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当一名警察,那是因为看成龙的片子看多了的原因,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样除暴安民。后来发现哪个不太现实,因为电影多少会有点虚假的东西在里面,在后来希望自己能当一名作家,可以把生活写成一本书,也试着写过,不过总是半途而费,才发现自己根本就那个本事,三拳也写不出一句话来。
而现在我最喜欢的职业是当老师,不是普通的老师哦~是教外国小朋友学习汉语的老师。我要他们在我的教育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甚至是爱上中国,我要他们学习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让他们知道中国5000年悠久文化历史。我曾一次一次幻想着我在一个很漂亮的教室里,身边围着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小朋友。跟他们讲火药中国晋朝的葛洪发明的,造纸是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发明的,我还会跟他们讲林则徐是怎样削鸦片的,中国是怎么受日本人欺凌又是怎样反敌的。过年的时候带他们包饺子,跟他们讲饺子的来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很想让他们尊敬中国,当他们听到中国的时候都会笑着伸出大拇指。慢慢地我开始佩服我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职业很伟大,但同时我也慢慢地开始疑惑,因为他的伟大让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实现,能不能做的很好!但是我不怕以为我知道世上没有人类做不到的,只是看你想不想做,我很想所以我会很努力的去学习。
这个职业很伟大但是我并没有那么伟大,也是有私心的。我也很想到外国去发展,想知道他们是怎样使国家发展的那么好,很想换个更好的环境生活,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很想从头开始……并不是我重洋,有谁不想自己往高处走恩?
刑侦题材的小说一直都受到大家的追捧。就种既有故事的精彩、推理的严谨,更有正义得到伸张时的的畅快的小说,是真的可以提起阅读兴趣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刑侦人员的那种精益求精,严谨而专业的精神也让我们为之折服。
刘晓辉,一个15年一线工作经历的法医,把他的亲身经历的案件壮举创作成文章,就有了这本《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他虽然不是真正的刑侦小说,但正是这种真实的案例更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冲击。刘晓辉把他的法医经历,真实的呈现在了我们们的面前。让我们通过他对于尸体的解剖,让尸体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真相。刘晓辉在这个不一样的工作经历中提供了很多关于人体的不一样的知识,但也正是这些过于真实的案例,请选择阅读这本书的人慎重。
首先,我们要向法医工作者们致敬,这是一份体力、脑力的需求都极为苛刻的工作。看看作者都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场景吧,跟正常的尸体打交道,已经不算什么了,这只是他们平时工作的一部分。而那些面目全非的尸体,巨人观、腐败、白骨化甚至长满了蛆虫的尸体,都是法医们必须要面对的。这种对于我们正常人肯定是极为严重的冲击,对于法医们却是工作的一部分,是为了还原真相而不得不处理的事务。而其他扛尸体,下粪坑捞尸体,漫山遍野的寻找证据,都是法医们不得不做的工作。
工作本身已经非常艰难辛苦,而工作之外的时间却还是无法自由做主。发生命案第一时间冲到现场,需要时工作加班加点。没有时间办法陪伴家人,这都已经是生活的常态,而如果碰到自己的同事、家人发生命案,对于法医们的心理冲击更是极为深刻的。在刘晓辉的笔记中,就有对于他的老师赵法医的解剖经历,也有着女朋友被伤害而无法破案的深深无力感。法医也是人,也有着人性的软弱,但无论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挡他们寻找真相的脚步。
刘晓辉在这本笔记中记录了19段法医经历,也就是19个命案。当然这些命案大多数都得到了正义的伸张。无论是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的命案,尸体都会告诉法医们他们当时受到的伤害,都会得以昭雪。比如防空洞里的一家三口,被发现时已经超过一年;工地埋尸案是一起发生在四年前的命案,这些案子都得到了迟到的真相,杀人者也都得到法律的制裁。
当然也有很多疑难案件,真正考验法医的知识储备和临场时的经验。一个人却可以有两套DNA,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而这种情况确实出现在骨髓移植的病人身上,而这种病人却又成为杀人凶手,这种这种极小概率事件,最终也逃不过刑侦人员的追查。被烧死的人却是溺水死亡,这也跳出了很多人的认知,但是在法医面前,事实就是事实,尸体是不会说谎的。
当然,读这种书籍也会被人性中的恶所影响。人群中确实有着那么一些不良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伤害别人,为了钱财而杀人的,甚至杀死的还是自己的亲人,什么样的心理才能做下如此的恶?在这19个案例中,却有好几起这种案例,抢劫或者打斗而激情杀人;更有甚者为了谋求利益杀死妻子儿子;为情而杀人,和情夫一起谋害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杀害自己最亲爱的老师;老师去伤害自己的学生。人群中的恶真实的存在于这种人身上,我们需要对于这个社会有着适当的进警惕,保护好自己,免于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
更有甚者,作者还写出了那些无法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嫌疑人。首先,女友失踪的案件至今未能破获。这种悬案一定会成为刑侦人员最为伤心之地。而其他,虽然可以锁定犯罪嫌疑人,却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审判的,法医也有着很深的无力感。但这也是法律的必须要面对的,证据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法医,就必须要把证据做到最完整,使得犯罪无法逃脱。
法律工作者就是人民的保护伞,而法医这是这把伞最重要的伞骨,有他们对于死者的真相挖掘,才能真实还原事实真相。当然,还是希望法律有着更大的威慑作用,让生命都可以自然死亡,让法医可以更轻松。
这两天一直在看侦探片《女法医》,它是根据王雪梅的《女法医手记》改编而成的。我曾在图书馆借过王雪梅的《漫游法医世界》,感觉特别过瘾,写得特棒,只是这部电视剧拍的让人实在难以接受不仅台词生硬,人物也演的过于呆板,而且还漏洞百出。
从小就喜欢看破案的或法医方面的电视和书,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鉴证实录”,就被陈慧珊演的女法医深深吸引,那简直就是偶像,虽然剧本纯属虚构,但她面对尸体的那种沉着冷静,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思维不得不让人佩服,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即使坐在那里不说话,也好像可以安静的发光。那种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也不由得让人赞叹。但《女法医》里的韩嵋却总觉得有点做作,介绍尸体的状况就感觉像在背书,没有那种熟练和精确的感觉,且每一次只要她一出马,就能解决其他人所不能解决的所有问题,这也太假了吧,且在面对别人的威逼利诱之时,虽然是义正言辞的拒绝,可似乎总带着怪怪的官腔,像是为了演戏而演戏。法医是和亡灵直接对话,并将事实和真相公之于众的人,可韩嵋这个角色却像是一个人演,一个人说,所谓的尸体也好像只是解剖的道具。
看来,还是看书比较起劲,这部电视剧让人受伤啊。
今天上午,我读了一篇有关于警察的故事——《女法医》,使我深受启发。警察的勇敢、善良、聪明令我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一种敬佩。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拥挤的汽车上,一位女法医在不经意间看见一只苍白干枯的手,伸进身边一位女士的皮包内,女法医判定这是一个惯偷。为了防止怒抓引起骚动,小偷挣扎行凶,保持公安干警本色,女法医最后决定来个智取。女法医以小偷的手患了骨癌为由,以自己的法医工作证为依据,这才把小偷顺利的骗下车。当他们走到医院大门口时,女法医说:“要治疗这只手其实也不难,去用它辛勤的劳作,多做些与已与人有益的事。”听了女法医的话,小偷终于低下了悔过的头。
其实,每一位刑警干部都是那么勇敢。不管是什么样的怪盗罪犯,都逃不出他们的天罗地网。就拿一个实际案例来说吧,一起令人毛骨耸然的谋杀案件。某男子被别人碎尸,切成了十六块,警方是全力以赴的想尽快找到罪犯的蛛丝马迹,过了漫长的一个月,警方终于找到了罪犯的漏洞,将本案贞破。这只是一个案子,向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但都被他们一次次的侦破了。同时我也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应该多行善事,可以得到人们的称赞。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就会被人唾弃。
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这些幼苗儿,发奋学习,远离犯罪的深渊,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阳光。
1983年,李生斌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他当时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却阴错阳差被分配到了法医学专业。“法医学也是医学的一部分”,一心从医的李生斌在深思熟虑后接受了分配,走进西安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第二年,学校送他到中山医科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读到了一篇关于DNA技术的文章:Wyman和White发表在美国科学院杂志的《人类高度多态性位点》,他当即被此深深吸引;随后他在翻阅资料时又发现,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Jeffreys建立了“DNA指纹”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运用于全世界第一例DNA亲权鉴定案例。这两篇无意间读到的文献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他指明了前进道路的方向。他当即意识到,原来看似枯燥乏味的法医学,竟然蕴含着那么多有趣的科学秘密!八十年代的中国科技发展落后,没有法医鉴定的相关学科理论,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英文文献也相当匮乏。对于当时的医学科研人员来说,很多书本上的实验都无法实际操作。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很难想象当时中国科学界的窘迫处境,但是贫瘠的科研条件丝毫没有阻挡李生斌前进的脚步,他对知识的渴求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他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DNA研究的艰辛历程。从中山大学学成回来后,在我国著名法医学家刘明俊教授的指导下,李生斌完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DNA的多态现象》,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人类DNA多态性的本质是在进化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D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的观点,即产生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在个体间的差异,且这种差异是终生不变的。从理论上讲,除单卵多胎孪生子外,全世界50亿人的遗传标记均不相同,但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却有着相同的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他还对DNA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与亟待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DNA的多态现象和分析技术在生物证据鉴定方面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必将给法医学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篇论文揭开了李生斌法医DNA科学研究的序幕,让他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的他只有27岁。