有公心的销售总监就不会是一个有全局观的人,也不会是有大利益格局的人。这种人在企业弊大于利;

  第二个是私心。

  我们没有必要回避私心这个问题,但私心分为大私信和小私信。没有大私心的销售总监不可能有忠实的跟随者,没有忠实的跟随者就没有钢铁般的团队。

  第三个是全局观。

  一个指挥打仗的将军如果没有全局观,那他一定会在销售布局上出现重大失误,即使偶尔成功,但归根结底是要吃败仗的。

  有一家企业的销售做的很不好,连续几年销售额都没有进展,可是我发现这个企业的大区经理和销售总监都抽软中华级别的香烟,而且都开有好车。这是什么原因早就了“穷庙富和尚”呢?

  原因很简单,销售总监不合格。他没有大私心,也没有公心。

  销售总监这个人的职位就是要将战略进一步分解成无数的战斗,并确保每一场战斗都有主动权。

  可惜的是好的销售总监太少了,凤毛麟角。

  第四,这三个人的组合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有趣企业高层人员组合。

  全能的董事长配的是行政类的总经理和事务类的销售总监;

  弱势的董事长配的是强悍的总经理和职业化的销售总监;

  政治化的董事长配的是阿谀奉承的总经理和无能的销售总监;

  谦虚的董事长配的是全能的总经理和弱势的销售总监;

  偶像型的董事长配的是事务性总经理和私心重销售总监。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组合呢?

  这就是企业生态,类似于“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人才组合。

  全能的董事长+行政总经理+事务总监,这样的企业看上去高大上,其实战略很难在战术上落实,在竞争环节将,只需要让这样的企业疲于应付,他就会出错,出错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弱势董事长+强悍总经理+职业化总监是最难对付的。无论企业家是大智若愚还是真的弱势,这样的组合往往是总经理+职业化总监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种组合的问题多半出在总经理的离职上,离职一方面可以动摇全体员工对企业决策的怀疑,一方面可以引起团队分裂;

  政治董事长+阿谀总经理+无能总监在中国乳业比较多,这种企业要么多年没有变化,要么正在等死,没有分析和关注的必要。即使这种企业现在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未来的命运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收购,二是被击败;

  谦虚董事长+全能总经理+弱势总监。这种组合也很好,总经理承担了销售总监的职能,但往往较为高效。这种企业出问题,一般是董事长对总经理不信任的时候;

  偶像董事长+事务总经理+私心重总监,这是对偶像董事长最大的抹黑,没有办法,越是偶像型董事长,他的总经理越像是他的助手。而因为偶像的特殊性,和事务性总经理的弱势,造就了销售总监和一线容易私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一个企业,无论他的战略和战术是谁提出的,是谁落实和执行的,他都和这三个人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研究好了这三个人,一个企业的问题也就找到了,攻击打法你也就找到了

企业家的故事

只找到这个了!看见没有人回答!

比较长!看一看吧!

传奇英雄艾柯卡

世上没有哪位企业家像艾柯卡那样命运多舛,大起大落,几经沉浮。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推销员扶摇直上,登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宝座,而后又从权力之巅被推落谷底;他雄心不泯,从灰烬中奋起,当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把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从危境中拯救过来,奇迹般地东山再起,使之成为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他那锲而不舍、转败为胜的奋斗精神使人们为之倾倒。一时间,他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记述他传奇经历的自传,以空前的速度风靡美国,风靡全世界。一股"艾柯卡狂热"席卷着全球。艾柯卡成了全世界闻名的超级企业家,他的传奇故事也被千千万万人所熟知。

李·艾柯卡是一个意大利移民的儿子,1924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埃伦敦。艾柯卡的父亲尼古拉12岁搭乘移民船来到新大陆,白手起家,先后经营过餐厅、电影院、出租车队和房地产等行业,逐渐成为较富有的人。父亲在大萧条的艰苦岁月中,始终持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这给艾柯卡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艾柯卡遇到困难时,父亲总是深情地鼓励他:"太阳总是要出来的。要勇往直前,不要半途而废。"多年以后,艾柯卡在事业上遭受挫折时,他就以父亲的教诲激励自己,坚韧不拔地迎接挑战,从逆境中奋起,重振雄风。

父亲酷爱汽车,他拥有一辆最早期的福特T型车,是埃伦敦镇上少数几个会开车的人之一。他只要有空,就去摆弄车子,改进车子的性能。小艾柯卡耳濡目染,对汽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不准儿子骑自行车,但当艾柯卡年满16岁时,他却怂恿和支持艾柯卡去考汽车驾驶执照。结果,艾柯卡成为镇上第一个会开福特车的小伙子,并从此和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艾柯卡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不仅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且兴趣广泛,对音乐、舞蹈、文学、体育都有狂热的爱好。1945年,他修完工程学和商业学以及心理学,从利哈伊大学毕业。在20家可供选择的公司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福特汽车公司。然后他又花了一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科硕士学位。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来到底特律,在福特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从而开始了他在汽车业中的传奇生涯。

然而,实习尚未结束,艾柯卡对整天同无生命的机器打交道的工作已感到索然无味。他感兴趣的是到销售部门同人打交道。经过一番努力,福特公司宾夕法尼亚州的地区经理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当上一名推销员。

推销员工作充满了酸甜苦辣。艾柯卡虚心好学,竭尽全力去干,很快学会了推销的本领,不久,他被提拔为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勒的地区经理。销售,是汽车业的关键。艾柯卡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想在汽车这一行获得成功,必须和销售商站在同一立场上。在以后的风风雨雨中,他始终牢记这一点,因此深得销售商的拥护。

1956年,艾柯卡被提为费城地区销售副经理。这时,福特公司推出了56型新车,公司发给艾柯卡一部介绍该车安全装置的广告影片,以放映给汽车商看。影片的解说词介绍说:这种防震的安全垫很有效,如果你从二楼把鸡蛋扔到安全垫上,鸡蛋会从垫子上弹起来而不会破碎。

艾柯卡过于相信解说词的真实性,为追求推销宣传工作的戏剧效果,他决定在有1100个汽车推销商参加的地区推销会上,搞一次实物表演。他把新型安全垫铺在地板上,然后带着一纸盒鸡蛋爬上高梯子,亲自作掷蛋表演。第一个鸡蛋落下来,落在地板上,鸡蛋碎了,引起一场哄堂大笑。第二个鸡蛋扔下来时,替他扶梯子的助手不巧晃了一下,结果鸡蛋掉在这位助手的肩膀上,又引起了一阵喝倒彩声。第三、第四个鸡蛋虽然落到垫子上,但不幸都碰破了。直到第五个鸡蛋才算成功,博得观众一片欢呼声。

艾柯卡从掷蛋表演失败中窥见了推销的窍门。在推销会上做实物演示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把想讲和想做的事先演习一遍,这样才有利于推销产品。

福特公司这场安全装置的宣传攻势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福特汽车在各地销售反而变得疲软。艾柯卡所在的费城地区更糟,落在最后一名,艾柯卡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

艾柯卡急中生智,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名为"花56元钱买一辆56型福特汽车"的推销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凡购买56型福特汽车的顾客,买时只需先付售价的20%,其余部分每月缴付56美元,3年付清。"花56元买56型新车"这个诱人的广告,使福特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量像火箭般直线上升,仅仅3个月,就从原来的最末一名,一跃而居全国第一位。福特公司把这种分期付款的推销方法在全国各地推广后,公司的年销量猛增了7.5万辆。艾柯卡也因此名声大振。不久,公司晋升他为华盛顿特区经理。

几个月后,年仅32岁的艾柯卡又调到福特公司总部,担任卡车和小汽车两个销售部的经理。在人称"神童"的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后来任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手下工作。在总部,他开始崭露非凡的管理才能,深得上司的赏识。4年后,即1960年11月10日,麦克纳马拉升任总裁,艾柯卡则接替了副总裁和福特分部的总经理职务,时年36岁。这比艾柯卡在大学时发誓"要在35岁担任福特公司副总裁"的时间,仅仅晚了一年。艾柯卡发迹速度之快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当上副总裁后,艾柯卡的才华得以全面发挥。他首先建立了季度检查制度,提高了经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接着,他又组织手下聪明而有创造性的年轻人每星期聚会一次,分析、预测消费者心理和市场。

艾柯卡敏锐地意识到,进入6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一股年轻化的社会变革浪潮。市场调查也证实,今后10年内汽车购买力的增长,至少一半是年轻人。因此,他极力主张,设计新型车时必须把青年的要求和愿望放在第一位。他亲自组织了新车设计班子,夜以继日地加紧研制。

1962年底,新车最后定型了。它的一切都是为年轻人着想的:白色车身,红色车轮,长长的引擎盖,短短的货仓,后保险杠构成一个小小的后尾,既漂亮又神气,酷似美国的赛车迷们崇尚的欧洲赛车。而且它可以一车多用,不单是跑车,星期五晚上可以挂上一个车厢去乡村俱乐部度假,星期天又可驱动它去教堂作礼拜。它的价格相当便宜,仅需2368美元,它的座位又可容纳一个4口之家,非常符合青年夫妇家庭的口味。艾柯卡对新车的命名更是煞费苦心,从命名专家提供的数千个车名中选择出"野马"这个令年轻人遐想的名字。在广阔原野上驰骋奔腾的野马,不正是美国青年人追求的自由奔放的形象吗?

1964年4月,适逢纽约世界博览会开幕,"野马"正式上市了。其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原先最乐观的估计。新闻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几百家报刊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野马"车的照片和介绍文章,《时代》和《新闻周刊》这两家最著名的杂志同时以"野马"的照片作封面。对于一种新商品来说,这种宣传盛况是空前绝后的。第一年销售额竟高达41.9万辆,创下了全美汽车制造业的最高纪录。头2年"野马"型新车为公司创纯利11亿美元。

一时间,"野马"风行美国。"野马"二字成了发财致富的象征,各行各业争先恐后地抢用"野马"的标志。"野马"车推出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几百家"野马"俱乐部,还有"野马"太阳镜、"野马"钥匙链、"野马"帽及"野马"玩具等。艾柯卡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成了闻名遐迩的"野马之父"。

成功,使艾柯卡身上的担子更重。公司老板亨利·福特又把比较薄弱的林肯——墨丘利分部的计划、生产与经营交给了他。3年后,在他的领导下,一直不赚钱的林肯分部先后推出"侯爵"、"美洲豹"和"马克3型"高级轿车,形势大为改观。特别是"马克3型"给公司再一次带来巨额赢利。在最好的年景,光是林肯分部就创利10亿美元,这是艾柯卡生平又一次大成功。

1970年12月10日,艾柯卡趁"野马"和"马克"汽车大获成功之势,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成了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企业中地位仅次于福特老板的第二号人物。他上任伊始,就提出"降低费用"和"消灭亏损部门"两个计划,先后撤销了近20个亏损单位,大大压缩了管理费用。接着,他通过研究今后5年汽车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预感到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发生石油危机,其时小型省油的汽车将会走俏,因此他极力主张把钱花在研制小型汽车上。但亨利·福特却认为小型车是死路一条。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石油危机,事实证明艾柯卡的预见十分正确。在艾柯卡的坚持下,福特公司研制的名为"菲斯特"的小型车及时间世,结果获得巨大成功,使公司在石油危机中仍赚取了巨额利润。

成功,使艾柯卡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越来越受到董事会成员的赞赏。但是,树大招风。艾柯卡声望越高,也就越来越受到公司老板亨利·福特的猜忌与戒备。福特公司自创办以来,一直由福特家族把持大权。如今"将强于帅",亨利·福特认为这是对他的权力和地位的莫大威胁。1975年亨利·福特健康欠佳,使他更加担心身后大权会旁落。于是,除掉艾柯卡的活动便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由于艾柯卡功勋卓著,福特不便明目张胆地赶他走,便暗地玩弄权术,羞辱艾柯卡,迫使他自动离职。开始,福特不惜花费200万美元,对艾柯卡及其朋友的业务活动和个人生活进行调查,结果一无所获。继而,福特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艾柯卡的密友一个个解雇掉,试图孤立艾柯卡。接着又采用削权的办法,使艾柯卡在公司的地位从第二位降到第四位。这一次次打击,就像是切意大利蒜肠一样,一次切一刀。艾柯卡一直强忍着,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在公司的价值,还是以心爱的汽车事业为重。他总希望有一天亨利·福特会恢复理智,或董事会能挺直腰杆,情况也许会好转。但被嫉妒和猜忌缠身的福特并未迷途知返,他见一切间接的打击无效后,干脆亲自出马了。

1978年7月13日下午,亨利·福特把艾柯卡叫到他的办公室,通知他已被免去福特公司总裁的职务,从今以后不要再去总裁办公室办公了。艾柯卡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此刻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慷慨陈词地列举自己担任公司总裁8年来所做出的各项成就,然后提高嗓门对福特说:"你看着我!你的决定坏透了。过去2年我为公司赚了35亿多利润,而你以后也许再也见不到18亿的年利润了,因为你只会花钱而不懂得赚钱!"亨利·福特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始终不敢正视他一眼。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艾柯卡来说无异于从珠穆朗玛峰坠入万丈深渊,几乎置他于死地。妻子气得心脏病发作,女儿埋怨他无能。他愤怒、仿惶、苦闷,甚至想到自杀。但他最终没有向命运屈服。

过了些天,他乘车来到他的"新办公室",这是离福特总部几英里外的一间灰暗的仓库。他的秘书在门口垂泪相迎。他推门一看,办公室只有卧室大小,地板上铺着有裂缝的油毡,仅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两只塑料杯。这一切比起他原来使用的豪华的总裁办公室来,简直就像流放到西伯利亚一样。他怒火满腔,猛然转过身走了出去,暗暗发誓再也不回来了。为了雪此奇耻大辱,他决心振作起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艾柯卡被解雇的消息在舆论界和企业界引起了轰动。许多大公司久仰艾柯卡的大名与才干,纷纷找上门来,争相聘请他,其中包括财大气粗的国际造纸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无线电收发装置公司等,聘用条件相当优厚。有些大学还邀请他去出任学院院长。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因为对他来说,一生中唯一感兴趣的是汽车工业。

厄运也会给人带来机会。正当艾柯卡赋闲在家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正濒临倒闭,希望有位能人来挽救这一残局。这对艾柯卡而言,无疑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机。经朋友介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约翰·李嘉图会见了艾柯卡,并表示如果他愿意重新出山,欢迎他到克莱斯勒公司继承他的职位。

艾柯卡回家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认为,他不应在54岁的壮年就退休,还可以在事业上大干一番,也算是向亨利·福特报一箭之仇。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毅然迎接新的挑战,入主克莱斯勒公司任总裁。不到一年他又接替了李嘉图的职位,登上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宝座。

艾柯卡一脚踏上总裁的位置,另一只脚却陷在烂摊子里,克莱斯勒公司的状况比他预料的还糟。由于前任的无能,公司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纪律松弛,35位副总裁各把一方,互不通气;财务混乱,现金枯竭;产品粗制滥造,积压严重。就在艾柯卡上任当天,该公司宣布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达1.6亿美元。

针对公司的种种弊病,艾柯卡断然采取行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整顿队伍。他关闭了克莱斯勒公司20个工厂,3年中裁员7.4万人,35个副总裁先后辞退33个,高层部门的28名经理撤掉了24名。留用员工减薪12亿美元,其中最高管理层的各级人员减薪10%,而他自己的年薪则率先减至象征性的1美元。与此同时,他从福特公司管理人员中挖来一些干将,又发掘和提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从而建立了一个拥有一流管理能手和理财专家的指挥班子。

艾柯卡另一重大措施是,集中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在他的多方奔走要求下,美国国会批准政府给予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5亿美元的贷款保证。艾柯卡就用这笔巨款发展新型轿车。他根据8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下降,国内汽油供应日趋缓和的新形势,预测市场上可容纳全家人的较大型汽车将走俏,便果断地拍板将公司原有的"纽约人"牌中型车加大产量。同时他又开发出早已绝迹的敞篷汽车和高速省油的K型车。1982年,"道奇400"新型敞篷车先声夺人,畅销市场,多年来第一次使克莱斯勒公司走在其它公司前面。K型车面市,也一下子占领小型车市场的20%以上。

1982年底,艾柯卡终于使克莱斯勒公司奇迹般地走出谷底,第一次出现赢利。1983年,公司出现了历史上最高的利润:9.25亿美元。经过短短的3年,公司就提前7年还清了全部贷款。1984年,公司更取得了23.8亿美元的纯利润,形成90.6亿美元的资产。克莱斯勒终于从灰烬中站立起来。

1985年,克莱斯勒公司在世界汽车制造公司的排名榜中跃居第5位。1986年,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涨到每股47美元,6年来其股息增长860%,雄踞500家大公司的榜首。艾柯卡成了美国的英雄人物。他的照片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他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他的自传成了世界畅销书。因为他大起大落的成功经历,给衰落的美国企业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艾柯卡成了美国人最崇拜的人,其声望仅次于当时的总统里根和教皇保罗二世。他平均每天收到500封信,许多人都希望他竞选总统,对此,他说:"我没有这个愿望,也不想再去攀登一座山峰。"他仍然倾心于他的汽车事业,1987年初,他以巨资收购了另一家大汽车公司——美国汽车公司,并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占领15%的轿车市场和25%的卡车市场。也许,他还在想着要报福特的一箭之仇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